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变量。这倒不是完全做不到——计划经济就这么做过。
*******************
第12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2)
发布时间: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假设政府官僚想为每年出版并在多个网站(比如亚马逊、ebay)上出售的170 000多本不同图书找出正确的价格,必须考虑平装本和精装本的价格,大宗购买的批发折扣,再加上保本特价运费,当然还有航空公司如今常用的“差别定价”手法。然后,你再把这个过程如法炮制到数十万不同市场、行业和买卖上……很明显,自上而下的系统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目前自下而上的复杂适应系统所带来的实时价格敏感度。把这个问题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认识到,试图控制整个经济的想法是何其愚蠢。唯有数百万买家卖家不断进行实时磋商,其他数百万买家卖家才能确定当代经济中数百亿种产品及服务的价格。
跟生物及生态系统一样,表面上看,经济似乎是设计出来的,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推断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个自上而下的设计师(政府)。但实际上,生物是依靠自然选择自下而上设计出来的,那么,同样道理,经济也是靠“看不见的手”自下而上设计出来的。
经济并非“唯利是图”
由于在人类历史的头9万年,我们是在几十或几百个人的小群落里以捕猎采集为生,所以,我们进化出来的心理状态,并不总适合推理当今世界的人类行为方式。如今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或许在一万年前合情又合理。没有进化的观点,“经济人”的假设就讲不通。以经济利益对心理公平为例。
行为经济学家使用一种叫做“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程序,大致流程如下:假设你有100块钱,要跟游戏伙伴分。不管你提议分多少,只要对方接受,你和他都比之前要富裕些。你会建议怎么分呢?一九开如何?如果你的游戏伙伴是个以金钱为重、关注自我利益的理性人(跟标准经济模型里的“经济人”一样),白赚10块钱,他肯定不会拒绝,对吧?不对,他会拒绝。研究显示,跟三七开相差太远的分配建议一般都会遭到拒绝。
为什么呢?因为不够公平。谁说的?“互惠利他”的道德情感说的。这种源自旧石器时代的情感,要求我们的潜在交易伙伴给予公平。唯有当我知道你会做一些大致相当的事情,“如果你给我抓背,我就帮你抓”才可行。追求公平的道德感根植于我们的大脑,所有的人和灵长类动物都有这种情感。西方国家就此主题做过上千次实验,只要受试者碰到过低的分配提议,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不公平感。此外,我们从非西方文化环境——包括一些迄今仍过着类似旧石器时代生活的原始部落——也收集了大量数据,尽管受试者的反应和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人大相径庭,仍对不公平表现出强烈厌恶情绪。
*******************
第1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3)
发布时间:
这一进化现象,还可见于人类近亲的行为。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灵长类动物学家法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在研究黑猩猩和僧帽猴时发现,倘若某只猩猩(或猴子)因为工作获得了爱吃的食物作为奖励,但没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的伙伴分享,那么,它的伙伴将来就会拒绝跟它合作,以表达自己对这种不讲道义行为的不满。这一结果暗示,所有的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都进化出了一种公平感,一种向当事人表明交易是否公平的道德情感。来自多个领域的大量证据显示,公平逐渐变成一种稳定的策略,用以维持我们祖先小群落里的社交和谐。是以合作得到强化,成为惯例;白占便宜的行为遭到惩罚,变成例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今明显的非理性经济选择——比如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拒绝白拿10块钱——在过去是合理的。
认为进化完全由“自私基因”推动,生物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这很荒诞;同样道理,认为经济只受自私意图的推动,人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也很荒诞。事实上,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合作又竞争,既和平又好战,既忠于社会又反社会。生命与经济中都存在互斗与互助。然而,大体上来看,我们本性里的善多过恶。每一起偶发的暴力行为都能登上晚间新闻,可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有心善行悄然而过。市场是讲道德的,当代经济就建立在我们的善良本性之上。倘若不是这样,市场资本主义早就自我毁灭了。
