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奥地利学派百年来对自由的坚定捍卫、对理性思考的持之以恒都让我们相信,货币和通货膨胀问题会向好的方向发展。那时所有经济学家都将认识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和他们的精神值得赞美和感激。
当前,通货膨胀似乎正在变成一种全球性的压力,在全球化的今天,究竟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滥用其储备货币地位、大量发行货币导致新兴市场被动引入过剩的流动性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还是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改变全球的增长格局带来通货膨胀的趋势,依然在经济学界和金融界中争论。在全球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接连不断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能恢复货币体系的稳定?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国际性的货币体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书中描绘了一幅可以期待的蓝图。通过倾听奥地利学派的分析,在把握通货膨胀问题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思考角度。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2008年8月于香港浦飞路
莫瑞…罗斯巴德作为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旗手,尽管没有摘取到世俗所认为的现代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即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他开创的恢弘的经济思想体系将成为经济学思想不断的泉源。他作为当代经济学家中一个通才型的学者,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从行为的基本公理推演出了他的整个经济体系,表现出了经济学思想的永恒魅力及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正是罗斯巴德经济学生命之树常青的原因所在。
罗斯巴德的著作甚丰,有《人、经济与国家》、《美国大萧条》、《银行业的神话》等,这些著作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个深奥的经济问题。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罗斯巴德著作中充满创造性思想的一本杰作。这本书从1963年首次出版发行后,连续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
对广大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标准的货币理论启蒙读物。它以最浅显的语言、最鲜明的观点,把最抽象的货币理论的概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所有的抽象概念都具象化,让读者感觉到原来如此抽象的货币问题就发生在你们之间,就发生在人们日常的经济交往中。
但是,具象化的货币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钱”,也并非只是一张张我们手中持有的纸币,更并非只是由政府来印制的钞票。通货膨胀也不只是物价的上涨,它不仅有其前因后果,还包含谁能够获利,谁又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谁喜欢通货膨胀,谁又不喜欢通货膨胀等问题。还有,货币一定是政府提供的吗?如果政府不提供货币,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货币?如果政府来提供货币,它对金融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再就是,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来,为什么金融危机不断,其原因又何在?人类能够找到一条减少或避免这种金融危机不断发生的方式吗?等等。这些金融学上深奥的问题通过罗斯巴德的笔娓娓道来,即使从来不接触金融学的人,也会对金融学与货币理论的知识豁然领悟。
在罗斯巴德看来,在一个自由市场中,货币并不是什么组织或政府安排的,而是源于自由市场选择作为交换媒介的某种有用商品,其关键在于一般商品的“不可分割性”和“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假如一个人想用犁换几样不同的东西,像鸡蛋、面包和一套衣服,那么他该怎么做呢?他如何把犁大卸八块,将其中—部分交给农夫,剩下的给裁缝?就算东西可以分割,也不太可能让想交换的人同时找到对方,假设A想卖鸡蛋,B有一双鞋,如果A想要的是衣服,怎么可以硬是把两人凑到一起来交换呢?也就是说,由于具体商品交易的不可分割性及交易者交易的愿望,也就有了出现间接交易的需要。
这种间接交易,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大幅扩充了经济的途径,成为现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基础。因为在间接交换的机制下,你把东西卖掉后,换来的并非直接所需,将它卖掉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这样,货币就在这种间接交换中产生了。这种对货币产生的解释具体、实在,交易者都可触、可摸、可感、可知,这样,发生我们身边的货币理论就容易理解了。可以说,在本书中,罗斯巴德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把货币起源、货币性质、货币单位、货币功能等方面讨论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本书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并没有放在通货膨胀的产生、类型及治理上,而是放在通货膨胀对广大人民利益的影响上。