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一至四册)-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酉缋铮D饧强子谘孕械摹堵塾铩纷鳌吨兴怠芬皇橐郧竺亩油醺=肌⑼醺.嚕ㄒ魖hì),又无耻妄为,引唐初著名将相李靖等人算是受业门人,甚至妄造杨素、苏夔、李德林皆请见的无稽之谈,李德林死于五九一年,即使请见是在这一年,王通还只有八岁,怎末会有请见的事!即此一例,王通和他的二子,学圣人腔调来说话,立意装扮成圣人模样,不是著述界的优伶还能是什么?王勃是王福畤的儿子,也是优伶一类人,他六岁便能作文,不到二十岁,应举及第,屡到宫门前献颂,是一个不安于卑位的浮躁人。他作倬彼我系四言诗,称颂王通说“伊我祖德,思济九埏(音延 yán),……其位虽屈,其言则传”。又说“爱述帝制,大搜王道,……礼乐咸若,诗书具草,贻厥孙谋,永为家宝”。托名杜淹撰的《文中子世家》里说,王通曾编六经。这种所谓六经,大概是些比《中说》更不堪传世的陋俗书,王勃大加赞扬,显然是阿私父祖,通同作伪。杨炯所作《王勃集序》,说王勃梦见有自称为孔夫子的人告诉他说,《易》有太极,你应该努力。醒后注《周易》,撰《周易发挥》五卷。又为《元经》(王通拟  《春秋》作《元经》)作传(拟《左氏传》)、为《诗》《书》(王通拟三百篇作《续诗》,拟《尚书》作《续书》)作序,他同他的父祖一样,也想依傍孔圣人,扮演个圣人。凡事缺乏自立精神,甘心依傍门户,模拟别人的言语行动,即使模拟的真象圣人,仍不免是圣人的奴仆,奴仆总是仰人鼻息,志趣卑下的。王勃诗并不想做什么圣人,而是想做神仙,王勃诗集里有《怀仙》、《忽梦游仙》等七八篇,求仙思想占颇大的比重。求仙是贪欲的表现,他不满当前已得的小官职,希望得高官,高官不能得,便幻想作神仙。神仙不可得,转而更不满当前的小官职,终于小官职也当不成,失职流落,渡海溺死,死时才二十八岁。《新唐书·文苑传》说他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恃才傲物,一定是浮躁浅露的人,尽管文才特大,用来自恃,恰恰成为自害的毒药。王勃不懂得这一点浅显的常理,所以他的诗只能做出好的句子,却不能做出意境高远的整篇,因为没有高远的抱负,无从产生高远的意境。四杰中第二人杨炯,幼年便擅长诗文,应神童科试得官。他恃才简倨;使人不能容忍。武则天时为盈川县令,在官残暴,动辄发怒杀人。武则天分送盂兰盆给诸佛寺,杨炯献《盂兰盆赋》,杀人和献赋,都是为了迎合武则大的任用酷吏和崇奉佛教。他不满当时王杨卢骆的品第,曾说,我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前一句是假话,后一句是真话,不高据第一位,浅露成性的文人是不会甘心的。卢照邻列第三人。卢照邻博学善作文,因得中风病,不能仕进,愈益躁急,病也愈益增重。他投拜名医孙思邈为师,求治病的方法。孙思邈答言“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看孙恩邈的答言,大抵卢照邻的德性和人事,都有歉缺,病根不外是浮躁浅露。最后不能忍受风病的痛苦,投颍水自杀,死时年四十。列第四位的骆宾王,品行不好,爱和赌徒们交朋友。唐高宗末年,得为长安主簿,他在《畴昔篇》里说“只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县禄”。他作官目的是求负郭田,很自然地就要犯赃罪下狱,出狱后被贬官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意,弃官在江南流浪,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武则天,用骆宾王为书记,军中书檄,多出骆宾王手。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亡命逃窜,不知所终。四杰为人大体如此,他们都缺乏高远的思想,诗意不出个人荣枯悲欢的小范围,没有什么深切感人的力量。杜甫《戏为六绝句》,给四杰高的评价,对四杰所在的当时来说,这样的评价是合理的。
  继四杰而起的诗人有沈佺期、宋之问。诗的声律化,自建安时期曹植开始,历两晋南朝诸诗人直到初唐四杰,都在声律化的逐步发展上有所贡献。武则天时,经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倡导和定型,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完成的地步。杜甫诗“老来渐于诗律细”,这说明诗人要经过长期体会,运用诗律才能逐渐精细。古诗变成律诗,同样要经过长期体会,这个过程先后约有五百年。《新唐书·文苑传》说,沈约庾信作诗,音韵调谐,对偶精密,沈佺期宋之问比沈庾更加靡丽,一篇中句数有定准,通篇不犯声病,美得象锦绣成文,学者都模拟他们的作品,号为沈宋体。沈宋谄奉张易之,替他做应制诗,人品卑劣,宋之问甚至为张易之捧溺壶。武则天死后,沈宋都被贬窜,先后死去,他们的诗意境平常,与四杰相类,专靠形式华美,供宫廷玩赏。