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部分
雪耻斡难河能征善战洗了回脚洗成美人(1) 雪耻斡难河,跨马痈是独有的荣誉,是能征善战的记号。塞上飞雪,漠北呜沙,万代永乐,宇宙恒昌。洗了一回脚,洗成了“美人”。已经对不起一个皇妃,不能再让另一个当替罪羊了。
夜已深,由于高兴,朱棣兴致丝毫不减,他说:“贤妃不是会跳高丽舞吗?何不跳一个?”
贤妃也不推辞,对景展翼说:“献丑了。”站了起来。伽倻琴和长鼓声又起,朱棣击掌助兴,贤妃轻舒广袖,轻盈地跳起来。
朱棣问景展翼:“跳得如何?”
景展翼说:“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当然是什么都好了。”
朱棣附景展翼的耳边悄声说,从前是,景展翼来了,她就退居第二了。她和吕婕妤都只会以歌舞姿色取悦君王,而论才华,就大为逊色了。朱棣答应,回京后,就封景展翼为贵妃,位在她们之上。
这几天,朱棣一直在想景展翼的封号,颇费心思,叫景贵妃?俗,展贵妃?好多了,也不叫绝。今天他忽然来了灵感,一拍大腿,索性叫翼贵妃,对,就是这翼字,真是太妙了,羽翼天朝,羽翼皇室,这翼字一字值千金。他说得高兴,立刻叫人:“小保子,过来。”
李谦从帐外跑进来。
朱棣说:“传朕旨意,今天就册封景展翼为翼贵妃,位在王贵妃之下,册宝回京后补。”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令正在跳舞的贤妃吃了一惊,仅仅在执掌后宫的王贵妃之下,地位何其显赫,等于凌驾贤妃之上了。
贤妃倒很懂事,马上停止跳舞,纳头向景展翼拜了下去:“请翼贵妃受臣妾一拜。”
朱棣哈哈笑道:“你看,谁也没有贤妃懂事,娴淑可人,从不争风吃醋。”
这时内阁学士金幼孜来奏报一个好消息,阿鲁台遣使来降,已在辕门外。
朱棣大喜,此前他正犯愁怎样在方圆几千里的茫茫沙漠里寻找阿鲁台主力呢,他主动来降,免去了疲劳之战,这正是朱棣求之不得的,征讨与安抚的两手,交替使用才会收到奇效,这就是朱棣常说的恩威并用。
朱棣接受了阿鲁台的投降,但阿鲁台回去后遭到部下的反对,逼迫他们的主子出尔反尔,再与明军对抗。
朱棣当机立断,趁阿鲁台犹豫不决时,突然发起攻击,阿鲁台率四千骑兵迎战朱棣中军,朱棣亲统卫队精骑呐喊着冲阵,箭矢如冰雹、急雨,后军又从左右包剿过来,阿鲁台陷入重围,很快就抵挡不住了,丢弃辎重大败逃走。
朱棣全功而返,骄矜和得意就别提了,出塞以来,他抛开舒适的大辂不坐,整天骑在马上行军打仗,屁股铲痛了也不在乎,由于长时间骑马征战,他从前得过又治愈了的“跨马痈”又犯了,两条腿内侧痈疮复发,一骑上马就磨得流血流脓,他并不隐晦,逢人便说。在他看来,跨马痈是他的荣誉,一个能征善战帝王的记号。
当朱棣率得胜班师的大军跨过一道小河时,前面突然出现一架顶天立地的大山,它左面是茫茫沙海,右面是遍地绿草,山的立面,刀劈斧砍一样光滑齐整,像一幢巨型的大自然界碑。
朱棣眼一亮,问这是什么地方,向导告诉他,这里叫清水源,因清水河源于此而得名。
骑在马上的朱棣举起马鞭遥指峭壁说:“你们看,它像不像一块记功碑?”
天下哪有这样顶天立地的巨碑?但部下都附和他说太像了,几乎是异口同声。
朱棣突发奇想说:“这正是勒石为碑的地方,将朕出漠北的事刻石永存,削山为碑,也很独特,碑文字要大,不要多。”
金幼孜提议,就写永乐皇帝功垂漠北吧。
他略加沉吟,说道:“不好。”他这时突然想起了大才子解缙,倘他在,凭他的锦心绣口,就会文如泉涌,可他太不识时务,屡屡触怒朱棣,不得不在狱中度日了。
如今,朱棣少不得即景生情,自己琢磨出十六个字:塞上飞雪,漠北鸣沙,万代永乐,宇宙恒昌。
以金幼孜为首的文臣武将全都叫起好来,朱棣的文思何其敏捷!
景展翼在宫车里也听到了,如果抛开与朱棣的私仇私怨,平心而论,他真是个才华横溢,武功盖世的人。上天为什么把这些好处赐予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了呢?
