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很认真地说:“我能作得了皇上的主,你尽管说。”
  白英哈哈大笑:“你好大的口气呀,就你,敢作皇上主?皇上整天大鱼大肉地吃着,还管百姓死话?”
  朱棣的脸色不好看了。
  宋礼怕他说出更犯忌的话来,急忙呵斥说:“住口,你面对的就是当今天子呀。”
  白英还不信,打量着朱棣,哈哈笑着说:“他是天子,那我也是了。”
  李谦狠狠踢了他一脚,抽出刀来架到白英的脖子上,说:“大胆刁民,还不跪下认罪,你竟敢当面辱骂圣上,你是找死呀!”
  看来这是真的了!白英吓坏了,身子瑟瑟发抖,酒也不敢喝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朱棣说:“别吓着他,不知者不为罪,朕还要靠他治水呢。”
  宋礼说:“白英,圣上不怪你,还不跪下谢恩!”
  这一说,白英才如梦初醒,惶悚地跪下:“唉呀,天呐,草民真是有眼无珠啊,小民做梦也想不到能见到皇上啊,请皇上恕小民杀头之罪……”
  朱棣说:“起来吧,你能帮朕出主意,治好运河,又利漕运又防洪涝,朕还要奖赏你呢。”
  吃过饭,应朱棣之邀,山羊胡子白英充当向导,他们开始了北段运河的实地踏查,这要在河滩沼泽地里跋涉,太辛苦了,宋礼和李谦百般劝阻,可朱棣执意要“事必躬亲”,便只好听之任之。这举动让白英十分感动。
  他们一直在临清、汶河等地转了七八天。
  这天,他们来到南旺下面地段,朱棣、宋礼等人都挽着裤腿,拄着棍子,在白英带领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沼泽地里,踏查着。
  白英说,若想根治水害,光疏浚运河不行,元朝治河时,就没有注重调解水量,洪水来了无处泄,还不淹庄稼、淹村庄?”
  朱棣问:“依你看,怎样调解为好?”
  白英遥指远处高阜处,说出了他考虑了几天的成熟设想。南旺地处鲁西山地,地势高耸,北至临请,地降九十尺,可分水于南旺,引汶水过去,筑一道五里长的戴村坝,挡住汶河,不让它向南注入洸河,而让它向北一百八十里经张秋流入大海,应当在南旺的两头与运河交接处筑闸,这样一来,关闭北闸,水就向南流,关了南闸就向北流,这样一治,从徐州到临清多大的漕运船都淤不住了。再发洪水,也有泄洪道了。这叫水如人意。
  朱棣喜形于色地说:“好一个水如人意!”他转对宋礼、朱高炽说:“工部官员、山东府县父母官们,有谁能说得这么明白?好,白英,就请你协助工部尚书宋礼治水。”
  白英说:“有皇上为民做主,我累死也值呀。”
  第七部分
  不正官无以正民言路之危重于水路(3)     朱棣晒黑了,但精神很健旺,从北运河回到南京,立即召集大臣上殿,要定治水大计,他虽贵为天子,这疏浚工程毕竟是耗财费力的工程,不可不让他们知晓,省得又上折子饶舌。还有,他微服私访浙江的气还没出呢,他特别对通政司不满。
  景清也接到上殿的旨意。府门前已备好了轿,他穿戴整齐正要上轿,从巷子里过来一小轿,里面坐着徐妙锦,她斜了景清一眼,把一封信匆匆塞给他,什么也没说就擦肩而过了。
  景清很纳闷,展开信看着,上而只写了潦草的几行字,让他早做打算,皇上已知他放走了展翼,怒气冲天……
  景清把信在手中揉烂,犹豫了一会,让轿夫和跟班的稍等一会,他说忘了点东西。说罢转身又走回院子去了。
  百官已齐集谨身殿,三呼万岁毕,马上进入正题。
  说起前些天巡视江浙,朱棣仍然很气愤。那样富庶的地方尚有吃不上饭的,不是天不下雨,也不是地上不长禾苗,是贪官污吏鱼肉乡里,不肃贪是不能创建太平盛世的。朱棣打算选派一些公正廉明的京官,带上一些新考中的进士,到各地去私访,务必正官,不正官怎么正民?他决定把这事交给吏部和御史台办。
  以陈瑛为首的官员们答应着:“遵旨。”
  朱棣又问:“通政使右通政马麟来了吗?”
  马麟出班:“臣在。”
  朱棣哼了一声说:“你通政使司的权太大了,太无法无天了。竟敢扣压奏折,你们认为不重要的就不上奏了?湖州知府马睦的折子恰恰是你们筛选后,认为真实才上达的吧?他欺上瞒下,被杀了头,你们通政使司有没有责任啊?”
  马麟跪下说:“臣有失察之过。”
  朱棣说:“你们通政使司门下有个红牌吧?那是干什么用的呀?”
