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科学发明家-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每个会员负责一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每周讲演一次,讲各人研究的成 

绩。贝尔负责语音学和生物解剖学。贝尔父亲书房顶上的搁楼,成了他们的 

 “讲演厅”。这群少年通过活动,增长了很多知识,也闹了不少笑话。一天, 


… Page 70…

有个会员在路边发现一头死了的小猪,心想大家平时研究的,不外是青蛙、 

甲虫这样一些东西,这次要是用猪来做实验,一定更有趣。于是他把死猪一 

直拖到了搁楼上。贝尔见到小猪,如获至宝,当着全体会员开始讲演起来。 

他把猪的生理特点说完以后,就动手解剖。不料这头猪已经死了好几天,内 

脏腐烂了,顿时臭气冲天,会员一个个都捂着鼻子跑了。贝尔却面不改色, 

一个人坚持把猪解剖完。 



                                 根深叶茂 



     第二年,贝尔进了爱丁堡大学。这所大学是英国北部的重要学府,有不 

少著名学者在这里读过书,比如麦克斯韦和达尔文等。贝尔受父亲和祖父的 

影响,选择了语音学当做自己的专业,他的出发点是想解脱聋哑人的痛苦。 

贝尔研究语音学最后竟导致他发明了电话,这是贝尔父子当初没有预料到 

的。 

     在爱丁堡大学,贝尔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人的语音,人的发声机理和声 

波振动原理这一类专门知识。语音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直到二十世纪上 

半叶才有成熟的理论。贝尔把理论和父辈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步很快。 

     1867年,贝尔二十岁,在爱丁堡大学毕业了。为了继续深造,他又进了 

伦敦大学,还是攻读语音学。 

     这时,贝尔家里出了不幸的事:他的两个兄弟相继害肺病死去。那时肺 

病在英伦三岛很猖獗,几乎象今天的癌症一样可怕。贝尔的父亲接连失去两 

个儿子,心有余悸。他把病因归到英国气候阴冷潮湿上,于是决定离开故乡。 

他带着全家远渡重洋,到了加拿大。 

     这次迁居,对贝尔一生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美国正在进行工业革 

命,为发明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爱迪生的上千项发明和贝尔的电话,都 

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年轻的贝尔到了加拿大以后,继续研究语音学,还在一所中学里教语言 

课。他的才华出众,很快就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1869年,二十二岁的贝尔 

接受聘请,当了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语音学教授。这时,贝尔的父亲已经成了 

北美闻名的语音问题专家。父子两人经常被邀请到各地去讲演。贝尔也精通 

专业知识,少年时代就有演说的经验,讲演起来,一点也不比他父亲逊色, 

很受听众欢迎。贝尔父子的名声很快传遍了大西洋西岸。后来,父子两人在 

波士顿开办了一所聋哑学校,一边教聋哑人克服不能说话的困难,一边研究、 

试验助听器。 

     俗话说,根深叶茂。贝尔从小对人类的语音就有兴趣,后来又进行过好 

多年的研究,因此,他具有很丰富的语音学知识。当时,想发明电话的人很 

多,只有贝尔一个人捷足先登,这不是偶然的。 

     当时,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已经广泛应用,成了一种新兴的通信工具。不 

过,电报只能传递电码,有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发展一步,用电流直接传 

递人的语音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发明家、科学家的兴趣。人们苦思苦想, 

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探索,都没有成功。因为发明电话要比发明电报困难得多。 

用电线传递电码,只要按规定截止、导通就行了,可是语音是声波的振动, 

它怎样从导线上传送呢?几年来,贝尔也一直在探索这个奇妙的问题。他家 

从祖辈起就研究语音,语音学是他的专业。对他来说,发明电话,不只是美 


… Page 71…

好的理想,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担负起了时代的使命。 



                             了不起的理想 



    有一天,一次偶然的实验启发了他。 

    贝尔正在研究聋哑人用的一种“可视语言”。按照他的设想,是在纸上 

复制出语音声波的振动,好让聋哑人从波形曲线看出“话”来。由于识别曲 

线很不容易,设计没有实现。但是,贝尔在实验中却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 

现象:在电流导通和截止的时候,螺旋线圈发出了噪声,就好象发送莫尔斯 

电码的“滴答”声一样。 

    这个细节,一般人是不会留意的。贝尔是个有心人。他重复了许多次, 

结果都一样。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贝尔脑海里出现了:在讲话的时候,如果能 

够使电流强度的变化模拟出声波的变化,那么,用电流传送语音不就能够实 

现了吗?这个思想成了贝尔后来设计电话的理论基础。贝尔的发现,看起来 

是偶然的,实际上是长期酝酿的结果。 

    年轻的贝尔兴冲冲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电学界的几个人。他很有信心 

地说:“我相信这是可以办到的,我一定要找出办法来!”可是听的人却不 

以为然,有的只是付诸一笑,有的耸耸肩膀。一个好心的学者劝他说:“你 

所以产生这种幻想,是因为缺少电学常识。你只要多读两本《电学入门》, 

导线传送声波的妄想,自然就会消失了。” 

