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你是出色的运动员,还是考试的尖子;不管你是娇生惯养的宠儿,还是恃强凌弱
的恶棍,都得规规矩矩,服服帖帖。稍有闪失,就会招致一顿臭骂。教官们经常用
“浑蛋约翰先生”、“混蛋加德先生”这一类的称呼代替学员的名字。学员们在此
必须告别平民生活,甚至也告别了原来的名字。布莱德雷本是苦孩子出身,他对这
些训练没有大的不适应,至少不用叫苦连天。
高年级学员戏弄低年级学员的做法在这时十分风行。他们经常要低年级学员长
时间地伸臂平举体操棒,或者双腿在桌下伸直,还经常处罚新学员俯身在一根柱子
上做出游泳的姿势,如此等等。新学员不得违抗命令,他们能说的唯一一句话是
“是,长官”!
在日常的训练中,新学员要学会如何铺床叠被、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和放置步
枪,连何时刮脸、擦鞋等都有明确规定。
在“大平原”,布莱德雷编入了早已到达的大队人马中二当时,全校600名学员
编成6个连,每个连100人,按个头高低编成。布莱德雷头一年编入了第1连,第二年
又调到第6连一直到毕业。布莱德雷在射击训练中,成绩非常优秀,经常打中靶心,
这得益于他在密苏里打猎多年的经历。这一点,同班的学员望尘莫及。
西点军校的训练是残酷无情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对人的一种折磨。对于这种
训练,布莱德雷后来称之为“具有积极作用的副产品”。高年级学员对低年级学员
的捉弄和处罚,磨练了人的意志,它让人牢牢记住了等级、权势,教会每个人无条
件地、迅速地执行命令。
训练是用纪律来维持的,行政记过或“训斥”是强迫学员执行命令的手段。每
一个学员每月允许记过9次,超过1次,就得扛着步枪在指定的地方走1小时。这种带
有羞辱性的惩罚,布莱德雷也挨过多次。一次是因为他的步枪碰到了帽子,另一次
则是因在就餐时衣领没有整理好。
西点军校的行为准则是“义务、荣誉、国家”,它要求学员忠诚老实,而且是
永远忠诚,绝对服从。对于违犯纪律的行为,每个人都要敢于揭发报告。对自己的
所作所为,也要如实报告,撒谎和欺骗则会被立即除名。
20世纪初,美国的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风气都在发生变化,而西点军校
仍恪守它的传统,声称它“不是改革的对象”。他们仍用固有的方式、方法训练学
员,让学员过着一种斯巴达式的生活。冬天,学员住在冰窖一般的房子里,夏天,
房间热得像火炉,食物也相当粗糙无味。但是,这种生活养成了每个人的军人品质,
把学员敲打、塑造、锤炼成绅士和优秀的军官。在课程上,西点军校侧重于土木工
程和军事工程,内容极为狭窄,只开少量的文科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则是多
年或十几年一贯制,很少更改。布莱德雷擅长数学和抽象思维,在学习上并不费力
气,还一直帮助同室的一位叫本杰明·W·米尔斯的同学。米尔斯来自南方的佛罗里
达,缺乏生气,一直违犯校规偷偷吸烟。布莱德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辅导他的
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否则他连一年级都混不过去。
尽管学习和训练是那么枯燥无味,西点军校的业余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倡导
体育运动便是其一大特色。学校里有各种代表队,并经常参加院校间的体育比赛,
项目包括摔跤、拳击、马术、击剑、游泳、足球、篮球和棒球。大家十分崇拜那些
优秀的运动员,捧之为“明星”。那些体育尖子享有与普通学员不同的“待遇”。
布莱德雷从一年级起就加入了打棒球的行列,不久便被誉为“击球正确、掷球
准确,擅打曲线球,臂力好”的优秀选手。1912年,布莱德雷入选西点军校棒球代
表队,得到了高年级学员的“承认”,和他们一起参加训练和比赛。渐渐地,布莱
德雷对高年级学员不必总称“长官”了。
1912年秋天,布莱德雷参加了各种比赛,他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前锋因膝盖
受伤而被迫退出球队,只好去当啦啦队长。艾森豪威尔是德国人的后裔,他的祖先
最早于18世纪移居北美,后辗转定居得克萨斯州。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出生于1890
年,他是父母生养的第三个儿子。艾森豪威尔的降生又给家里增添了困难,父母只
能靠做工维持生活。因此,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的处境大体相同。他高中毕业后
也因经济拮据而辍学,企图靠打工来挣些钱,然后再上大学。后来,在好友哈兹利
特的鼓动下,艾森豪威尔报考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后因超龄(已满19岁)
而未如愿。由于西点军校对学员的年龄限制不那么严格,艾森豪威尔便在州议员的
推荐下报考了西点军校,成为布莱德雷的同班同学。
艾森豪威尔是一位相貌堂堂、笑口常开的人。他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很讨人
喜欢。在学习上,艾森豪威尔不怎么用功,也不在乎军阶的高低,多次因违纪而降
