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系列:了就是好-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绿洲。这看似复杂玄奥的现象,其实只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你手中的任何一张牌,都有完全不同的正反两个面。


第二部分:石桌上开出的花朵高贵的惭愧心(图)

  在一个缅怀百岁高僧净严老法师示寂10周年的座谈会上,主持人请一位比丘尼发言。这位比丘尼站起身,半天说不出话来,眼中却涌满泪水。后来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很惭愧。”她断断续续讲述着老法师对她的教导,对她的培育之恩;讲老法师为佛教为世人所作的无私奉献,讲老法师光耀星月,不畏磨难的品德……在她的讲述中,她不断地检讨,反省着自己。说自己离老法师的要求还太远,做的事情也太少,对师恩的报答,也十万不及其一。在整个的发言中,“我很惭愧”这四个字始终贯穿其中。在场的人都静静地倾听着,我看到一些女居士不停地以手拭面,陪着她流着真诚的泪。  这位比丘尼就是净严老法师的弟子———洛阳白马寺塔院的心空法师。  我因参与撰写《百岁高僧净严法师传》的缘由,曾几次就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赴洛阳请教心空法师,她每次都提出非常详尽的意见,并且补充一些我们所不知晓的内容。在后来的书稿修订、出版等方面,也做了许多事情。在我的印象中,心空法师待人诚恳,学识渊博,处事十分认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佛门弟子。现在,耳听她一口一句的“我很惭愧”,却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英国作家卡莱尔曾说:“惭愧心是高尚品德的源泉。”也就  是说,一个人有无惭愧之心,是检验其品德是否高尚的一杆标尺。因为作为一个人,无论是佛门弟子还是凡俗众生,没有错误和过失的,几乎没有。而有了错误或过失,能否认识到,认识到了又如何对待,却是因不同的人而又有所不同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做得对,做得多,总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吃了亏。有时候他们也心中明白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但却为了面子和利益,不愿承认,千方百计文过饰非,巧言相辨。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惭愧心的。而有惭愧心的人,也决不会这样。  一个有惭愧心的人,并不会被人低看,因为有惭愧心的人是高尚的。甚至可以说,常具惭愧之心,是高贵的。


第三部分:放下放下放下放下放下放下(图)

  佛陀住世时,有一天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面前,双手各拿一只花瓶,献给佛陀,并向佛陀请教破除烦恼、获得幸福的方法。佛陀听后指着他说:“放下!”黑指婆罗门马上将左手中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黑指婆罗门又急忙将右手中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依然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将双手摊开,不解地看着佛陀说:“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了,再没有东西可以放下,您让我再放下什么呢?”  佛陀见婆罗门这样,就笑了,说:“我并没让你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是让你放下那些想要拥有幸福和快乐的念头呀,这就是我教你的方法。当你不再为如何得到幸福和快乐而痛苦烦恼时,你就身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了。”  黑指婆罗门当下领会了佛陀的道理,礼拜而去。  幸福和痛苦,快乐和烦恼,都是人心的一种感觉而已,并不是外在的东西可以决定的。当你执著于一种东西而又得不到时,就处在痛苦和烦恼之中,而当你放弃这种执著的心念,便会轻松快乐起来。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注重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只管努力去做就行了。


第三部分:放下放下放下爱的良药(图)

  一天,在仙崖禅师的禅院中,他巡寮时发现一位贪玩的学僧不在寮房,又在寺院的一处高墙下看到一只高脚凳子。原来这位学僧耐不住寺院的寂静,便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偷偷翻墙出去玩乐。  仙崖禅师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顺手将凳子搬到一边,自己坐在墙下,等那学僧归来。夜深人静,年轻学僧游玩回来,不知墙内的凳子已经搬走,便从墙上翻下,却感觉脚下的凳子变软了。下来一看,原来自己刚才是踩在仙崖禅师肩上,一下子惊得动弹不得,跪在地上颤抖不已。  仙崖禅师见此,走来把他拉起,并安慰他说:“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快回寮房休息去吧。”  学僧回房之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担心禅师惩处自己。但事情一天天过去,禅师从不提起此事,更无一人知道。学僧深自惭愧,再没夜间外出过,并劝阻其他学僧违规夜出。  若干年后,这位学僧经过刻苦历练,终成一代名僧。  仙崖禅师若按丛林制度,是可以重重处罚这位学僧的,并作警示他人之用。但他没有那么做,他只是用自己的慈悲心作凳,将那违规者接下;又用爱心安抚,使他不处在恐惧中;再以宽恕心相待,让他自己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改变自己。  就像医生治病一样,要选择适当的药石。对待犯错误的人,也一样需要对症下药。以慈悲、爱、宽容为药可以疗“病”,以惩处为猛剂也可以纠错。但是,在惩处之前,一定要先施以爱心,因为只有爱,才可以真正地深入人心。


第三部分:放下放下放下扫地扫地扫心地(图)