    贝尔碰了钉子,一点没有泄气。他想,要是莫尔斯还活着,一定会支持 

我的。他决心动身去华盛顿,向约瑟夫·亨利请教。 

    亨利是电学史上一位很杰出的人物。他曾经同法拉第互相独立地发现电 

磁感应现象。事实上,他的发现比法拉第还要早些,只是没有第一个发表罢 

了。亨利还发明过摆动式电动机、继电器。莫尔斯的电报机就是根据他提出 

的原理发明的。亨利为人谦虚,不重名利。他一生有很多发明,却不愿申请 

专利。许多本来应该由他享有的荣誉,他都让给了别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欧洲和美国都不了解他。后来人们才发现,他的伟大不在法拉第之下。为了 

纪     念     他     的     卓     越     贡     献     ,     1893153 

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电学家会议上,决定在实用单位制中,用他的名 

字“亨利”作为电感的单位。亨利晚年担任美国史密森学会首任会长,威望 

很高。贝尔去拜望他的时候,他已经七十三岁了。 

    1873年三月的一天午后,天空飘着细雨。一个头发黝黑的青年来到亨利 

的寓所,他就是刚下火车的贝尔。老科学家当时正在午睡,贝尔不愿打扰他, 

就站在细雨中静静地等候。两个小时以后,老人醒来,年轻人的外衣已经湿 

透了。这位科学界的老前辈从来没有见过贝尔,但是对贝尔一家以及他们成 

功的聋哑教学法早就知道了。老人很客气地接待了来访的青年。 

    贝尔向亨利讲了他的发现,并且详细解释了用电传送语音的设想,由于 

兴奋,他的两眼闪闪发光。亨利被年轻人的热情感动了。 

    贝尔讲完以后,怀着微微紧张的心情问亨利:“先生,您看我该怎么办 

呢?是发表我的设想,让别人去干,还是我自己努力去实现呢?” 

     “你有一个了不起的理想,贝尔,干吧!”亨利慈爱地回答他说。 

     “可是,先生,在制作方面还有许多困难;而更困难的是,我不懂电学。” 

     “掌握它!”这位大科学家斩钉截铁地说。 


… Page 72…

       这句话对青年发明家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年以后,贝尔还是这样认为: 

   “没有这三个令人鼓舞的大字,我肯定是发明不了电话的。” 

       这确实是肺腑之言。在科学技术史上,曾经有不少象亨利这样胸怀大略 

  的老将,为后来的人开辟了道路。戴维提携 

                                        ① 

       法拉第,第谷(1546-1601)把凝结了毕生心血的天文资料赠给刻卜勒 

                    ②                                 ③ 

   (1571-1630),亨斯洛(1796-1861)教授对达尔文的尽心培养,都是 

  科学史上老一辈大师关怀新秀的范例。正是这样,法拉第、刻卜勒、达尔文 

  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亨利的鼓励,贝尔终生都没有忘记。 



                                       两年苦战 



       贝尔回到波士顿,遵照亨利的指示,象莫尔斯当年一样,专心致志地读 

  起电学来。他的业余时间全用在电的研究上了。贝尔这时二十六岁,精力充 

  沛,刻苦用功,再加上搞聋哑教学实验接触过电磁器械,所以没有学习多久 

  就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发明电话,需要有丰富的语音学知识和电学知识。 

       贝尔在语音学方面根底深厚,现在又掌握了电学,就象插上了双翅,可 

  以凌空高飞了。 

       1873年初夏,贝尔辞去波士顿大学语音学教授的职务,正式搞起实验 

  来。他试图把电学和语音学结合起来。万事俱备,只少一个得力助手。因为 

  研究电话,不但要有制作的人,而且进行送话和收听的试验,必须要两个人 

  合作才行。一天,贝尔偶然遇到一个十八岁的年轻电气技师沃特森,两人一 

  见如故。他对贝尔的理想坚信不疑,表示一定全力相助。沃特森后来履行诺 

  言,始终不渝,成为贝尔终身的战友。 

       近郊公寓的一间灰尘满地、拥挤闷热的小屋,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实验室 

  和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