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930啼笑因缘 的爱情三模式-孔庆东-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卖馒头的,可能是一个工厂里的普通女工。但是她觉得自己不错,她把自己想像成一个灰姑娘,灰姑娘就希望有朝一天,大门一打开,王子进来了,王子一眼就看中了她。每个灰姑娘都有自己的王子梦,所以无数的灰姑娘就很喜欢这个樊家树,而且她们会对沈凤喜加以最大限度的批评。说沈凤喜真是有福不会享,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她们会为沈凤喜惋惜,留下自己同情的泪,所以《啼笑因缘》这一支爱情线索,能够满足很多灰姑娘的梦想。 

  那么第二种何丽娜这种女孩子,这种叫做时髦女郎,她是比灰姑娘生活好得多的,她每天换时装的,是这个社会主流,相当于我们现在很多白领女性,小资女性,动不动就去泡酒吧的,要看一些什么伊朗电影的,是这一类女孩子。这一类女孩子表现上生活得很飒、很爽,但是精神比较空虚。天长日久发现咱们每天忙什么呢,真烦、真累。精神空虚需要什么呢?需要精神导师,樊家树恰好是她们的精神导师,樊家树到灰姑娘那里是一个王子,到了这些女孩子面前他是一个精神导师。他有学问,他可以给她们讲,说你们这样的生活是空虚的,我告诉你,我们唐朝是怎么样的,宋朝是怎么样的,明朝是怎么样的,一下就把这些女孩子讲傻了。原来人生活得这么有价值啊,我是碌碌无为而羞耻,我是虚度年华而悔恨,于是樊家树在她们的生活中担任了一个精神按摩师的作用。所以她找到樊家树之后,她觉得生活踏实了。为什么何丽娜最后能够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去吃斋念佛呢?她觉得自己的灵魂没有归属,这些人物质上都可以满足,甚至不需要再满足的时候,就要找灵魂归属,而恰好樊家树这个形象对于她们就变成一个精神导师。我们知道很多女孩子在选择爱人的时候,有一类是要选精神导师型的,她觉得这个丈夫能够教导我,我不懂事,他把我像一个学生教育,使我能够成熟起来,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对于何丽娜这样的女孩子来说,樊家树又是她的精神导师,所以这种人,也能够满足。 

  那么对于关秀姑这种人,这种人相当于女强人,不需要男人帮助,自己一个人可以包打天下,解决个人生活所有问题。我们现在对女强人常常有误解,我觉得女强人在我们中国生活很不幸,比如说自己一人开创了一个公司,拳打脚踢都能弄,但是这些男性谁也不敢爱自己,认为女强人就不温柔,那是错误的理解。其实女强人往往很温柔,但是由于她忙于事业,她把这个温柔藏起来了,她含而不露。很多女强人爱上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这个男孩子,但她不露,她经常用批评的口吻说,你看你今天哪个哪个工作又没做好,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吃饭,我批评批评你。她用这种口气说话,其实是对他流露了某种感情,但这男的不懂,男的回家还挺恨他的上司“一天到晚就知道工作,没意思”。他不能察觉她的温柔,所以这个女强人希望有一个知趣的,知情的又有才华的这样一种男人,做她的梦中情人。她即使不能跟他谈恋爱,不能跟他结合,但是这个人的存在,就满足了她一种思念的要求。我们现在人急功近利,谈恋爱就想在一起,有了爱情就想结婚,总是一条线的思维,其实在那些真正的懂得爱情的人中,他把这些问题能够复杂地看待。你爱一个人,你不是非要把他弄到家里来跟你过日子,能够思念他,在旁边看他过得很好,也是一种幸福。我觉得一部分女强人她觉得自己不容易得到,那么她就是保持这种思念的状态,在这个思念的状态中,她完成了自己的高尚感。所以樊家树的形象他也能够满足很多女强人的想法。 

