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皱起了眉头,不悦地问:“太子呢?他怎么不来接驾?”
  杨溥说:“启奏皇上,听说皇上出征漠北凯旋,这是天大的喜事,岂能不来?太子的船过江时水大浪急,被风吹斜了,船舵失灵,吹到下游十多里,正往这赶呢。”
  朱棣哼了一声。
  身旁的朱高煦说:“太子这是妄自尊大,听陈瑛说,他自比汉高祖呢。”
  朱棣怒道:“你别又胡说。”
  这时朱高炽的船到了,他在船头上跪拜:“父皇征战辛劳,儿臣来迟。”
  朱棣当众训斥说:“尔应懂人臣之礼,你不明白‘私见太子’是违制的吗?你居然私见解缙,还有,按例,你不能处置官员,你却令耿通擅自将袁纲、覃珩下狱,这都是你干的好事!”
  朱高炽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场合,父皇当着众臣之面训斥他,不给他留一点情面。他也猜不透朱棣发的是什么无名火。他镇静一下,从容答道:“父皇息怒,兵部主事李贞被打死确实是冤枉的,御史袁纲、覃珩索贿不成就陷害李贞,他们才是贪吏,理应受到严惩。”
  朱棣一听更加愤怒,他说:“你还敢狡辩!这真是反了!东宫各职官都是干什么的?全是助太子为恶!传朕旨意,将东宫官属黄淮、杨溥以下全部逮治下狱。”
  杨溥、黄淮就在现场,当即被绑了起来。人人侧目,太子更是噤若寒蝉,敢怒而不敢言。
  欢迎北征凯旋的热烈场面大煞风景,一下子变得十分恐怖。
  朱棣回京后一天也没歇息,第二天就临朝过问政事了。
  早晨,午门外停满了官员的大轿,来上朝的文武百官都围在午门城墙下看榜文,人人脸上都是非同小可的神色,都在交头接耳。
  袁珙来得迟,他走出轿子问张信,午门贴了什么榜?怎么都围着看?
  张信告诉他:“不好了,我看太子被废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袁珙说:“怎么,是为太子出的榜文?”
  张信说:“皇上北征一回京,就把东宫所有的官属全部逮治下狱,这是个信号。袁大人想啊,即使是太子接驾迟了,训斥几句也就是了,至于把东宫官属一网打尽吗?袁大人再想想解缙的案子,牵连了多少人啊?”
  袁珙说:“是呀,那一次大理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编修朱纮全都下了狱,都瘐死在狱中了。”
  张信说:“这都是他在作祟呀。”他伸出了两个手指头,他指的是老二朱高煦。
  袁珙会意,点点头说:“这次张榜说的什么事呀?”
  张信说:“袁大人去看看就知道了。”
  袁珙一走向午门城墙,好多看榜文的大臣为他闪开道,他走到皇榜下细看,上面有“凡太子处分过的事情一律废止,不得实行”字样。
  袁珙退出人群,长叹一声。他说:“隆平侯不想仗义执言了吗?”
  张信指着掉了门牙的嘴,苦笑着说:“剩的这半口牙,我还指望吃饭呢。”言下之意是不多管闲事了。
  袁珙要去说,他说自己这满口牙还结实。
  张信说:“自从道衍法师全身心入空门后,也只有袁大人可以在皇上面前为太子说一句话了。”
  袁珙说:“我搬他回来,当然,我也不会沉默无言的。”
  第八部分
  金石良药其病立除遁入空门瞄着人间(3)     从朱棣回京,把太子属臣全部下狱治罪那天起,朱高炽就病倒了,得了很奇特的病,常常一个人发呆,欲哭无泪。肥硕的身体以惊人速度瘦下去,呆滞的眼睛四周多了一圈黑眼圈。
  朱棣居然一次都不来看他,他很伤心。
  太子朱高炽卧病在床,太医在给他诊脉,周围围着太子妃和一些宫女、太监。朱高炽面色苍白,精神萎靡。
  忽然有人来报,道衍大法师从普济寺来看望太子了。
  众人都很感意外,东宫与大法师向无来往,更何况,这一段时间里,他在普济修行得很认真,只有朱棣去探访他,道衍几乎足不出寺院。
  朱高炽勉强从床上坐起来,连说:“快请。”
  道衍仍是一身袈裟,表情平和地进来,他说:“我是来给太子开方子的。”
  在场的太医忙说:“真是太好了,久知法师有回天之术,只是不敢劳动啊。”
  道衍坐在床头,观察着朱高炽的脸色说:“你的病,病根在太子身上,病因、病根都不在你身上,要治你的病,需别人来服药才行。”
  这不是疯话吗?在场的人,包括太子本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朱棣并不知道道衍长老离开普济寺进宫来了。这次征漠北回来,大摆庆功宴,朱棣请他,他都不肯出佛寺一步。
  朱棣一个人在谨身殿批奏折。铁凤和另一个宫女上来替皇上献茶。
  朱棣看了铁凤一眼,说:“朕把你要到谨身殿来侍奉茶水,比在贤妃跟前如何呀?”
