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作者:刘梦溪-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学上并无专名词,故不受时间空间之限制。创始人的设计,是要由清初写到清末,所以创造了贾兰(假阑)、锄药(虐)、薛蝌(雪苛)、甄宝玉、甄友忠(有中)、邢岫烟(兴胄禋)、冯紫(逢子)英等名词。在红学上这几个重要人物,始终没有发生大作用,就是没有人把《红楼》续到清末,若写清末的伪朝,那王夫人、衡芜君正是演慈安、慈禧、隆裕等角色。贾璜(皇)由王夫人收养即可演光绪,贾兰可演宣统,若读假阑又可况袁世凯,贾赦、贾政分况摄政王载沣等,顽恶的一面由贾赦扮演,伪善的一面由贾政扮演;荣禄由赖大、赖升扮演;载漪谋废光绪招拳匪入北京,是伪朝之患,由贾环扮演;李鸿章由贾芸(假耘)扮演,拳匪之乱由贾蔷(假墙)、醉金刚扮演;八国联军之祸可创何三之弟名何八,结合海洋大盗抢贾府报仇为影射。清帝退位应修改第九十二回,按九十二回是冯紫英卖母珠、汉宫春晓(围屏)、鲛绡帐、金自鸣钟,贾政因母珠聚小珠而参出聚散之理,贾府因无钱而未买。修改之法,可写甄府复兴,唱戏庆祝,贾政去祝贺,再由冯紫英出面卖上述四样货品,甄家买了母珠与鲛绡帐,贾府买汉宫春晓与自鸣钟,贾政将汉宫春晓送甄家为贺,另外由贾政点一出《南柯梦》,甄友忠点一出《红逼宫》,即可把史实射出,并且完成了大梦归的本意。若把焙茗归王夫人使用,即可况李莲英,再为贾璜选一侍女况珍妃,即可写慈禧与光绪之关系。
  总之,杜世杰认为:“原作者所创之名词,足以写满清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史料。”而适用于“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史料”的索隐,本身便失去了确定性,无些许科学价值可言。杜世杰可能没有料到,他上面这段论证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了他提出的索隐理论和索隐方法。不管抽象出来的方法多么具体,罗列的原则怎样周密,只要认为自己的索隐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从《红楼梦》中索隐出晚清的史实来,连袁世凯、李鸿章也能够从书中找到,这种索隐便决然无法成立,所谓红学的“真实结构”也就落空了。
  《红楼梦原理》的“各论”部分,主要论述《红楼梦》的人物,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贾母、王熙凤,到秦可卿、英莲、薛蟠、柳湘莲、刘老老,以及贾政、贾珍、贾琏、贾芸、贾蔷,主要人物都有所论列,是杜氏索隐理论和索隐方法的具体运用。就主要人物的影射来说,如认为宝玉影射顺治帝、黛玉影射董小宛、凤姐影射睿王、贾母影射孝庄皇后、刘老老影射刘三秀、薛蟠影射吴三桂、贾府影射伪朝等等,杜世杰与以前诸家索隐并无什么不同,只不过他根据在“总论”中阐述的理论和方法,牵合出更多的情节,把人物形象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密码装置。下面,以薛宝钗为例,我们看看《红楼梦原理》的作者是如何进行索隐的。
  薛宝钗影射洪承畴,这是杜世杰的总的观点。理由是:“薛宝钗,应读雪包才,为才智的代表。薛即是雪,第四回云‘丰年好大雪’,第五回云‘金钗雪里埋’,皆说明薛即是雪。雪是冷的产物,代表冷子,即满清。所谓雪包才,即人才为冷子所收容也。清初大量吸收人才,在所吸收的人才中,以洪承畴为首,故宝钗多类洪承畴。”说《红楼梦》里的雪字谐音为薛,或者反过来说薛谐音为雪,自然有道理,但认为薛宝钗就是雪包才,则是徒发奇想,谈不上有任何根据。更有趣的是说宝钗进京待选,意在影射洪承畴松山被俘。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的松山之战,清兵俘获洪承畴、邱民仰、王廷臣、曹燮蛟等百余名明朝官员,“尽戮之”,独洪承畴幸免,杜世杰说这是要利用洪氏之才,犹书中写宝钗因选才人进贾府一样。而宝钗佩带金锁,正是象征洪承畴被俘后锁入盛京。宝钗住在贾府的梨香院,杜世杰说应读作“励降院”,是勉励洪承畴投降的地方。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闻到宝钗身上有一阵阵香气,杜世杰说“香谐韵读降”,实际上是洪承畴的“投降气氛”。宝钗有热毒病,杜世杰说这是象征洪承畴当时尚“热衷于明”,又因钟情于故主是一种良知,与生俱来,所以书中交代宝钗的热毒病是胎带来的。还有第七回写宝钗与莺儿描花样子,杜世杰说花样子是“话样子”的谐音,意即向清人“递降表”。