朱棣并没有等清水源峭壁上的崖刻完成,就继续班师南进了。起驾那天,他看见巨碑工程已拉开序幕,石匠们悬索吊在半空,开始在悬崖峭壁上凿字。金幼孜专门留下官员监造。
金幼孜摸准了朱棣好大喜功的脾气,劝他在这打打猎等几天,等巨碑落成,也是一个喜庆事。朱棣却说,他还会再次亲征漠北的,一次看够了,下次就不新鲜了。
朱棣大军已远去,地平线上只见沙尘、长蛇阵和皇帝卤簿的仪仗、旗帜时隐时现。
第八部分
雪耻斡难河能征善战洗了回脚洗成美人(2) 占领了山东莒县后,开仓禀,济贫民,义军军威大震,很多贫苦百姓望风来归,声势日大,奉命来围剿的官军各部将领都各怀心腹事,怕被义军吃掉,宁可在附近扎地为营,磨磨蹭蹭,不求速战。一时形成胶着状态。
摆在义军面前的是怎样发展,打破僵局。
于是唐赛儿召集方行子、孟泉林等再议军情和未来出路。
方行子态度明朗,主张尽快冲破官军包围,打出山东去。现在正是好机会,朱棣正亲统五十万大军征战漠北,国内相对空虚,义军如果直插南京,会造成京师震动。她称之为掏心战。
孟泉林也赞成,如果继续守在这里,只能和官军拉锯,一旦朱棣从漠北回师,就会抽出劲旅全力来围捕义军,更为不利。
唐赛儿有些犹豫,山东毕竟是她的老窝,人熟地熟,可进可退,补充粮草也容易些。
程济也主张在山东站稳脚跟,有个可以进退的老营再往外打,以免有失,他怕当“流寇”,那就是水上浮萍了。
正议而不决时,孟云突然从外面进来,他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柳头领回来了。
人们都不免惊愣,孟泉林甚至问:“哪个柳头领?”
孟云说:“还能有哪个柳头领,柳翰林柳如烟啊。”
方行子和孟泉林交换了一个眼神,她想,这么久了,是把他放了呢,还是越狱逃出来的,景展翼是不是和他在一起?不管怎么说,都是好消息。她和孟泉林一齐跑了出去。
在戒备森严的西城门口,当方行子他们看见衣服破烂的柳如烟时,愣了一会,又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方行子说:“你回来了?你是怎么脱险的?”
孟泉林说:“我们还以为你早让朝廷处死了呢。”
柳如烟说:“可不是!九死一生,真是一言难尽啊。”他说幸亏遇到一个好狱卒,过去在翰林院时周济过他,他帮柳如烟逃出来的。
方行子着急地问,景展翼呢?没看见她吗?
柳如烟当然不能透露自己在朱棣驻扎处见到过景展翼,他做出惊愣状说:“景展翼?她不是在这里吗?怎么倒问我?”
方行子又与孟泉林对视一眼,方行子叹口气,很难过地告诉他,柳如烟被俘后,她带着桂儿去救他了,怎么劝也不听,到如今一点消息都没有。
柳如烟跺跺脚说:“她这不是任性吗?我是被俘,她救得了吗?”
孟泉林拉了柳如烟一把,说:“还在城门口站着干什么?有话到大营里去说吧。”
来到议议事厅,与唐赛儿、程济等人相见,大家都兴高采烈。
唐赛儿说:“你回来就好了,我们正缺你这样的人手呢。”
落座后,柳如烟咕噜噜地喝了一碗水,方行子找来一套应服让他换上。唐赛儿劝柳先生先下去歇歇,晚上还要备酒为他压惊、洗尘、接风。
柳如烟说:“这么久不见了,听听你们说话也好。”
唐赛儿说:“那也好。”她向柳如烟介绍了几种不同方案,说方才大家正在商议义军的去向,有人主张在山东站稳脚跟再图发展,有人主张打出山东,她问柳先生有何高见?
柳如烟说他刚回来,一时说不出什么来。不过想想朱棣的例子就明白了。朱棣当年起兵靖难,打了三四年,才占了三四个城市,总是你进我退的拉锯战,后来朱棣想明白了,甩开山东、河北,不占城郭,大军直逼南京,朝廷不是一下子就垮了吗?他称这叫抢占地利。
柳如烟甚至提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策略,让官军觉察出来,义军表面上好像是去打济南,实则挥师南下,走苏北过长江,直逼南京,人不知鬼不觉,等官军发现了,为时已晚。
这建议不但得到方行子、孟泉林、孟云的赞赏,对唐赛儿的吸引力也很大。她本不是个固执己见的人,这时就下了决心说:“好,既然你也这么说,我们就打出去。”
唐赛儿接着提出要求,要将领们各司其责,准备足粮草辎重,分几路出兵,谁佯动,谁为主力,以及具体进兵路线、策略,她要孟泉林、方行子他们几位再谋划谋划。
晚宴后,虽然很晚了,方行子一点困意也没有,她约了柳如烟出去转转,透透风。
方行子和柳如烟坐在校场旁边林间草地上。方行子说:“你真是大难不死呀,谁也不会想到你能逃出虎口。”
柳如烟早已编好了他的“故事”,张口就来:“是呀,我也认为必死无疑。幸亏朱棣那时不在南京,太子监国,没实权,我这样的人犯,不经朱棣亲自审问,谁也不敢轻易处死我,这反倒占了便宜。”
合情合理,他的故事一点都没引起方行子怀疑。
方行子说:“只可惜景展翼了,她对你心太实了,明知没有希望,还是去救你,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
柳如烟很痛苦地说:“我对不起她呀。”
方行子劝慰她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得振作起来才是。”
柳如烟问:“你和孟泉林过得好吗?”
方行子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