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印度农村中由五人组成的组织从事裁决等事宜。

红糖,就算他获得了胜利。这样,他就有权挑选在场的任何一位跳舞的姑娘
为妻,并且可以不付分文,立即带走。

红糖,就算他获得了胜利。这样,他就有权挑选在场的任何一位跳舞的姑娘
为妻,并且可以不付分文,立即带走。

换亲婚:这是一种两家的姑娘交换成婚的办法,即甲家的姑娘嫁到乙家,
而乙家的姑娘再许配给甲家。这样,两家互相交换,免付姑娘的身价费。贫
寒之家,往往采用这种办法。在印度,除迦西族禁止采用这种办法外,其他
少数民族大都采用。

私奔婚:男女双方相爱,因遭到父母的反对或因付不起姑娘的身价费,
一对情人就双双私逃外地,结为夫妻。过些时候,再回到家里,社会便给以
承认。这时,父母自然也就无计可施,只好同意。这种结婚方法,不举行任
何仪式。今天在蒙达族、霍族、桑塔尔族等少数民族中还颇为盛行。从前少
数民族中,由于不盛行童婚,所以上述结婚办法相当普遍。今天由于童婚盛
行,此种结婚办法日益减少。

强求婚:如果一位姑娘爱上一位男青年,或已订婚而男方还在拖延婚期,
或男青年同意又遭到父母的反对时,那么她要设法同那位青年成婚,就得采
用这种办法。其做法是:一天,姑娘带上米酒,突然闯入男方家里,对她的
突然闯入或赖着不走,当然会遭到男方家里人的反对,男方家为千方百计把
她赶出门,会施展种种手段。例如在火里投放辣椒,使室内气味刺鼻,难以
忍受,全家都到室外,只把姑娘一个人留在屋里;或者往姑娘身上泼热水,
甚至遭受一顿毒打,要么不给她饭吃。而和她要好的男青年这时会偷偷给她
送饭,并鼓励她努力坚持,不要灰心。姑娘经受住了这些考验,便会泰然自
若地坐在那里不动,就算她获胜。男方父母也只好同意。今天,印度的比尔
豪尔族、奥郎沃族、格麻尔族、蒙达族、桑塔尔族等少数民族中还流行这种
婚俗。

(二)婚姻的规定与禁忌

印度土著人与其他文明民族一样,在结婚方面有不少规定与禁忌,例如
哪些部族或哪些姓的人可以彼此通婚,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一般情况,他
们多流行族内婚姻,即使有不同分支,分支之间彼此不通婚,实行分支内部
通婚。异姓的人也很少通婚,如道达人有两个姓,一个姓是达勒特劳勒,另
一个姓是迪瓦里耶勒,它们都是内婚群体。又如皮尔人也有两个姓,一个是
吴杰莱皮尔,另一个是迈莱皮尔,它们彼此也不通婚。而有些土著人不论这
些,彼此可以通婚,如鲁夏依人和古喀人等。有些土著人非常强调种姓区别,
不同种姓的人互不通婚,这是因为它们受了印度教影响的缘故,甚至有的还
相当严重。如若违犯,则受到严惩。例如阿萨姆的迦西人就是如此。还有的
禁止本村人彼此通婚,例如乔达耶格布尔地区的蒙达人等就是实行异村通


婚。有些人喜欢表兄妹结婚,据统计,贡德人中 
54%的婚姻属于这类。这类
婚姻的好处是男方可以不付“姑娘身价费”,节省开支,所以流行。

土著人中有种风俗,丈夫一旦去世,寡妇可以同亡夫的兄弟结婚,即大
伯子和小叔子。通常妻子去世,其妹妹与姐夫成婚。

(三)几种婚姻制

人类对自身社会化发展的最基本形式是婚姻,婚姻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
了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基本上反映了家族、亲族和整个社会的结构,以及
它们的宗教信仰情况等。婚姻的形成,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个民族都有与自己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婚姻习
俗。同时与宗教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印度土著众多,其社会与生产发展
很不平衡,宗教信仰也千差万别,因此婚制也很复杂,并不统一,主要有以
下几种:

