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艳羡吗?
景清叹息连连。他是个务实的人。在他看来,登高必跌重。若讲心里话,他更希望女儿嫁一个人品好、老实敦厚、自食其力的普通百姓,粗茶淡饭,却平和无风险,吃得香、睡得安稳,得以善终。他举大明王朝开国勋臣宿将的例子,不管位高至公侯还是宰相,有几个有好结局的?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胡惟庸案、蓝玉案,一杀都是几万人,有人根本不沾边也冤死了,哪有升斗小民快活?
这些都是实情,但景展翼以为,父亲不让他进燕王府,恐怕还有更深的考虑。
女儿真是太聪明了。既如此,景清也就不好再瞒她。景清说:“看来什么也瞒不过你。”
景清说,夹在两个权力轮子中间的结局,必然是碾成粉末。在朝廷和各藩王间的火并已经开了头,燕王注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鹿死谁手,都很难说,但这场角逐是肯定无法避免的,他干吗要把女儿推到火坑里去呢。
景展翼玩笑地说,父亲最好测一卦,如果能算准燕王可取胜,那女儿日后由世子妃而王妃,再到皇后,都是可能的呀。
在景清看来,燕王即使夺了皇位,也是万世唾骂的乱臣贼子,谁愿去一同背这个骂名呢?
景展翼笑了,这才是父亲的真心话。她由衷地敬佩父亲的节操,他是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
第二部分
赢得人心哀兵必胜官位美女孰轻孰重(2) 燕王府内成了书籍的海洋。遵照燕王指令,郑和正带几个太监在门外晾晒书籍,朱棣爱书,怕生虫子,每年都晾晒书籍。
书房里,景展翼那幅群马图已经挂在了正面墙上醒目的位置。此时朱棣站在图画前久久地凝视着,神情既兴奋而又沮丧、怅惘。景展翼那楚楚动人的面容一再从画里显现,弄得朱棣如醉如痴。天下不乏美女,燕王宫里也同样是美女如云,但像景展翼这样才高八斗的丽人,却是凤毛麟角。
他太沉醉了,以至于连袁珙进来他都没有看见。
袁珙轻声地、用近乎奚落的语气说,殿下还在为失掉一个中意的太子妃而苦恼吗?
朱棣这才从恍惚中警醒过来,问他什么时候来的?
袁珙说他刚进来。
“快请坐。”朱棣明天早晨就要带道衍法师进京去朝觐了,他托付袁先生协助世子在北平留守,招他来,是临行前有些话再叮嘱几句。
袁珙仍然以为朱棣进京,实在是惊人之举,朝廷也万万想不到。殿下此举会赢得好口碑,谁说燕王要反?敢只身进京,就等于向天下人宣告,燕王一片赤诚,心怀磊落。
朱棣已经决定了,连护卫都不带,不带一兵一卒、一刀一枪,以证明他的诚意。如果他这样赤胆忠心,朝廷还不能容他,那就理在他手了,这也算后发制人吧。
袁珙提醒朱棣,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步险棋。如果他们不顾公论呢?重则趁朱棣远离封国之机夺他的爵位,轻则不准燕王回来,改封在他处,那岂不是失算了吗?
朱棣也不是没顾忌过他们可能这样办,但最终建文幼冲不会答应,他太知道朱允炆的脾气了。这倒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他有个心理上致命的弱点,他生怕人家说他不讲骨肉亲情,只要朱棣让他过得去,他一定不会对他赶尽杀绝。
袁珙的担心并不在朱允炆身上,朱棣只知道建文帝,并不了解皇上左右的那些大臣。
朱棣显得有些固执,声称自己心里有底。即使将来不得已起刀兵,他也要让天下人知道,不是他燕王要行篡逆,而是他们把他逼得走投无路了。他必须占着人心的优势,才能胜一筹。
既然他这样坚决,袁珙就不能再泼冷水了。
袁珙要告辞,朱棣让他再坐一会,却又不说话,显得很犹豫,几次欲言又止。
袁珙意识到了,就表白心迹地说,殿下还有什么要交待他办的,尽管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倒无须赴汤蹈火,朱棣所以吞吞吐吐,是碍于脸面。他期期艾艾地对袁珙说,有一件事,实在不好张口,请先生帮他办一下,他自己出面不好。
袁珙早洞察其心了,知道他心里躁动不安的是什么。袁珙望着墙上的群马图,狡黠地一笑道:“有了马,还想把马的主人也请到府中,是耶、非耶?”
朱棣用爽朗的笑声掩盖了自己的窘态,笑过,他也就不再隐晦了:“先生果然机智过人,像钻到别人心里一样。”
袁珙仍然似笑非笑,为主子,他理应效力。但他不知殿下是让贫道去聘世子妃呀,还是聘燕王妃?
朱棣的脸热辣辣的,像挨了他一记耳光。不过,要他办事,就不能顾及脸面了。他只好说,既然世子与景家姑娘八字不合,那就不必撮合了。
袁珙心里想,八字合与不合,那还不是人嘴两扇皮吗?他笑了:“早该如此,这事好办。不过,人家景清当殿下面说了,他女儿己许了人家,不是待字闺中了,这怎么办?”他故意出了个难题。
朱棣说:“怎么来问我?办法你去想,不然你怎么称得上足智多谋!”
