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武装也迅速深入辽南。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由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9月 
19日,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发展东北和热察两省为中心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 
战略方针。并立即决定调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 
分局和军区领导机关及山东部队5个主力师、18个基干团,约9万人马进人东北;同 
时,又调已经到达冀鲁豫平原的林彪、萧劲光转向东北;调新四军第;师师长兼政 
治委员黄克诚率主力;万余人进入东北。调进东北的部队,达13万余人。尔后,又 
从各解放区调集2万名干部,急进东北。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以及 
李富春、林枫等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同时进入东北,开展工作。 
  蒋介石同样十分重视东北。通过《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他取得了接收东北的 
法定身份。8月31日,他明令将东北三省划分为九省三市,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辕主 
任,准备进入东北,从苏军手中接收政权。他在驻华美军帮助下,经海上运送军队 
登陆秦皇岛,向东北挺进,并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宫。他还收编了伪满军 
及日军共20余万人及大批土匪武装,要他们“保持武器,为自身安全而奋斗”。蒋 
介石对部下说,“东北不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而是中国革命的归宿地。经过本党 
这三十年来不断的奋斗,我们中国的革命已经快得到归宿了。希望各位在这最后成 
功的时候,格外奋起,格外努力,完此一篑,以竟全功。”11月中旬,从秦皇岛登 
陆的国民党两个军连续攻占了已被八路军从白伪手中解放的山海关和绥中、锦州等 
北宁路上的要点。1946年1月国共在关内实现停战后,蒋介石一面要求苏军暂缓自东 
北撤军,一面要求美方加强海运力量,加速运兵东北。到三四月间,包括热河方面 
在内,已有7个军约25万人的正规军进入东北,占领了沈阳以及鞍山、营口等城市, 
企图利用关内停战的机会,在关外大举进攻,力争消灭中共武装,或把他们挤压到 
僻远山区,处于不利地位,再通过谈判解决东北问题。 
  陆续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在国民党军队没有赶到前,已在东北 
各地取得很大发展,并在1946年10月同东北抗日联军合编,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 
林彪任司令员,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为第二政治委员,其他重要领导成员 
还有吕正操、李运昌、程子华、局保中、萧劲光等。1946年1月7日,又改称东北民 
主联军。2月13日,民主联军对进占秀水河的国民党军发起了反击,一举歼灭其5个 
营。国民党恼羞成怒,公开宣布军事调处不包括东北在内。这样一来,战争自然不 
可避免地要继续下去。 
  正在这个时候,美英两国单方面公布了苏美英三方于去年2月4日在雅尔塔达成 
的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国民党借机在关内发动大规模的反苏运动,使苏方极 
为愤怒。苏军代表明确告诉中共东北局,过去苏方十分顾虑世界和平,在态度上比 
较软。其实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完全可以强硬些。他们强烈要求中共调集更 
多的主力到东北宋,以便趁苏军撤退之机与国民党争夺东北。 
  3月8日,苏军突然开始从抚顺、吉林撤退,将政权交中共接收。9日,苏军代表 
通知中共东北局:沈阳苏军将于13日撤退,希望中共占领,沈阳以南苏军也将不再 
向国民党交接;一切苏军撤走地区,中共可以自由处理。 
  东北局提议,趁苏军突然撤退,国民党不敢冒进,应迅速控制长春路沿线城市, 
以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并将其吸引在长春路沿线。仍在重庆负责谈判的周恩来认为: 
目前局势是美苏趋向于解决问题,故东北问题也应争取得到解决。他建议,继续承 
认政府军有权进驻长春路及苏军撤退区,但同时要求对方承认我在东北之地位,并 
不得随便增兵。这时仍在负责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也倾向于争取东北和平前途,故 
明确指示东北局:苏军退出沈阳后,我们不要去进攻沈阳城。不仅沈阳不必去占, 
即沈阳至哈尔滨沿途地区苏军撤退时我们都不要去占领,让国民党军去接收。只是, 
不能一般性地承认国民党军有权进驻全部长春路及苏撤区,因苏军已经交我接收的 
安东、通化、延吉、海龙、合江、佳木斯、黑龙江、兆南、通辽、辽源等地,我不 
能让。 
