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乌干达、马拉维等。
中国渔业公司赴非开展远洋捕鱼活动,或与非洲各国进行渔业合作,应认识其中的优势以及不利条件。优势在于中国和非洲诸国政治经济关系良好,我对非经援较多,各国政府高层人士及广大民众对我友好;非洲海域无污染,鱼品质量上乘,有较大的国际市场;一些国家是洛美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对欧盟出口无配额限制,对美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出口享受普惠制待遇。中国渔业公司有充足的设备、船只、科研技术力量及生产管理经验,国内海鱼市场很大。不利条件有多个方面,如沿海海域均为各国海洋专属经济区,禁止外国渔船随意捕捞;一些国家严格控制捕渔权、配额及新渔业企业的审批,不再向外国或合资企业发放渔权及配额;目前,中国尚未与某些沿海国签订双边渔业合作协定,这使中国公司来此自行进行渔业捕捞的可能性不大;非洲渔业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援助,主要涉及渔业政策、管理及监控和环境与资源的调查评估,许多西方国家的渔业公司多年前已在此开展渔业经营业务,先入为主且有资金技术实力,并形成传统势力,经济利益互相渗透,抵制新的投资者等。
2005年下半年,一艘福建籍渔船在莫桑比克禁止外籍渔船捕鱼的海域进行捕捞时被莫方发现,结果,渔船被扣几个月,船主也被课以巨额罚款。2005年12月,一艘台湾籍渔船由于在在马埃岛以北60海里的塞舌尔近海海域捕鱼时被抓,政府规定只有塞舌尔籍的渔船才可以进入该海域进行渔业作业,结果被塞舌尔政府课以巨额罚款17。5万美元。
图片说明:在非洲,海参和鱼翅吃得让人倒胃口
塞舌尔 2006年5月,中国渔业协会远洋渔业分会和塞舌尔渔业局在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共同签署了《关于中国渔船在塞海域进行捕鱼的协定》。自协定签署之日起,中国远洋渔业分会所属35艘500吨级超低温冷冻延绳钓作业渔船允许进入塞舌尔海域进行商业捕鱼捞活动。
坦桑尼亚 一公司寻求与中国企业的渔业项目合作,要求中方合作者投入资金50万美元,培训当地沿岸居民渔业生产养殖技术(包括明虾、螃蟹、海藻养殖)。
突尼斯 具备良好的淡水养殖条件,拥有众多大型水坝、山区小水坝和山区湖泊,只是缺乏必要的集约化养殖的技术、资金和设备。由于海水资源的有限,现突政府鼓励国民多吃淡水鱼。目前,突尼斯海水、淡水养殖均处在起步阶段,产量仅为2500吨。政府非常希望与中国公司在海水、淡水养殖方面开展合作。我可充分利用在海水、淡水养殖技术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海岸线长约850公里。全国年降水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系发达,是多河流的国家。沿海地带多雨,雨量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尼日利亚大部分地区具备开展水产养殖所需的基本条件,而尼市场水产品(南部沿海地区除外)数量匮乏、品种单一,且价格十分昂贵。制约尼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问题是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致使尼现有不少自然条件很好的渔场、孵化场处于闲置荒废状态,这些渔场只要投入较少的资金加以简单的维修改造即可投入生产,如再适当采用现代的科学养殖方法,即可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尼日利亚水产养殖业落后的现状,对我国相关企业来说正是一个发展的机遇,鉴于目前我企业尚未实质性介入尼农业领域的现实情况,建议多方积极推动国内对尼水产养殖业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来尼实地考察,促成双方在尼水产养殖业以适当的方式合作,这样既进一步加强了双边农业领域合作,又使我企业能在全面参与未来尼农业发展抢占先机。通过合作,可带动国内水产养殖业、农业领域其它专业相关物资、设备、材料出口,增加就业,一举多得。
图片说明:产自于非洲的玳瑁壳和海洋贝壳
行业可行性投资项目部分如下。
一,贸易
赴非设点,收购海参、鱼翅、鲍鱼、对虾、龙虾、海蟹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贝类等海洋产品,然后通过(冷藏)货柜或冷冻船只发回中国大陆。
二,海洋捕捞及其服务业
采取承包、合作、租船、输出技术劳务的形式进行海上合作捕捞活动;出租或自主经营冷藏船运输业务;设立渔业相关服务的企业,如网具厂、船舶修理厂、制冰厂、制箱厂、渔民生活生产资料供应厂、陆上冷藏车运输公司等。
三,水产养殖业
采取承包、合作等方式,赴非进行海水、淡水的水产养殖业,尼罗河的河鲈等特种鱼养殖;经济鱼养殖;虾、对虾养殖;贝类养殖等。
四,加工厂
在一些具有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资源优势的非洲国家开办加工厂,对鱼类、海产品等进行深加工。
五,海带加工业
