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侥幸当选。就像叶利钦之于戈尔巴乔夫,新当选的卢总统成功说服了自己的政治对手、最著名的全斗焕批评者金泳三加入联合政府。后来,金泳三在1992年击败同样###的政治伙伴金大中,成为该国第一位非军人出身的总统。

在韩国漫长的专制统治中,独裁的经济改革者所采用的基本战略——对三星、现代等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国营银行定向发放巨额贷款,实施专门税务减免,提供大量政府订单,以及实行其他一些行政优惠政策,以此促使特定行业迅速腾飞——来自日本。但是,为了保护国内幼稚行业免受外国竞争压力,日本剥夺了国内消费者购买外国产品的自由,只能购买国产商品,对于这一重要政策,韩国统治者没有采用。经济学家把这种政策称为“进口替代”,不仅被日本采用,而且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以及20世纪后半叶的印度都对此执行不渝。然而,韩国独裁统治者敏锐地认识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实在太穷,无法形成足够强大的经济需求,难以保障受到保护的国内产业发展壮大。因此,从60年代开始,韩国就开放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及机械设备,保证处于萌芽阶段的韩国企业制造出口产品的生产需要,这在战后发展中国家当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种“出口第一”的发展计划中,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市场可言。朴正熙及其继任者会为每家公司制定专门的出口目标,这些公司享受的贷款、减税及其他政府优惠待遇统统要与出口目标直接挂钩。甚至韩国人购买专为出口生产的商品,也被规定为非法行为,这些商品包括留声机、彩电、便携电话及貂皮大衣等。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韩国国内市场最终发展壮大之后,朴正熙又在重工业制造领域引进了同样的进口保护措施,以扶持家族财团新创立的重工企业。很快,在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冶金、重工机械等重工业领域,新兴制造企业的贷款额就占到韩国所有银行贷款总量的60%,75%以上的制造业投资投向这些企业。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韩国:自力更生的典范(3)

    这些政策成效明显,相关企业迅速成为韩国第二代出口大户。到上世纪70年代末,韩国出口额占到快速增长的GDP的1/4,而到80年代,平均比例更是攀升到1/3。(日本于1965年同韩国实现关系正常化,韩国出口商品绝大部分流向美国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韩国出口洪流略微放缓,不过,2000年以后,出口再度回升,一直接近40%GDP的水平。韩国最近涌现的出口大潮,推动力量不仅来自政府贷款与国家优惠政策,而且来自韩国产品的全球需求及韩国企业在大部分市场的丰富经验和良好关系。过去几十年间,为了实现国家制定的出口目标,三星、现代、LG等韩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关系,积累了丰富经验。

因此,与爱尔兰和中国不同,韩国并没有邀请全世界最先进的公司企业到国内投资设厂,以此引进现代工业基础。恰恰相反,在大部分工业领域,卢泰愚和全斗焕都禁止外国直接投资,甚至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外国企业在韩国仍然无法取得土地、房屋的所有权。他们的政策是,国营银行吸收了韩国国民高额私人储蓄,然后向日益壮大的企业财团发放贷款,帮助他们购买外国技术。受经济快速增长吸引,西方及日本银行也向韩国企业提供了大量贷款,在国内与国外贷款的共同支持下,韩国成为全世界投资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即使在贫穷落后的20世纪60年代,韩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差不多都能达到GDP的18%——大致相当于过去50年来美国企业的总体投资比例。到上世纪70年代,韩国企业投资率跃升到GDP的27%,此后一直继续增长,80年代接近30%,90年代更是高达36%。

自1970年以来,韩国企业合计投资所占GDP比例高于任何一个重要经济体相比——每年约比墨西哥和巴西高10个百分点,比欧盟国家高8个百分点,比中国和泰国高2个百分点。1995~2004年,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韩国的总体投资率仍然与中国不相上下。

因此,无论是相距遥远还是近在眼前,一旦有新的机会出现——例如,为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或者参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建设热潮——韩国企业都有充裕的投资资本可供使用,从而能够很好到利用这些机会,这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可谓独一无二。几十年来,韩国企业投资比例遥遥领先,大部分资金流向企业出团,由此产生了非常之多的全球性成功企业——今天全球企业500强中,14家韩国公司榜上有名,这个数字高于西班牙、瑞典、意大利、印度等国入围企业数量,两倍于新加坡、泰国及台湾上榜企业数量之和。

