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梨花开又一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非亲非故的,我给老师送东西算啥子?别人知道了还不知道说啥呢。”有些老师还死清高,学生带点特产过去,硬是让人家原封不动的拿了回去,虽然很有原则,但是让学生很尴尬。她上一世可是领教过了。
“就这么定啦,五毛钱一个又不贵。肯定能卖掉的。”苏茨藜真心觉得不贵,她记得学校外面一直有摆摊买东西的,炸洋芋,炸粑粑什么的都是五毛钱一份。不过这个就是吃个新鲜,要长期卖还是不行,哎,还得重新想个长久之计啊。
“好吧,就煮五十个试试。”如果能卖掉的话,就有二十五块钱,抵得上他爸一个星期的收入了。嗯,不算成本的话。
苏茨藜见说服了妈妈,就继续看书去了,英语和语文经过她这几天的琢磨,已经完全掌握考试诀窍了,到时候绝对一鸣惊人;数学也还行,慢慢看书,慢慢做题就好了;历史和政治到时候背一背就行,这个她最擅长了,而且她记得自己中考那年政史改成了开卷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了;幸亏中考没有地理,不然她就完了,她完全是地理白痴的;至于化学,要下半年上了初三才会学,凭她之前高考化学部分就几乎满分的水平,应该不是难事;不过她还是很头疼物理,那些电路什么的,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她现在看下来,总是有些地方理解不清楚,只好多请教老师了。
这一天苏茨藜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一边看书一边学习,速度地做完了书包里的几张空白卷子,然后洗漱睡觉去了。明天她要早起和妈妈上街,所以要早睡。她没有留意到的是,四篇英文作文中她用的句式,有的是高中才讲的,有的是四六级作文经典句式,而有的,则是考研英语里面的。她因为考研背了很多范文,所以看到那几个话题完全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的,因为忙着赶作业,她完全没有留意到里面的不对劲。幸好数学题都是按书上的方法套过来的,不然到时候万一搞一个微分去计算重量,还不得把老师吓死。英语可以解释为借鉴作文上的,这个怎么说,我预习了大学的课程?

第二天,苏茨藜跟妈妈天不亮就起了。她们要先到菜地里去摘菜,这样当天摘的菜卖相才会好,也能多卖点钱。苏妈摘了一篮子豇豆,一篮子玉米,再砍了不少的青菜,用扁担挑着就出发了,而苏茨藜则背着一个背篓,里面是三四十斤的小瓜,她手里还提着一个小篮子,里面是给姐姐的二十个粽子和她准备卖掉的头发。。
现在进城的车还不是公交,而是那种乡下用来拉货的农用三轮车,五毛钱一个人,因为她们挑了一旦东西,司机多收了五毛。车子启动的时候,从排气管里冒出黑色的浓烟,阿藜晕车就是因为受不了这种味道,闻着就想吐。但是为了她的money,她还是忍住了。
农用三轮车颠颠簸簸了将近四五十分钟,终于到了城里,阿藜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此时天还没亮,只隐隐约约能看到人影。从这里到菜市场还有一段路,大概要走半小时的样子,而苏妈和她就要分别负重一百斤和五十斤走这么一段路,所以其实很辛苦,这些菜全部卖掉的话,估计也就四十块不到的样子,而苏妈几乎把家里这一茬的豇豆玉米小瓜都摘完了。为什么那么多农民希望卖血都要让自己的娃读书,就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摆脱这种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无奈生活。
她们俩走到集市的时候,两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菜市上已经来了不少人,苏妈赶紧找了一个还不错的位置,放下了自己的担子,然后接下苏茨藜的背篓。彼时大约不到七点的样子,苏茨藜知道,她们这些菜要在十点之前卖完,十点之后城里人就开始回家做饭去了,那时候贱价卖也不一定有人要的。
苏妈把自己带的秤拿了出来,顺便取了一个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出来。这个矿泉水瓶的盖子是处理过的,上面用针扎满了小孔,只要稍微用力,水就会从瓶盖喷出来,这是用来防止蔬菜因缺水而蔫了,卖不起价钱。这里几乎所有菜市里卖菜的农民都会准备一个的。
没一会儿,第一个顾客上门了。
那人问了问豇豆的价钱,苏妈说一块一斤,那人也不还价,摇摇头就走了。
出师不利呀。





