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集团军付出了3.5万人的代价,仍然未能夺取罗尔河水坝。
布莱德雷指挥两支美军进攻莱茵河和包围鲁尔区的努力失败了。巴顿向萨尔推
进了共60公里;辛普森和霍奇斯共推进11~16公里。两支部队均受到顽强抵抗,只
好与德军展开消耗战,美军不得不在冬季中消耗力量。部队离莱茵河和鲁尔区还差
得很远。
蒙哥马利很善于捕捉机会,他趁美军受挫,于11月17日又给布鲁克写信攻击艾
森豪威尔。他抨击艾森豪威尔在军事生涯中从未指挥过任何部队,不宜直接指挥这
么大规模的作战行动,而应任命一名独立统管地面部队的司令官。除此之外,集中
兵力在北路一线突击才会形成“巨大爆破力”。
布鲁克持有同样观点,但他告诫蒙哥马利要隐瞒自己的观点,不再与艾森豪威
尔争吵。由于美军人数占绝对优势,布鲁克并不指望蒙哥马利担任地面部队总司令,
反而建议用布莱德雷。蒙哥马利则主张,要是这样,进攻分成南北两路,北路由他
指挥,南路由布莱德雷指挥。但是,布鲁克认为这个方案不会被美国人接受。11月
24日,布鲁克向蒙哥马利建议,任命布莱德雷为地面部队总司令,蒙哥马利本人负
责北集群,巴顿负责南集群。11月26日,蒙哥马利去伦敦,同意这一建议的前半部
分,即由布莱德雷担任地面部队总司令。但他建议将巴顿的第3集团军调归他统辖,
南路大军由德弗斯指挥。11月27日和12月4日,布鲁克两次向丘吉尔提出上述建议,
有意更换艾森豪威尔,但丘吉尔看重艾森豪威尔的合作精神,甚至是他的百依百顺,
拒绝了任何建议。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权力之争告一段落。
对于布莱德雷的受挫,蒙哥马利形容是“战略挫折”,认为应该制定一个新的
能取代“全线出击”战略的战略,集中人力物力在重点突击方向上突破。他一再提
到布莱德雷不能任地面部队总司令之事,弄得艾森豪威尔沉默不语,或断然拒绝他
的建议。
在艾森豪威尔面前碰了钉子,蒙哥马利又给布鲁克写信,认为布莱德雷作为地
面战争的设计师,辜负了艾森豪威尔的期望,如此等等。实际上,艾森豪威尔在任
何场合都未有过这样的想法,甚至在私人日记中也从未记载过这样的念头。在布莱
德雷是否归蒙哥马利指挥这一点上,蒙哥马利又猜测艾森豪威尔的想法,并于11月
30日武断地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明他与艾森豪威尔的共同想法。实际上这是一厢
情愿。不过,蒙哥马利在信的末尾含糊其词,不敢直截了当提出让第12集团军群也
归他指挥,只是说明他与布莱德雷合作得很好。
艾森豪威尔面对这一切,提出在马斯特里赫特辛普森的司令部召开高级将领会
议,讨论和解决战略和指挥问题。蒙哥马利建议除参谋长外,其他人不允许发言。
从11月28日起,布莱德雷因患重感冒躺倒了。艾森豪威尔只好于12月1日赶到卢森堡
来看他,还带来一辆卡迪拉克轿车和与蒙哥马利会晤的信件。
在布莱德雷面前,艾森豪威尔毫无顾忌地对蒙哥马利表示愤慨,并口授一封措
词严厉的信给蒙哥马利。信中表示,他对蒙哥马利认为的自诺曼底登陆以来事情就
不顺利的事十分反感,而对布莱德雷的重大突破和扩大战果,甚至使部队横扫法国、
比利时,几乎抵达莱茵河的功绩大加赞赏。信中强调了参谋长参加会议的问题,表
示不愿侮辱自己的参谋长史密斯。
1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召开,艾森豪威尔、特德、蒙哥马利、布莱德雷、
霍奇斯、辛普森等都参加了会议。布莱德雷抱病与会,又听了一通蒙哥马利的狂言。
蒙哥马利者调重弹,建议集中兵力于北面攻击鲁尔区,并由他指挥。而巴顿、德弗
斯等集团军停止前进。最后,艾森豪威尔调和了蒙哥马利的方案,决定主攻方向在
北面,由蒙哥马利指挥,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支援;布莱德雷率巴顿和德弗斯两个集
团军继续向德国攻击,夺取波恩、法兰克福后朝北向鲁尔区进攻。这一折衷方案,
等于宣布了布莱德雷主攻的失败,他只能率军支援蒙哥马利了,因此布莱德雷心里
很不痛快。
蒙哥马利的目的也未达到,大权仍在艾森豪威尔手中,美军仍可以进攻,不存
在由他单独攻击鲁尔区、攻击柏林的计划。为此,蒙哥马利又写信给布鲁克,布鲁
克企图说服丘吉尔与罗斯福等召开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会议。罗斯福听了马歇尔
的建议,拒绝召开首脑会议。
12月12日,艾森豪威尔和特德应邀参加英军全体参谋长会议。会上,布鲁克抨
击了艾森豪威尔的新作战计划和两路突击计划。可是,到最后,丘吉尔反而袒护艾
森豪威尔,令布鲁克大吃一惊。丘吉尔私下承认,他这样做是因为艾森豪威尔是他
的客人。
