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有两种价格。一是它的生产成本,一是消费者愿意出的价。后者取决于 
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程度和他钱袋里有多少钱,而与商品的生产成本完全无 
关。显然,只有当后一价格高于前一价格时,交易才有可能做成。作为生产 
者,总希望多卖些钱,因此他们常常索取高价,而把自己的成本当作底牌, 
这样就出现了交易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经济学的理论证明了,在不发生供 
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定在成本上。换言之,只要不发生抢购,价格应 
该由生产者按他自己的生产成本明码标价。任何价格的虚冒都不利于社会总 
体经济效率的提高。正因为美国东西便宜,百姓才有根强的购买力。 
    然而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办法很多,这要比较交易费用何者较 
低。生产者总试图提高价格多赚钱,迫使他们按成本定价的方法之一是政府 
派官员对企业成本加以核算。但这样做交易费用非常之高,例如招待费或回 
扣可否列入成本,就可以辩论上好几天。何况官员还可能受贿,这也是一种 
交易费用,而且是我们很熟悉的交易费用。 
    美国不采取这种办法,而是通过市场竞争使价格降到成本水平上。只要 
生产者有竞争,同时消费者有足够的信息去选择索价最低的生产者,政府禁 
止欺行霸市、垄断信息和地区封锁,并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最后价格必 
定回落到生产成本上。在美国的大百货公司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顾客如 
发现本市别的商店售价比本店低,我们将退回差价。美国有各种商品的交易 
所,最著名的是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在那里生产者之间价格的竞争有极高 
的透明度。美国的反垄断法(谢尔曼法)禁止企业之间串通定价逃避竞争。 
事实证明,用这些方法使企业按成本定价,所耗用的交易费用较低。 
    读者也许会间,如果价格定在成本上,企业还会有利润吗?是的,在充 
分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是没有利润的,但它也不会赔钱,产品的售价可以保 
证企业的一切开支。由于企业不能靠提高售价赚钱,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创新 
降低企业成本来赚钱。此时产品的价格可以定在其它没有创新的企业的生产 
成本上,而不是有创新的本企业的成本上,因为如果按本企业的成本定价, 
将吸引大多的消费者使产品供不应求而发生抢购。 
    价格定在成本上,首先要由政府带头。政府为百姓服务而收的费(如办 
理护照,民事诉讼)都很低,仅够开销成本。以邮资为例,美国的邮局将邮 

件分为 4 个等级(除特快专递),按邮件投递的时间优先、整批运递还是单 
件投递、邮局承担的责任来分类。顾客根据自己所发邮件的性质提出按某一 
类邮件付费,当然要符合邮局的规定,因而不会发生邮局职员要打开邮件检 
查的麻烦和纠纷。印刷品中夹带信件并不增加投递成本,又方便了顾客。按 
定价等于成本的原则,邮局不应禁止这样做。否则同一个地址要在印刷品之 
外再加发一封信,增加了信封成本和分拣投递的劳动。从整个社会来看,是 
用加倍的劳动去完成同一件任务,显然是一种浪费。但是我对美国邮资刻板 
的按成本定价原则,也感到有欠合理的方面;美国第 4 类邮件的邮资按投递 
距离分成 8 类,最远的和最近的相差近一倍,单从成本定价来看这是完全合 
理的,但从“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则不同了,因为邮资的差 
别很难引起替代作用。没有哪个家庭会为了节省邮资而搬迁到离他们通讯对 
象较近的地方去。这种邮资差别不大可能引起顾客改变选择,然而却增加了 
交易费用。因为每件邮件都要称重,再到一张复杂的表上去查出邮资数。虽 
然现在美国邮局都用计算机查邮资,但仍要多一道手续,而且计算机也是花 
钱买的。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邮资收费标准就定得较为合理。 

    小结:手续烦、办事难,从经济学来看就是交易费用高。其原因之一是政府规定的出发点缺乏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动机。交易费用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通病,这使得他们在发展复杂产品时受 

