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婺源江秀才号慎修,名永,能制奇器。取猪尿脬置黄豆,以气吹满,而缚其口,豆浮正中。益信“地如鸡子黄”之说。有愿为弟子者,便令先对此脬坐视七日,不厌不倦,方可教也。家中耕田,悉用木牛。行城外,骑一木驴,不食不鸣。人以为妖,笑曰:“此武侯成法,不过中用机关耳,非妖也。”置一竹筒,中用玻璃为盖,有钥开之。开则向筒说数千言,言毕即闭。传千里内,人开筒侧耳,其音宛在,如面谈也;过千里,则音渐渐散不全矣。忽一日自投于水,乡人惊救之,半溺而起,大恨曰:“吾今而知数之难逃也。吾二子外游于楚,今日未时三刻,理应同溺洞庭。吾欲以老身代之。今诸公救我,必无人救二子矣。”不半月,凶问果至。此其弟子戴震为余言。
婺源有个江秀才,很能做些新奇的玩意儿。
“浑天说”是战国时对宇宙的一种看法,汉代张衡写过:“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宇宙像鸡蛋一般,地球在圆形的天体里像鸡蛋黄一样浮着,不停转动。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江秀才把黄豆塞进猪膀胱,再把猪膀胱吹胀成气球,再给人看黄豆浮在里面的样子,果然是一目了然。不过谁想拜他为师,谁就得盯着这个骚不啦唧的猪尿泡静坐七日,坐得住的才有资格拜师。
江秀才究竟多厉害呢?人家耕田不用活牛,用木牛。出门去就骑一个木驴,这驴子不用喂,也不会叫。有人看见了就说,江秀才不是人,是个妖怪吧?他笑着应道:“诸葛亮不也搞木牛流马么?不过就是些机关,这是科学,不是什么妖术。”
江秀才还用竹筒做过传话筒,用玻璃做盖子,用钥匙打开,立即对着筒里说上老长一段话,马上盖上。送到一千里以内的地方,打开就能原音重现,跟面对面听到的一样,如果送到千里之外,声音就模糊不清了。
突然有一天,江秀才跳水,把乡亲吓了一跳,连忙把人捞起来。他却一副悔恨的模样:“这真是命中注定劫数难逃啊!我算准了我那在外地的两个儿子今天下午出门会在洞庭湖遭水厄,我反正老了,想代他们去死来着,这回被你们救下,他们可就死定了!”果然没过半个月,就传来噩耗。
这是江秀才的徒弟戴震亲口对袁枚说的。
据说武侯的木牛流马是在鲁班的木马基础上开发的,照此说来,诸葛亮和江秀才,应该都掌握了传说中的秘籍——《鲁班书》。
《酉阳杂俎》说鲁班当年造了一只木鸢,作为每天从凉州到敦煌的上下班交通工具,因为家人操作不当而发生事故,从此木鸢失传,《鲁班书》也成为诅咒之书。想想如果木鸢没有失传,那将是世界上最早的载人飞机,整整早了莱特兄弟两千五百年!《酉阳杂俎》又说,战国时期,公输班曾造木鸢来探视宋国敌情,简直是犯规!《法苑珠林》则记载,蜀羌人葛由骑着他用木头刻的羊上绥山,后面跟着一群粉丝,后来他们都成了仙。
近代流传的《鲁班书》记载了数百种民间法术,不但有雪山令、金光咒等经典道家基本咒术,甚至包括了美女脱衣法、煮饭煮肉不熟法等缺德的整人法术,这八成是历代后人慢慢加上去的伪本。最早期的《鲁班书》应该有更多的工匠之法,而不仅仅是法术大杂烩。
在古代,盖房子可是件大事,木工关乎家宅风水,木匠是十分受尊敬的。想想古代的工匠们能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扛着沉重的木材,如履平地,来去轻松;能打造严丝合缝的榫卯结构;创造出如武当山金殿这样六七百年屹立不倒的精致建筑,实在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苏州陶夔典之弟某,年十六,好仰空发矢,号曰“天箭”。忽一日射毕投弓大叫曰:“我太湖水神,朝天过此,被汝射伤我臀,罪当万死!”举家跪求,卒不能救,病一日而死。夔典为余曰:“弟诚顽劣,然以鬼神之灵而不能避儿童之箭,亦不可解。”
苏州陶夔典有个弟弟十六岁,这熊孩子有个穷极无聊的爱好就是往天上放空箭,还自己美滋滋地起个牛气的名字“天箭”。有一天射完天箭突然给什么附了身,丢掉弓大叫起来:“我乃太湖水神,去天庭经过这里,被你射中屁股,罪该万死!”全家人跪在地上哭求也不顶事,病了一天就死了。
后来夔典偷偷对袁枚吐槽:“我弟弟确实是个熊孩子嘛……但神仙什么的,连小孩子的箭也避不开,这是怎么回事嘛!”
