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皮论语-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茂陵安家时,为防不测,硃安世就在寝室衣箱底下挖了个地道,通到宅后的树林中。那九块青砖其实是一整块砖板,上面划了纵横三道砖缝而已,是专门请工匠烧制。没想到郦袖居然记得清清楚楚,并且在新居依法炮制。
    既然有这秘道,他们母子应已逃走?但若是捕吏突如其来,毫无防备,郦袖恐怕根本来不及逃。
    硃安世心里七上八下,忧烦不已,听到外面士卒杂沓,心想:现在不是烦的时候,先逃出去再说。
    他忙回到正屋,这时天色已暗,驩儿躲在门后,从门缝里向外张望。
    硃安世也过去窥探,只见外面火光闪耀,士卒们手执着火把兵刃,排成一排,在院中守卫,那个校尉立在庭中,正在听一个士卒回报:“这宅子后面是一条青石路,路边是条溪沟,本就有两人守住后门,现在又已增派了四人过去……”
    硃安世听了,转身到柜中找到火石袋,拿了盏油灯,悄悄牵着驩儿走进寝室。他先把驩儿抱进衣箱,让他抓住绳梯慢慢下去,而后自己也爬了下去,伸手托住青砖板慢慢合拢,这才点亮油灯,照见洞口边垂下的一根细绳,便拽住用力向下拉。
    这根细绳是从衣箱脚底引下来的。造衣箱时,底边框木中央钻一个小洞,穿一根细绳,一头拴住衣箱底板,另一头在砖缝间钻个小孔,引到洞下。合起青砖后,扯动这根细绳,便可以将衣箱底板重新拉回合拢。硃安世确信绳子拉死、箱底合拢后,便用刀齐根割断那根拉绳,以防上面有人发觉线索。
    他手执油灯,猫着腰,驩儿跟在后面,两人沿着地道向前走,地道并不是直的,而是向左斜弯。走了一阵子,便到了底,尽头是一扇小木门。硃安世知道这木门其实是一个木盒,外面填着泥,种着蔓草,以作掩饰。
    后门有士卒把守,硃安世不知道洞口开在哪里,但想郦袖一定想得周全,便不太担心,伸手拔起门栓,刚要推开门,心里忽然一沉:这暗门从里面栓着,郦袖母子没有从这里逃走!
    一阵慌乱忧急,他忙定定神,郦袖母子就算被捕,只要还没捉到自己,官府断不会处死他们。只要人还活着,总有法子救出来。眼下一定逃出去,留住这条命,好救他们母子。
    他忙收住心,轻轻推开木门,一阵凉风吹来,外面一片漆黑,只听见水声淙淙。
    他悄悄伸出头,四周探看:洞口开在一道陡壁上,离溪水一尺多高,头顶斜斜一块石板,从岸边搭到溪水中一块石坪上,看来是为方便取水洗涤而搭。
    硃安世侧耳静听,顶上寂静无声,地道是斜挖的,应该离后门有一段距离,于是他小心钻出洞口,踩着溪水,扒着岸壁,向左边偷望,两三丈外的岸上,果然有几个士卒手执火把,在一扇院门外把守,那扇门应该正是郦袖宅院的后门。
    硃安世回身,把驩儿小心抱了出来,翻放到背上,探着水,一步步慢慢向对岸渡去,尽量不发出水声。幸而溪水不深,最深处也只没腰。
    他边走边不时回头望,那几个士卒一直面朝小院后门,执械戒备,始终没有扭头。
    不一时,到了对岸,岸上是一片林子。
    硃安世放下驩儿,牵着他蹑足上岸,快步前行,钻进林子。
    才走了几步,树丛里忽然冒出一个人影!
    靳产离了张掖,动身又赶往朔方'朔方:西汉北地边郡,元朔二年(前127),卫青率军击逐匈奴,大胜,筑朔方城,置朔方郡,辖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治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北)。'。
    他在张掖盘问了那个匈奴百骑长,得知两年前,匈奴侵犯朔方,汉军戍卒抵挡不住,弃城奔逃,当地百姓也各自躲命。匈奴杀入城中,除了老弱病残,城里不见其他人影,只有牢狱内尚有几十个囚犯,匈奴便掳走这些囚犯,姜老儿和那孩童当时正在那狱中,被一起押往漠北,随军作苦役。
    靳产原本要奏请张掖郡守,发驿报给朔方,追查此事,但转念一想,自己只是边地一个小小督邮,平生难得遇到这样一桩大差事,万万不可错过。于是,他决意亲自去朔方追查。
    自张掖至朔方,两千多里路,沿途尽是荒野大漠,又都地处边塞,行一整日都见不到人影。好在汉军攻破大宛之后,匈奴震慑,又加之老单于才死、新单于初立,向汉庭求和,遣使献礼,这一年边地还算安宁。
    靳产独自一人跋涉荒漠,寂寞劳累,但只要一想到仕途晋身之望,再累也不觉得苦了。而且他因身怀执金吾密令,沿途投宿戍亭时,各处官吏无不尽心款待,单这一点,便足以慰劳旅途艰辛。
    近三个月,靳产才终于到了朔方城。
    进了城,靳产径直前往郡守府,郡守听了通报,立即命长史带靳产去查阅当年狱中簿录。
    朔方虽然屡遭匈奴侵犯,但所幸刑狱簿册不曾毁掉。长史找出两年前的簿册,全都抱出来,让靳产查看。
    靳产埋头一卷卷细细看完,却没找见姜老儿被捕记录。他心中愕然,又仔细翻看了几遍,的确没有,难道是那匈奴百骑长记错了?姜老儿不是在朔方捉到的?