韩国实现非凡进步,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应该归结于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及人民年均教育投入所占GDP比例达到10%,高于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一连几任独裁总统所具有的远见卓识无疑发挥了最大作用,不过,相当一部分功劳应该归功于韩国父母,他们担负了一半教育支出。今天在韩国,约有40%的高中生、80%的大学生在私立学校上学,这个比例居全球之冠。

最终结果就是,韩国成为世界上劳动力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大约有28%的韩国男工受过大学教育,比例高于法国、德国及英国(韩国女工当中大学毕业生比例同样高于德国,但是落后于法国和英国)。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高。2005年,韩国高中生大学入学率超过80%,这个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韩国:自力更生的典范(4)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投入的回报率大幅提高,因为正如全球化迫使韩国企业退出如今已经被中国等低工资国家主导的低附加值产业领域一样,韩国一流企业也可以把受过特别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吸引到发达国家主导的高端产品市场。三星公司今天之所以能够战胜索尼、东芝、菲利普;现代汽车在上世纪90年代末遭遇挫折之后,如今规模为什么还会超过沃尔沃、雷诺、马自达,盈利水平能够高于福特、大众、菲亚特,韩国国民异常良好的教育水平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如此之高,韩国因而成为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小的发展中国家。据经济学家测算,今天韩国的财富平均程度位居全球第11位——远远领先于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仅次于瑞典、挪威、丹麦、冰岛、日本、德国、奥地利、卢森堡、荷兰与波黑。尽管独裁统治旷日持久,军事政变时有发生,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但是国家一直保持稳定,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得益于韩国老百姓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也许这是北京领导层不可错过的重要一课。

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因应?在这个问题上,韩国同样也为法国、德国、及日本提供了重要范例。过去二三十年来,韩国两次面临严重经济问题。每次出现问题,韩国政府与商界精英都是艰难地咽下苦果,然后选择启动痛苦的改革进程。20世纪80年代,石油震荡波及全球,一代国民遭遇最坏经济收成,朴正熙身遭暗杀之后,大规模群众运动此起彼伏,军事统治全面恢复,韩国经济增长随之画上句号。韩国政府把问题归咎于规模大、势力强的企业财团。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享受着国家贷款、政府补贴、税务减免的优惠政策,这些企业财团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单是前10家企业的产值就能占到全国GDP的一半。这些企业因为还得执行政府下达的出口指令,同时也变得效率低下,债台高筑。更加不同寻常的是,在光州大屠杀事件中初露峥嵘的全斗焕将军实施了一系列广泛彻底、明智合理的经济改革。他不仅把一些大型企业财团分拆成许多小企业,而且开始逐步停止向这些企业发放多种直接补贴,通过削减出口补贴,废止限制国内消费的法律法规,迫使韩国企业更加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全斗焕颁布法令,要求地方银行的大部分贷款,国家级大型银行35%的贷款,必须发放给中小企业。10年之内,中小企业就占据了韩国制造业的半壁江山,提供了2/3的制造业工作岗位。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鉴于IT技术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全斗焕的继任者卢泰愚将军做出了另一项命运攸关的政策转变,就是对外商直接投资重新实施严格限制——这项政策的实施比印度和中国早了不少——同时鼓励韩国企业开发自己的先进技术。有几家企业财团已经成为成功的创新者——最著名的就是三星公司,1983年,三星首先开发出了64比特DRAM芯片,几年之后,三星又率先推行一项战略计划,IBM公司稍后采纳这一战略,在半导体芯片、电子设备及其他高级产品方面,为其客户提高广泛的IT服务。现在,在新的政策扶持下,现代公司已经开始研制氢动力、电池动力、乙醇动力驱动的概念车,这都比其西方竞争对手提前不少。2000年,韩国研发投入为GDP的2。4%,除了8个国家之外,高于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研发投入比例。今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在使用韩国的先进技术,诸如精密激光焊接技术、高速运动手机用户广播接收技术、汽车燃料替代技术、足够笔记本电脑运行一个月的燃料电池技术及烧伤患者皮肤培养与移植技术,都是来自韩国。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韩国:自力更生的典范(5)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数百万韩国人的生计来源与经济保障随之倾覆。从对这次危机的应对处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韩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强大能力。危机爆发时,一年之内韩国GDP锐减7%,外汇市场上货币贬值过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