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老范的企业没有文化而言,老范就是文化,老范就是企业的一切。
在收益分配上,他老范占了大部分,其他都是少得可怜的。如果有个别挣得多一些的,一定是被老范剥削得最厉害的那个,身上不少毛病,比如加班熬夜患上的胃痛、神经衰弱等。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和做事习惯。老范的企业就是老范一个人说了算,他说怎样就怎样,不同意你走人,他不会怜惜你。比如,老范就是不跟你签劳动合同而让你工作,老范说过某个项目完成后可以分你10%利润,可是接近到尾声,他突然让别人接替你,就是舍不得那10%……种种事情,老范们把玩得炉火纯青。
他老范不怕玩,他的老脸早就丢了,关系网也建立了,还怕什么小青年在外头唱衰他?你在外头唱他老范损了你,只能再一次证明老范的手段是多么了得。
3、老范们不知道分权是什么东西。
老范们从来就听不进分权这个词,谁提他跟谁急。他嘲笑来人没有经验,他可是一辈子滚爬过来的,分权给别人,还怎么控制别人?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儿。老范们是绝对不相信分权后还有能控制得了的事情。
4、老范们的生活一般是朴实的,舍不得补补身体,终年不停息地奔波,以一人的肉身抵挡生意场上的冲击,压力远比大型企业里的干将强。
老范们也没有什么个人特性,随大流、平和、大众化,就是他们的特色。小说中说,洪钧惊讶于老范经常换着的装扮,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车合院里的老北京,一会儿又是一身唐装……广东的老范们,一年到头都只穿最没特色的几件衣服,带着几分仆仆风尘,要是走进人流里,10秒内便会完全融化在人群中了。
老范们对待工作上的伙伴很礼貌、很热情、很随和。但对利益却一分不让,该硬的就硬,其他一概不管。
老范们喜欢住在最大众化的住区里,他们感到自己必须与人群在一起,而不是孤清地躲在一隅。因为人群是他们的生意来源、服务的对象等等,他们需要时时刻刻地跟市场保持联系,哪怕是在梦中。
老范们往往身体比较强壮,经得住经年的奔波劳碌。饮食上,比较随便,并不刻意保养。象一台缺乏保养的、连续运转的机器,其实他们承受冲击的能力真的会有限,来自肉身的体会,最终躺到医院去,还泪淫淫地要尽快回到岗位上去,不然,他的心血就要毁于一旦了。
综合:1、老范们终将累死;2、他的企业将随着他的倒下而消失。3、老范的企业难以做大。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3 11:31
再论范宇宙们的企业状态
上面已经说了老范们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职业经理人”很难发挥作用,没有分权,企业也做不大。
在现实中,老范们的企业往往是:
在消化过去由国企、大型集体企业用雄厚的力量积累起来的生产技术。
我们看到好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如春笋般涌现,你们好好分析一下,有哪些技术是他们自己开发的呢?
为什么老范们可以消化这些过去的技术呢?一是,这些技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已经落后了,但还能依靠剥削人力资源、使用廉价的劳动力,使产品成本远远低于国际市场成本,所以获得了生存的空间。比如温州鞋业等例子。二是,这些技术,在大型国企或集体企业转换后的股份有限公司里已经不再被重视,可挖潜力有限了,发展前途没有多少了。但这些早前开发这些技术和研发着的技术人员,一般是有了一定年纪的技术人员,他们需要谋求生路,不想被国企大型企业抛进冷宫,加上老范们除了自己以外,在内部上就盯住一两个他们这些“技术种子”了,待遇可能比原先的大型企业好些,于是便开始了“游泳”——下水了。
老范们的企业以其超低的生产成本,不耗多少的研发成本,轻易就可以夺取了大型企业原本的江山——市场!因为大型企业有着沉重的体制成本,政府种种费用分摊等,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产品成本高,渠道运作日渐艰难。
老范们如轻车熟驾,摸着大型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路子,在免除政府超重的体制成本和超低的人力成本情况下,对销售渠道上的稍加提高一点点激励政策,产品就可以哗啦啦地出去了。
老范们的产品与老大型企业的产品相比,质量上相差无几,可能就是少了一些强有力的质量管理证书。但中国的市场是无序的,人们只喜欢便宜,理性消费的层次远未达到。
于是,老范们的产品在市场上长驱直入,最后可以把大型企业的老底端掉。
OK,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还没结束。
大型企业不再发展这种产品了,技术研发也就消失了。老范们挖过来的“技术种子”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也渐渐不再吃香了,加上现在国家的政策倾向于建设和谐社会,对工人的低保、五金各方面加紧了监控,老范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老范们又要寻思下一个目标产品了。