、生意2

苏茨藜母女虽然开始出师不利,但随着人流的慢慢增加,三样蔬菜都还是卖掉了一部分。不一会儿有个城管模样的人过来,每个摊子收了五块钱的摊费。苏妈手里的钱还没捂热呢,转手就给别人了。这可是十斤小瓜的价钱呢,虽然很心疼,但是也不敢不给。
阿藜以前也来买过自己挖的野菜,因为本来一背篓野菜可能也就值个五六块钱,所以她们那个时候都不敢在一个菜市长期的摆摊的,都是背着背篓到处乱转,一看见城管就跑,有时候跑得慢了,就会被城管追着骂,但是那时候为了多挣点儿零花钱,村里好些女孩儿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她忽然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好有勇气,上一世她上了大学之后,在城市生活的慢慢腐蚀之下,已经有些得过且过,不敢追逐梦想了,还是妈妈的离世点醒了她。想到这里,她转头看了看还在心疼五块钱的妈妈,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让妈妈健康长寿。
苏妈的情绪很低沉,五毛一斤的小瓜还算是卖得不错的了,但是三分之一居然就被城管拿走了。
不过有句话怎么说的,天无绝人之路。
正在苏妈沮丧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位大主顾。那人看了看苏妈的玉米,确定是今天采摘的之后,居然就全部订下了。不够价钱要便宜一点,七毛钱一斤。苏妈想到自己一会儿还要去见二女儿,咬咬牙答应了。还剩下四十斤玉米,一共二十八块钱。
玉米卖掉之后不久,豇豆也卖完了,大约三十斤豇豆,有八毛钱卖掉的,有七毛、六毛钱卖掉的,一共得了二十块零五毛。还剩下一部分小瓜,而青菜一直无人问津。此时已经九点多了,早市已经快要结束了。
最后有一个人来卖青菜,也不说称斤,直接就问全部的青菜五块钱卖不卖。苏妈这次砍来的青菜约摸有二十斤,青菜市价一般是四五毛左右,五块钱实在是太贱了,才合两毛五一斤。
“您看这样行不?我把把小瓜也搭给您,也不算你多的,十块钱,怎么样?”苏妈的小瓜约摸也有十斤,小瓜市价五毛。两样加起来是三十斤,这样的话只合三毛多一斤了,真的很便宜。
“不行不行,我要你的小瓜干嘛,这样,六块,青菜全部给我。”那人就是等着罢市的时候来买便宜菜的,自然巴不得多压点价,哪里会应,他虽然加了一块钱,但是也只是三毛钱一斤而已。
“您看我的小瓜很新鲜的,这些菜都是我和我闺女今早起来摘的。要不,您在考虑下?”苏妈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妈,咱们不卖给他了,刚那个开饭馆的叔叔不是就说青菜三毛,小瓜四毛秤给他吗?咱们找他去。阿姨啊,抱歉,我们不买了。”阿藜打断妈妈的话说道。
“别啊,大姐,就按你说的,十块钱,我都要了。我看你也有事急着走,咱们互惠互利嘛!”那人看苏茨藜已经在往背篓里装青菜了,以为她真的要走,连忙说道。说实话,虽然还想在压点儿,但这个价确实很便宜了,过这个村儿可没这个店了。
看着那个付了钱离开的女人,阿藜扑哧一声笑了。
她妈妈就是太老实了,卖菜从来不抬价,说多少就是多少。其实啊,哪里有什么开饭馆的叔叔,都是她瞎扯的。她要不这样说,那女的不得再压价?
“你呀,就是个小鬼头。”苏妈拍了一个她的头,笑道。
但是,严格说起来,她们这次卖的钱也不多。玉米三十块钱左右,豇豆二十五块,小瓜青菜一共十五块,一共是七十块左右。车费来回三块,城管收走五块,她们俩吃早饭四块,所以,扣掉十二块,还剩下58块钱。这算的还是毛收入,如果算上种子钱,肥料钱,还有无尽的人力物力。这么一季度,她们家大概可以买上三四次,假设肥料钱是五十块,那么买三次一共的纯收入也只是一百多不到两百而已,所以卖菜完全不靠谱,除非是大批量的生产,不然也只是给家里增加一点生活补贴罢了。但是要大批量生产,她们家有没有那么多地。
唉,又pass掉一个。卖特色粽子不行,卖菜也不行,都不是长久之计。

收拾好了之后苏妈就带着阿藜去苏燕上班的那个小饭馆。她以前回家也不怎么逛街,现在时间这么久了更是记不清路了。
“你去年不是还自己上街卖菜吗?怎么就不记得路了。”苏妈对自己的路痴女儿也很无奈。
“我只认得从下车的地方到菜市的路啊,别的都不认识。”她说的是实话,刚刚认识的,嘿嘿!
正说话间,苏燕打工的地方就到了。苏茨藜看了看,装潢一般,位置也不是特别好,怪不得工资只给一百块,估计生意不咋地。
此时已经是十一点了,正是苏燕忙的时候,苏妈也不好直直的坐在里面等她下班,只好拉上苏茨藜到旁边的一个小摊子吃卷粉。一碗卷粉三块钱,两个人就是六块钱,刚才那三十斤青菜和小瓜就这样被她和妈妈的早饭和午饭吃掉了。这卷粉要是在镇上的话,就是大碗一块,小碗五毛,这里足足涨了三倍。果然印证了那句话——“人最重要的还是你所处的位置”,卷粉也一样,换个地儿,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因为要等苏燕下班,所以她们两人都吃得很慢,老板见着两人一碗卷粉吃了半个小时,有的客人看见没座位就直接走了,很是不满这两个背着背篓的乡下人。老板正要赶人的时候,苏燕出来了。
“妈,跟老板说我妈来了,给了他几个您包的粽子,找了个人替我,他就提前让我下班了。对了,你找的地儿我托人问到了,离这儿不远就有一个。”苏燕笑对小妹说道。
“真的吗?快带我去。”她等着买这头发好几天了。
“去哪里?”苏妈不知道两姐妹打什么哑谜。
“去了您就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