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民,他们一致反对出兵。因为北方蒙元残余势力对大明王朝并不构成什么威胁。
  朱棣怎么能容忍大臣阻止他准备流芳后世的壮举!何况他们一个鼻孔出气,共同对付皇上。夏原吉是户部尚书,他反对,将会直接危及北征的饷银、粮秣,于是盛怒的朱棣把夏原吉、吴中等人下到狱中,兵部尚书方宾吓得上吊而亡,朱棣下令以抗旨罪名把方宾的尸首从棺材里扒出来,用乱刀剁烂,还不解心头之恨。
  如今二年过去了,夏原吉仍未获释,如今还关在刑部大牢中,如果不是因抄家时夏原吉家一无所有,又有人力保,朱棣当时就会杀了他。今天他提示杨荣“长记性”,就是警告臣子们别犯夏原吉同样的毛病。谁也别想阻止他。
  杨荣也很呆,他虽不敢坚持己见,却要尽他的愚忠,他奏道:“臣虽不是替皇上管钱粮的,也知国库空虚,臣不提醒皇上,是不称职,臣也知道必不能劝阻皇上。”
  朱棣心想,你知道就好,他挥挥手说:“那你下去吧,别在这惹朕生气。”
  内阁大学士金幼孜也算老臣了,他的话说得要婉转些,他出班奏道:“征漠北,确保边境安全,这是对的,但皇上已亲征四次,况且第四次出征,刚刚回京还不到两个月,太劳顿了,可派大将军张辅代劳。”
  朱棣说:“朕今年已经六十有五了,且又是多病之身,朕不知道安居宫中享清福好吗?但国家安宁没有保障,朕就愧对天下苍生。”
  既然皇上举起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旗,众大臣便再无敢谏者。
  朱棣于是传旨,征发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兵马,凡三十万众,在土木堡会师,以陈懋、金忠为先锋,他要第五次御驾亲征,并命英国公张辅和内阁大学士杨荣、金幼孜随军出征。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在一张刺绣的地图上指点着,说出他早已想好了的进军路线,兵出独石口,直逼隰宁,应在五月抵达达兰纳木儿河一带,必寻到阿鲁台主力决一死战,将其彻底击溃,永绝后患。
  众皆唯唯,但杨荣和金幼孜心里有数,这将又是一次徒劳的远征,到发兵之时,连敌人究竟在哪都不清楚,完全是盲人骑瞎马地乱撞。
  第八部分
  朱棣篡位立下榜样十二生日沙场度过(2)     皇帝要五征漠北的消息传到了山东乐安州汉王府,朱高煦并无高兴的表示。囿于这偏远的小地方,朱高煦只能收敛起利爪,以待时机。
  自从到了自己的封国,汉王朱高煦便沉湎于酒色之中,每日里声色狗马,不务正业。这是谋士们为他出的主意,是做给朱棣和太子看的,尽量减小目标,他要当一回卧薪尝胆的勾践。他的内心被苦水泡着,他夺嫡屡屡受挫,已无希望了,以前朱棣征北,必带朱高煦同行,从他第三次出师漠北起,朱高煦似乎就被遗忘了,他上表请缨,也遭到了拒绝,朱高煦由希望转为失望,到后来就是绝望了,这也是他改变谋略的开始,他不再相信朱棣当年的承诺,他不可能从朱棣那里得到皇权的禅让,他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如同朱棣不靠朱元璋的法定夺得大位一样。
  更叫朱高煦由绝望到愤怒的是,朱棣以莫须有的罪名剥夺了朱高煦两护卫的兵柄。朱棣老了,快死了,他在安排后事,唯恐他两腿一蹬,他扶植的太子不成器,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像朱允炆一样,被人篡了位。
  朱高煦想,你永乐皇帝能走这步棋,我怎么不能走?前有车、后有辙,你给儿孙做出了榜样啊,那就对不起了。
  这天朱高煦又在后宫玩乐,边饮酒边看几个舞女在面前跳舞,他搂着一个妃子,不时有狎亵之举。
  已经老迈的太监黄俨进来,动作迟笨地跪在他身旁,小声说:“殿下,有要事,也是大喜事。请屏退他们。”
  朱高煦早就厌倦了忍辱负重的日子,他说:“我的两护卫也叫皇上削了,每日尸位素餐罢了,还有什么要事、喜事可言?”
  黄俨眨巴着三角眼说,天象示福,真的是时来运转了。
  朱高煦半信半疑,便对妃子、宫女们摆摆手说:“你们别走远了,还没玩够呢。”
  宫女们下去后,黄俨亲手带严门,开始与朱高煦密谈。
  朱高煦看他的神秘样,就说,莫非皇上崩于漠北,还是太子暴卒了?否则会有什么好消息?他是知道皇上有病的,只是他讳疾忌医,不肯承认罢了。
  黄俨说,皇上带病出征,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北征出发后,赵王成气候了,朱高燧看到皇上日薄西山了,便开始行动,令常山护卫孟贤正散布流言,说皇上不行了,此去漠北可能就是他的不归路了。又说皇上不满意太子的软弱无能,也恼恨汉王朱高煦的专横跋扈,选来选去,决定废掉太子立赵王。
  怎么半路上忽然杀出个程咬金来!朱高煦愤愤然,气得额角的青筋直跳,赵王算老几,太子废了,也轮不到他呀。
  黄俨老谋深算地说:“先让他乐一乐又何妨?”