  马麟诚惶诚恐,这是洪武朝传下来的规矩,通政司其实也是明朝首创,有些类似南北朝的通事舍人、唐代的知匦使、宋代的门使。专管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发不法事,臣民实封入递通政司,属官于公厅启视,节写副本奏闻。该司门下的红牌上写着‘奏事使’三字,这是有特种用途的。所以设红牌,是为的使通政使、左右通政能持此牌直入内宫,守卫官不得拦阻,为的是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奏。
  这个保持上下畅通的重要部门,朱棣绝不容许堵塞,江河不能淤塞,言路也一样,从某种意义来说,言路尤甚于水路。
  朱棣于是说:“你很明白呀,通政司出纳王命,为朝廷喉舌,其封奏都应在御前开拆,这才能使奸臣有事即败露,无辜者免灾。可你们居然可以居中拦劫扣压,这还了得?这是你下的令吗?”
  马麟叩头说:“回皇上,这是从太祖一朝相沿下来的成例。”
  夏原吉也忙为马麟开脱说:“确是这样。”
  朱棣说:“那就免你罪,今后要改。”
  马麟揩一把汗,说了句“谢皇上宽宥”,才爬起来。
  朱棣无意中发现,本来站在后排的景清在不经意地向前移动位置,眼光也很可疑。
  朱棣不动声色地将龙案底下的宝剑悄悄移到脚下,又从剑鞘里抽出来。谁也没有注意到他这个动作。
  工部尚书宋礼奏报说:“臣随皇上去考察漕运回来,据船夫张英提议,臣写了一份条陈在这里。请皇上御览。”
  朱棣从殿上太监手上接过折子,说:“朕巡察过山东至天津段运河,会通河由济宁至临清,是京杭大运河北段的干流,元代开挖这一段时,岸狭水浅,过船不畅,年运粮多少啊?”
  夏原吉主管户部,心里极清楚,年运量不过三十万石。而北方每年需粮四百多万石。
  朱棣说,固然每年南粮北运,也可靠海运,但常遇海风翻船,又有倭寇打劫,并不保险。所以,必须举全国之力疏浚漕河,清除会通河淤塞,又能防洪,是造福于民的大事。
  宋礼说,他已遵旨会商,拟调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三十万民夫,再收河捐一百多万石,便可疏通这段运河。从临清到徐州的九百里河道一旦疏浚,可过浅船万艘,年漕运粮可达四百万石。
  朱棣说:“好,这是造福黎民的事,户部、工部会办,说办就办吧。”
  这时景清已移动到离朱棣很近的地方,只隔着夏原吉了。
  朱棣先发制人地问:“景爱卿有奏折要上吗?”
  景清说:“是,皇上。”他出班后,双手举折过顶,走得风快,直奔朱棣而去。朱棣觉得他十分可疑,腾地起立,厉声说:“站住!”
  说时迟那时快,景清从怀里摸出一把七寸匕首,猛然向朱棣刺去。
  举殿大惊,短暂的惊愣后,好多大臣拥上来救驾,这时早有防备的朱棣一侧身,景清用力过猛,匕首刺中龙椅,一时拔不出来,朱棣早已抽剑在手,猛地刺了过去。
  景清胸部中剑,顿时血流如注。他支撑着没让自己倒下去,他面向大殿百官喊道:“我景清谋刺朱棣,只是为讨回清白,他用反间计伪造我的信,劝降方孝孺,致使建文帝杀了我一家二百余口,使我背上了背主降贼的恶名。”
  他又转向朱棣,气息微弱地说:“你……对我也不错,可你不该用毁我清名的手段……我现在总算用碧血洗雪了,死而无憾了……”
  说毕,他咕咚一声倒在了殿上。
  面对景清,朱棣心有余悸地站着,手里那把剑在滴血,在轻轻抖动。
  第七部分
  不正官无以正民言路之危重于水路(4)     南京城外乱葬岗子是穷人墓地,被朝廷、官府处决的人犯也多弃埋于此,荒山坡上,坟塚垒垒。
  山坡下,在乱石嶙峋的地方,也散落着很多坟丘,有的棺木裸露,有的坟穴塌陷,其间野狗出没,冷清而恐怖。
  在靠近柏树林的地方,有一座大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写着“故大明翰林方公孝孺之墓”,此时坟前正有两个人在烧纸,他们正是方行子和宫斗,他们从两湖进入贵州、云南,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建文帝的踪迹,又踅了回来,路过南京,方行子顺便给父亲上坟祭奠一番。
  这座大墓,是景清生前冒着危险为方孝孺立的。
  方行子跪在坟前,望着纸灰化成灰白色蝴蝶在空中飘舞,听着枯树昏鸦的叫声,她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净是生死离别处……这诗好像就是为此情此景而写的。
  又是一年春草绿,父亲坟前的青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年过去了,女儿转了半个中国,跑遍了多少寺庙,还是没有找到出家的皇上,父亲有灵,该指点女儿,还到哪里去寻找呢?
  回答她的只有穿过树林的刺耳山风。
  方行子在坟前磕了几个头,宫斗说:“娘,我也磕吗?”
  方行子说:“又忘了,你现在叫我哥哥,师傅,躺在坟里的人也就是你的父亲了,你当然要磕。”
  宫斗磕了几个头,问:“他是让朱棣杀了吗?”
  方行子说,咱们方家十族,八百七十三口人,全被朱棣杀了。
  宫斗说:“这深仇大恨一定要报。”
  方行子忽闻不远处有啜泣声,她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