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聘的事由乔什负责,他一上来就试了所有的传统招聘渠道,包括在招聘网站和论坛上发布职位信息,在Linked In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登广告,甚至还雇用了职业猎头。可是这些都没奏效。最后,他们重新审视了整个招聘状况,决定甩开那些常规的招聘渠道。他们不再试图说服那些有能力的年轻人加入公司,而是集中精力把Cooliris变成一个吸引力十足的公司,让学生们自己主动请求加入。他们希望把Cooliris打造成镇上最酷的“聚会”。为此,他们为学生们举办特别的活动,招聘展位布置得生动醒目,在等离子大屏幕上展示产品,还向光顾展位的每个人发放太阳眼镜。
此外,他们还雇了斯坦福学生约拿?格林伯格(Jonah Greenberg)和马特?沃尔(Matt Wahl)实习。这两个实习生的工作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大力宣传Cooliris,尽力挖掘最好的学生,不论年龄和专业。约拿和马特人脉广、消息灵通,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宣传Cooliris。他们说在Cooliris工作很酷,结果也证明,Cooliris的确是个很酷的地方。
现在,简历纷至沓来,该聘用哪个学生呢?Cooliris并没有展开严格的简历筛选过程,他们决定不作挑选,聘用几乎所有投来简历的人——不过聘用后必须从实习生做起。这样,Cooliris得以观察每一个人工作的情况,实习的学生也能对在这个公司工作有初步了解和体验。在Cooliris的实习生不仅进行产品测试,还主动为公司进行宣传,介绍朋友来实习或购买产品。Cooliris采用的这种方法,既解决了招聘的问题,也为公司业务发展注入了活力。
形势一片大好,Cooliris继续打破常规。他们摒弃了实习生和全职员工之间的等级区分,让实习生也参加重要项目,并对个人手头工作负全责。每个实习生都要带一个标的不小的项目,只要他们认为是有助于完成项目的事,他们都有权力去做。当然,也有必要的监督,但是实习生拥有制定重要决策的明确授权。举个例子,如果目标是增加支持Cooliris软件的网站数量,公司不会告诉实习生,说每一步该怎么做,而是鼓励他们每个人都自己去完成目标。这样一来,每个人的能力都一目了然,公司也很容易知道哪些人工作出色,需要奖励。
不过,Cooliris并没有到此就满足。他们发现,要弄清一个人是不是适合公司、能不能胜任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工作中观察他们。于是,他们招了几百名学生做产品测试,这是评估新产品功能的常见方法,不过,Cooliris在产品测试的同时还兼招聘的目的。在与每个人的互动中,Cooliris了解了这些人的想法,知道他们是不是热爱产品,最重要的是他们适不适合公司。如此,Cooliris不仅能获取有用的顾客反馈,顺利的话还能发现新员工。
勇于打破规则
你也许会认为,个人或者小型的新公司更容易挑战世俗、打破常规,其实,大公司内部在遇到挡道的常规时也会冲破它。我从以前的学生特里西娅?李(Tricia Lee)那里听说了微软发布Zune的事。微软设计Zune是为了与苹果公司的iPod竞争,开发日程非常紧张。项目进行到快一半时,他们发现目标显然无法完成,根据当时的进度,再考虑到各部门间常有的互相扯皮,反馈环节,还有官僚作风,实际开发的时间比预期要长得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项目团队的一个小组从团队其他成员中独立出来,加班加点地工作。他们完成了软件代码中一段重要的基础代码,将项目重新拉回了正轨,而且鼓舞了团队士气,微软因此如期完成了Zune产品的开发。
像微软这样的公司都会实行具有拓展性的流程,在公司内部跨部门运转。但是,拓展性流程并非总能管用。如果事情已经火烧眉毛,应当尽快解决时,公司就应当敢于像特里西娅和微软的Zune团队一样,打破官僚作风。事实上,许多公司都决定实施臭鼬工厂(Skunk Works)计划,从日常工作中拉出人员组成一支团队,授权他们打破常规,允许他们自由思考,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规则往往是用来打破的,俗话说“与其请求许可,不如恳请原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多数规则就像是位于最低层的公共管理者,把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人限制在界限以内。如果你问别人怎么拍电影、怎样开公司、如何进入研究生院或者竞选,他们会列出一长串的方法,都是告诉你如何逐步从业内人士那里获得支持,如找代理人、筹集创业资金、通过考试、获得认可,等等。大多数人会选择循规蹈矩……但有些人却不。要知道,常有新办法可以绕开规则行事,得以跳脱传统的条条框框,另辟蹊径达成目标,记住这一点极其重要。比如,当多数人挤在通往高速路的主干道上,都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队列中等待时,有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走了边道,更快地抵达了目的地。诚然,某些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安全,维持秩序,形成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流程,但是,质疑规则还是值得尝试的,毕竟当常规的道路堵上的时候,绕行的边道能带你实现目标。
