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刚刚听您们讲述的六十年前的经历,主要是围绕着黑擎先生和一位苏联间谍——波利科夫先生——展开的。当年您们掌握了日军的机密情报,所以被日军追杀!他们布下天罗地网就是为了抓捕您们,对吧?”
黑擎老人点了点头。
“而波利科夫先生在来到远东与中共特科合作获取远东情报之前,在欧洲还当过双重间谍,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经历也使得他成了美国和德国的狙击目标!谁都把他当做一块肥肉!都想将他所知道的众多机密情报纳于自己掌中……”
“正是如此。”
“那当初那个苏联间谍都知道些什么情报啊?感觉这个人超级重要的样子?”
“他知道多少机密,我怎么能知道呢?在我眼中他也一直都是个猜不透的神秘人物……不过,在与他合作期间,我也的确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技巧都在以后的解放战争中派上了大用场……”
“哦,原来是这样。那您们两位在远东地区都收集了什么情报呢?”
“啊,这些故事在现代来说,很多纪录片里都有所提及,呵呵,但在当年,这可是日军的绝密信息啊……你应该知道,日本人在东北制造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和筑垒地域吧?”
“难道是说……东宁要塞?”
“呵呵,不光是那里呀,还有海拉尔、虎头的要塞群。我们就搜集到了有关于日军在东北建筑要塞防御阵地的所有设计图纸,军力的部署以及预计行动方案,还有日军在苏联境内安排的间谍人员清单。这些东西都被我们汇报给了苏联远东情报处。”
“日军往苏联派间谍的事我倒是有所耳闻,据说当年日本人找到了不少对斯大林政府不满的苏联人。因为当时有一些白俄,被苏联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镇压了以后,他们的子女就逃到了中国境内,来反抗当时的列宁政权,这样在伪满,宪兵对他们进行反利用和培训后,又把他们派回到苏联国内,让他们返回苏联远东作为关东军的眼线搜集苏联的情报!向宪兵提供了一些针对当时的海参葳,或者是伯力——就是哈巴罗夫斯克、双城子等等地点的军事设施的情报。哈哈,您们掌握了这群奸细的名单那对日本人来说可是个重大的打击啊!”
“是的,这份清单的确非常重要,但其实,对于日军在远东的整体部署和作战计划我们掌握的信息却是更为重要的。那些档案在战争快结束时都被日军销毁了,所以我们得到的应该就是唯一的副本了”
张小冲一副不解的样子嘀咕道:“那些碉堡的位置都是死的有什么重要的呢?人员和兵力可是随时有可能变动的,那样的情报能保证精确性吗?”
“呵呵呵,年轻人,这你就不了解啦……通过观察和分析要塞的布局,就可以了解到日军的基本意图,这可是关键性的。其实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在界江对岸的日本人打算做什么?打算怎么做?那才是最重要的!”
“哦?!”薛紫辰等人同时发出了疑惑的呼声。
“要知道日本占领东北后,对苏联来说,原先隔着一片大海的威胁,现在已是只隔着一道窄窄的界江了,20世纪初把俄国从经营多年的中国东北赶回老家的,就是站在江对岸的日本鬼子啊!日本人刺刀的反光就闪烁在苏联人的眼前,他们当然是担惊受怕的。这一时期,苏联虽然极力试图稳住日本,忍痛尽量抛给对手想要的东西,但他们也深知日本此时的胃口。而且眼下还能隔开双方的边境线也并不是难以跨越的天堑。为此,苏联在不停地向夙敌挥舞橄榄枝的背后,暗中一直在积极地采取行动,加紧增强自己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其中最明显的举动,就是在一些被认为可能会是日军进攻路线的地点开始修筑工事。曾举倾国之力与俄国死战一场的日本人也很清楚对手的想法,更知道帝国在亚洲大陆扩展生存空间的方向选择上,只要是向北就必定与苏联有场恶战!所以,双方会在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那才是敌我双方都绞尽脑汁想要知道的事情……”
薛紫辰兴奋地说:“原来如此。不过关于日本人后来在东北设计的要塞,苏联人不觉得奇怪吗?那是不是也能表达出日军的意图啊?”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那边正好有中国地图,我就势比划一下哈!”随即,他站起身走向那张地图,在上面手舞足蹈起来。
“你看,日本人设计的最大规模的东宁要塞,竟然是在黑龙江省的东南角?在这个位置建要塞是要防谁呢?虎头要塞的位置还算靠谱在北边,海拉尔在西边紧邻着苏联发兵最为容易的地区,兵力部署却不多?这样的设计不是把自己的屁股冲着敌人的正面——等着挨踹呢吗?”
“哈哈哈,这样的说法的确有趣!”黑擎被薛紫辰幽默的言论逗笑了,也开始兴致勃勃地诉说他所了解的日军情报:“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疑惑的,觉得他们的行为完全不成章法!不过,后来我们才发现,日本人的确是神机妙算!他们的战法也是很有一套的!”
