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戳丝炊档溃骸叭挡幌嗦鳎狻耒簟鄣故且蔡倒缴系哪橇骄浠埃峙挛伊┮仓荒芸纯慈饶郑侵竿伊┠芩蹈鲎映笠铱茨檬耍颐歉缌└揪兔怀つ怯形幕哪孕停饬骄浠笆鞘裁匆馑迹峙抡獗沧右彩遣挝虿煌噶恕!

董三爷呵呵一笑,让我不用那么客气,就是闲聊聊天,不打紧。说到这里,他自顾自地笑了笑,然后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指着那张羊皮纸告诉我们,这件东西是当年努尔哈赤临终前不久交给多尔衮的,上面写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不只是我们,他也一样弄不明白。这张纸到底有什么意义,恐怕除了努尔哈赤和多尔衮本人,谁也猜不出来了。

说到这里,董三爷很无奈地笑了笑,指着上面的印文说:“我不知道在这上面下了多少工夫,这两句话,我都看了几十年了,也没看出这话有什么深意。倒是这印文,却让我有些意外。别的不说,就这枚玉玺几次沉浮,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耐人寻味。”

我和大牙一听这个,也比较感兴趣,就让董三爷详细说说看,我俩也当学习学习。

董三爷呵呵一笑,说是权当故事听了,倒也是个乐子。据说当年元军攻破了南宋的首都临安,在宋元最后一次海上大决战中,宋军失利,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了。一个自称是开国功臣的曾孙的人拿着一枚玉印在街市上叫买,大元朝开国功臣伯颜命御史中丞崔彧买下了这块玉印,后来发现这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从此,这传国玉玺便成了元朝的国宝了。

而明太祖朱元璋灭掉了元朝以后,元顺帝退居漠北,同时也带走了传国玉玺。朱元璋曾经派手下的大将徐达深入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古朝廷,希望能得到传国玉玺,但是明军最终还是空手而返。

所以整个大明朝,二百多年,十六个皇帝,没有一个皇帝拥有过传国玉玺。据说退居漠北的元顺帝,有一次带着这玉玺去狩猎,结果把玉玺给弄丢了,到了最后连蒙古人也不知道玉玺的下落了。这下,传国玉玺再次流失了。

一直到明朝末年,据说草原上有一个牧羊人在放羊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一只羊三天三夜不吃草,不停地用蹄子刨地。牧羊人好奇,就挖地三尺,竟然找到了失落多年的传国玉玺。于是,他把这玉玺献给了元朝皇室后裔博硕克图汗。后来这玉玺世代相传,到了林丹汗的手中。在皇太极扫平蒙古的时候,打败了林丹汗,林丹汗走死青海打草滩。在这场战役中,传国玉玺被多尔衮得到了,并献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于是第二年就登基称帝,把国号改成了大清,至此,传国玉玺归于满清。

听到这里,我心里突然有些疑惑,多尔衮得到后怎么会献给皇太极了呢?多尔衮不可能不知道这枚玉玺的意义,他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就拱手让于旁人了呢?这事儿要是细想实在是让人有些生疑。突然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这块羊皮纸是努尔哈赤亲手所写,印章也是他亲自加盖的,但是从明代开始直到皇太极登位之间,在这段历史时期中,这枚传国玉玺可是一直都流落在民间呢,努尔哈赤从哪儿弄来的传国玉玺呢?

董三爷盯着我的脸,注意到我的神情变化后,抚掌笑了笑:“小老弟果然聪明!”

大牙一头雾水,不明白董三爷和我在打什么哑谜。

我赶紧简明扼要地告诉大牙,这枚玉玺出现的时机有些蹊跷。努尔哈赤的那个年代,这枚玉玺应该还深藏在地下,而这枚玉玺是从哪儿来的呢?如果说,努尔哈赤手上的这个是真的,那历史上记载的那个草原牧羊人从地底下挖出来的那枚“传国玉玺”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两枚传国玉玺,肯定是有一个真,一个假。

第五十九章 赝品

努尔哈赤既然早就得到了传国玉玺,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记载呢?最后这枚玉玺会在谁的手上呢?假设是给了多尔衮,多尔衮为什么又要把它献给皇太极呢?而且还宣称是牧民放羊时挖到的,他为的是什么呢?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接踵而来。

董三爷起身给我们倒了一杯水,然后不急不慢地告诉我们,他也算尽了最大的努力,把能找到的资料几乎都找遍了,但是传国玉玺这东西,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几次,其中真真假假,实在是难以区分。

据说秦始皇命人把“和氏璧”琢磨成玉玺后,有一次,他南巡到了洞庭湖,突然之间,风浪大作,眼瞅着这船就要被浪打翻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始皇拿出了玉玺,扔入了湖中,这湖水立刻就风平浪静了。这玉玺有没有这么大的神通暂且不论,按理来说,这玉玺扔入湖中应该也算是泥土入海了,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八年以后,当秦始皇再次出门巡狩至华阴时,竟然有人在路边又将玉玺献了回来,颇有些神话色彩。

玉玺失而复得,很多专家认为,从这时起,这枚玉玺就有些不太可信了,其中情节过于玄幻,根本经不起推敲。一致认定除了秦代的那个是真的,现在还在太湖底下以外,其余后朝代再出现的所谓的传国玉玺全都是伪造的,也就是说二次献上玉玺,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大牙瞪着眼睛听了半天了,等董三爷说完后,晃了晃脑袋:“三爷,您相信这东西扔湖里还能被人捞上来不?”