  洪承畴降清后,随多尔衮部南下,任务之一便是劝说明朝的官员将领投降;杜世杰说宝钗改英莲为香菱,就是况洪承畴令汉臣降清。洪承畴做劝降工作经常遭致凌辱,所以从心态上着眼,他最怕劝降;杜世杰说,第八回写宝钗最怕熏香,可谐韵读作“最怕训降”,反映的就是洪承畴当时的心态。第十八回宝钗为宝玉改诗,宝玉说:“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你姐姐了。”杜世杰说,在历史上洪承畴曾加官至太师、太傅,即是“世祖之师傅”,所以书中所写正好对景。宝钗住的蘅芜院,房里面“雪洞一般”,杜世杰说这是“守孝的启示”,影射洪承畴的顺治初年丁父、母之忧,否则便无法解释。这样进行索隐究竟能否站得住脚,相信读者自有洞见,无须剖剥分析,多加辞费。但作者的历史兴趣以及捕捉史料的精微细致,也常令我们感佩。《红楼梦原理》的索隐,基本上都如此,由宝钗一例足可见出全豹。当然宝钗号蘅芜君,这个名称在书中还可以扮演另外的角色,杜世杰认为影射的是顺治元后博尔济锦氏,沿这一线索,又生出诸多索隐。《红楼梦原理》的篇幅所以甚为繁冗,原因就在这里——不加限制地谐韵,自然可以无止境地索隐下去,依此法可以把任何一部用文字写成的书,全部读成另一部内容不相干的作品。
  最令人解颐处,是杜世杰对《红楼梦》作者的看法。认为《红楼梦》产生于康熙初年,原作者是一位具有强烈反满思想的明遗民,对索隐派来说,乃是自然之理,杜世杰也持此说,完全是正常的;但提出曹雪芹是一个化名,意思是抄写存或抄写勤,则是前无古人的最大胆的假设。关于原作者,杜世杰相信吴梅村说,认为“梅村心怀亡国之恨,不能补天,深自愧悔,乃以史臣自任,自称古藏室史臣,又称梅村野史,则其胸怀可知也,其所做之诗,多隐史事”,颇符合《红楼梦》作者的实际身份。他用“总论”中整个第六篇,分“由《红楼》缘起看作者身世”、“吴梅村之身世”、“《石头记》上的巧合”、“吴梅村之抱负”、“梅村谜语”、“吴梅村的作品与《红楼梦》”等六章,专门探讨作者问题,引用史料之丰富,论证之细密,远远超过持此说的其他索隐者,虽不能最后定谳,却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索,这正是《红楼梦原理》对著作权的探讨未可全然抹煞的一个原因。
  香港的李知其先生最服膺杜世杰的《红楼梦原理》,他撰写的《红楼梦谜》,就是对杜氏观点的系统补充和发挥李知其:《红楼梦谜》分上、下两篇,上篇于1984年12月印行,下篇于1985年9月印行,非卖品。。《红楼梦谜》分上、下两篇,1984年印行上篇,1985年印行下篇,全书逾三十万字,在索隐派红学著作中,也是规模较大的一部。但《梦谜》的出发点,是在王、沈、蔡、潘,杜的索隐基础上加以发挥,融入的是自己会心的例证,对索隐理论和索隐方法阐发不多。杜世杰认为《红楼梦》的隐旨是悲金悼玉,即悲金人、哀故国,李知其说,引自小说原文的这四个字“有雷霆万钧之力”李知其:《红楼梦谜》下篇,第412页。,如同蔡元培概括的“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一样,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自己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前所未见的梦谜小说,到处隐藏了大、中、小的谜语不计其数”《红楼梦谜》上篇,第5至第6页。。比如第七十四回写大观园中众姊妹放风筝,“其实是写风筝在争风”:探春放的软翘子大凤凰可以谐读作“传四子大封皇”;宝钗影射洪承畴,他放断“一连七个大雁”,是指其带领清兵入主中原,消除了努尔哈赤的“七大恨”《红楼梦谜》下篇,第414至第415页。。又如第七十七回宝玉探晴雯,晴雯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李知其说:“写得这样恐怖不情,有什么用意呢?除非让我们猜谜,否则就很难看成实有其事。晴雯况南明忠臣,她的死,自然引致南明的灭亡。葱管的葱谐崧,指的是福王朱由崧;管的形状与聿同,指的是唐王朱聿键。但到底葱不等于崧,管也不等于聿,所以用葱管一般来形容他们。指甲况子民与甲兵,她褪下的四个银镯就是四个镇幕,指的是名义上归史可法节制的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四镇将军,这儿具体的借史可法等人来代表整个南明的兵力。”《红楼梦谜》下篇,第422至第423页。不仅如此,书中写晴雯“把手用力圈回,搁在口边”,也有谜语藏在其中,李知其说:“点出了一个搁字圈去了手旁剩阁,以暗写史阁部。而把手用力圈回,搁在口边狠命一咬,又似画一个篆体的史字,不然的话,晴雯那回已变得骨瘦如柴的手,除下银镯何用那么费力?”《红楼梦谜》下篇,第423页。想像力可谓丰富矣!然而如此猜谜,既超过了读者的理解力,也超过了《红楼梦》作者的想像力,可靠性大可杯疑。尽管《红楼梦谜》的作者在书中不断为索隐派鸣不平,反复推荐从蔡元培到杜世杰的索隐著作,读者是否认可,仍是很大的问题;特别看了李知其的诸多发挥和补充,反而容易削弱索隐派在读者群中的影响。晴雯一圈手,就出来一个篆体的史字,因而是影射史可法;褪下四只银镯,就是影射四镇将军,试想,这样的索隐,恐怕读者难以认同。
  《红楼梦谜》的第一、二两章,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的索隐,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