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纵声大笑。
  道衍指着名册上方孝孺三个字说:“别的人,我都不问了。这个方孝孺我得说一句话。”
  朱棣说:“为他求情?”
  “不是为他,我与他非亲非故。”道衍说,“占了南京,别人都可能归顺殿下,这方孝孺必不肯降。”
  朱棣说:“你这么肯定?”
  道衍点点头说:“而且还可能让殿下难堪。我只希望殿下别为难他,别杀他,杀了他,就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了。”
  朱棣怔了一下,笑了:“道衍法师过于耸人听闻了吧?”
  道衍一本正经地说:“我想听殿下一个答复。”
  朱棣说:“不论公私,法师从未提过一个要求,这一次这么破例,我岂能不答应吗?”
  道衍这才放心地道了谢。
  第六部分
  连天炮火安闲对弈大势已去江山易主(1)     献城的曹国公自愿为人质,连天炮火下,尚能安闲地对弈,各自都在演戏,有趣。不但是托孤,马皇后把皇上也一并托付给了方行子。大势已去,江山易主,就是朱元璋从棺材里爬出来阻挠,也无济于事了。
  攻城前夕,朱棣和朱高煦化了装,带十几个从人亲自到朝阳门外侦察。这里静悄悄的,只有少数兵士在城上巡逻。
  各种车辆、轿子源源不绝地出城,肩挑人扛、扶老携幼,如同逃难一样。
  朱棣大喜过望地对朱高煦说:“我原来以为攻打南京会有一场恶仗的,现在看,是多虑了,你看,达官贵人、有钱的富户都在往外溜,可见南京城里已毫无人气可言。”
  朱高煦也知道,朝廷早已是一片混乱了,人人如丧家之犬。大战在即,这样放人出城,这不是自己扰乱民心吗?
  朱棣昨天得到新情报,朱允炆真是病急乱投医了,他谁也信不着了,他把在京的亲王、驸马全都派到各城门上去带兵了。他一定以为自家人是最可靠的。
  朱高煦讥讽地笑道,这可找对人了。朱允炆还以为亲王们跟他一个心眼呢,他一登极就杀气腾腾地削藩,闹得藩王们人人胆战心惊,人人自危,怨气冲天,谁会在这时候给他卖力呀。
  朱棣说:“还记得彰德守将赵清的话吗?他说我一旦到了南京,就是写一个二指宽的纸条召他,他都会星夜奉召而来。这一天到了,现在朝中大臣已有一大批偷着写信出来,表示愿降了。离心离德如此,朱允炆焉能不败?”
  朱高煦很佩服这个赵清,有先见之明。
  朱棣从怀里拿出陈瑛献上的罪臣录名册,翻到一页,都督赵清的名字赫然在目。
  朱棣向从人要来笔砚,就在马上用笔把赵清的名字勾掉了。他又扯了一条二指宽的纸条,略一思忖,写下:“我已下南京,请先生来共创大业。”他决定马上派人去请赵清。
  朱高煦说:“太妙了,父王果真写一条二指宽的纸条召赵清了,他会来吗?”
  朱棣说:“召不来,我会派专使去请他。他是有功之人,他一句话,对我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啊。”
  他们父子举目望着古都金陵巍峨的城郭,朱棣想象着朱允炆此时一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好不快慰!
  朱允炆刚上殿,只听一片吵嚷声,朱允炆向院子里一望,以程济为首的十几个朝臣扭着徐增寿过来,一边推搡一边打。
  据御史魏冕奏道,他们发现徐增寿密谋降燕,他把城中布防图送给朱棣,被他们劫获了。程济递上了缴获的布防图。
  朱允炆略看了看,图上面把城中兵力配置、守城将领标得一清二楚。朱允炆怒目看着徐增寿,说:“你是开国元勋徐达之子,你这么做,不觉得是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吗?”
  徐增寿梗着脖子不吭气。
  魏冕请皇上下旨,立刻诛杀此贼。
  其他的人也纷纷附和,不杀此贼,人心不服。
  朱允炆犹豫了一会说:“念他父亲有大功于社稷,免死吧,把徐增寿禁闭在左顺门里吧。”
  众皆有不平之色,到了这时候了,皇上还这么心慈手软。
  第六部分
  连天炮火安闲对弈大势已去江山易主(2)     金川门外杀声震天,火炮轰鸣,朱高煦带兵漫山遍野而来,开始攻城。后面,朱棣乘舆而来。
  守金川门的是谷王朱橞和李景隆,二人站在城楼上,听着攻城的炮声、战鼓声和喊杀声,谷王朱橞说:“完了,大势已去,这也许是天意。”
  李景隆用试探的口气说,有人说当今皇上不得人心,乃至于天怒人怨,说实在的,以燕王的才干,才是太祖高皇帝的承继人呢。
  说是“有人说”,朱橞还不明白,这就是李景隆的心思吗?他讥笑地说,怕是曹国公有降燕王之心了吧?
  话已挑明,李景隆也不再遮遮掩掩,干脆直说,我们何不顺天意?
