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匹司人”或“居于奥林匹司者”(Olympian)。。 。印度古神话,诸神
亦居山上。喜马拉雅山则为神人常居之地。凡思登天者,须登此山。特山为
万神之王因陀罗所主,每以疾雷暴风雨阻止登山之人,故能登者罕。其后衍
为须弥山神话,此山乃为得道者超凡入圣之阶云。
关于昆仑仙山之想象,不知始于何时,今日文献之约略可徵者,惟有
文化最早之两河流域,故吾人亦惟有姑定两河流域为昆仑之发源地。考西亚
远古传说,即谓有一仗山曰KhursagKurku-ra,其义犹云“大
地唯一之山”(MountainofAllLands)或曰“世界之山”
(MountainoftheWorld),为诸神聚居之处,亦即诸神
之诞生地(Thebirthplaceofthegods)。关于此山
详细之描绘,今日西亚出土之砖文,尚无可徵,良堪惋惜——吾人愿望之满
足,或将待之他日地底文化资料之发现而已。但西亚若干庙宇与七星坛之建
筑,皆为此山之缩型。而中国之昆仑,希腊之奥林匹司,印度之苏迷卢,天
方之天园,亦为此山之翻版。吾人根据此类材料,以揣测“世界大山”之景
况,亦未尝不可十得八九,此则吾人尚可引为差堪自慰之事者也。
笔者固不解西亚语文,以意测之,Khursag之一字或指“世界”,
或指“大地”,而Kurkura之一字则或为“大山”,为“高山”。中国
之昆仑,古书皆作昆仑。说文谓昆为古浑切,仑,卢昆切。以今日粤音读之,
与Kuhura相差不远,殆音译其后一字也(且此仙山实为阿拉拉持(Ararat),波斯人呼阿拉拉持山为Kuh-i-nuh则音与昆仑更
近)。夫西亚与中国古代之语音,一则几经转译,一则屡有变迁,而尚能保
存此项对音,使昆仑之真源不昧,终能互证于数千年后之今日,此则非可喜
可庆之事耶?
(二)昆仑神话之分布西亚仙山神话分布之广,几遍全世界。埃及相
传亦有大山,为群神诞生及聚居之所,惜今亦莫考厥详。至菲里士坦人之喀
密(Carmel),希腊人之奥林匹司(Olympus),北欧人之阿司
卡德(Asgard),印度人之苏迷卢(Sumenu),殆无不由西亚“世
界大山”之演化。(1)希腊之奥林匹司希腊人所想象此仙山之景况,考之
荷马史诗《依里亚德》及《奥德赛》,再考之希腊诸神话,则亦殊为奇丽。
大概谓:此山最高处为天帝宙士(Zeus)所居。宙士召集群神会
议亦在其处。有云母石之宫殿,宏峻无比。殿中梁柱,巨壮异常,瑰采琦光,
互相映发;所有宝座,皆黄金白银所成。宙士高踞中央之座,称为天地万物
之主宰,亦称为诸神之父,万神之王。其他诸神,则各按其品级之高下,列
坐于两旁。宫廷四壁,铺满凡手不能描绘之图画,谲诡奇幻,万态千形。其
色则或浅绛,或殷红,或金黄,或深紫,瞣e 皇绚丽,炫人心目,有似夕照
西沉时之一天霞彩∩结燮。。颍。。募窘匀诤腿绱骸
自山巅至山腰为“云区”(Theregionofclouds),
为仙境与凡尘之分界。荷马史诗谓此云区为“天门”(TheGateso
fHeaven),有女神曰霍莱士(Horaes)者守之。女神者或谓
为宙士之女儿,或谓为宙士之近侍,为数不止一人。宙士常至此云区,麾云
聚散以为乐。奥林匹司本为大丛山,故其他诸神,散居他峰,或居山谷,与
宙士不共一处。希腊人想象天空之上,乃是神域,此山之高,既直通于天,
则可为登天之阶梯。故Olympus者义犹天人两界之渡口云尔。(2)
印度之苏迷卢即常见于佛经之须弥山也。有苏迷楼、修迷楼、须弥留、弥留
之异译,但以苏迷卢(卢一作口卢)为比较正确。苏迷卢译言“妙高”。《秘
藏记本》曰“苏者妙也,迷卢者高也,故曰妙高山。”此外则有“妙光”、“安
明”、“善积”、“善高”诸异译。佛氏言此器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
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地轮上有九山八海。九山者即持双、持轴、担木、善
见、马耳、象耳、持边、铁围及须弥。而须弥居八山之中,故称为“须弥山
王”,为此器世界之中心。
须弥山之高度,据《世记经阎浮提品》,则为“入海水中八万四千由旬,
出海水中高八万四千由旬。”据《华严经》,则云“凡约一四天下,即以一日
月所照临处,以苏迷卢山为中,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据《楼炭经》及《大智度论》则出巅为诸鬘天,楼迦足天,三箜篌天,
四大天王之所在。山腹为四大天王居处,山以上则三十三天也。此山仙圣济
济,不可计数,而大妙天亦居于此山中。
其城池宫殿,则如《正法念处经》所描写:“复次见须弥山王,首有三
十三天。住在山顶,所受行乐,不可具说。城名善见,纵广十千由旬,七宝
庄严,因陀青宝,金刚,车渠,赤莲花宝,柔软大宝,以为庄严。有善法堂,
广五百由旬,毗琉璃珠,以为栏~J。真金为壁,一切门户,亦复如是。”、“四
天王所居宫殿,七重宝城。栏~J 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诸宝铃乃至
无数。”
此山本身为四宝所成。如《智度论》所写,“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
面琉璃,北面玻璃,四边绕山半,有游乾谷山谷。。四天王各居一山。”如
《长阿含经》及《正法念处经》所写:山南向阎浮提之一面,为毗琉璃宝光
所映射,使阎浮提人仰望虚空,皆作青色。东向瞿陀尼之一面为黄金,令瞿
陀尼人仰望虚空,皆作赤色。西向弗娑提之一面为白银,令弗娑提人仰望虚