阻,在国际比较中他们只能出口简单产品。降低交易费用会导致价格趋近于成本,这是提高社会经济 

效率的必要条件。 

                  43.市场经济的基础:优势交换 


    到美国不久便感到有买 1 辆自行车的必要。因为哈佛大学的校园很大, 
从一个课堂赶到另一个课堂自行车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很巧,有一家日本 
人回国,出买的物品中就有自行车。花了 15 美元,这辆日本产的八成新的自 
行车就归我了。和中国产的车比较,日本车用料讲究,链和飞轮加工精度高, 
骑起来非常轻巧。但瓦圈电镀太薄,已开始生锈,尤其是坐垫做得太脆弱, 
所以骑不了多久就拿到修车铺去修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美国的自行车铺,它和我印象中的北京车铺非常不 
同。其特点是宽敞、干净、整车和零件陈列得琳琅满目。但最大的区别是师 
傅修车时是站着干活,不像北京车铺里师傅都蹲着干活。因为美国车铺里有 
一套轻巧而灵活的悬挂装置,可以把车调整到任一高度。我曾经做过一年机 
械钳工,所以对修车的活计并不陌生。据我的观察,这位师傅的手艺纯熟, 
经验丰富,特别是他的工具配置齐全,所以工作效率特别高。举一个小例子, 
他装卸螺丝,一概不用活口扳子,而用小套扳子。日本是采用公制的国家, 
而美国则采用英制,两种制度下螺丝的尺寸有细小的差别。这位师傅不但配 
备有两种制式的扳手,而且用扳手时判断准确。看他干活,轻松利落,没有 
犹疑和返工,不一会儿工夫,车座和车轮全都换上了新的。对他的技术我越 
看越觉得佩服,忍不住问他,干这活有多少年了?他说从 30 岁干到现在 45 
岁,已经 15 年了。他原是修汽车的钳工,因为和老板不和,一气之下自己开 
了自行车铺。 
    中国也有手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修车师傅。但配备的工具多半不及美国 
的同行。我作为一名顾客能享受高手艺的修车师傅的服务,和享受高手艺的 
厨师烧的菜并无本质的不同。而这一切都是社会分工的结果。 
    试想一个没有分工、自给自足的社会内,生产和消费是什么情景。在那 
里每个家庭为自己生产所消费的东西,他们也不消费其它家庭生产的东西。 
因此这个社会中不发生任何交换。又因为每个家庭都要保证维持生存最起码 
的条件,都要解决衣、食、住三大需要,因此每个家庭不得不从事大体上相 
同的生产活动。事实上即使某个家庭想扩大一些消费的数量和种类,可能性 
也极其有限。因为人与人体力上的生产能力相差无几。市场经济中富人和穷 
人的财产可以相差万倍,这在自给自足经济中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些原因造 
成了自给自足经济的单调和一致,整个社会由同样的家庭细胞所构成,他们 
从事大同小异的生产和消费,而且彼此独立,不存在横向往来。 
    一旦分工和交换发生,家庭与家庭问的差异便发生了,有的专门酿酒, 
有的专门造纸,如此等等。于是产生了“职业”这个名词。人们的消费变得 
五花八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成为互相依赖的一个整体,任一个家庭 
乃至个人的生产会影响到一大片的人。一个人制造伪劣产品,就有成千上万 
的人食其苦果。同时,每个人可以就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种能满足别 
人需要的职业。这时候,市场和交换成为须臾不能离开的活动。如果我们想 
要享受名厨的菜肴、音乐家的演奏、文学家的小说、工程师设计的汽车和飞 
机……等等;同时想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大家的需要服务,那么我们必须让 
市场和交换顺利地进行。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一个人要维持生存,在自给自足经济中,就要种田、织布、盖房子等等; 
在市场经济中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从事一项职业以谋生。当然也有 

少数人以求乞、掠夺、欺诈、剥削来生存,但这少数人的生存以多数人从事 
生产为前提,所以他们只能以寄生的方式存在,永远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从幼年受教育开始,就要为今后成人谋生做准备。他 
必须逐渐培养出一套对社会有用的本领。职业学校、大学分科,都是为了这 
个目的。美国各州对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年限有各自不同的规定。多半规定 6 
岁到 16 岁是就学年龄。但完成了 10 年的普通教育,只是成为一个具备基础 
文化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谋生能力。如果此人没有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或大学 
教育,他只能以一个普通劳力的身份进入社会,从各种机会中寻找适合社会 
需要又符合个人志趣的工作,从实践中学习。如果这个过程顺利完成,他可 
以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的社会一员,或是电工、或是水暖工、或是打字员 
等等。这一专业技术成为他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特点,成为他的比较优势。 
当他进入市场与社会其他成员交换时,比较优势是他进行交换的资本。也有 
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培养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只好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累、 
三不怕脏的忍耐精神,干那些又苦又脏又累,甚至还有危险的活,这也成为 
他们仅有的一点比较优势。有些妇女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出卖肉体,也是出 
于同样的原因。 
    每个人凭自己的优势参与市场交换,这一优势来自各人的体力、智力、 
天赋和兴趣,也可能来自他所处的地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