这并不是对经济盲目乐观的看法,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在自由市场环境下运作的企业必然一以贯之地讲道德。我们需要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也需要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因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既自由,又公正。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第51篇里说得对,“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
经济进化中的“善意”与“自私”
为什么有关复杂系统和人类本性的科学预测并证明,慷慨无私的善意萌发于混乱与自私呢?身为社会性灵长物种,进化使得我们在群体内部表现善意,在群体之间表现敌意。于是,对个人收益或家庭团结的自私欲望与我们对群体平等、社会团结共抗外敌的社会欲望之间,形成了一种极端紧张的关系。美德经济学的头一条原则,便是从遗传上反映了这一互利互惠精神:倘若有人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觉得自己应当给予回报。
*******************
第14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4)
发布时间:
不管是群体内部的交流,还是群体之间的交流,我们对他人的感知——尤其是觉得他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带给我们极强的影响;这也就是说,我们在乎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声望值成了信任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在互联网上异军突起。eBay上卖家的信誉评价,亚马逊上读者对图书质量的排名评分,还有,MySpace、Facebook和LinkedIn等专门的社交网站把用户链接的数量和质量当成一种声望准绳……这些例子,都反映了人们在交流时对信任的需求。
我们希望被人看做是公平、诚实的交易者。此外,我们还很爱抱圈子,群体认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根本。遗憾的是,这种“圈内”、“圈外”的小圈子主义也有副产品——仇外。我们本能地讨厌“外人”,也很擅长根据一些最微不足道的标准把人分成圈内圈外——想想洛杉矶黑人帮派的争斗,或是胡图族人与图西族人的种族纠纷,阿尔巴尼亚人与塞尔维亚人的种族纠纷,甚至什叶派教徒与逊尼派教徒之间的宗教矛盾。尽管我们制定法律、接受教育,想把这种古老的部落仪式从我们的文化里清除掉,但它们的心理基石仍然深深地埋藏在我们形成于旧石器时代的大脑里,只要一受刺激,立刻变成行动。有时候,是政治和战争活动的惨烈,把它们撩拨了起来;有时候,是经济和贸易活动的竞争,把它们怂恿了起来。
与此同时,我们从群落、部族、酋邦、国家一步步地进化而来,社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技术,尽力在自由与平等之间维持平衡。起先,我们是要在群落之间实现财富的平等分配;后来,等级财富出现,成为部族中地位与权力的标志。随着群落与部族联合成酋邦与国家,捕猎…采集群体的平等主义原则(至少是这种主张)分崩离析。当财富成为权力的象征,美德的价值开始抗衡以个人收益为基础的竞争价值。
民间科学
1873年,圣公会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Samuel Wilberforce,外号“谄媚山姆”)与进化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自称“达尔文的斗犬”)就进化论当面辩论的传奇事迹过去13年之后,威尔伯福斯堕马身亡。对于主教大人的这个悲惨下场,赫胥黎向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John Tyndall)说了句俏皮话,“就这么一回,现实和他的脑子终于接上了轨,结果很致命。”
*******************
第15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5)
发布时间:
说到地心引力这类基本力量和下坠这类常见现象,我们对自然世界如何运作的直觉——也即我们的民间物理学——是相当合理的。连孩子都明白漫画物理的幽默之处——比方说,漫画人物跑出悬崖,可一直等到他发觉自己脚下没了地平面,他才摔下去。(这个现象叫“笨狼跳”,因为在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大笨狼怀尔”系列动画片里,怀尔经常追着小鸟,像这样掉下悬崖。)可物理大多是违反直觉的(其他不少学科也一样),不管是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也好,还是宏观世界的广义相对论也好。只不过,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我们只能依靠直觉的指引。
举个例子,民间天文学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星体围着地球转,行星上徜徉着能左右我们前途的神祗。民间生物学认为,所有活物里都涌动着一种“活力”,它们的功能设计,是一位智能设计师凭空创造出来的。民间心理学要我们寻找大脑里的微型人——半路上杀出来个程咬金——思维和意识是互相分离的。
民间科学老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当初进化的环境,与现在生活的环境极端不同。我们是在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谓的“中间世界”——一块介于大…小、快…慢、老…幼之间的土地——里进化的。出于文学喜好,我把它叫做“中土”。在“中土”世界的空间层面,我们的知觉能够感知中等大小——比方说介乎于蚂蚁与高山之间——的物体。我们既不能察觉细菌、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物体,也无法观察类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