在一些海带资源丰富的非洲沿海国家设立加工厂,进军海带采掘业和加工业。
连载之十一:通讯业
对于中国商人来说,非洲既是一个价格高昂、极具潜力的大市场,也是一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市场,就看经商者从事何种行业,站在什么经营角度来体会这截然不同的感受。近年来,中国人在非洲各地建了不少中国城,但建来建去是千篇一律的小商品城,中国人经营的商品范围多集中在服装、鞋帽、箱包等传统的百货商品上。中国人越到越多,中国货越卖越贱,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已进入饱和、微利时代,惨淡经营和亏本运营者不在少数,目前至少半数以上的中国在非个体商人天天品尝鸡肋的味道,这也是中国赴非商人缺乏技术、扎堆经营必然导致的结果。其实,三百六十行,中国具备行业优势的产业很多,确无必要挤在一起,所以,现在来非洲考察经商,当地市场的容量和华商的数量都要考虑,在一些市场较大的首都城市,只要是国人尚未涉足的行业,均是财富蕴藏的地方。例如,电脑IT业是非洲大陆新兴的科技行业,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但潜力极大,产品及其零配件售价高昂,其中有很多商机可寻,有钱可赚,是一个刚起步、藏有暴利的朝阳产业。
图片说明:
笔者长住东南非洲,也经常从网上查寻国人在非洲的经营信息,对这儿的市场行情有所了解,如果在日用百货消费品上不占优势,不鼓励后来者赴非开设此类商店(所在国无华人商店或极少除外),一是给众多的在非个体华商创造喘气生息的时机,二是以免自己盲目闯荡,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但对于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如电脑IT业,笔者则旗帜鲜明地表示赞同,因为在非洲一些国家包括首都在内的许多大城市中,尚无中国人开办的电脑专卖店、维修店或其他与电脑有关的服务商店。中国公司、私营企业和个体商人进军非洲IT产业,可以从多个经营项目加以考虑,以下列出几点,可供参考。
图片说明:
电脑组装厂 中国是电脑生产和消费大国,电脑普及很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快,无论是办公还是家用,液晶显示屏已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品,正在取代老式的晶体管台式电脑。电脑在非洲,首先于各国政府机构、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里正在普及,主要以老式台式电脑为主,售价昂贵,液晶显示屏难见踪迹。配置一般,台式和笔记本电脑售价均在相当于人民币万元之上。因携带方便,笔记本电脑在非洲的外国人群体中销量较多。所以,组装笔记本还是台式电脑中的晶体管或液晶显示,投资者在考察后自会综合考虑。另外,建立电脑组装厂,一个国家的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必须要将目光面向该区域其他成员国甚至整个非洲大陆。其实,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现在有许多非洲的电脑公司正在大批地求购中国的电脑及零配件或者寻求与中国公司合作,创建电脑组装厂事宜。例如,在津巴布韦,一IT(ACTIVE SOLUTION PUTERS)公司专营软硬件产品,办公IT设备,网络设备等,在津巴布韦有市场,寻求与中国公司合资,并求购计算机主机生产设备及配件;在坦桑尼亚,一客商求购计算机主机外壳生产成套设备及各种配件产品,产量要求3000─5000件/月,并寻求传真、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业生产商;在卢旺达,一网络计算机公司(RWANDA NETWORK PUTER)欲购买2000台电脑及配件,有意的计算机生产厂商请速直接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在阿尔及利亚,一从事电脑进口和组装的公司欲投资建设一电脑产品组装厂,希望同中国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电脑商店 非洲各国难以见到中国人开设的电脑商店,但标有MADE IN CHINA的电脑零配件或相关产品则平常易见,笔者在莫桑比克购买笔记本电脑和一些用品时,发现其中差价极大。例如,产自于中国的128MB U盘当地售价145万梅蒂卡尔(约为人民币435元),国内同类品在70─80元之间;产自于中国的鼠标售价15万梅蒂卡尔(约为人民币45元),国内同类品在10元左右;CD…RW700MB空白光盘售价3万梅蒂卡尔(约为人民币9元),而国内DVD…RW4。7GB光盘才2元,摄像头价格更是高得离谱。我们在非洲,几乎全买二手笔记本电脑,价格根据款式、配置不同位于400─1000美元不等价位,没有售后服务。如果电脑出现问题不能工作,买主只好自认倒霉,以后带回国修理,因为市场上只有当地人的电脑维修店,先不管电脑能否修好,打开就需高额费用,美其名曰开盖费,若能修理,费用高得惊人,跟再买一台没啥区别,不值得去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