最后,这个产品的生产彻底从中国消失!国字号产品渐渐浓缩为“国际品牌”,即“外国品牌”。洪钧们,就是加速这个进程的人们。(不好意思,俺的利爪又露出来了,要得罪人了,先说声对不起了。)
呵呵,我说的只是普遍现象,并非某些大型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有自我开发能力的企业。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3 11:40
以上就这么“透视”了范宇宙们的经济状态本质和企业管理现状。
其实这些东西,在十年来的国内管理与经济理论界都是棕样的口径,并非我的创新,只是我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加了一些感性认识在里面。
我感到无论是在老范们的企业里工作着的人们,还是跟老范们打交道的商界伙伴们,都至少应该知道老范们的“经济格局”,透视了它,你或许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跟他们打交道,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而做的事都是点点到位的,比赢的,或者能使自己的企业得益更大的。
欢迎批评。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3 18:14
谢谢帮主到来指点,和上面各位朋友,等一下我将作答。
关于上面对范宇宙们和他们的企业的分析,谢谢帮主的点评。
其实我本打算再接下去写的。因为写到上面的分析,那基本上就是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探讨的层面,而我们是企业操作人员,采取怎样的战术去应对老范们,以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才是我们来这里学习和探讨的目的。等一下续上去。
作者:九帮帮主 回复日期:2006…12…3 15:30:58
森MM对托尼的SWOT分析,是相当的准确,然而托尼的问题正在于,他不是这么分析自己的,他不会认为自己有谈判技巧方面的劣势,也不认为自己的属下会是自己的机会所在。书里的托尼、杰森和CK这几个港台人,都是有真实的生活原型的,他们的自负与对大陆下属的轻视,使他们不会像森MM一样做同样的SWOT分析,所以自然不会采取同样的策略。
有很多管理培训,都大讲SWOT分析,的确很有用,便于理清思路认清局面,但问题在于,往往强调的是根据SWOT如何采取对策,而如何争取SWOT的分析客观准确都说得不多。就像根据信息作判断其实不是太难的事,难在得到真实全面及时的信息。
—————————————————————————————
是的,做SWOT分析,最难的就是取证,是实事求是地取证。很多国内企业的老总是不敢正视问题的,比如有2个月销售业绩差了,远不如理想,老总首先责怪销售人员没做好工作,再这样下去,老总就要换销售人员。然而,问题真的只出现在销售人员身上吗?不是,还有产品的性能设计、价格定位、销售渠道建设等等方面。如果老总不从更高层面、全面地去作分析,就妄下了结论,那么,这个产品的生产、销售将继续下去,直到最后整个市场衰竭,产品退出市场。
实事求是,我国提了好多年了吧?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呢?
OK,再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如果老总真的实事求是了,那他就要承担由他指挥的整个产品决策的错误要承担的责任,他承担得起吗?
还有,员工的信心、士气能承受吗?因为员工一旦知道自己的企业决策不善,局面将容易失控。为什么?因为员工承受不了下岗的悲惨命运,生老病死,社会没有承担起来。
于是,整个社会都在一张虚拟的“皮”(即粉饰太平、虚假繁荣、不能实事求是)下面惶恐不安地过着日子,大家都是脆弱的。
——我们的社会生存状态。
至于香港以及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轻视,只有帮主有体会了。
这是一种考验,可能,也隐藏着一定的机会。我倾向于认为,傲慢的人,是脆弱的人,轻薄的人。为其没有“实料”,所以更需要一张“脸皮”。
不展开了。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3 18:21
作者:只L一人 回复日期:2006…12…3 12:56:14
森愉MM评老范这段很有看头
MSN群里不知道森愉MM什么时候也主持一下讨论?
——————————
谢谢你,请继续往下看。
MSN之类的网聊,我真的不喜欢。我只呆在这里,喜欢“把问题摆在桌上”,大家明来明往地讨论,收益很大。
尤其是前段时间巫美人的好些意见,昨晚收到她的短信,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