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名大学生,他们的专业从犯罪学到美容,五花八门,而且大多数人都没有创业经验。课程一开始,很多人就被第一道作业彻底吓倒了。我要求他们设计一种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然后还要把这种新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下午6点钟,我给每个小组发了50英镑作为启动资金,他们必须在接下来的18小时内完成任务。这道作业的目的是让他们走出安逸的现状,走进现实世界。很多学生后来告诉我,他们当时想,直接掉头回家算了(其实不用他们说,他们脸上的惊慌已经说明了一切)。不过,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他们看到自己完成了任务,异常惊喜。一个小组成了“雨伞伴行者”,帮助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困住的行人;一组在当地一家酒吧设立了即兴速配交友站;还有一组在闹市区的街头搭起了临时擦鞋店。
这道作业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一星期,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任务,包括看报纸揪出问题,头脑风暴找出创新的解决办法,设计新的经营项目,会见潜在客户,拍摄商业广告,向成功的管理人员兜售自己的商业构思。训练营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有接受任何挑战的心理准备了。
其中有一组我觉得非常出色。那个小组由3个年轻女孩组成,她们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挑战。第一道作业布置下来的时候,她们还吓得发抖。可是当训练营临近尾声时,她们都提出了一个绝妙的好点子,不仅得到了裁判团的高度评价,而且还拿到了投资方的创业资金。她们发明了一种流动的上门服务项目——修改胸衣。这个发明源于她们观察到,多数女性觉得在商场试穿胸衣很尴尬,因此经常是胸衣买回来了却发觉不合适。她们的广告也拍得很优雅,成功地说服大家认同了这个有趣的商机。
训练营的最后一天,其中一个女孩跟我说,“我现在知道了,没有什么事是我做不了的” 。这个女孩,以及所有其他学生,都已掌握了充分的本领,能够完成令人啧啧称奇的事了。其实,我们所做的,只是让他们看到有形的事实,然后告诉自己,“把周遭的问题转化成机遇,我们也能”。
。 。。 想看书来
没有不可克服的问题
Chapter2 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
——无法想象的“恶劣”推荐信
史上最惊人的推荐信,来自恶搞的狱友——但成功把他推荐进了斯坦福。
根本没有所谓的坏点子——规则不能限制你,你能把最烂的想法改造成最好的!
著名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 F。 Skinner)曾经在其文章中写道,总的说来人类的行为都是为了适应个人、种族或者社会的需要。可是,这三种因素常常不一致,形成明显的对立。生活中,社会规则居多,它们是由政府、宗教组织、公司老板、学校、邻居,还有目的家庭制定的。这些社会组织精心打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明确准则,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井井有条,凡事有据可循,同时也是为了预防人们互相伤害,可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或者是本能驱使,常常会有想要打破这些既定准则的冲动。
那么,准则在什么情况下只是个建议?建议又在什么情况下演变成了准则呢?每天,身体会发出信号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书面指导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举止,还有社会准则要求我们在特定范围内行事。事实上,我们还经常在别人的怂恿下自己给自己定规则。逐渐地,所有这些规则会融入生活。人们常常会思考自己能干哪些事,然后划定一些无形的界线,限定自己就干界线以内的事,这些界线往往比社会准则规定的限制还要多。我们从职业、收入、居所、开的车、教育,甚至是占卜等多个方面自我设限。所有限制都把我们禁锢在某种固有假定中,这些假定有自己是谁、我能干什么,等等。
我记得一句很出名的台词,是电影《与安德雷共进晚餐》(My Dinner With André)中的,台词说道,纽约人“既是守卫又是囚犯,因而,他们丧失了……从自我编织的囚笼中逃跑的能力,更有甚者,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身陷囹圄”。人们总是给自己创造规则,用这些规则编织牢笼,把自己限定在特定的角色中,看不到无限的可能性。可是,如果人们挑战这些既定的假设,结果会怎样呢?如果人们跳出既定的轨迹,结果是好是坏呢?打破既有准则的人又会面临什么呢?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就鼓励人们要适度藐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冲破既定准则。换句话说,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目标往大里想。拉里指出,大目标常常比小目标要容易办成事。目标制定得过小,达成目标就只有特定的几种方法,此外的更多方法就可能会导致走错路。可是,如果目标够大,人们通常可以支配更多资源,达成目标的途径也要多一些。拉里的见解的确很有意思。假设你要从旧金山前往喀布尔,有很多不同路线可以走,你有充足的时间和方法到达那儿,即使事情不如计划那般顺利,也能想到灵活机动的应对措施。可是,如果你只需要穿过小镇,路线就相当明确,你只希望能尽快到达。一旦途中塞车,你会被堵在那儿,沮丧不已。谷歌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不循常规地解决难题。