衔。有一次甚至从厕所逃出军营,租船到哈得逊河上游的纽堡镇去大吃一顿。由于
艾森豪威尔能很轻松地对付学校的课程,自己又喜好交际,因而他把很大一部分精
力放在体育活动上,结交各路豪杰。在1912年11月13日的比赛中,历来所向披靡的
艾森豪威尔不幸膝盖受伤,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直到三年级,他走路还是一颠
一跛的。在此后的戎马生涯中,艾森豪威尔经常受膝伤的困扰。在西点军校,布莱
德雷与艾森豪威尔的关系很平常,在体育活动中接触比较多,但关系并不特殊。艾
森豪威尔在西点军校担负起啦啦队长时,表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不过,当时谁也
没想到他日后会成为盟军最高司令和美国总统。
1913年,布莱德雷这一届学员被核准休假了,他返回家乡莫伯利与家人团聚,
其乐融融。在为期两个半月的休假中,布莱德雷每周在莫伯利半职业体育代表队中
参加3次棒球比赛。更重要的是,布莱德雷一直钟情的玛丽·奎尔已经从圣克劳德师
范学校读完二年的课程,并在明尼苏达州艾伯特利的一所中学任教。这次,玛丽也
回家过暑假,布莱德雷得以和玛丽频繁接触。两人常和亲友外出野餐,或到基督教
堂参加集会,或去戏院看戏,或坐在玛丽家的门廊里聊天。假期结束后,玛丽和妹
妹萨拉·简将前往哥伦比亚,奎尔夫人要她们在那里上走读大学。布莱德雷与玛丽
分别时,依依不舍,他们相约每月通信一次,爱情的种子已深深地在俩人心里扎下
了根。
1914~1915年是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在14名候补学员中,布莱德
雷第一个被提升为第6连的中士学员,后来又晋升为少尉学员。不幸的是,1914年才
成为校橄榄球代表队队员的布莱德雷也在比赛中弄伤了膝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对保守的西点军校产生丝毫影响,它远离尘世,因
循守旧,教学内容仍以南北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战例为主。战争中新出现的战术、
技术几乎传不到校园中夹。布莱德雷只好从公开出版的报纸和杂志中了解战争的动
态。
1915年6月,布莱德雷从西点军校毕业了。由于体育活动太多而影响了布莱德雷
的成绩。第一学年,布莱德雷的成绩在全年级居第49名,二年级降到了第53名,三
年级又跃升为第43名。毕业时,布莱德雷居164名毕业学员中的第44名,艾森豪威尔
的名次是第61名。西点军校1915届学员入学时共有265名学员,第一学年结束时,许
多学员被淘汰,人数减为212名。到第四年,仅有164名学员毕业。布莱德雷能顺利
度过四年的严格训练和艰苦的学习,并居全年级第44名,已经相当优秀了。布莱德
雷的数学成绩相当优秀,但英语这一门课的成绩又最差,结果拖了后腿,影响了他
的名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莱德雷所在的班级后来成了西点军校历史上最负盛名的
“明星辈出的班级”。164名毕业学员中,有59人后来获得准将或准将以上军衔,真
可谓是“将星之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这些西点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让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和指挥才能。在这个将星闪耀的群体中,满脸带
笑、一头金发的得克萨斯人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成了五星上将和美国总统;身材
瘦高、满头少白灰发的布莱德雷亦成为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
席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此外,成为四星上将的有约瑟夫·T·麦克
纳尼和詹姆斯·A·范佛里特;成为三星将军的有约瑟夫·M·斯温、乔治·E·斯特
拉特迈耶等人。
对于布莱德雷这样的乡下孩子而言,西点军校是他取得成功的摇篮。1946年,
丘吉尔前往五角大楼会见30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最杰出的美国陆军和陆军
航空队将领。丘吉尔嘴里叼着一支大号黑色雪茄,仰坐在椅子上,和艾森豪威尔、
布莱德雷等人随意地交谈着。当他们讨论到“将领是天生的还是造就的”这一问题
时,布莱德雷五星上将承认“有些将领是天生的”,但更多的将领却是“培养”出
来的。
1915年,艾森豪威尔就满怀信心地在《榴弹炮》年鉴中写道:“布莱德雷最重
要的特点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他一直保持开始时的速度,终有一天,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会向自己的子孙夸耀:‘不要忘记,布莱德雷将军是我的同班同
学’。”
我们无法考证艾森豪威尔出此预言的依据,但布莱德雷在西点军校中表现出来
的优秀品质和勇气,特别是他在棒球和橄榄球方面的特长,给艾森豪威尔留下了难
以忘怀的良好印象。
布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