武则天令群臣赋诗,东方虬(音求qiú)诗先成,武则大特赐锦袍。及读宋之问诗,大加称赏,夺东方虬锦袍转赐宋之问。这样的予夺,对诗风有很大影响,由宫廷予夺变为科举得失,全国士人准不从风而靡。唐中宗曾令群臣赋诗,群臣献应制诗百余篇。唐中宗命宫女上官婉儿选一篇为新翻御制曲,上官婉儿独取宋之问诗入选。她评沈宋二诗优劣说,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不免词气衰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显得强健有余力。沈佺期见评语心服,不敢再争。武则天唐中宗据皇帝之位,提倡赋诗,群臣不能作应制诗,便难参预朝会,沈佺期宋之问等是张易之一举人的枪手,上官婉儿是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一类人的代笔,又是诸臣诗的评判者,她对律诗的倡导和促使定型,至少与沈宋同样有力。
  正当近体诗(律诗)完全成熟的时候,不拘声律对偶的古体诗,以陈子昂为代表,起而力争自己应有的地位。陈于昂上书论政事,没有什么好见解,但作诗能直打己见,和沈宋走相反的道路,这在当时,非有豪杰的气概,是不敢这样做的。他曾作《感遇诗》,诗人王适惊叹道,“此人必为海内文宗”,柳公权评陈子昂诗说,“庸兴以来,子昂而已”。杜甫作《陈拾遗故宅诗》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武则天时,士人都追随沈宋作近体诗,独陈子昂作古诗与流俗对抗,固然近体诗是五百年来诗的自然趋势,是新产生的优美品种,但古诗也不容从此废弃,自陈子昂张扬古诗的旗帜,唐诗始备古近二体。杜甫称他是雄才,敢于代表一种被忽视的文体,出而有所主张,当然不是庸人而是雄才。
  二 盛唐诗人
  唐玄宗开元时期,唐朝政治经济发达到了最高峰。代表唐朝的文学——古近体诗,也达到了最高峰。开元时期,天下安宁,士大夫生活富裕,有人制得佳篇秀句,即传诵人口,流播远近。有些诗人所作被采入乐章,名登朝廷,为统治阶级所敬重。作诗是得名的捷径,因此几乎全部文人,都用全力作诗,大诗人接踵而出,每个大诗人都得到社会的尊敬和优厚的待遇。例如天宝初年,蜀人李白到长安,往见贺知章,贺知章看了他的诗文,主要是看了《蜀道难篇》,叹赏说,你是个下凡的仙人呵!(“谪仙人”)李白从此声名大振。李白因诗名大,被任为翰林院供奉。开元年间,李白二十五岁出蜀游云梦,娶故宰相许圉师(圉音语yǔ)的孙女为妻,后来又娶刘氏,刘氏离异后,又娶鲁地一妇人,最后娶宗氏女。李白骑着骏马,带着美妾,游历全国名山胜地,所到之处,地方官优礼相待,供给酒食。三十余年里,他先后娶四妻,出蜀以前可能已有妻室,四妻中许与宗还都是宰相家女,晚年(李白死时年六十二岁)又有歌妓金陵子和歌奴丹砂等人。他在生活方面,得到满足,完全依靠他的诗名和开元天宝时期统治阶级的富裕。李白并无官爵,但士人经他品题,便能进士及第,例如《李白集》有《送王屋山人魏万(即魏颢)还王屋》诗一篇。这个魏万从河南到山东找李白,只见到他的儿子,说李白游梁园(开封)去了。魏万回到梁园,又听说往江东去了。魂万到吴越两地寻他,李白游天台回广陵(扬州),两人才见了面。李白说他走三千里路来相访,是个爱文好古的人,送他一篇《还山诗》,魏万也做了一篇《金陵酬翰林谪仙子诗》,又作了一篇《李翰林集序》,说李白夸他将来必著大名于天下,那时候不要忘记我老夫和我的儿子明月奴。魏万自称得李白如此重视,果然几年后进士登第。后来魏万没有什么成就,《全唐诗》仅存他的诗一首,即《金陵酬李翰林诗》。要不是依傍李翰林,连这一首诗也未必被留存。《李翰林集序》文字不甚通顺,他的进士及第,主要是得到走三千里路见李白的好处。开元天宝时期,一切都达到极盛阶段,诗也不是例外,盛唐的诗,是诗的顶峰,当时大诗人多至数十人,其中以李白王维及稍后的杜甫为代表。这三个诗人的诗,正是道教、佛教和儒家三种思想的结晶品。
  道教到唐玄宗时极为盛行,它是一个各种思想杂凑起来的宗教,主要是神仙家思想,想永远享受饮食男女的乐趣,其次是庄周思想和佛教思想,还夹杂一些儒家思想。归根说来,道教贪求物欲,充满幻想,如果误信其说,就会使人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道教得到唐玄宗的提倡,所谓神仙如张果等人相继出现,这在文学上必然要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李白正是反映道教思想的杰出作家。庙刘全白所作《李君碣记》说李白“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又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流离轲,竟无所成名”(所谓成名是指得大官)。这些话,确实说明了李白的思想概状。李白想长生不死,承认自己原来是个仙人,但实在不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