空,皆作白色。北向郁单越之一面为玻璃,令郁单越人仰望虚空,皆作清净
白光明色。
此山之守护者则如《顺正理论》所写:“三十三天迷卢山顶。其顶四面
各二十千,若据四周,数成八万。。山顶四角各有一峰。。有夜叉神名金刚
手,于中居住守护。”此山之树林鸟兽,则如《正法念处经》所写:“于此山
上,有如意树,随天所念,皆从树生。一切禽兽,身皆金色。多有众花,曼
罗陀花,拘赊耶花,于山四陲,有四大林:一名欢喜林,二名杂殿林,三名
鲜明林,四名波利耶多林。欢喜园中,有大树王名多波利耶多。于此树下,
夏四月时,受五欲乐。戏游自娱。四天王天,于欢喜园,游戏受乐,故名欢
喜园。”又如《世纪经阎浮提品》所写:“其山直上,无有阿曲,生种种树,
树出众香,香遍山林。”
(3)中国之昆仑古言昆仑之书以《山海经》、《淮南子》为详。《山海
经·海内西经》第十一:“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
八百里,高万刃。上有木禾,长五寿,大五围。面(此字上疑夺一方向字)
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此字上疑夺一方向字)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
百神之所在。”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
上。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载蛇践蛇,臂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魇鳌⒉凰朗鳌7锘鸾鸟皆载盾。又
有离朱,木禾、甘木、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服常树(三字下有脱文)其上有三头人伺琅。。鳌!“开明南,有树鸟,
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西山经》第二: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
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
气魂魂。”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
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大荒西经》第十六:“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
有大山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
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载胜,虎齿,有豹尾,穴处,
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此外如《海外南经》第六,《海外北经》第八,
《海内北经》第十二,《海内东经》第十三,皆提及昆仑,暂不引。《淮南·地
形训》:
“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
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
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
“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
维其西北之隅。
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璇宫、悬圃、凉风、樊榭、在昆仑阊阖
之中,是谓疏圃。疏圃之池,浸以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
不死。”“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
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
居。”
又次,则汉人所辑纬书言昆仑者亦多。如《河图括地象》:“地面北三
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祗之地,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纵横万里,高万一千
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乐也。出五色云气,其白水流入中国,名曰
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
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河图始开图》:“昆仑山北地转
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有三千二百轴,犬牙相举。昆
仑之墟,有五城十二楼,河水出焉,四维多玉。”《河龙鱼图》:“昆仑之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