太湖水神,是道教神仙体系中五湖大帝之一,承载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但这则故事多少带着点调侃神仙的味道,从明清至今,佛教兴盛,势头渐渐盖过道教,抑道扬佛的作品多有出现,再加上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迷信,敢拿神仙开玩笑了。或许作者是看不惯年轻人往天上射空箭的无聊行为,才创作了这个故事的。
《子不语》中还有一则往天上乱丢东西惹祸的故事。胡某晒稻子,有乌鸦来吃,他拿土块一丢,打下一只乌鸦来,“哑然坠地,复奋起飞去”。傍晚就遭遇了前所未有无比恢宏大手笔的一场鸟粪雨啊!“天色深黑,大雨如注,急入室,衣色全白,皆鸦粪矣”,心想真是衰到家了,随后又病倒,心里仍愤愤不平:“鸦食我稻,我逐之,有何过?”于是梦中向城隍上访。
这时,空中突然飞下两片黑云,落地化为青衣人。
“你可知道这随手一丢,丢中的可不是一般乌鸦,是乌头太子啊!再告下去没你好果子吃,倒不如准备点供品什么的赔个礼……”
“浑蛋鸟人!老子就要上访!”这人可真犟得很。
这时又飞来两片黑云,化作纤细俊美黑衣少年,后面一个撑一把黑伞,向他一拱手,看完状纸,正说着:“我们会为你向太子求情……”话音未落,眼前扫过一阵冷风,只见黑云携着他的状纸嗖地飞走,一眨眼就没影儿了。
“吴遽前往夺,忽然惊醒。自此所患渐愈,两月后平复如常。”
看来神仙精灵时常在天空中乱飞,连飞石、乱箭也避不开,那想来人类的导弹不知早已打伤了多少神仙啊。
苏州缪孝廉涣,余年家子也。其儿喜官,年十二,性顽劣,与群儿戏溲于井中。是夜得疾,呼为井泉童子所控,府城隍批责二十板。旦起视之,两臀青矣,疾小痊。越三日,复剧,又呼曰:“井泉童子嫌城隍神徇同乡情而罪大罚小,故又控于司路神,神云:‘此儿污人食井,罪与蛊毒同科,脫应取其命。’”是夕遂卒。问:“城隍何人?”曰:“周公范莲,庚戌翰林,苏州人,为河南某郡太守,正直慈祥。每杖人,不忍看,必以扇掩其面。”
苏州缪举人晚年得子,名唤喜官,年方十二,十足的一个熊孩子。有次和一群熊孩子闹着玩往井里撒尿。到了晚上就无端端生起病来,口里念叨着给井泉童子投诉了,被城隍老爷拉去打了二十大板。早上起来一看,屁股两瓣都是青黑的,但病情略有起色。
结果过了三天,又严重起来,口里说是井泉童子嫌城隍老爷看同乡情面,罚得太轻,又到司路神那儿上访去,司路神一听怒了:“往人家吃水的井里撒尿,和下毒没差别啦!给他死!”
于是那孩子晚上就死了。
“城隍爷是哪位?”
“周范莲,庚戌年当过翰林,苏州人,是河南某郡的太守,为人正直慈祥。每次下板子都不忍心看,必定要拿个扇子挡住脸……”
古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民间信仰里,到处都有神的存在。门有门神,井有井神,厕所有厕神,床有床神,灶有灶神,山有山神……它们各司其职。每到过年就要封井,给井泉童子过年假,还要供上水果香烛,慰劳一年的辛苦。
在日本的传统习俗里也是这样的。日本的井神叫作井户神,每到正月,人们会给水井挂上代表神的结界的连注绳。水对生活很重要,如果对井户神不敬,井水变脏,家人就会生病。
《子不语》中还有一则更有趣的。某地扶乩扶出一位汪秀才,和大家说起了冥界的八卦,鬼冷的时候就贴在生人旁边取点阳气,鬼多了一不小心被挤过去还会被烫焦。肚子饿的时候,就到人家里“窃饭气为食”,闻一闻就饱了。“窃饭时,锅上常有童子守之,童子属灶君所管,每见鬼窃饭气,必相追逐,故大家之饭亦不易得。其窃饭气,必俟饭熟开锅时,有风,则饭气四散,鬼以手攫之,如丝絮状,可抟而食。若无风,则饭气上达,为童子所守,不可窃也。”原来鬼抢口饭气这么不容易,热腾腾的米饭上还有个灶王爷手下的守饭童子看着呢!
这些有趣的习俗在现代人眼里或许是一种迷信,但传承的是感恩的美德,人们向这些神寄托对生活美好祝愿的同时,也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事物。
潘某,老于渔,业颇饶。一日,偕同辈撒网海滨,曳之,倍觉重于常,数人并力舁之。出网,中并无鱼,惟有六七小人趺坐,见人辄合掌作顶礼状,遍身毛如猕猴,髡其顶而无发,语言不可晓。开网纵之,皆于海面行数十步而没。土人云:“此号‘海和尚’,得而腊之,可忍饥一年。”
来自远方的信息乘着海风,带来咸腥的气味。没有一个渔夫说得出海究竟有多深,但那些最有经验的渔夫总是说,海底有另一个世界存在,那里住着一些奇怪的人。
一个姓潘的渔夫回忆起与传说中这些人的第一次接触,那是出海经历中最奇妙的一天。
那天和往常一样,夕阳将大海照得半边瑟瑟半边红,但是到了收网的时候他们却用上了比平时还要大几倍的气力。
“太好啦,一定是大鱼!”饱经风霜的黝黑脸庞上露出了欣喜笑容,可是当他们撤开渔网,个个都傻眼了。网里没有什么大鱼,只有六七个小矮人合掌盘腿坐着,浑身是毛,像猴子一样,可头顶却是秃的,嘴里还念念有词,完全是他国的语言。
“这是什么鬼东西?”渔夫们又恼怒,又惊讶,又害怕。
“是海和尚!”其中最有经验的一个渔夫说,“抓来做成腊肉,吃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