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有理由把目标转向厂商矛盾,最重视代理商和分销商,因为往往通路最能决定业绩。但如果把所有的关注点放在厂商矛盾上,甚至超越消费者的矛盾,如果认为厂商矛盾是中国营销中最基本的矛盾,就可能犯长远性的错误,因为解决市场问题最根本的钥匙,是在消费者那边,不是在竞争对手手上,也不是在经销商和通路中。
菲利普·科特勒说,“营销并不是以精明的方式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创造真正顾客价值的艺术”。顾客价值这个词比较抽象,但是消费者的感觉和消费者的真正追求,是必须捕捉的,如果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实现跳跃,也不必担心会有标王式的衰落。
创新中国营销第27节:中国营销创新的22条军规(5)
二、适度创新和模式创新
最后,在总结22条创新军规时,必须学习更加聪明,特别应重视的是;适度创新和模式创新。
什么叫适度创新?不要盲目地、不讲条件地、过于激昂地去做幅度过大的创新。因为西方公司的渲染,因为韦尔奇的说教,因为《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畅销,中国公司陷入改变之中,在追求创新的真理之下,忘记了更重要的创新的幅度问题。中国企业的实力弱,加上中国市场环境变化太快了,创新风险是很大的,实际上即使在西方,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一味地、过分地向企业家说,每天要求新,求变,是非常错误的选择。科龙2001年、2002年受到创新思想的冲击,进行大规模革命,最后并不理想。敦煌可乐挑战可口可乐的时候,做革命性的创新,把产品本身革新掉了,加了中药要创新做中国式的可乐。做出和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不一样的味道,他们觉得是创新了,但他们忘记了,即使是头号可口可乐品牌,也因为改变配方而受到消费者的强烈抗议,可口可乐最后撤出新配方,这是营销书上一个经典的案例。把可乐产品本身的口味进行创新,这是一个风险最大,最不可取的策略,所以尽管敦煌可乐做了很多广告(广告投放量数据表明,曾超过可口可乐的广告投放量),可是最终失败了,因为它创新过度;在不适当的地方创新。中国的非常可乐成功挑战“二乐”,恰好在产品上模仿紧贴对手,在别处创新。
再看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家这方面的言论,“步步高”段永平说,“敢为人后,后来居上”。房地产界一个重量级的品牌奥园,老板郭子文说,“只快半步”。有人问他说,你既然这么有实力,你为什么不快同行一步两步甚至五步?郭说,太危险了,如果超过半步,资金链可能断掉,我只敢快半步,不敢快一步。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说,“小步快跑”,要有速度,但是不要步伐太大,大步快跑就可能死掉。养生堂这个最强调差异化的公司,其农夫山泉的新包装(2003),就完全模仿屈臣氏水的新包装。实际上养生堂所有的新产品都是跟进的,而不是首个研发者。大家知道;马拉松赛事中一个最重要的经验是,采取紧跟第一的第二名战略,到最后冲刺时,争取第一,这被认为是马拉松赛跑中最好的策略。当然不能离领先者太远,如果太远你最后赶不上;但你一开始就跑在第二位,实际上最后的第一名非常可能就是你。
强调创新的适度性,主要是指策略上;应该找强大的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去创新;要用紧跟优秀对手、最后在市场上快速超越的方式;也意味着在一定的时期,要甘当老二。大家都知道,在市场上至少有3个品牌是可以活下去的,老二风险小,又省了很多研发费用,又让老大在前面铺路,做老二也很好。在一定的时候,适度创新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集中资源去做创新,而不是四面开花去创新。尤其对中国的中小企业,必须采取适度创新策略。
在总结经验时,还要思考到创新的高度,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我们静心去想,应该承认创新是有区分的,策略层面的创新,技巧层面的创新,尽管也是创新,但是相对的高度不够。如果在战略层面上做创新,在商业模式上做创新,会更加可取,就有可能产生更强的竞争优势。网易丁磊能评上2003中国十大经济人物,是靠改变商业模式取得这样的成功,开始靠广告、接入点击率等不能赚钱,后来他第一个找到了新的模式,很快利用网络游戏、利用短信息来赚钱。在网易的利润来源中,现在有50%的利润来源于网络游戏,35%的利润来源于短信息,这完全是在模式上做了创新改变,才做到的。全球来说,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确在商业上表现非常优秀、做得最好,我们要学习美国人的商业大智慧,在商业模式上做出自己的创新。当中国人在迷恋制造的时候,美国人已另辟优势。比如手机,实际上全球最大的获益者是美国的高通公司,不是任何一家手机的营运商和制造商,更不是更小的终端商,美国的高通公司既不做制造也不做流通,也不做通路,好像他什么也不做,但是他控制手机的最新专利,每卖出一台手机,他都要分成,所以他是赚钱最多的。在体育上,中国奥林匹克2008年的奥运会,能不能赚钱,现在还是一个问号,但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天才尤波罗斯这个人,改变了奥运会不能赚钱的模式,创新出奥运会赢利模式。教育领域里的MBA开创了非常高赢利的教育模式,这是美国人创立的。欧洲人是最早做MBA教育的,但是美国人把MBA变成一个最赚钱的教育项目,引起全世界的模仿。又如魔术,中国人的技巧和杂技的水平应该是一流的,那么高惊险的动作都能做下来。但是美国人大卫·可波菲尔把魔术做成另外一种理解,魔术是为了满足观众的梦想;使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如人可以飞起来,长城可以穿越,使我们境界、眼光和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中国的魔术都是在做技巧,没有做梦想;是在卖技巧;而可波菲尔是在卖梦想,所以可波菲尔的品牌附加值和门票那么高。