没有不可克服的问题
从不认为问题会大到没法解决,随时准备打破各种期望,走自己的路,这种人的典型代表就是琳达?罗滕伯格(Linda Rottenberg)。她的观点是,如果别人认为你的想法很疯狂,那你就是走对了。11年前,琳达创办了著名的非营利性机构Ende*or,机构的目标是在发展中国家推动创业精神。琳达一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就创建了Ende*or,凭的只是为了推动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满腔热情。为了实现目标,她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甚至“跟踪”有影响力的企业大亨,只是为了接近他们,获得他们的帮助。
Ende*or从拉美国家起步,然后逐步拓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像土耳其、南非等。Ende*or制定了严格的流程甄别高潜力创业者,一旦评选出创业想法和执行能力兼备的创业者,就会从各个方面向他们提供成功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Ende*or不提供创业资金,而是将创业者引荐给同行业、同领域那些能给予他们指引的人。创业者还可以参加高强度的培训项目,和已经通过Ende*or取得成功的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创业者如果取得成功,不但会成为积极的榜样,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他们还会回馈Ende*or,帮助后起的一代又一代创业者。
Ende*or的创业者之一,来自巴西的莱拉?瓦莱兹(Leila Velez)的故事就很令人鼓舞。莱拉生活在里约热内卢山坡上的贫民窟中,靠给人打扫屋子维持生计。然而,莱拉是个有想法的人,她注意到,巴西很多女人都特别渴望拥有一头柔软、垂顺的头发。于是,莱拉和小姑子埃卢瓦莎?阿西斯(Heloisa Assis)一起发明了一种产品,能把卷发变成直发。发明这种产品花了她们好几年时间,期间很多次失败几乎都让她们绝望了。后来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莱拉马上着手开了间*。*生意兴隆,莱拉开始有了争取特许经营的念头,正在这个时候,Ende*or来了,帮助莱拉实现了梦想。莱拉的企业名叫Beleza Natural,现在已经雇用了1000名员工,年进账数百万。
莱拉的故事只是Ende*or数百例创业成功的案例之一。两年前,我参加了Ende*or的一次年会,当即被在场与会者的热情和活力征服了。这些创业者应当感激Ende*or所提供的创业资源和对他们的激励。如果当年琳达听从了别人的说法,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疯狂的,那今天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把所有烂点子都变成好主意
挑战“不可能的任务”所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马上会有人跳出来告诉你,你的想法完全不可行。要解决棘手的问题当然不容易,不过,一旦开始着手,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局限也同样困难。
为了帮助大家打破传统思维局限,我设置了一个超乎常规的练习。首先,向参与练习的人群提问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练习人是公共事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提出节能的话题;如果练习人来自剧院,问题可以是如何吸引观众,提高上座率;如果练习人是学商务的学生,挑战不妨设定为绝妙的商业新招。然后,把参加的人群分成小组,每一组都必须拿出最佳和最烂的解决方案。最佳解决方案是小组成员公认的能漂亮地解决问题的点子,最烂解决方案则是不起作用、不赚钱或者让问题恶化的点子。确定两个方案后,将它们分写在两张纸上,一张注明“最佳”,一张注明“最烂”。我做这个练习的时候,会让各小组把两张字条都给我,接着就把“最佳”方案撕得粉碎。看着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好点子成了碎片,他们惊讶不已,颇为不快。
接着我把“最烂”方案分发下去,每组都拿到一个别的组认为是最烂的方案。我要求他们把手中的“最烂”方案变成一个可行的好主意。他们开始审视发给自己的糟糕透顶的方案,很快,他们发现,这个方案其实没那么烂。事实上,他们常常觉得,拿到的烂方案是个了不起的方案,常常是观察和思考一会儿,就有人说“哎呀,这个想法很棒呢”。
一家公共事业单位做这个练习时,有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最烂”节能方案,就是在单位内实行能源限额使用,用量超出限额部分需要多付费。他们认为这个主意很傻。可是,该方案传到另一小组那里后,被修改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点子。在修改后的新方案中,他们真的给每位员工定了限额。如果用不到限额的量,可以退钱,用多了,就得为超出部分掏腰包。员工们还可以把自己的能源限额转售给同事,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同事节约能源。
我还给斯坦福负责文艺汇演的人员做过练习。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