  铁凤说:“回皇上,战战兢兢,不如干粗活好,犯不了过失。”
  朱棣说:“有人巴结这个差事还巴结不到手呢。你好好干,自然有你的好处。”
  铁凤说:“是。”她先拿了一只杯子,从茶壶里倒出半杯茶,当着朱棣面喝下去,朱棣点点头,铁凤才用另一只碧玉兽头杯替皇上斟了一杯。
  朱棣喝着茶,说:“朕有心封你为美人,你知道为什么吗?”
  铁凤说:“皇上说过不止一次了,奴婢长的像一个人……奴婢不想借别人光。”
  朱棣说:“看不出你还挺清高。”
  这时李谦上殿来说:“纪纲来了。”
  朱棣说:“宣。”
  李谦便面向殿外喊:“宣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上殿。”
  纪纲上殿来,有意无意地看了铁凤一眼,跪拜后起立。
  铁凤和宫女放下茶壶走到屏风后去。
  纪纲在向朱棣报告,东宫属官黄淮禁不住折腾,昨天死在锦衣卫大牢里了。这黄准是太子东宫的重要臣子,是因为“助太子为恶”而下狱的,他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黄淮死不死,朱棣并不在意,他听了连一点反映都没有,喝了一口茶,突然问:“你带来锦衣卫的囚籍册子了吗?”
  囚籍册子纪纲居然是随身带,朱棣不免称奇,这也可叫忠于职守。
  他真的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名册,朱棣接在手里随手翻着,大多数名字旁都打了红杠。
  纪纲解释说,打红杠的都死了,或处死,或瘐毙。
  朱棣发现,在一片红当中,有一个人名没打红杠,那名字是解缙。
  朱棣皱起了眉头很厌恶地问:“怎么,这解缙还活着呢?”也只问了这一句,便往后翻了。
  纪纲揣摩着朱棣的意图,解缙的罪名是鼓动太子与皇上分庭抗礼,私自谨见东宫,诋毁皇上,他早该死了,只因他是大名人,朱棣过去又一向器重,说不定什么时候想起来,他还会飞黄腾达,所以纪纲一直没敢让他死。听今天朱棣的厌恶口气,解缙不可能有死灰复燃那一天了,纪纲便暗示皇上,他活不过今天的。
  朱棣没置可否,他似乎倦怠了,打了个哈欠,将囚籍丢到了一边。
  纪纲从谨身殿下来,经过御花园时,与朱高煦不期而遇,纪纲说:“恭喜汉王。”
  朱高煦故意说:“喜从何来?”
  纪纲说:“太子的属官全被逮入狱,在劫难逃,这对汉王来说,还不是大喜事吗?我看废太子是注定的,在所难免了。太子一废,皇上不册封汉王为太子,还能立谁呢?”
  朱高煦倒不忘恩,他说这多亏纪纲和陈瑛两大功臣了,他们及时把太子的事情侦察报告,才让朱高煦抓住了太子的把柄。
  纪纲问:“汉王这是从哪里来呀?”
  朱高煦说:“去东宫探病啊。”
  纪纲阴笑道说:“汉王这是要三气周瑜呀。”
  朱高煦不怀好意地笑着,太子病了,总不能不看在手足之情分上去看看他呀。
  纪纲说:“他这病是吓的。我真没想到,皇上在浦子口发那么大天威。”
  是呀,皇上一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连黄淮这样的开国老臣都下了大牢,再加上午门贴出的皇榜,对太子来说是最大的不信任和羞辱,这等于向百官和天下宣告,他的太子当到头了。
  朱高煦说:“有件怪事,除了逢年过节,父皇派人去普济寺探望道衍法师外,人们早把他忘了。他今天怎么也来看太子病了?我刚离开东宫,听说他就去了。”
  纪纲一愣,说:“这有点不寻常啊。”
  朱高煦却并不在意:“他不过是棺材瓤子而已,还有什么用处。”
  第八部分
  金石良药其病立除遁入空门瞄着人间(4)     朱高煦被召到皇帝上书房见父皇。
  朱棣问朱高煦:“你去看太子的病了吗?”
  朱高煦说:“刚去过。”
  朱棣问:“病得怎么样?是什么病啊?”
  朱高煦说:“儿臣看他没病,是心里有鬼,他干了那么多坏事,一一败露了,自知必被废,想用装病来打动父皇,让父皇心软。”
  朱棣皱起眉头说:“谁说朕要废太子?岂能轻言废立之事?”
  朱高煦张口结舌,后悔自己说得太直白了。
  朱棣教训地说:“你不要推波助澜,你不要有非分之想,勤勤恳恳地做事,才能得人心。”
  朱高煦只得说:“谨遵父皇教诲。”他真琢磨不透父皇是什么心思,既不想废东宫,又把他弄得那么难堪、那么狼狈,今后这太子还怎么当?也许,父皇是不想事先透露,怕朱高煦张扬?这么一想,朱高煦又放下心来。
  这时有一个人未经通报就上殿来了,李谦还试图拦阻:“请等等,我去奏报。”
  这个人根本不理睬。朱棣一看,竟是仙风道骨的道衍上殿来了。李谦可惹不起他,只得大声通报:道衍大法师上殿见驾!
  朱棣惊喜地离座迎上来,说:“是道衍长老啊,你在空门,朕不敢打扰你的修行,朕征漠北归来,正要到普济寺去看望长老呢。长老春秋已高,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呀。”
  道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