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老的复活-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摹⒂薪萄那嗄辍H逵行夷慷酶墒婺康娜硕伎梢灾っ鳎切┑谑顺囊帐跫颐窃谟貌恍嘟鹗粑昵岬墓踔谱髂切┟览龅乃芟袷保堑谋硐质侵沂档模址ㄊ乔擅疃既返摹!�

德利还比较准确地估计了史书未载的图特卡蒙的年龄。他考察了肱骨内踝的骨化程度、股骨和关节之间的连接情况以及踵骨端的形状,从而断定图特卡蒙的年龄在17岁和18岁之间,而以18岁最为可能。

侧室和小珍宝室出土的文物也很有价值,但对普通人是平淡无奇的。至此图特卡蒙墓的发掘即告结束。

○法老的诅咒

然而,还有一件神秘的事应该提到,即“法老的诅咒”事件,它随同图特卡蒙墓的发掘迅速流传开来。在不同时间同这座著名古墓发掘有关的20多人先后死去,死因不明。

“法老们的诅咒”至少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话题,其性质与“希望的钻石的诅咒”或不甚出名的“拉克罗马修道士的诅咒”大体类似。如果“法老们的诅咒”的传说是从一个单独事件引起,这件事也许是卡纳冯勋爵之死。卡纳冯勋爵因被蚊虫叮咬卧病三周后,于1923的4日死去,当时人们就开始纷纷议论,说这是冥冥中对不敬神者的报应。

他姐姐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死以前他发着高烧连声嚷,‘我听见了他呼唤的声音,我要随他而去了!’”时隔不久,另一位考古学家莫瑟先生,在发掘工作中曾帮助推到墓道里一堵主要墙壁,也染上了一种近乎神经错乱的病症而毙命。X射线专家道格拉斯·里德,世界上第一个给法老木乃伊拍X光照片的人,不久也成了法老墓的牺牲品,日益虚弱地离开人间。以后两年中此项发掘工作人员中,就有22人莫名奇妙地暴死。从此,法老墓杀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墓碑上的咒语更成了众说纷坛的不解之谜。

1924年,英籍埃及生物学家怀持带着好奇心进入一座墓穴,令人惊奇的是,他参观后就上吊自缢。临死前,他咬破手指写了千言遗书,声称他的死是法老墓的咒语造成的,自己将带着忏悔心情去见上帝。更令人惊奇不解的是,埃及开罗博物馆馆长盖米尔·梅赫来尔的死,他一向根本不信“墓碑咒语”灵验的说法,他声称:“我一生与埃及古墓以及木乃伊打过多年交道,我不是还健在吗?”然而,就在这番话语出口不及4星朗,梅赫来尔突然暴病西归,时年不足52岁。而且人们注意到,就在他去世的同一天,他曾指挥一队工人将一批珍贵文物打包装箱,而这批令人费解的文物恰恰是从那可惧的图特卡蒙法老墓中出土的。这一切,使法老墓的传说蒙上神秘可怖的黑面纱,和墓中的财宝一起使人们望而生畏而又跃跃欲试,也许这也是法老们生前的意图吧!

此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与埃及法老陵墓打交道的人,暴卒的原因是什么?法老墓碑上的咒语是否真有灵验呢?

种种观点认为墓道壁上有一层粉红色和灰绿色的东西,可能是一层死光,据说它放射出的物质能使人丧命。

也有一些科学家倾向于另一种看法,即古埃及的文明已达到可能以剧毒的害虫或毒物作为特殊武器,来保护埃及统治者的陵墓免受暴力侵犯。1956年,地理学家怀特斯在挖掘罗卡里比陵墓时,就曾遭到蝙蝠的袭击。

近年来有一些科学家试图从生物学上来解释,开罗大学生物博士、医学教授伊泽廷豪于1963年声称:根据他对博物馆许多考古学家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的结果,发现所有的体检者肌体均存有一种能引起呼吸道和使人发高烧的病毒。进入墓穴的人由于感染上这种病毒,将导致呼吸道发炎最终窒息而死。但墓穴中的这一种病毒为何生命力如此顽强,竟能在木乃伊中生存4000年之久,科学家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只警觉的胡狼,已经在图特卡蒙的墓室内忠实地守护了3000多年。1922年11月26日,法老的亡灵将再也不会需要它的护卫,但这位卸任的卫士仍保持着它习惯的警觉。

1983年,一位叫菲利普的法国女医生,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这些人死亡原因都是因为发掘者和参观者对墓中霉菌过敏反应造成的。据她研究,死者病状基本相同——肺部感染,窒息而死。她解释道:“古埃及法老死后,随葬品除珍宝、工艺品、衣服外,还放置了各种水果、蔬菜和大量食品,后者长久保存经过千百年的腐烂成为一种肉眼难见的霉菌,粘附在墓穴中。不论是谁,只要吸入这种毒菌后,肺部便急性发作,最后呼吸困难而痛苦地死去。”斯特拉斯堡的杜米切恩教授就因钻入刚发掘不久的充满霉菌的陵墓中临摹铭文而一命呜呼。至今为止,这种说法成为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了。

但是法老墓碑咒语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而最近又发现这与金字塔本身所具有未知的“塔能”有关,看来真相如何,不可猜测。