  所以我们看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多角恋爱,保证了《啼笑因缘》的巨大成功,多角恋爱是一个常套,是一个俗套。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写多角恋爱就指责他,也不能批评他,也不能表扬他,就是说这就是一个模式。好像京剧一出来就要穿那身衣服一样,不能因为他穿这身衣服来褒贬他。关键是你是否通过这个模式写出了文化选择,我们看优秀的小说,爱情小说也好,带有爱情内容的小说也好,都是通过多角模式写出了文化选择。比如我们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貂蝉,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的选择,她是一个文化选择,一开始把她弄到董卓那里去。但是董卓是一个坏人,他代表腐朽文化,他马上要被干掉的。然后貂蝉喜欢吕布,可不能简简单单地理解成吕布年轻漂亮,武功第一,不能这么理解。吕布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他是代表新生文化力量,虽然后来他又被曹操杀掉了,但是吕布代表要反抗天下秩序的,反抗董卓他们建立的秩序,他是代表反抗者。所以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之间的选择,是她对新文化的一种选择。假如小说不这么写的话,貂蝉这个形象不会这么可爱。再比如说贾宝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选择,怎么理解?我们今天的人不太能够体贴人心,我们今天就会想,干嘛不喜欢薛宝钗,薛宝钗长得多漂亮,多丰满,林黛玉长得那么瘦,肺结核似的。不懂,贾宝玉根本不是考虑谁长得漂亮不漂亮,两个人是不同的漂亮,这个不同的漂亮就是文化的不同,林黛玉她的文化模式,她考虑的是什么呢?她考虑的是宇宙的问题,人生的根本的问题,根本的幸福的问题。而这个薛宝钗呢,每天劝他去读书,去做官去考试,用贾宝玉的话说,每天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就好像现在一个女的,每天老劝男的,你怎么不多挣点钱?咱家什么时候买宝马?什么时候买房子呀?每天说点这样的话,把男人烦得要死。所以贾宝玉绝不喜欢薛宝钗这样的女性,他在林薛二人之间的选择仍然是一个高雅的文化选择还是庸俗的文化选择的问题。 

  那么我们比较这几部作品反过来就更能够深刻地理解《啼笑因缘》它的巨大影响,它的这个模式你可以学习它,你可以不断地变化,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用这个模式来继续创造。 

  最后我讲几点《啼笑因缘》对大众文学的启示,我们从《啼笑因缘》巨大成功上可以看到,最受大众喜欢的不是最先锋的作品,就是社会上刚有一个最深刻的思想,只有一千个人明白,你就把它写成文学作品,一千个人明白了,也许明天就被推翻了,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所以我们看每个时代有一个赶时髦的作品,经常被淘汰,我们改革开放一批改革文学,后来一批反思文学,一批寻根文学,不是说你每次写最时髦的就能成功,而且是沉淀一段。这个时候的文学呢,它是一方面满足了大众的白日梦,你不能说你一点不满足大众,就是跟读者对着干。我写文学作品就是跟读者对着干,我打开电视我就骂观众,这节目没人看。要满足大众的白日梦,但是不能溺爱大众,另一方面又对这白日梦要略敲几下警钟。你看《啼笑因缘》他写了满足男人白日梦的多角恋爱,但是它的结局是不圆满的。它对结局是有反思的,不是大团圆结尾。后来《啼笑因缘》别人不断地要写续集,逼得张恨水没办法,自己写了十回的续,1933年的时候,他自己写了十回的续。把这个故事赶紧结束掉,最后终于让沈凤喜死掉了,不死没办法,不死怕别的书商又盗版再写,终于把沈凤喜写掉了,然后大家都去参加抗战了。当时九·一八以后了,然后就把大家都弄到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去了,你们谁也别打我小说的主意了,我把他们都送上去了。那时候爱情次要了,变成民主危亡隐隐约约突出一个主题了,那个续集写得并不好,但是被迫写这个续集,说明了正集的威力之大。所以大众文学你想,一方面要满足白日梦,另一方面不能让这个白日梦圆满,那么最近我看赵本山他有一个讲话,赵本山不是现在拍电视剧嘛,记者采访他说,你这电视剧怎么才能抓住观众呢?你这电视剧怎么收视率这么高。赵本山他没有学过文艺理论,他可不是我们中文系毕业的,人家是从生活中直接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就摸到一条道。他说这个主人公你就不能让他得好。哎呀,我说这句话说得太棒了,如果让我们大学教授来说,会讲得云山雾罩的,会讲一大套理论。其实说了半天,就是赵本山说的不能让他得好。他刚一得好,你给他安排一个悲剧,他刚一得好,你给他安排一个惨事,老让他倒霉,老让他倒霉,就抓住观众了。他是朴素的生活感受,但是他和我们研究了多少年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所以说高人就是高人。这和我说的不能让白日梦圆满是一样的。所以要构造一个白日梦,但是要指出这个白日梦的缺点,从这些意义上讲,《啼笑因缘》是大众文学的范本,是最精致的一范本。很多人说这么简单我一写就超过它,你可以写得比它复杂,复杂十倍都可以,但是你超不过它,我想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我想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一百年的时候,也不可能有一部作品超过《啼笑因缘》。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