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聆听的技巧-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时候,主妇B千万不能说:“你家先生是不是因为工作忙所以才晚回家的呢?”如果这样问了,主妇A只能接着B的话说:“是啊,工作太忙了。”这样一来谈话不得不再具体的谈下去。所以,过去的家庭主妇是不会这样说的。主妇A会说:“不是工作忙。都是些朋友应酬之类的事。”这是为了不使谈话深入下去。这就是过去的妇女所具有的智慧。话题一深入,就会触及对方的隐私,使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利于今后的交往。    
    而且,一旦知道了对方的隐私,就必须为对方保守秘密。这本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万一泄露了别人的隐私,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要增加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因此,像前面的对话中,有位主妇说:“是朋友应酬之类的事。”这有点自夸的意思。而如果说:“是啊,工作太忙了。”又会让人觉得工作忙不是挺好的嘛?说明你们家先生有本事啊!这样一来,破坏了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自满,自夸或者攀比之类的话语在家庭主妇之间的谈话里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    
    提起话题的人说完后,接着又会有人发发自己的牢骚。其实在这些小牢骚里都蕴含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但是大家都不会去破坏相互交往的基本准则,心照不宣地不去触及这些问题。从她们的闲谈中,我们可以学到家庭主妇们在购物,教育孩子以及怎样和老师相处等问题上所具有的智慧。    
    有时候,如果有的主妇说的时间长了一点,别的主妇们也懂得不去打断她。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附和附和说话的人,她就会觉得大家在听她讲。其实谁也没认真听。或者与其说没认真听,不如说心不在焉,没放在心上。她们一边心不在焉的听着,一边想着今天吃些什么,该买些什么或者还有些什么事没做之类的问题。    
    所以,非常不可思议的是,一旦刚才的主妇说完后,马上就有人问:“今天晚上吃什么呢?”这就说明,其实大家都是一边听,一边想着同样的事,于是就因为大家都在考虑同一件事,所以话题很容易就转移到“今天晚上吃什么”上了。然后,就可以从其他主妇那里得到一些减价商品的信息。    
    在这里又要说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能让别人觉得你们家的晚饭太奢侈了。而要选一些和大家差不多的菜谱。于是,几乎每个人都会说:“我们家也是。”然后回家做饭去了。可是虽然每个人都这么说了,但未必家家都真的吃一样的菜。嘴上虽然说:“我们家也是。”,脑子里却在想家里有些什么菜,主妇们都会买一些减价商品再加上家里有的菜来做饭,所以每家的菜谱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我们家也是。”又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了。而且,如果有人和大家不一样,也不要去追问。第二天,也不要再提起:“昨天的晚饭吃了什么?”之类的话题。因为昨天大家都已经说过了。    
    不要把别人说的话放在心上,似听似不听,这是一种十分高深的智慧。这也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应该具备的一种听的技巧。    
    但是,心理咨询家和家庭主妇又有所不同。他们是要以理解对方的姿态去聆听的。但是即使如此,心理咨询家也不会把病人说的话太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己和对方的立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太介意对方说什么,就会从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听对方讲话,而不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他说的话。    
    如果做不到刚才说的这一点,那么连听的人都会分不清到底是自己说的话还是对方说的话。因为听的一方会在听对方说话时加入自己的理解。所以说,如果把对方说的话和对方本身分隔开来,就等于把对方孤立了起来。从这点来说,过去的家庭主妇懂得把“大家都一样”作为前提,来听别的主妇说话。如果有的主妇说到她们自己特有的事,那么其他主妇就会听过就算。这不愧是一种绝妙的“听”的方法。    
    现如今的年轻女性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些村镇,一些并不熟悉的人们之间更做不到这点。他们互相之间问的太多,说的太多,听的太多,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因为这个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不太融洽。所以,我们应该从过去的家庭主妇身上学习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二章不要说关于自己的事