1。一夫多妻制。这种婚姻是群婚制的残余,它与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
衡和经济状况的好坏有关,是一定的社会产物。妻子被当作一种“财产”看
待,认为娶妻越多,越光荣体面。这种婚制大多在富有的土著人中流行。从
历史上看,这种婚姻形式产生于母系制的初期,主要表现形式是“姐妹共夫”,
一个男子同时与妻子的姐妹结为夫妻。在原始社会末期,只有氏族贵族和富
裕户的男性家长才有多妻现象。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享有特权的大都是奴隶
主、封建主和一些富人等。至于一般平民百姓,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夫
一妻则已满足,孤独终身者也大有人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多妻
制是富人和显贵人物的特权,多妻主要是用购买女奴的方法取得的,人民大
众都是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虽然今天印度土著人的社会情况发生了变
化,但以经济条件好坏而决定妻子多寡的情况至今亦复如此。它在印度的迦
罗人、登迦人、格拉西亚人、那加人、贡德人、白迦人、道达人、波迪亚人
以及皮尔人等土著人中,这种婚制还很盛行。
印度土著人大多以农业为主,由于农业、副业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增
加了男子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提高了男子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而确
立了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有些男主人感到农活繁重,劳力不足,
于是多娶妻子,以作助手,这是土著人一夫多妻的原因之一。当地土著人宗
教思想浓厚,重男轻女,前妻若不生男孩,丈夫可再娶一妻,遂出现了一夫
多妻的情况。有些土著人受了印度教的影响,结婚时兴姑娘带嫁妆,娶妻越
多,丈夫的收入越大,有些人把结婚当成了发财手段,这也是产生一夫多妻
的原因之一。至于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中,一夫多妻制属于法定的婚
姻形式。因为宗教教义明文规定,男子可娶四妻,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真正过一夫多妻生活的只是极少数。

2。一妻多夫制。一个女子同时嫁几个丈夫,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胞
兄弟共娶一妻,若其中一人与一女子结婚,则妻子也属于其弟兄们共有,甚
至将来出生的小弟弟也是那位女子的丈夫。若女子怀孕,长兄要举行拉弓仪
式,称之为“巴尔苏德比米”,通过这种仪式来确认谁是孩子的父亲。若其
中一个兄弟退出了“联合家庭”,分家单过,那么他就丧失做丈夫的资格,
对孩子不再有占有权。妻子虽属兄弟们共有,但长兄享有特权。妻子若拒绝
与长兄同居,则被视为一种罪过,有权将她抛弃。兄弟们对长兄的话奉若圣
旨,唯命是听,不得违抗,否则长兄有权把他开除出家庭。若妻子婚前生子,
唯大哥对孩子有占有权,而那个孩子和婚后所生的其他孩子一样,对家中财

产享有同等权益。婚后所生的孩子属于兄弟几个共有。有的地区还有另外做
法,例如在迦斯和道达土著人中,他们把第一个孩子认为是长兄的,第二个
孩子认为是老二的,第三个孩子认为是老三的,依次类推。这种婚制在迪亚
纳、道达、高达、柯斯等土著人中尤其盛行。二是几个丈夫并非是同胞兄弟,
一个女子除同亲兄弟几个结婚外,还与旁人同时结婚。如南印度的那耶尔等
族中流行这一风俗。几个丈夫不住一起,妻子轮流与丈夫同居。当她与其中
一个丈夫同居时,其他丈夫无权干涉。

产享有同等权益。婚后所生的孩子属于兄弟几个共有。有的地区还有另外做
法,例如在迦斯和道达土著人中,他们把第一个孩子认为是长兄的,第二个
孩子认为是老二的,第三个孩子认为是老三的,依次类推。这种婚制在迪亚
纳、道达、高达、柯斯等土著人中尤其盛行。二是几个丈夫并非是同胞兄弟,
一个女子除同亲兄弟几个结婚外,还与旁人同时结婚。如南印度的那耶尔等
族中流行这一风俗。几个丈夫不住一起,妻子轮流与丈夫同居。当她与其中
一个丈夫同居时,其他丈夫无权干涉。

3。一夫一妻制。在印度广大土著人中,由于固定的农业、家畜饲养业和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男子在生产领域中的作用,提高了男子的经济和
社会地位,从而确立了父系统治的地位,引起了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母
系氏族公社转为父系氏族公社,母系大家庭转变为父系大家庭,由妻方居住
过渡到夫方居住。在婚姻方面,一夫一妻制成为主要的婚姻形式。
一夫一妻制是以男子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取代妇女的地位而起主导作用为
特征的,在家中掌握经济大权,从而形成了家长制,父权制,父权高于一切。
女子结婚后,从自己父系家族中转移到丈夫氏族里。从结婚的那天起,就失
去了从父方应得的权利,但到丈夫家后又同样得不到任何权利上的补偿。在
一夫一妻制的婚俗中,形成了向自己子孙转移财产的继承观念,发展了男权
世系,确立了严格的血亲家族系统的亲属制度。由于一夫一妻制是私有制下
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所以在一夫一
妻婚俗中,妻子与其他财产一样归丈夫私有,她的职能主要是生育后代,延
续父权世系。因此,她地位的高低也取决于一个女子是否生育后代,尤其是
否生育男孩,这在印度土著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不育男孩的妻子则倍
受歧视,其地位非常低下。相反,生儿子的妻子则受到丈夫的尊重,有的甚
至受宠若惊。因此,一夫一妻制在私有制条件下出现男尊女卑,甚至妇女受
压迫的种种悲剧也很自然。印度不少土著人还把妻子作为主要劳力看待,妻
子不仅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还经常独自放牧牛羊,上山打柴等,从事繁重
的体力劳动,有时比丈夫干活都多,像长工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