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又托对了一件他最棘手的事,他终究是不放心老二,有他朱棣在,朱高煦毕竟有所顾忌,不敢有异举,朱棣一旦驾崩,太子仁弱,将难以制服。倘他有不轨,朱棣托付:让张辅和金幼孜与杨荣一起,协助新君断然处置,切记不可手软,江山社稷为重。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棣在临终时,总算说了明白话。二人颔首领命。
朱棣还在气喘,还想说什么。
不识趣的李谦偏偏又拿来一封信,说:“皇上,那个送印人桂儿行前有一封信,叫奴才给皇上。”张辅和金幼孜想制止已经来不及了。
朱棣示意张辅念给他听。
张辅打开信,刚念了一句“皇上”,就吓得冒汗,不敢往下念了,神色慌张而恐惧。朱棣问怎么了?无非是咒朕死,念,怕什么!可张辅就是不敢再念。金幼孜看了一眼短柬,也吓得面无人色,他说,皇上不看也罢……
朱棣不信邪,他让李谦夺过信来,举到他眼前,他自己看。
这是以方行子和孟泉林口吻写的信,只有寥寥数语:朱棣,在你寿终正寝之时,让我们来告诉你谜底,你在抚摸那御玺时,你已深中剧毒。我们是以杀你为己任的方行子、孟泉林,你这回可以闭上眼睛了吧?
朱棣大叫一声,喷出一口鲜血,头一歪,气绝死去。
朱棣在凄风苦雨的季节里结束了他未竟的远征,也结束了他一生具有浓重传奇和悲剧色彩的人生。
与大殡回京几乎同时,张辅率重兵包围了乐安城。
尚不知轻重的朱高煦带黄俨、王斌、韦达等人以为张辅来助他夺位,得信后立即出城相迎。
在吊桥上,朱高煦在马上对张辅拱手道:“英国公辛苦!你助本藩趁国丧之时杀奔北京,夺得大位,我将封你为异姓王。”
张辅不动声色,待朱高煦等出城,张辅突然高叫道:“奉皇上遗命,速将反叛朝廷的朱高煦拿下!”
朱高煦等大惊,急忙掉转马头想回城,但后路已被截断。朱高煦只得回马来死战。
张辅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能放下屠刀,尚有生路,如执迷不悟,你的末日就在今天。”
朱高煦泄气了,将手中的刀当啷一声掷于马下。
居庸关外,风吹云走,残阳暗淡,画角频吹,哀声遍野。代表皇太子来接灵的皇孙朱瞻基和金幼孜等文臣武将,护着皇上的大殡银山压地浩浩荡荡从居庸关外开来,皇家卤簿、执事、宝旛、雪柳……依次而来,张挂着白色大帐的大辂里,静卧着戎马一生归来的永乐皇帝,他身后是灰沙布满征袍的将土,人人穿着重孝。
居庸关内,太子朱高炽率文武百官匍匐于关内迎灵,一时哭声震天。
站在陡峭的居庸关长城上,方行子和孟泉林、桂儿三人俯瞰着这浩大的皇家送殡场面,他们是真正的局外人。
方行子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朱棣最后一次通过他自称为北门锁钥的居庸关了,他是站着出关、躺着回来的,千秋功罪,只好任凭后人评说了。”
一阵狂风吹过长城,像一道历史的烟幕,瞬间掩盖了一切,眼前一片混混沌沌遮目黄尘,伴随着那凄凉的柝声和号角声在长空中弥漫……
2005年4月9日全稿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