    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家是不会和病人谈话时说自己的事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对对方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所以就算对方问起也不说,而是因为如果说了关于自己的事,就占用了对方说话的时间,而不占用对方说话的时间,是对一个听者来说十分重要的一条原则。而且,从人类的感觉上来说,总是觉得听别人说话时间过得很慢,而自己说话时时间又过得太快,所以一旦轮到自己说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所以,为了防止自己说的时间过长,就最好不要说关于自己的事。听的一方和说的一方在对时间的感觉上会产生一种差别,而这种差别就正是听的一方产生厌烦情绪的原因。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只适用于他自己。一般人认为,把自己的经验说出来告诉对方就等于增加了对方的经验。当然未必可以说这种想法完全不正确。但至少不完全像说的一方想像的那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验在很多情况下是要靠实践才能获得的。根据当时的时机和情况,才能得到相应的经验。而同样的机会不会再出现第二次。就算你觉得你的经验里包含着普遍适用的道理,其实这些道理只适用于当时的情况。而且对于听者来说,他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人对他讲述自己的经验。    
    当一个人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经验时,就算是失败的经验,也会让人觉得这件事进展很顺利。更何况如果说到成功的经验时,自己也会觉得很了不起。那么从听的一方看来就会觉得你怎么这么自以为是。能够听别人自以为是讲话的人是在维系人际关系,而自以为是讲话的人却在破坏人际关系。不要让对方觉得你自以为是,要像和孩子或亲人说话那样怀着愉快的心情,这才是最成功的谈话。有一些话之所以让人觉得有点自以为是,是因为听的一方或说的一方在心理上产生了某种差别感。    
    我们先姑且不论学生时代怎么样,但如果在观察了步入社会的人和熟人或已经交往多年的好友之间的关系后,就会发现很多人之间在经济水平,教养水平(并不是指学历),文化水平上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有人要去美国,他就要注意许多文化上和习惯上的不同。怎么喝汤就是其中的一点。如果喝汤时总是发出响声,甚至都没人会和你交朋友。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兴,不高兴这两种感情是人与人交往时最基本的感情,而文化背景又和它有密切的联系。在人际关系中导致不融洽的最大因素就来源于羡慕和妒忌,而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差别感在作崇,有些人之间既使在经济水平,教养水平,文化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也能成为朋友并且一直维持下去,这是因为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种不让人产生差别感的关系。    
    当一个人开始想要说关于自己的事时,他的心理(头脑)状态已经从听的一方转换成了说的一方。如果你本来就扮演说的角色,那就另当别论了。可是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家来说,在心理状态发生转换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自己的职责。    
    在前面已经说过很多遍了。比起“听”,人们更喜欢“说”,所以,当你必须作为一个听者时,你必须时刻注意这一点,否则一不小心你的心理状态就会发生转换。尤其当对方有问题要解决时,他本来就犹豫在说与不说之间,所以这时候你更应该做一个彻底的听者。当你的孩子、爱人,亲人或者部下有烦恼时,如果你没有注意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那么也就失去了这次谈话的意义。因为你本来是想听他们倾诉自己烦恼的。所以,不要涉及一些关于自己的事。    
    一些刚刚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总是会被病人问道:“先生不想说点什么吗?有什么建议吗?”这并不是指医生不说关于自己的事,而是因为病人觉得医生过于谨慎,为医生不能给自己建议或是不能理解自己而着急。    
    而当他逐渐成为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家后,就不会受到病人如此的追问了。其实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家懂得不开口,静静地去聆听病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如果对方还是问你:“您没有要说吗?”这是因为你作为一个听者没有给予对方足够的参与。    
    普通人之间谈话时,只有当对方是亲人或是很亲密的朋友时才能问刚才那样的话。也就是说对方其实并不是真的要你说些什么,而是希望你可以和他更亲近些。在这种时候你说自己的经验没有用的。而且无论是谁说自己的经验都对对方没有任何帮助。在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努力做到和对方更亲近些。而就像在前面的章节说过的那样,这样的关系对于“说”的一方来说是十分危险的。而对于“听”的一方,和对方更亲近,更积极的参与对方的说话是件十分困难的事。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明的。    
    专业的心理咨询家不在病人面前说关于自己的事的另一个理由是他们不想让自己说的话直接对对方产生影响。和一些心理有问题的人谈话时,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对对方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心理咨询是会对人的心灵产生作用的。如果心理咨询家本身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乍一看来也许他很会解决病人的烦恼,而其实这只不过借助了病人和医生都认为的一种精神上的影响力。这是在宗教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尤其某些教会中的头领人物,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