Ende*or的琳达?罗滕伯格讲了一个与打破规则有关的故事,是关于两名战斗机飞行员分享彼此的学习经历的。第一名飞行员说:“我的导师教给我1000条驾驶战斗机的守则。”另一人说:“我的导师只教了我三条。”第一个人听后扬扬得意,心想自己学到的要多得多。第二个人又接着说:“我的导师告诉我有三件事千万不能做,其他的都由我自己看着办。”这个故事说明,掌握反规则的少数事,好于记得自以为应当做的许多事。此外,这个故事还提醒人们,规则和建议有巨大的差别。一旦建议逐渐减少,你会发现,规则往往比想象的要少得多。琳达正是这样领导Ende*or:他们只告诉每位加盟者哪些事不能做,其他的则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
改变期望
打破规则还有一种方法:打破自己对自己,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期望。电脑专家阿尔曼?伯吉克利(Armen Berjikly)一直以为,自己会在一家高科技企业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大学时主修电脑专业,研究生读的是管理学。毕业后,阿尔曼去了一家叫Echelon的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在公司受尊重,职业发展前景清晰。然而,朋友得病的消息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阿尔曼的好友患了多发性硬化症,朋友的病况让他受到很大的触动,很想做些什么帮助她。于是,他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建立了一个网站——“这就是多发性硬化症”(This is MS)。网站提供大量关于多发性硬化症及其治疗的信息,还开辟了一个私密论坛,供患者交流患病经历。网站迅速吸引了大量访客,人们太渴望有一个倾诉的窗口了。阿尔曼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拨动了人们的神经,想到他们心里去了。他决定建立更大的网站,让每个人都能匿名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新网站命名为“患病经历专题”(The Experience Project),并很快拥有了一群热心用户。可是,阿尔曼开始面临两难境地:是继续原来的稳定工作,拿着可靠的薪水,有着明确的职业发展前途,还是全职投入经营“患病专题网站”,前途未卜?
经过一番认真思索,阿尔曼决定冲破自己和家人原先的期望,投身网站运营。这是个艰难的抉择,然而好几年过去了,阿尔曼至今未对自己的决定有过片刻懊悔。自己创业充满艰辛,但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作出全面重塑自我的抉择。
所以,走出高科技行业的世界吧,看看你能不能在完全不同的领域打破常规,创造一番非凡的价值。近几年,餐饮业萌发了对新食物、新烹调和新用餐方式的浓厚兴趣,一小部分厨师摒弃了传统的烹调技巧,试验起“分子料理”,从各方面拓展了食物制作方式。这些餐馆把原来实验室才用的设备和材料引进厨房,用非常手法*人们的味觉感官。在芝加哥的Moto餐馆,厨房里就堆满了气球、注射器和干冰,这些都是用来制作令人吃惊却美味的食物的工具。餐馆有道菜叫“食用菜单”,是真的可以吃的菜单,吃起来可能还有意大利帕尼尼三明治的味道。Moto力求每一道菜肴都不走寻常路,有像包裹填充材料似的食物,装在联邦快递盒子里上桌,还有看上去是玉米片的甜点,实际上却是由巧克力、冰冻芒果粒和芝士蛋糕做成的。由于Moto的厨师把菜肴的外形和构造作了出人意料的改变,其设计完全超乎人们对食物形状和口味的想象。Moto的一名主厨本?罗切(Ben Roche)说,他们的目标是为顾客创作出食物马戏团,让食客运用各种感官品味食物。Moto挑战了对于食物配制和食物展示的一切固有看法,发明出新的烹调技巧,甚至专门设计定做了餐具。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无论什么领域,餐馆也好,职业生涯也罢,人们都可以突破看似舒适却处处限制自己的条条框框,获得自由。
有一次,我碰到十几名学生,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冲破期望的故事。所有人讲完在学习、工作和旅途中克服障碍的故事后,两年前毕业的麦克?罗森伯格(Mike Rothenberg)总结了一句话。他说:“当你不再一步一步地机械行事时,一切妙事都会降临。”现成的路人人会走,可是只有当你敞开心怀,在某处突然转弯,当你乐意尝试新鲜事物,或者愿意挑战既定规则时,才会眼前一亮,看到有趣的事物。待在既定轨道上固然惬意,探索转弯处的奇妙世界更为有趣。
规则是可以被挑战的,知道这一点很振奋人心,这提醒人们,常规途径只是解决办法的其中一种。人们当然可以照着食谱做食物,在通衢大道上开车,踩着前人留下的足迹,但是,只要人们愿意突破传统想法,不为个人和他人赋予的期望所困,就能发现众多选择。不要害怕走出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