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查中指控了一批盗贼,包括一大群墓地管理处的工人和小职员。他们被逮捕并带上法庭,发誓说实话,否则就“被割掉鼻子和耳朵,或者处死”。其中一人招认:
“我们打开了棺材,揭去了覆盖,看到这位国王那庄严的木乃伊……颈部戴着一串金制的护身符和许多饰物,头上戴着金面罩。这位国王庄严的木乃伊通身盖着黄金。覆盖物里外都是金银编制的,并且镶嵌着各种宝石。我们剥下这尊神圣庄严的木乃伊身上的金衣,取下他颈上的金护身符和饰物,揭走覆盖的金被。我们还找到了国王的妻子,并把她的木乃伊身上的东西照样剥光。我们还找到了殉葬的金瓶、银瓶和钢瓶,也统统偷走。我们把从这两位神圣木乃伊身上取到的护身符、饰物、覆盖和一切都分成了8份。”
8个窃贼中有5个人的姓名存留至今,他们是石工阿比、技工伊拉门、农民阿门农海布、运水工卡姆维斯和黑奴坦内菲尔。
案件笔录的结论是:“他们的案子和判决都正式记录下来呈送法老。”因为只有法老能宣判死刑,记载这类案件的纸莎草纸都长达数公尺。但保存下来的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由此可见劫掠古墓的行为有多普遍,同时也说明了王室陵墓陪葬品之丰富。这一点,在1922年第18王朝法老图特卡蒙(约公元前1333-1323年在位)陵墓被发现时,获得证实。
由埃及人自己带头展开的盗窃行为,在罗马和拜占庭皇帝治下继续进行。这些皇帝从埃及劫走了许多纪念碑、方尖碑、斯芬克斯人面兽身像和各种雕像,拿来装饰首都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或者像罗马皇帝哈德良和戴克里先(约公元243-313年)那样,干脆用来装饰自己的别墅。波斯国王从神庙里夺走雕像,则是更早以前的事了。
埃及人代代口耳相传:神庙中藏有财宝,坟墓里有丰富的陪葬品。后来,科普特人却把神庙改成教会,修道士占领了石墓,毁损了浮雕和绘画: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劫掠。
16世纪以前,在业已信奉伊斯兰教的埃及,出现了一本以阿拉伯文撰写的巫术书,名为《藏珠之书:藏宝挖掘指南》。此书详列了各个宝物埋藏地点,细说各种瞒骗宝物守护神的巧妙巫术,以便把宝物占为己有。埃及的寻宝者日渐增多,到14世纪时竟已被视作一种“工匠”,成为一种行业。20世纪初,这本巫术书仍然到处流传,开罗博物馆的馆长在1900年时说:“战争和漫长的岁月所毁掉的文物,比不上这一本书的罪过。”
○窃贼肖像一:穆罕默德·阿里
1810年以后,盗贼和冒险家们大肆掠夺埃及的文物。穆罕默德·阿里的政府则大开方便之门。他于1769年生于巴尔于半岛,当时是土耳其一个省份的马斯顿。当英国人离开埃及时,穆罕默德·阿里被编入一支阿尔巴尼亚人的部队,并于1803年成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宫。1805年,土耳其苏丹任命他为埃及总督。1811年,他在开罗城屠杀了反对他的埃及苏丹卫队骑兵。
19世纪初期,开罗的商人就向农民购买文物。图为人们让一个埃及富人看货:一具石馆及棺村里的木乃伊,和一座雕像。
从这时开始,穆罕默德·阿里虽然在名义上还受君士坦丁堡苏丹领导,实际上却独立统治埃及。他决定使埃及现代化,雇用了许多技术顾问,有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等,以便建立埃及向来缺乏的工业。这些1810年至1850年招募来的外国人当中,着实有许多人是冒险家,他们掠走了为数可观的文物。
文物交易之所以络绎不绝,驻埃及的各国领事难辞其咎。原因很简单,要运走文物或着手发掘,必须使用当地的劳力,而劳力地土都属于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必须得到他的敕令批准才能雇用工人。穆罕默德·阿里任埃及总督的时期,各国领事可以随时会见总督。因为想要从欧洲进口埃及工业所必需的机器,总督本人常常需要他们的协助,他们也因此轻易取得了敕令。
像瑞典和挪威的阿纳斯塔西,法国的德罗韦蒂、米诺和萨巴蒂矣,英国的萨尔特,这些总领事获得敕令后,便在前来埃及碰运气的冒险家当中招募合伙人。冒险家以领事的名义挖掘或购买文物,也负责把它们运走。
○窃贼肖像二:德罗韦蒂、萨尔特
德罗韦蒂是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人,后来入了法国籍,在1798年的远征军中打过仗,官拜上校。在某次战役中,他救过日后成为拿破仑妹夫的米拉一命。1803年他以副领事的身份重返埃及,1810年升任总领事。这个职务使他与穆罕默德·阿里交往密切,因此在1814年路易十八登基之后,虽然丢了总领事的职务,却仍然留在埃及;并在总督的照顾之下继续大作文物交易的买卖。