董三爷笑道:“既然人可以扔下去,那么应该人还可以捞出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倒是觉得,玄是玄了些,但是未必就不可行。”

我赞同地点了点头。几千年以来,老祖宗不知道干了多少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留下了许多至今未解的谜团,先人的智慧不能小觑,时代进步,未必智慧也会跟着进步。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秦始皇当初根本就没有扔过玉玺,或许他只是想神化一下自己的皇权统制,而故意编造出来这么一个故事,这也是情有可原。他那人一生中信神信鬼的,这事估计也干得出来。当然如果当初根本就没有“扔玉玺镇湖水”这件事,那八年以后再重新献上就不那么神奇了,因为玉玺本来就在他的手上。

董三爷看了看我们,眯着眼睛说,大清时,紫禁城藏御玺共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是“传国玉玺”。乾隆帝儒雅风流,在古玩赏鉴上也是行家里手,颇好考据。但是经他手鉴定,那方“传国玉玺”竟然为赝品,皇帝的眼力不好估计,但是这种事恐怕没有一定的根据他也不可能信口开河。这枚传国玉玺在溥仪出宫后,便再一次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自然真假也无法考究了。

我听董三爷说了这么半天,也想不透他有什么目的,只好接着话头问道:“三爷,故宫里的那枚‘传国玉玺’不就是当年多尔衮献上的吗?这么说,努尔哈赤的这枚玉玺本身就是个假的,是赝品了?”

董三爷笑了笑:“在那个历史时期,玉玺的真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极要借这玉玺归属后金的噱头,借以让天下臣民都知道他皇太极做皇帝那是天命所归,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与大明王朝分庭抗礼,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登基称帝了。不过,我仔细对比过元代以前的和清代的玉玺拓片,还真有所收获。这一点差异可以说是极其细微,开始我也以为只是偶然,不过对比过多次之后,我才相信,这点偶然并非是偶然。”

说到这儿,他用手指着羊皮纸上的印文,告诉我们,清代能找到的印文拓片,他几乎都找到了,与这张羊皮纸上的印文相比,篆文“天”字的最后一笔,竟然都比这羊皮纸上的印文颜色略重一些,绝不是偶然。后来他又找到了一些元代以前的玉玺印文拓片,这才发现,在元代以前的各朝代留下的玉玺印文,几乎与这张羊皮纸上的印文的特点一样,都是这一笔比别的笔画要略略淡上一些,与清朝的印文明显不同。

我渐渐也有了些眉目,心里顿时一惊,如此看来,皇太极交出的玉玺显然不是努尔哈赤所传的那枚,那真的玉玺跑哪儿去了呢?莫非这董三爷贪图这枚传国玉玺?这胃口也太大了吧?

我眼珠一转,笑道:“三爷,不怕您笑话,我们哥俩一根肠子通到底,根本就看不出来个眉眼高低。不知道您有什么打算,是不是有什么事啊?如果有用得着我们兄弟俩的,您尽管言语。”

董三爷赶紧冲我摆了摆手:“不瞒两位小兄弟,我还没有痴心妄想要去寻找这传国玉玺,只不过心里一直感谢二位对我的帮助,见你们对珠子的事情比较在意,也帮不上什么忙。我突然想到这件东西,一琢磨,这些事情毕竟都是一个年代的事情,或许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仅此而已。”

说得倒是合情入理,不管真假,我赶紧先连声道谢。坦言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肯定会有所帮助,只不过我们也并不是想要翻历史的旧账,去改变什么事情。只是我们的朋友因为珠子才发生了意外,我和大牙不想让朋友死得不明不白,这才想尽自己所能帮着查查,图个心安。

董三爷听我说完小宝的事情后,连连叹气,劝我们说,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东西,生是奋斗,死是休息,凡事也要想开一些。为朋友的这番情义谁都理解,不过凡事也要尽力而为,古人的智慧有时不可小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谁也不希望为了死人再赔上性命。

这几句话说得十分中肯,让我不由得对董三爷生出一丝好感,越来越感觉我们好像是错怪了他。

不过,如果不是他,那是谁在我们背后捣鬼呢?

第六十章 我亦有忧,不敢效彻

柳叶自打回到北京,心情一直有些消沉,情绪也不太好,估计也是知晓自己的身世之后,多少受些影响。

我和大牙本来想安慰安慰柳叶,但是思前想后,还是没给她打电话,害怕万一哪句话再说不对了,更惹人心烦,倒不如让她自己消消停停地待几天,顺过这个劲儿也就好了。

从董三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