  据黄俨侦得的消息称,赵王勾结钦天监的王射成,说观天象的结论是,天下当易主,就在近日,他们连伪诏都拟好了,一旦皇上征战有失,或皇上病危、驾崩,他们就废太子,矫诏夺位。
  真是异想天开,朱高煦没想到朱高燧也有这么大的野心。这等于凭空又多了一个对手,他还指望跟老三朕盟呢。
  黄俨倒是说得一针见血,有一百个藩王,就有九十九个想夺大位当皇上的。剩下那一个老实的,一定是痴儿。
  朱高煦不明白,朱高燧想夺位,这算什么喜呀?
  黄俨想出个旱涝保收的主意。可先与赵王朱高燧联手,表面上支持他当太子,如果成功了,就宣布其阴谋罪状,再当机立断地除掉他。如果他败露了,朱高煦马上抢先向皇上出首,也立了一功,他和太子是鹬蚌相争,殿下坐享渔翁之利,那皇位就非朱高煦莫属了,这是一箭双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朱高煦说:“真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样的谋略。”
  黄俨说:“这不是我的主意,是有高人指点啊。”
  “高人?”朱高煦问,“什么高人?”
  黄俨说,这个人愿助殿下一臂之力,成就大业。
  朱高煦皱着眉头问:“这是个什么人?他可靠吗?小心上当啊。”
  黄俨说:“他说,他有个会看星相的师傅,是师傅打发他下山辅佐真主的。”
  朱高煦说:“我能见见他吗?”
  黄俨说:“当然可以。”停了一下,他又说,别忘了,皇上这次是带病出征的,据这位高人看,他病势不轻,恐怕回不了京城了……
  朱高煦说:“你是说,他不久人世了?”
  黄俨点头说:“我看是。一旦皇上宾天,机会就来了。”
  朱高煦眼里闪着希望的光焰,他想立即召见黄俨所说的高人。
  黄俨领进的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方行子和孟泉林,他们都是道家打扮,沧桑岁月虽已在他们脸上刻下了印记,但方行子依然是美丽潇洒而又风度翩翩。这些年来,他们隐姓埋名,周游天下,一直在寻找复仇机会,也不放过任何可以撼动朱棣王朝的契机。这次,他们认为时机来了。
  第八部分
  朱棣篡位立下榜样十二生日沙场度过(3)     朱高煦看着他们,觉得方行子好像在哪里见过,无论怎样搜索枯肠,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方行子向朱高煦行了简单的礼,说:“参见殿下。”
  朱高煦说:“二位道长请坐。”
  方行子坐了,孟泉林却像侍卫一般站在方行子身后。朱高煦打量着方行子说:“不知先生有何见教。”
  方行子说自己是受命于天,来帮扶未来天子的。
  一句话说得朱高煦心花怒放,他说:“听说道长擅打卦,何不占一卦?”
  方行子便用制钱摇了一卦,她摆出了一个卦形,她解释说,这是巽下坎上,下经木是巽木,上经卦是坎水,木上有水,是井,巽木在水里引上水,水源源而来,联系到困卦是泽中无水,干涸了,水渗入地下了,便向地下深挖而见水。水,当然是好运。
  朱高煦一头雾水地问,有了水,有了井,又怎么样?
  方行子说,城市、家居可以迁移,井不能搬走,井水既不能枯竭,也不能溢出井口,这是告诉人,要有恒常之心,打水要拉直井绳,这是中正之道。皇位是井,不能更动,但打水人就不一定是哪个了。
  这几乎是暗示朱高煦可以当打水人了。他沉思片刻,说:“你想让我与赵王联手,你又有什么办法让我最终得胜呢?”他担心的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方行子说她有一件皇上梦寐以求的国宝,如将它献给皇上,就会深得信任。
  朱高煦说:“是一件什么宝贝?”
  方行子说:“殿下忘了那方来自天山的青玉御玺了吗?”
  朱高煦的眼睛瞪得溜圆,多年来,这方御玺一直杳如黄鹤,朱棣遍寻天下也没找到下落,那年方行子神出鬼没地说来献玺,结果人与玺都不见了踪影。如今,在建文朝垮台二十二年后,它真的要出现了吗?
  方行子便打开了一个随身带的布包,里面真的是那方久违了的青玉皇帝大印,摆在案上,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朱高煦捧起来端详了好一阵,不禁哈哈大笑:“好啊,合该我登大位,这国宝竟落到了我手。我一定要重重赏你。”
  方行子说:“殿下不可因小失大。殿下不急于拥有御玺。”
  爱不释手的朱高煦说:“为什么?”
  方行子说:“殿下现在并不是春风得意之时,太子占着位,皇上无意废他,你将此御玺送到皇上那里去,他会多么高兴!那时也正是赵王有所为之时,他胜与败,都将是殿下稳操胜券。既然殿下迟早要当皇上,这御玺不迟早要回到你手上吗?何必着急?话又说回来,如果殿下当不成皇上,留这御玺何用?反而是罪过了。”
  这话有理呀!朱高煦拍手道:“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