    他大失所望,却只能苦笑着摇摇头,勉强道过谢,黯然告辞,心里一片死灰。
    司马迁前往天禄阁查寻档案。
    他找到河间献王刘德的案卷,抽出来,展开细读。
    读到最后,却不见刘德最后一次与天子问策对答的内文。而且,纪录中有些文句似乎不通,反复读了几遍,又发现有一些段落缺失,所缺者为刘德与儒生论学语录、几次向宫中所献书目。
    更令他吃惊的是:这些缺失之处,上下文笔迹与全文笔迹略有不同。
    这档案是司马谈当年亲手记录,父亲的笔迹司马迁自然无比亲熟,而那另一种笔迹乍看十分相似,仔细辨别,便能看出是在模仿司马谈笔迹。
    司马谈虽然崇尚道家,不重儒家,但生为太史,他一生求真,毫不隐晦,而且生前曾屡次赞叹过刘德品格,定不会有意略过这些内容,即便空缺,也定然要令文意自然贯通,绝不会让文句如此阻塞梗断。
    “果然……”司马迁喃喃道。来之前,他便预感不妙,现在猜测被印证,仍遍体一阵发冷。
    卫真凑近那卷书简,仔细参研了半晌,小声道:“编这竹简的皮绳是后来换的。”
    司马迁也俯身细看:这简卷编成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竹简已经黄旧,穿编竹简的皮绳却要新一些。看来是有人拆开书卷,抽去其中一些竹简,删改了文句,而后另用皮绳穿编。
    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删改史录?
    做这等事必定隐秘,不会在天禄阁中公然行事。司马迁顿时想到石渠阁秘道,窃走古本《论语》的人,与删改这史录的恐怕是同一起人。卫真在那秘道中发现另有一条岔道,必定是通往这里。他环视四周,阁中书架林立、书柜密列,不知道秘道入口藏在何处。但无论如何,删改史录必定得先从秘道中取走原本,在别处删改后,再悄悄送回阁中。
    刘德史录上究竟有什么言语?为何要删改?
    司马迁沉思片刻,随即明白:刘德当年所收大多是古文儒经,而朝中得势掌权者均为今文经派。古文经一旦公诸于世,今文经地位必将动摇。此事定是关涉到古本《论语》及其他古文儒经。
    司马迁又查看刘德后人,刘德共有十二子,他去世后,长子刘不害继嗣河间王位,次子刘明封兹侯。
    三年后,天子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各刘姓诸侯王权势日增,不断危及天子威权,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颁布“推恩令”。《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上书“‘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命诸侯王各自分封子弟为列侯,名为“推恩”,实则是拆分藩国封地,离析诸侯势力。此令颁布不到一年,刘德长子刘不害去世,次子刘明因谋反杀人,弃市除国。其他十子一起封列侯'参见《史记集解·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司马迁心中暗疑:刘不害死因、刘明谋反详情,均不见记录。两人同一年死去,难道真是巧合?
    他盯着“元朔三年”四个字,低头细想,猛然记起:这一年,天子不但借“推恩令”,一举削弱诸侯势力,更升任公孙弘为御史大夫、张汤为廷尉,儒学与酷法并行,恩利与威杀同施,天下格局由此大改。
    两年后,公孙弘位至丞相,置五经博士,广招学者,今文经学从此独尊,齐派儒学一家独大……
    硃安世从郦袖所留秘道,逃出围困,渡过溪水,刚钻进林子,林中猛地冒出一个黑影。
    惊得硃安世头皮一麻,驩儿更是吓得全身电掣了一般,张大了嘴,却叫不出声。
    那人嘻嘻一笑说:“老硃,是我——”
    硃安世听声音熟悉,是个女子,再一细看,竟是韩嬉!
    “你?”硃安世更加吃惊。
    “嘘——跟我来!”韩嬉低声说着,伸手牵住驩儿,转身往林中走去。
    硃安世赶忙跟上去,韩嬉在前引路,一路摸黑钻出林子,外面是一片田地,月光如水,冬麦如阵,沿田埂走了一阵,眼前一片民居,灯火隐约。走近时,狗吠声此起彼伏,三人钻进小巷,左穿右拐,来到一座小小宅院前。
    韩嬉掏出钥匙,开了门,让硃安世和驩儿进去,她回身扣好院门,引着两人脱鞋进了正屋,又关好屋门,点亮油灯,放到案上,朝两人抿嘴一笑,随即转身进了侧室。
    硃安世和驩儿立在房中,一起微张着嘴,互望一眼,都像在做梦一般。
    片刻,韩嬉抱了一叠东西出来,是一套男子衣袜,她笑吟吟递给硃安世:“去里屋把湿衣服换掉,进门左手边木架子上有干净帕子。”
    硃安世仍恍惚未醒,韩嬉唤了一声,他才回过神,看韩嬉,还是那般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