  民国年间,在我的家乡河南新郑县城内,有一座小寺院,名白塔寺。寺内有一老僧,法名海清。这位海清和尚,平日里讷于言语,不声不响,除了礼佛,就是不分冬夏春秋的必在清晨天光将亮之时,从寺院的山门扫起,将县城内的一条东西街道,打扫一遍。一边扫,口中还念念有词。开始时有早起的人听了,都当老和尚是在念的什么经文,可有好事者留意听后,方知老和尚每天念的,就只一句话:“扫地扫地扫心地。”于是,向前请教,为何你扫地便扫地,却说是扫什么心地?老和尚不理,自念自的。等那人问多了,便反问:“你真想知道?”那人说:“想知道。”老和尚于是说:“那你跟我一起扫地,一年后我便告诉你。”那人笑,笑过之后走了。  老和尚继续扫他的街,不避寒暑风雪,每日如旧,以至在新郑城内的东西大街两旁,居民每天起床,都是听着老和尚的扫帚声才开始的。  不久城内驻军换防,来接替防务的是一位上校团长,姓韦。某日,下属向他报告,有一白塔寺的老和尚,每日清晨天将亮时,在东西大街上扫地,兵士禁止,他自称已经扫几十年了,请长官不要干涉出家人的修行。韦团长听后感到奇怪,和尚修行,不在寺院之内,怎么到大街上去扫地?其中可有什么奥妙?也是这位团长的缘分至此,他于是便换了便服去寺院里探访。寺院的方丈接待了他,告诉他说:“老和尚是我的师父,没从方丈位置上退居时,就开始每天扫那城中的路了,几十年没有间断过。我们做弟子的想接替他老人家,他不许,说每人修行是每人的,岂可替代?我们也就只好依着他了,不知施主为何问这个?”韦团长提出想拜见一下老和尚,请教些佛法道理。方丈摇头:“老和尚有吩咐的,这几日不见外人,施主请回吧。”  那韦团长也是个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人,心想,老和尚不是每天必来扫街吗?我何不就在清晨的街边等他?于是,韦团长就第二天起了个早,天不亮就站在街边等着。果然就看到一个穿僧衣的身影,从寺院的山门那边,挥帚向这边扫了过来,边扫口中边念那句几十年不变的“扫地扫地扫心地”。韦团长听了,心中不觉一动。  看老和尚扫到身边,又由身边扫了过去。他本想上前问点什么的,但他却站着没动。嚓嚓的扫地声和念诵声渐渐去远,他默默看着那黎明中的身影,直到副官找来,向他行礼,才如梦方醒,命令道:凡我部官兵,今后见老和尚扫街时,都要恭敬行礼!  不久,城内驻军集体皈依佛门,成为海清法师的弟子。在皈依仪式上,老和尚只是说:“我是一个扫地的和尚。世界充满尘垢,道路充满尘垢,人心里面,更是充满了尘垢,所以我要扫,不停地扫。你们做我的弟子,也要跟我一起扫啊。”已是弟子身份的韦团长,代表众皈依弟子发言说:“军阀混战,争权夺利,遍地污垢。作为军人,我们本应像师父一样扫尘除垢,但我们却常常成为制造污垢的工具。今天一旦醒悟,决不再行罪恶之事。”  又不久,那扫地的老和尚身边,果真多了一个扫地的中年沙弥。  此事一时成为头号新闻,各地报纸纷纷报道。有一家报纸这样说:“因感世界污秽,全团皈依佛门,团长做了沙弥……”


第三部分:放下放下放下牛迦草(图)

  这是一则佛典中的故事。  相传在古老的印度,有一种神奇的草,叫牛迦草。人若吃了这种草,就会忘记曾经的一切事情。因此后来的人在遇到痛苦和烦恼时,就会去寻找这种草,希望借此来忘却过去,解脱痛苦。这种草后来也传来中国,人们叫它忘忧草。  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草呢?  据说在2500多年前,印度的拘萨罗国国都舍卫城,住着一对兄弟,哥哥叫摩诃盘特,弟弟叫周利盘特。摩诃盘特的记忆力特别好,因此十分博学,年轻时就成为有声望的学者,在家里招收学生,传授知识。而弟弟周利盘特则是“忘性超强”,不管什么事情,他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就做什么都失败,成为满城人的笑柄。  但是,这位忘性超强的弟弟却非常想像哥哥那样,成为一个有学问,让大家尊敬的人。恰在此时,世尊释迦牟尼来到舍卫城附近的祗园精舍,许多人都纷纷前去听法,并皈依成为世尊的弟子。摩诃盘特也在朋友的影响下前去听法,大受启迪,因此决心也要成为世尊的弟子。弟弟周利盘特知道后,缠着哥哥也要去听法,也要成为世尊的弟子。摩诃盘特知道弟弟会遭人嘲笑的,况且世尊的佛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