“哦?”
“呵呵,告诉你们个秘密吧,其实那要塞根本就不是为了防御而制造的,而是为了进攻……”
“啥?!”
“是的,东宁要塞最初就是一个日军大举进犯苏联的出发阵地!首先在东边边境上,建立很多的堡垒,目的主要是为了进攻苏联,但后来随着苏军远东地区的优势不断增强,到了战争后期,就变成了决定日军命运的堡垒了!改变了最初的设想,实际上那时它们才成为了防御苏军的堡垒。日军将整个东北地区分为东正面、北正面、西正面。虎头、东宁、绥芬河属于东正面,海拉尔属于西正面,黑河、孙吴属于北正面。你看看那地图,如果以东宁为出发阵地进军的话,最容易拿下的是苏联的哪块领土呢?”
“这……这点军事常识我还是有的,这太容易看出来了,一定是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了(海参崴)!那里是靠近海岸的狭长地带,很容易被日军合围的。”
洪峰:“你还是叫那儿海参崴吧,我们也听的懂……”
“呵呵。”黑擎老人也走向了那张地图,指着上面的一座城市说道:“没错,只要从哈巴罗夫斯克进军直抵东海岸就能完全合围从哈巴罗夫斯克向南到海参崴那片区域的全部苏联军队!这也是东宁要塞最初的目的。日军的作战构想是:计划从东正面发动进攻,东宁作为第一作战区。西正面的海拉尔是第二作战区。日军预测,在第一作战区发动进攻时,苏军势必会从满洲的西面进击,抄日军的后路——就是你刚刚所说的日军的屁股。因此,位于西正面的海拉尔要塞必须抵御住来自此方向苏军的进攻,以防腹背受敌。一旦日军主力攻入苏联境内,北正面和西正面再同时发动进攻,就可以一举拿下苏联远东!”
薛紫辰恍然大悟!“喔……天哪!此计甚毒啊!”
“嗯,在东北边境线上的十四座要塞中,规模最大的就是位于东面的东宁和西面的海拉尔。而日军西面要塞的建筑地点之所以选在距边境较远的海拉尔,而没有与东线要塞一样直接建在边境线上,从日军当年的战略战术上来说是大有讲究的,这里本是中东铁路的一个站点,因流经这里的海拉尔河而得名。它地处被牧民们视作马儿天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适合现代机械化军队高速突击的广阔战场。当年的我和波利科夫通过分析搜集来的情报,发现日军要塞选择这个地点建造,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
“咦?”
“海拉尔最大的特点是在平原上突起的丘陵地貌。它是沟通中苏、中蒙边境必经之路上的瓶颈,又是整个大兴安岭西部地区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控制了海拉尔,就能控制西面草原上呈扇型的广大区域,很容易用准确的炮火将开阔地上的进攻者打个人仰马翻!反之,突破了海拉尔,就能长驱直入,直捣东北腹地!如果不在海拉尔建要塞作为防御中心的话,那日军起码得建三个防御阵线:满洲里建一个,中蒙边界建一个,额尔古纳河建一个,这个费用开支太大了!也没这个必要,所以在海拉尔集中搞一个,在这里集中兵力,防住了就万事大吉了。”
“原来如此……”
“至于要塞的武装配置,那也是精打细算的!由于东线的要塞与西线的海拉尔要塞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在最初的设计及武器配置方面也是各自有所侧重!虎头在最初的设计中就配置了远射程的240毫米和300毫米榴弹炮。可以很容易的将对面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桥和任何目标打得粉碎!而日军修建虎头要塞炮阵地的目的就是用重炮扰乱和切断苏军的交通。在正面的防御阵地内有六门150毫米加农炮,它的射程是20公里,可以打到乌苏里江的对岸。在东宁县境内,要塞分布在边界地带的高山上。这些要塞点同样配置了大口径的远程重炮。有240毫米榴弹炮10门,300毫米榴弹炮8门。另外还有胜哄山,那里的地下要塞由5个支撑点所组成。它最西北的这一侧就是勋山要塞,正北侧是出往要塞,左前方这一侧是朝日山地下要塞,南端有个300高地,再加上胜哄山底下的要塞,它们由地下秘密通道和交通壕所连接,主要是防御正面苏联这一带,朝日山地下要塞距离国境仅有1500米,是完美的进攻出发阵地。胜哄山阵地仅是东宁要塞群中的一个点,整个东宁要塞是由胜哄山、郭亮船口等四个这样的要塞点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进攻状态的要塞群。”
“我的天……您老过了这么多年这些情报还记得这么清楚!!!”
“呵呵,当年搜集并整理这些情报的时候,印象太深刻了!这些信息在当初那可是日军的命门所在!都是绝对的机密!我和那个苏联同伴波利科夫刚刚了解到这些的时候也是瞠目结舌的!”
“您刚刚所说,日本人在火力配置上也是仔细研究的,那么东宁那边的情况……”
“东线要塞的火力在设计上注重射程,强调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