德罗韦蒂参加过探寻文物的活动,并且亲自指挥挖掘工作。他的一干工作人员,大肆掠夺,恬然无耻。其中劫掠手法最高明的,首推由马赛来的雕刻家让·雅克·里福。此人机灵非常,但也脾气暴躁。他在埃及前后待了40年。里福喜欢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打算提供给德罗韦蒂的埃及雕像上。当德罗韦蒂的工人和英国总领事萨尔特的工人吵架时,“里福便暴跳如雷,像只斗鸡般扑到两队人马之间,滔滔不绝地训斥一通。由于工人们都听不懂他的马赛方言,最后他就挥舞棍子痛打他们”。
日积月累,领事的院子里堆满了古物。德罗韦蒂认为数量已足,便建议路易十八为卢浮宫购买这些文物,可是国王认为价格太高而拒绝了。德罗韦蒂的第一批收藏品,最后由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国王查理·费里克思买下,价格为40万里拉。后来进了都灵博物馆的这批古埃及文物包括:阿门诺菲斯一世(公元前1558—1530年在位)、图特摩斯一世、第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51)、阿门诺菲斯二世(公元前1450─前1425年在位)等法老完整无缺的雕像;另外有一个阿门诺菲斯三世(公元前1408前1372年在位)时的斯芬克斯像。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图特摩期三世的一尊花岗石坐像,坐像基座上刻有这样的句子:“雕刻家雅克·里福为德罗韦蒂先生发现于底比斯,1818年。”都灵博物馆共收藏有一千多件埃及器物与碑刻,是欧洲第一家藏有上好古埃及文物的博物馆。1825年商博良曾前来此馆,参考这些文物,以检验自己对象形文字的辩认是否正确。
德罗韦蒂对第一批发掘的收获颇为满意,遂继续发掘工作,获得第二批收藏品。他打算卖给法国,查理十世听了商博良的意见,用20万法郎买下,收入卢浮宫。在这批第一流藏品中,有图蒂将军的厚重金盘,是埃及金银器皿中的佳作。
1818年,大文物商德罗韦蒂,正与他所雇佣的当地阿拉伯人,大肆挖掘沙漠下的宝藏。图中,在巨像前手持吊垂线的人,正是德罗韦蒂。
1836年,普鲁土国王听从埃及学学者莱普西亚斯的意见,买下了德罗韦蒂的第三批挖掘物。这批藏品虽不如前两批重要,也只值三万法郎,却都精美无比。
萨尔特是画家。从1802年开始,他遍游东方,为旅行家们回到英国后出版的游记画插图。从1809到1811年,他待在阿比西尼亚(现在的埃塞俄比亚),这在当时是个偏远的国家。他于1816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埃及领事后,立刻效法德罗韦蒂的作为。他养的一批工作人员,较之德罗韦蒂的帮手毫不逊色。其中有个希腊人,名叫阿塔纳西,当时的旅行者都称他为雅尼,还有让·巴蒂斯特·贝尔佐尼。萨尔特于1818年就拥有了第一批收藏品,卖给大英博物馆。双方讨价还价,大英博物馆只肯出2,000英磅,这还不够发掘和运输的费用。萨尔特于是拿出了藏品中最精美的文物,第19王朝塞蒂一世(公元前1312—前1298年在位)的大理石棺,把它卖给了私人收藏家索阿纳,价格相当于其他全部收藏品的总和。
萨尔特的第二批收藏品比第一批重要得多。他最初想卖给大英博物馆,但大概是对馆方的态度感到失望,便在1824年卖给法王查理十世,价格为25万法郎。有了萨尔特的藏品和德罗韦蒂的第二批藏品,卢浮宫的古埃及文物已可与都灵博物馆媲美。在卢浮宫中来自萨尔特的4,014件藏品清单上,有卡纳克神庙的一段刻满铭文的墙面,拉美西斯三世的玫瑰色花岗石棺(德罗韦蒂眼睁睁看着贝尔佐尼挖走的文物之一),两座巨大的花岗石斯芬克斯像,还有菲莱神庙花岗石的内中堂。
萨尔特的第三批收藏品,到1827年他死于埃及后才出售,共有1,083件,大部份由大英博物馆买下。
图特摩斯像:巴黎、伦敦、柏林博物馆的大部份埃及藏品,都来自于大文物商德罗韦蒂。这位法国驻埃及总领事,在任期间大肆收刮倒卖文物。这尊精美的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490—1436年)黑色花岗石雕像,便是他倒卖的第一批藏品。该藏品现藏于意大利都灵博物馆。
走一趟卢浮宫和都灵、伦敦的博物馆,便可以知道,领事们和他们的工作人员大多卖力寻找大型文物:方尖碑、斯芬克斯像、石棺和巨大的雕像。这些文物通常都是用花岗石制成,重量惊人;而且往往埋在陵墓里——深埋在岩石下的陵墓。想要带走它们,必须先把它们运出来,送到尼罗河边,再吊到简陋的斜桅小帆船上。这些搬运工作可没有借助任何机械。到了亚历山大城之后,还要重新装到小吨位的帆船上——蒸汽轮船要到1830年后才问世。
○窃贼肖像三:贝尔佐尼
在众多从事这类工作的人之中,意大利人贝尔佐尼是佼佼者。1778年他生于威尼斯以西的帕多瓦,l 6岁到罗马讨生活。他本来想当僧侣,但是1798年法国军队进入罗马,于是转往伦敦,在街头卖艺。他身材高大,据说有两百多公分,力大无穷;介绍他的剧院广告把他形容成“巴塔哥尼亚的大力士参孙”。他登台时化装成阿根廷的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