  朱橞早有此心,自然一拍即合,只说了一句“英雄所见略同”,他更痛快,主张立即下令大开金川门,放燕王入城。
  李景隆毕竟老成些,这是大事,不可莽撞,得派人和燕王取得联络才行,别两边不讨好。
  朱橞想想也对,二人便决定先派人去联络。
  阵中,朱棣忽见攻城停了下来,少顷,朱高煦带人飞马而来。他奇怪地问李谦:“怎么回事?不忙着攻城,跑回来干什么?”
  朱高煦飞马来报:“殿下,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派人接洽投降了,答应今天子夜开金川门献城。”
  朱棣乐得从辇舆中站了起来,接过信看后说:“好,这才叫识时务者。传令各路兵马准备从金川门入城。”
  停了停,他又对朱高煦说,不可轻信。兵不厌诈,李景隆虽是个无能之辈,他毕竟曾率几十万大军与我为敌,这么容易就降?可疑。
  朱高煦想得倒简单,如今兵临城下,还有什么诈不诈的?
  朱棣想了想,吩咐朱高煦以朱棣的口气给朱橞、李景隆写一封信,称赞他们肯弃暗投明,使南京百姓免遭涂炭,这是明智之举。如有诚意,请他两人中一位出城来谈,一人在城中做内应。
  朱高煦明白,朱棣是想押个人质在手上啊。
  朱棣说这才保险,别让济南城铁铉的旧戏重演。
  朱高煦说:“这就万无一失了。”
  朱棣又下令,不要光指望他们献城投降,告诉各门将士,加紧攻城,一刻也不能松懈。
  一切都顺利,甚至出乎朱棣意料。复信后不到两个时辰,李景隆就出城来到朱棣大营接洽献城了。
  这一次,他受到了空前的礼遇,朱棣已不像前天他来议和时,像撵狗一样对他了。
  朱棣在临时主帅帐篷里与李景隆对坐喝茶。李景隆说:“从前多有冒犯,我也是没有办法呀。”
  朱棣笑道:“过去的事一笔勾销了,谁也不要再提了,各为其主嘛,要看长远,来日方长啊。”
  李景隆说,已万事俱备,一会就让带来的人回金川门去告诉谷王,子夜举火为号,放吊桥开城门,放殿下大军入城。
  朱棣笑着试探道:“曹国公没想自己回去吗?”
  李景隆说:“有谷王坐镇足够了,听说殿下棋艺高超,我正想领教呢。他们攻城,我们对弈,不也很有趣吗?”他还不明白,朱棣恐上当,要个人质吗?李景隆降燕又不掺假,也就不怕当人质了。
  朱棣大笑:“有趣,是有趣,曹国公真是个很有趣的人。”
  第六部分
  连天炮火安闲对弈大势已去江山易主(3)     外面号角频吹,呐喊声、炮声此起彼伏,李景隆和朱棣竟能安静地坐在中军帐里下棋。朱棣是在表现伟丈夫的从容不迫,李景隆也想表示自己心地坦荡。其实谁也无心真的下棋,还不是各怀心腹事。
  忽然有人掀开帐篷门帘探进头来,她喊了声:“大兵压境,殿下还有下棋的兴致?”朱棣抬头一看,竟是徐妙锦。朱棣停下棋,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徐妙锦说:“刚到。”
  朱棣见徐妙锦不住地看李景隆,就说:“你不认识他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李景隆怕暴露了身份和意图,马上打断他说:“殿下真能开玩笑。我不过是幕中文书而已,哪有什么名气?”
  朱棣便对徐妙锦说:“你回来得真是时候,马上就要攻入南京了,等着随我一起入城吧,各个城门还都在打仗,很乱,老实呆在兵营里,你别乱跑。”
  徐妙锦说:“我等不得了,现在就得回府上去看看,大哥也不在,家里别让乱兵抢了。”
  朱棣说:“谁敢抢魏国公家呀?你若还不放心,回头我让丘福发给你一个禁入牌,挂在府门口就没人敢进了。”
  徐妙锦说:“你不送我,我自己也能进去,我是老百姓,他们没理由拦我。”
  朱棣说:“还是这个犟脾气,这样吧,你一定要进城,我派人送你进去。”
  徐妙锦说:“城里会买你的账?”
  朱棣望了李景隆一眼说:“试试吧。回头我让高煦陪你。”
  见徐妙锦转身要走,朱棣沉吟着说:“我方才听说,朱允炆把你二哥抓起来了,有杀头危险,不知是否确实,你快去打听押在哪里,别让人趁乱害了。”
  徐妙锦答应一声,说:“这我更得快点进城了。”她跑了几步又踅回来,问朱棣说的话还算不算话?
  朱棣说:“我正忙着指挥千军万马呢,有话闲了再聊。”
  徐妙锦说:“不行,现在就说。”她看了李景隆一眼,退到了帐篷外。
  朱棣摇摇头,解释地对李景隆说:“都是我把她宠的,从小就任性。”
  李景隆小声说:“听口气,是王妃的妹妹吧?”
  朱棣点点头,一语双关地说:“请稍等,不能趁我不在偷着悔棋呀。”
  李景隆说:“殿下是不用棋子、棋盘都能下棋的高手,我偷棋做手脚能逃过你的眼睛吗?”
  朱棣一笑说:“你知道就好。”
  来到帐篷外,朱棣耐着性子对徐妙锦说:“好,你快说,我说过什么了,算数不算数的。”
  徐妙锦的话太有刺激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