袁珙假装一脸苦相地说:“殿下又害我去当恶人。”
朱棣并不买账,当恶人可不行,他告诫袁珙,不能让他背上强娶民女的骂名。既要把人弄到手,又不能有怨声。
袁珙故意叫苦,这可挺难。
朱棣责令他,这事要速办,以免他们做手脚。朱棣不大相信景清女儿真的许了柳如烟,很可能是临时编出来搪塞他的。
袁珙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好查,况且,即使真有此事,柳如烟也犯不着与燕王争。
朱棣不想给袁珙留下一个好色之名,就三分解释地说,他要景展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也是实情。
善解人意的袁珙马上反应过来,他说他明白。女色对殿下不是重要的,燕王要的是景清这个人,让他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朱棣很高兴,他说,景清、方孝孺、铁铉这些人,都是学问大、政声好、人品正的人,只要他们倒向燕王,就抵得上千军万马。
袁珙让朱棣放心地进京,请殿下静候佳音,他从南京回来便有分晓。
朱棣并不托底,他怎么会这么胸有成竹?
袁珙只是淡然一笑。
朱棣又忽然问他,这事的来龙去脉,他想告诉道衍吗?
袁珙知道他的本意,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回答得很妙,他是槛外人,不掺和人间事。
朱棣很满意,却又说:“你不也是道人吗?”
袁珙说得更风趣:“道家是食人间烟火的。”
二人抚掌大笑。
第二部分
赢得人心哀兵必胜官位美女孰轻孰重(3) 西山脚下的积水潭是几股山泉汇集而成的,潭不大却很幽深,碧青不见底,因常年遮挡在青松翠柏下,水中青苔缕缕,如女人的秀发在水中漂拂。更兼山崖垂下一条如链的瀑布,也直泻潭中,飞珠溅玉。
景清有兴致单独邀同僚晚辈柳如烟来这风景胜胜地游玩,本身就带有不寻常的色彩,景清是个拘谨古板的人。
是不是为昨天燕王去景府的事?是福是祸?多半是祸,那些大红箱子聘礼不是好兆头。柳如烟一整天心里都在打鼓,热锅上蚂蚁一般,如果不是行前太突兀,他今天本想去问问景展翼的,却丧失了这个机会,心里更没底了。
景清和柳如烟站在瀑布下水潭边,飞珠溅玉的瀑布呈雾状纷纷扬扬地打在脸上,凉丝丝的,很是惬意。柳如烟没话找话地说:“想不到西山风景这么美。景大人怎么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带晚生来游山呢?”
景清说,躲开喧嚣的城里,讨个清静,说几句话。
柳如烟打量着景清,在他眼目中,景清是个不怒而威的人,他说景大人是个方正君子,从来不苟言笑,怎么会有今天的放松和潇洒?真是判若两人。
“是吗?”景清笑笑说:“原来我在青年人眼里这么可怕吗?”
柳如烟说,倒不是可怕,是可敬、可畏,时刻让人有一种仰视的感觉。
“来吧,坐一会。”景清显得少有的随和,率先坐到水潭前,脱了鞋袜,把脚伸到水里,凉丝丝的真舒服,他让柳如烟也随便一些,脱了鞋袜洗洗。
柳如烟感到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便也学他的样子下水。
景清以拉家常的口气问起他的家世,问他父亲还健在吗?
柳如烟的父亲早年亡故了,他小时候很苦,受尽屈辱,尝尽辛酸。他七岁丧父,母亲给一个员外家浆洗衣服,辛辛苦苦把他抚养成人,所以他从小立志苦读,非争口气做人上人不可。
景清说,不容易,皇天不负苦心人,这是寒门出贵子呀。又问他父亲在日是做什么的?祖父又从事什么行当?
柳如烟说,不好意思。祖父是喇叭匠,在乡下鼓乐班子里当吹鼓手,谁家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给人家吹吹打打。
景清的脸上已不见笑容,但还抱一线希望地问:他父亲一定很争气了?
柳如烟据实回答,后来他父亲也是子承父业,还死在这上头。那一次,班主领他们受雇于一户大盐商家办喜事,那家人家太吝啬,办完了事,克扣了一半工钱,连饭也不给吃就打发他们走人。班主气不过,就告诉吹鼓手们边往出走边吹送葬的大悲调,这可惹怒了事主,家丁拿着棍棒追出来一顿暴打,他爹跑得慢,活活叫人打死了。
景清的脸色显得很不好看,柳如烟这才察觉,知道景清很在乎出身,忙打住,后悔已来不及了,他自言自语地解嘲说:“看我,说这些陈年谷子旧年糠干什么。”
“啊,没什么,”景清应付说,“你是从苦水里熬出来的,别忘本。”他已明显地失望了。
山风徐徐地吹过,树叶飒飒作响,两个人都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柳如烟忍不住了,他问景大人,把他约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不会是拉拉家常吧?
景清轻声一叹,说,事已至此,他只有明说了。
“大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