  苏方得知中共意见后,明确持反对态度。苏军代表声称:目前不是主动让步的 
时候,你们为什么对美国如此客气?为什么会容许国民党派5个军到东北来?他们强 
调:凡苏军撤退之地,包括沈阳、四平,中共均可放手大打,而长春以北,如哈尔 
滨等地,则应坚持控制,不让国民党进兵,甚至抚顺、营口等地也应力争双方都不 
驻兵。 
  在东北问题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毛泽东更倾向于东北局和苏方的意见。他停 
止了休养,又开始参加到中央关于东北问题的决策中来了。 
  3月15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哈尔滨决不能让国民党驻兵,抚顺及营口要力 
争双方不驻兵。” 
  16日,毛泽东再度提醒周思来在东北问题上要强硬:“若无政治上、军事上、 
地盘上之交换条件并同时解决,我决不能让出地方。停战协定并未规定让国民党接 
收全路及全撤退区,可见具体问题须再协商决定……过去让彼占领锦州,现又让其 
占沈阳,即是履行协定。一切均应到前方与前方将领去谈。” 
  17日。毛泽东再致周恩来电,提出对东北停战协定的修改意见:“我们决不能 
承认小组只随政府军,这是侮辱中共的规定。必须增加一项政府保证按政治协商会 
议各项决议之原则迅速与中共商讨解决东北政治问题,否则不要签字。”同时致电 
彭真、林彪:“国民党还不停战,沈阳以北长春路沿线之苏军撤退区同意你们派兵 
进驻,以为将来谈判之条件,时间愈快愈好……全满各地均须注意,除罪大汉奸外, 
不杀一人,以收人心而利谈判。” 
  18日,苏军撤出四平,东北民主联军进入该城,从而阻断了国民党军沿长春铁 
路北进的通路。与此同时,进占沈阳的国民党军开始向辽阳、抚顺、鞍山、海城、 
营口、铁岭、法库等地进攻,并先后占领这些城市。 
  21日,鉴于蒋介石坚持不同意在条约中限制国民党接收范围,毛泽东明令周恩 
来:“我们不签含有重大危险之协定,宁可战而失地,不可在谈判中失地。” 
  至此,和平解决东北问题事实上已无可能。毛泽东明确主张:立即动手大破北 
宁路及沈阳附近之长春路,立亥口动员全军趁敌立足未稳之时,“坚决彻底歼灭国 
民党进攻军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二万人)”。毛泽东此时决心 
之大,可以想见。 
  3月22日晚,苏联大使奉命通知国民政府,苏军将于4月底前全部撤退完毕。于 
此同时,苏军以瘟疫、交通不便等各种借口推延国民党军队沿长春路北进,以配合 
中共破坏北宁路以及沈阳附近的长春路,便利中共军队迅速接防苏军撤退的各个城 
市及战略要点。毛泽东为此要求东北局:“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不借任 
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西满为辅助发展方向……力争我党 
占领长春,以长春为我们的首都。” 
  3月25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汇报后由延安飞返重庆,连夜同张治中和马歇尔离 
华前指定的代理人吉伦中将举行会谈,讨论如何对东北冲突实行调处。 
  27日,张治中、周恩来和吉伦签署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对派遣执行小 
组赴东北发布了如下指令: 
  一、小组之任务,仅限于军事调处工作。 
  二、小组应在政府军队及中共军队地区工作,并避免进入仍属苏军驻留的地区。 
  三、小组应前往冲突地点或政府军与中共军密接地点,使其停止冲突,并作必 
要及公平调处。 
  4月1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说:“我们中央对于东北的职责,现在只有接 
收领土,恢复主权行政的完整……军事冲突的调处,只在不影响政府接收主权、行 
使国家行政权力的前提之下进行。” 
  周恩来当即从重庆致电东北局:“我们不如以消灭蒋军为主,守城为次,这样 
较易争取主动,打得蒋痛,以利谈判。”他对吉伦说:“中共军队在东北解放了许 
多地方,是在停战令发布前进行的;现在政府军要接收,必须经过协商,否则就会 
酿成武力冲突。”他又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共至万不得巳时,即当迫而应战。” 
随即致电中共中央,建议:“东北应准备大打,决勿幻想国方能让步。关内,国方 
重在蚕食封锁与破坏,我拟进一步揭穿之,将关内问题与东北问题联起来解决。” 
  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乘苏军已从中长铁路撤军而国民党军队还 
滞留于西满的有利时机,在;月中甸攻占四乎,随后攻向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 
等重要城市。 
  《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虽然签订了,却对国共两党实际上都没有约束性,形 
同一纸空文。蒋介石对中共占领四平十分恼火,坚持必须占领四平和哈尔滨、长春 
并控制中长铁路后,才能谈停战问题。为此,他一面指令杖章明指挥新一军和71军 
从沈阳地区北进,限令在4月2日前占领四乎,再向长、哈、齐推进,一面请求美国 
再协助运送5万兵力进入东北。 
  随后,震惊全国的四平保卫战开始了。这且按下。 
  再说4月2日,北平军调部派往东北停战调处的国、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