2003年有一本影响中国营销界思维的重要的书,叫做《从优秀到卓越》,从Good到Great;英文里面都是G打头。优秀公司的定义是业绩好的公司,优秀意味着业绩和销售,在同行业中排在前面的公司。卓越意味着长寿、常青、持续、创新。优秀的公司是满足需求,从而得到业绩,但卓越的公司是创造需求,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中国的公司能不能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挑战,该书作者柯林斯警告说,“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因为优秀,你或许会沾沾自喜,会为业绩所陶醉;因为优秀,你会忘记更加远大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记住这个警言,要追求卓越;创造中国营销更灿烂的未来!
创新中国营销第28节:创新中国营销的策略基础(1)
市场变化的速度比营销更快。传统的营销模式要适应未来,必须将营销解构,重新定义,然后加以延伸。——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营销并不是以精明的方式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创造真正客户价值的艺术。
——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企业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前提是它能建立并持续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它必须给客户更高的价值或以更低的成本创造相同的价值。
——迈克尔·波特
营销就像在大海中冲浪,最大的特征是“变”。
——卢泰宏
一、中国营销创新的基础
中国营销创新的基础有两点:(1)是中国市场的差异性,中国转型市场的特殊环境给我们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基础。多数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进入中国市场数年后都曾感叹:“中国市场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中国市场环境和市场运作在不断转型,由此中国市场称之为转型市场。(2)是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性为营销创新也提供了另一个基础。中国消费者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些特殊因素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如政府政策,房地产春天的来临主要是因为单位福利房政策的取消;此外,中国的消费环境在急速变化,如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给汽车市场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国文化及价值观,收入的快速上升,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不同于西方。
二、中国营销创新的两条线
中国营销创新分成两条线,一条就是跨国公司的中国适应创新,也就是在《行销中国——2002中国营销报告》中提到的转型营销。转型营销是从环境的角度,对中国营销差异性的一个概括,它强调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不仅来自于文化差异,更来自于制度环境的差异。所以我们会看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系列营销创新行动,比如,联合利华的LOGO变脸、安利新的商业模式、柯达重新分区、伊莱克斯调整中国通路、零售巨鳄沃尔玛本土化变形等等。跨国公司适应创新主要体现在战略、促销、运作流程、降价、品牌本土化、产品、通路和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另一条线就是中国本土公司的学习创新,也就是《2002中国营销报告》提出的“营销转型”。
三、本土公司中国营销创新
本土公司中国营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市场;
(2)低成本;
(3)通路;
(4)中国市场消费者感觉。
目标市场的选择和界定非常重要,我们很多国内公司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卖给了谁、往往只要有人愿意代理自己的产品就马上给签协议。也不知道消费者在哪里消费我们的产品、他们为何选择我们的产品等。我们本土公司要想在跨国公司的品牌包围中取胜,应该选择跨国公司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如三四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