………………………………………………

第九章 今日埃及学

埃及学以个人冒险揭开序幕,在百余年后的今日,则以集体的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式。考古学家的一生,固然仍有部份时间在田野度过,其他时候则花费在研究和实验室。他们鲜少独自工作,反而常与其它领域的专家合作,探寻科技整合的可能成果。在严肃的研究生涯之中,一名考古学家如果有幸,仍然可能因为发现一处遗址,而拥有那份令人震颤的激情。

业余考古爱好者(如戴维斯和卡纳冯)能自由发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只有政府机构能得到发掘许可证,也才可能负担重大发掘工程所需的经费。这些机构通常设在埃及或外国的埃及学研究院。现在有26个国家各拥有至少一个埃及学研究中心,这些中心大多附属于大学或博物馆。埃及本身对各项有关研究计划,积极参与。“埃及古代文物机构”的前身,乃是马利耶特和马斯皮罗所开创、发展的文物局,它的监察员为外国来的考察团提供各种田野研究的协助。上埃及、埃及和下埃及的总监察员,监督各自区域内的遗址和古代建筑,在必要时也支援抢救工作。此外,开罗、阿西乌特、亚历山大城的几所大型大学,都有各自挖掘小组。埃及还拥有两个重要的埃及学文献资料中心,一个在开罗,另一个在卡纳克,是由法国和埃及合作设立的机构。

对于马里耶特、马斯皮罗、卡特和蒙泰等发掘者来说,每次新发现,尤其是像塔尼斯王室墓地、图特卡蒙墓穴、德尔巴哈里隐藏地,或神牛墓这样的重要发现,都表示又要开始一场长期的劳动:测定藏品的位置以后,要小心取出,转移到实验室或仑库里,加以清理、描述、画图、分析、编卡片、加固,甚至修复。所以卡特即使在许多专家协助下,也要费十多年时间才清理完图特卡蒙墓穴,把全部物品装箱打包运到开罗博物馆。马里耶特独自工作,因此永远也编制不完神牛墓里数千件物品的目录。这些发掘者去世后,文献学家、碑文学者、考古学家等专家接替了他们的工作,陆续发表关于所发现的物品和资料的研究成果。

19世纪里,所有的埃及学学者都互相认识,并常常互通信息,交换资讯与心得。从那时起,人们对埃及学的兴趣大为增加。几年以来,大家还成立了一个国际埃及学学者协会,拥有不下900名会员!同时埃及学也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逐渐细分为几个部门,文献学、碑文学和历史(包括宗教史、考古史和艺术史)等。结果,人们已越来越难全盘掌握这门学问。

此外,埃及学学者与史前史学者一起工作,逐渐采用了新考古学的严密方法。他们不再仅仅研究文献或漂亮的文物,而开始对发掘的地层做专业考察。他们已经知道,从地层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决不亚于石碑或神庙墙壁上的铭文。近15年来,借着现代的科学方法和实验室的研究,埃及学已大幅扩展了它的研究范围。

那么,埃及学已经研究透彻了?其实不然。这些新的研究方式并不意味不会再有伟大的发现。如神牛墓、图特卡蒙或塔尼斯王室墓穴等。人类数千年来生息于尼罗河流域及其附近的绿洲,跑遍了邻近的沙漠,到处留下人的踪迹,但遗迹并未全部发现。不要忘记,埃及历史上的各个首都尚未受到彻底的勘察……还有许多法老的墓穴下落不明,连亚历山大大帝墓穴也有待发现!

阿布·辛博小神庙

○挽救阿布辛博

瑞士人布尔卡德,1813年到努比亚旅行时,化妆成叙利亚商人,化名伊卡拉欣·伊本·阿布达拉。就是他最先看到阿布辛博的遗址;并且留下了纪录。当时他把阿布辛博叫作伊普桑巴尔。

公元前591年,当普萨美蒂克二世(公元前?—前609)出兵攻打苏丹法老阿斯佩尔塔时,埃及军队里的希腊佣兵,已经对阿布辛博赞赏不止,并在一座巨像的腿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当时,神庙已经开始陷入沙中;后来,阿布辛博便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家,没有一个人提起过它。

1799年,当法国远征军里的学者,询问努比亚人哈吉·穆罕默德时,他开了份长长的名单,列出位于第一和第二瀑布之间的努比亚村庄。“阿布辛博”名列其中,但不见提及它的废墟,而凯尔塔西、德波、塔法、卡拉布沙、德尔、卡什·伊布里姆等遗址的叙述则十分详细。其实这些地方的神庙,远不如阿布辛博的神庙来得重要。

奇)布尔卡德在当地阿拉伯人指引下,终于在1813年3月22日到达阿布辛博。他从沙漠高原下到谷底去,对尼菲塔莉王后的小神庙作了一番巡礼,这是人家告诉他的此地唯一的遗址。他在日记里对这座小神庙作了详细的描述,然后说:“如我所料,在见过伊普桑巴尔的全部古代遗物之后,当我准备沿着下谷底时的路返回时,我不经意地稍微绕向南面,突然看见四座尚能看出轮廓的巨大雕像。雕刻在离尼菲塔莉神庙约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