在罗斯巴德看来,通货膨胀好比赛跑,看谁最先拿到新钱。先拿到钱者是那些与政治权力较近的人。因此,通货膨胀是政府的一种意愿,往往同政府权力的远近有关。离政府的权力越近,拿到新钱就越早,那么这些早入者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就越小。而因为通货膨胀惨遭损失的后知后觉者,显然比其他人晚取得新钱,受害最大。这些人不仅与政府权力远,而且都是依赖固定合约获得收益,而这些合约是在价格因通货膨胀而上涨前就签订的。因此,当通货膨胀出现时,这些人的利益首当其冲受损害,受到的伤害也最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货膨胀表面上创造了经济的繁荣,但实际上则损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同时,通货膨胀不仅改变了整个市场的经济预期,也成了掠夺广大民众财富的工具。而在这过程中,与政治权力密切相关的利益集团获利最大,从而从根本上证明了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性、对广大居民财富的掠夺性。正如罗斯巴德所言,通货膨胀(货币替代品增加,而没有相应金属货币存量的增加)从来对社会没有好处,只是牺牲一群人的利益来造福另一群人。通货膨胀是用欺诈的方式侵犯他人财产,在自由市场中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是现代社会通货膨胀的实质所在。
本书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为结尾,并且预言未来还将出现汇率的持续波动、债务的急剧增加、通货膨胀、危机、救市,以及对货币和信贷进行更集中控制的政治方面的冲动。事实上,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所发生的事情表明,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无不是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过度干预和管制的结果。在各国国家政府对国际金融无所不能的管制过程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就会以不同的利益金融管制方式不完全地攫取或掠夺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一个又一个的利益不平衡,而这种利益不平衡正是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与造成危机的结果。
罗斯巴德秉承奥地利学派的基本精神,一直保持着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警惕。在他看来,政府市场的干预不仅根本不能保护货币,而且反而还会威胁到货币体系本身的完整性。政府的干预导致更多的弊端和更加严重的不稳定性。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体系中起到的作用是负面的,它只是为与政府组织紧密相关的利益集团对我们的社会采取集权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也是导致现代经济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本书中,罗斯巴德用西方世界出现的货币崩溃的简短历史作为例证,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总之,这是一本绝大多数人都能轻松读下去的通俗的货币理论普及读物,但它并不是简单性的知识介绍,而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最深奥的货币理论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对一般的货币理论可触、可感、可知,并从个体的日常生活中体悟到现代金融理论的真谛。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公元前388年,40岁的柏拉图拜访古希腊殖民地塞拉库斯的统治者、专制君主狄奥尼休斯,建议他发行面值超过实际价值4倍的锡币,以增加君主急需的财政收入,并实施严刑峻法(包括死刑)强迫臣民接受价值被严重高估的铸币。君主接受了哲学大师的货币政策,然而,臣民却拒绝使用君主的劣质铸币,哪怕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很快,塞拉库斯的货币体系和经济体系陷入极度混乱,并最终崩溃。一代哲学宗师成为自己货币理论的牺牲品。狄奥尼休斯将柏拉图发配到奴隶市场等候拍卖,要不是他幸运地遇到几位哲学家朋友慷慨解囊,为他赎回自由,人类哲学史必定改写。
柏拉图或许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然而,更为不幸的是,柏拉图倡导的货币理论和政策主张(国家全面掌控货币发行权,以货币贬值来征收铸币税或通货膨胀税),在两千多年之后仍然大行其道,甚至变本加厉。今日,通货膨胀再度波涛汹涌,普天之下概莫能外。事实迫使我们追问:人类能否摆脱柏拉图货币哲学的困扰?人类有可能摆脱通货膨胀吗?
通货膨胀乃是危害人类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最大病魔之一。数千年以来,它频繁爆发、反复无常,像瘟疫一样,从一个地区蔓延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它吞噬人们积累的财富,剥夺人们宝贵的工作,终结人们幸福的生活;它让无数人堕入失业、赤贫、饥寒交迫和无家可归的黑暗深渊;它让无数省吃俭用的可怜家庭顷刻之间一无所有;它曾经毁灭煊赫荣耀的帝国,颠覆数之不尽的政权,开辟专制之路,点燃战争烽火。革命导师列宁有言:摧毁一个国家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它发生通货膨胀。凯恩斯雄辩地写道:“若要推翻目前人类的社会基础,破坏它的通货体系乃是最精妙、最有效的方法。”
有鉴于此,探索稳定通货的理论基础、寻找治理通货膨胀的善策良方,就成为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哪个经济学家曾经否认货币稳定的重要性。经济学历来被认为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