这正是:权力纷争旷日持久,盟军进攻力不从心;德军拼死固守寸土,意欲反
扑驱逐盟军。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布莱德雷
第十八章 突出部血战
德军阿登大反扑,两军血战惊欧陆;
处乱不惊战顽敌,独出妙计退敌军。
战争态势真是瞬息万变。9月份,盟军上下都认为打败德军指日可待。但10月份
德军迅速组织了抵抗力量,布莱德雷11月份指挥大军攻击齐格菲防线和莱茵河受挫,
盟军上下一片悲观,艾森豪威尔等决策人物都相信要在1945年4、5月间才能打破僵
局,发动春季攻势。
进入12月份,盟军的乐观情绪首先从情报部门复苏。他们分析,11月份的进攻,
巴顿俘虏了6万德军,相当于5~6个师的兵力。盟军每天不断向德军施加压力,德军
一天伤亡约9000人,一个星期即损失5个师的兵力,这是任何国家都承受不了的巨大
消耗。德军同时在东、西线作战,兵源日益枯竭。盟军飞机不断轰炸距德军前线很
近的腹地和军事设施,弄得德军日益陷入困境。布莱德雷的情报副参谋长埃迪·赛
伯特于12月12日的一周总结中认为德军已比我们估计的薄弱,突破点随时会出现。
蒙哥马利的情报副参谋长威廉斯更加乐观,他认为德军处境已很糟,无力发动大举
进攻了。
11月份,布莱德雷从情报部门获悉,冯·龙德施泰特重新担任西线司令官。但
是,希特勒是否仍控制西线战略,不得而知。布莱德雷希望希特勒主持西线战略,
再次命令德军进行歇斯底里的灾难性攻击,盟军便可歼灭德军于莱茵河以西。龙德
施泰特是职业军人,他的行动基本上是按教范进行。这样,盟军就必须控制罗尔河
上的水坝,然后过河向莱茵河挺进。“超级”破译情报组织的情报表明,龙德施泰
特正在科隆部署强大的第6装甲集团军,第5装甲集团军也从前线后撤补充给养、进
行休整。布莱德雷判断,龙德施泰特会在罗尔河和莱茵河之间适合坦克作战的地域
反击盟军,第6装甲集团军可能会作为主要的反击部队。第1集团军情报副参谋长蒙
克·迪克森在12月10日的报告中认为,龙德施泰特的反攻肯定在盟军渡过罗尔河以
后,盟军必须控制罗尔河的水坝,不让水坝为德军利用。
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德军的反击是袭扰性的,绝不可能是大力反击。龙德施泰
特不会脱离教范指挥作战。
实际上,最高统帅和其他高级将领都没有想到希特勒可能亲自指挥,发动歇斯
底里的疯狂反击,垂死挣扎。造成这些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决策部门过分依赖“超级”
情报,而德军的通信联络已改用有线通信,侦破很难。
希特勒并未患病,他仍控制着西线战略,龙德施泰特只是前台人物。希特勒正
在策划一次孤注一掷的大规模战略反攻,用4个集团军共40万人的兵力在阿登山区实
施闪电反击,拦腰切断盟军,以7个装甲师打头阵,夺占盟军后勤基地,封锁安特卫
普,一口一口吃掉盟军的部队。
盟军的兵力也相当紧张,几乎没有一个机动师了。在战线上,阿登山区霍奇斯
和巴顿两个集团军之间的140公里宽的地域最为薄弱,由已划归第1集团军的米德尔
顿的第8军防守。德军在1940年就是从这一地段进攻法国的,这是一个危险之极的地
域。从情报部门获知,这一地段的正面,德军部署了临时性部队,主要是一些民兵
师。米德尔顿第8军的第106师、第8师、第4师和第9装甲师从北到南部署在长长的战
线上,这可能难以抵挡德军的反击。布莱德雷对此并不担心,他可以从北面调动霍
奇斯、从南面调动巴顿的部队支援米德尔顿。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都认为,德军
利用这一地区进攻,正中盟军下怀,为盟军提供了歼灭敌人的良机。不过,乐观之
中,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多少有些担忧。巴顿更是阴阳怪气地在日记中说:
“第1集团军命令第8军原地不动是极端错误的,敌人很可能就在他的东面集结。”
巴顿的情报副参谋长奥斯卡·科克敏锐地了解到德军整编、集结的动向。他在12月
16日通报,德军为进行大规模反攻正在集中兵力,包括装甲部队。可惜,布莱德雷
对此一无所知。不过,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得到史密斯的警告,德军第6装甲集团
军可能会向阿登纳地区的第8军发动“骚扰性”进攻。 布莱德雷认为德军进攻的可能性极小,但他还是和米德尔顿制定了抗击计划。
他要求米德尔顿边打边撤,甚至可以退到默兹河,但要尽量迟滞德军。布莱德雷打
算用战术空军打击德军,并派第9、第3集团军的预备队第7、第10装甲师切断德军的
退路,第1集团军的预备队“大红一师”也可参加战斗。非到关键时刻,布莱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