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虎头骨
南中旱,即以长绳系虎头骨,投有龙处。入水,即数人牵制不定。俄顷,云起潭中,雨亦随降。(出《尚书故实》)
【译文】
南中一带遇上天旱,就用长绳子拴住虎头骨,扔到有龙的地方。虎头骨一入水,就让几个人牵扯着,也无法让它停住。不一会儿,云就从潭中升起,雨也紧接着就下起来。
法喜寺
政阳郡东南有法喜寺。去郡远百里,而正居渭水西。唐元和末,寺僧有频梦一白龙者自渭水来,止于佛殿西楹,蟠绕且久,乃直东而去。明日则雨。如是者数矣。其僧异之,因语与人。人曰:“福地盖神祗所居,固龙之宅也。而佛寺亦为龙所依焉。故释氏有天龙八部,其义在矣。况郊野外寺,殿宇清敞,为龙之止,不亦宜乎?愿以土龙置于寺楹间,且用识其梦也。”僧召工,合土为偶龙,具告其状,而于殿西楹置焉。功毕,甚得云间势,蜿蜒鳞鬣,曲尽其妙,虽丹青之巧,不能加也。至长庆初,其寺居人有偃于外门者,见一物从西轩直出,飘飘然若升云状,飞驰出寺,望谓水而去。夜将分,始归西轩下,细而观之,果白龙也。明日因告寺僧。僧奇之。又数日,寺僧尽赴村民会斋去。至午方归。因入殿视,像龙已失矣。寺僧且叹且异,相顾语曰:“是龙也,虽假以土,尚能变化无方,去莫如其适,来莫穷其自。果灵物乎?”及晚,有阴云起于渭水,俄而将逼殿宇。忽有一物自云中跃而出,指西轩以入。寺僧惧惊,且视之,乃见像龙已在西楹上。迫而观之,其龙鬐鬣鳞角,若尽沾湿。自是因以铁锁系之。其后里中有旱涝,祈祷之,应若影响。(出《宣室志》)
【译文】
政阳郡东南有一座寺庙叫法喜寺。这寺离郡一百里远,而正处在渭水之西。唐元和年末,寺中有一个和尚频频梦见一条白龙从渭水来,在佛殿西柱子下停住,蟠绕很久,才直奔东方而去。做梦第二天就下雨。这种情况已经多次了。那和尚很奇怪,就告诉了别人。那人说:“福地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本来就是龙的住处。而佛寺也受到龙的依赖,所以释迦牟尼有天龙八部,它的意义就在这里。何况郊野之外的寺院,殿宇清洁宽敞,作为龙的住处,不也很合适吗?希望你做一条土龙放到殿柱子之间,将用它来验证一下你的梦。”那和尚便召集工匠,用土制作一条龙。他把梦中龙的样子详细地告诉工匠们。做成之后就放在殿西柱子下边。做得很像云雾中的活龙,鳞鬣生动,动态蜿蜒,尽得其妙,即使很好的画家,也不能画得比这更像。到长庆年初,一个住在这个寺院里的人,有一天仰卧在门外,见有一个东西从窗出来,轻飘飘的,像一朵云,飞出寺院,向渭水飞去。天将黑的时候,那东西才回到西窗下。仔细一看,果然是一条白龙。第二天他就告诉了寺中的和尚。和尚觉得奇怪。又过了几天,寺里的和尚全都到村民那里会斋去了,直到晌午才回来。进殿一看,用土做的那条龙不见了。和尚们又是惊叹又是奇怪,互相看着说:“这一定是龙。尽管它是用土做的,尚且可以变化不定。去,不知它到什么地方去;来,不知它从什么地方来。果然是灵物吧?”到了晚上,从渭水飘来阴云,不多时就要逼近殿宇。忽然有一个东西从云中跳出来,从西窗飞入。和尚们又惊又怕。走近一看,见那条用土做的龙居然已经附在西柱上了。仔细一看,那龙的鬐、鬣、鳞、角,好像全都湿了。从此以后,就用铁链把它锁起来了。这以后里中有了旱涝灾情,向它祈祷,非常灵验。
龙庙
汾水贯太原而南注。水有二桥。其南桥下尝有龙见,由是架龙庙于桥下。故相国令狐楚居守北都时,有一龙自庙中出,倾都士女皆纵观。近食顷,方拿奋而去。旋有震雷暴雨焉。又明年秋,汾水延溢,有一白蛇自庙中出,既出而庙屋摧圮,其桥亦坏。时唐太和初也。(出《宣室志》)
【译文】
汾水横贯太原而向南流。水上有两座桥。那南边的桥下曾经有龙出现,因此在桥下盖了龙庙。以前相国令狐楚居守北都的时候,有一条龙从庙中出来,全城的男男女女都尽情观看,将近一顿饭的工夫,它才腾跃振奋地离去。立刻就有震雷暴雨发生。另外,第二年秋,汾水水涨,有一条白蛇从庙里出来,一出来庙就倒塌了。那桥也坏了。那时是唐朝太和年初。
豢龙者
牛僧孺镇襄州日,以久旱,祈祷无应,有处士自云豢龙者,公请致雨。处士曰:“江汉间无龙,独一湫泊中有之,黑龙也。强驱逐之,虑为灾,难制。”公固命之。果有大雨,汉水漫涨,漂溺万户。处士惧罪,亦亡去。(出《尚书故实》)
【译文】
牛僧儒镇守襄州的时候,因为久旱,祭祀求雨没见效,听说有一位处士自己说是养龙的,牛公就请他想办法下雨。那处士说:“江汉一带没有龙,只有一个水池中有一条,是黑龙。如果硬逼它出来,担心造成灾害,很难制住它。”牛公坚决让他去做,他就去了。果然下了一场大雨,汉水暴涨,淹了上万户人家。那处士怕加罪于他。吓跑了。
孔威
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具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氵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尺。身尾相半。尾本褊薄。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其腹相(明抄本“相”作“光”)自龃龉。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出《唐年补录》)
【译文】
唐咸通年末,舒州刺史孔威进献龙骨一具,并且有表奏描述这件事说:“舒州所属的桐城县善政乡有一个百姓叫胡举,有青龙斗死在他家的院子里。当时是四月,院子里还有养蚕用的竹筛子。忽然间云雷暴起,听到云中有打斗触碰的声音,血就像下雨,洒到养蚕用的竹筛子上。那血不污染筛子,渐渐集中凝结,可以拾起来放到手掌上。不一会儿就让人感到刺骨般冷痛。一开始,一条龙尾巴拖在地上,围绕着一桶泔水。然后又腾飞钻进云里。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龙死了之后,把它剖开,发现它的咽喉里有一个大疮。龙共长十多尺。龙的身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巴又细又薄。鳞鬣就像鱼鳞。只有须子有两丈长。它的脚有红色的角膜蒙着。两只角都有两丈长。它的肚子自相抵触。当时派大云仓使指挥人马把死龙送往舒州。因为龙肉很重,不能整个搬运,就把它割成几十段,载运到州府。
华阴湫
唐咸通九年春,华阴县南十里余,一夕风雷暴作,有龙移湫,自远而至。先其崖岸高,无贮水之处,此夕徙开数十丈。小山东西直南北,峰峦草树,一无所伤。碧波回塘,湛若疏凿。京洛行旅,无不枉道就观。有好事者,自辇毂蒲津,相率而至。车马不绝音,逮于累日。京城南灵应台有三娘湫,与炭谷相近,水波澄明,莫测深浅。每秋风摇落,常有草木之叶,飘于其上。虽片叶纤芥,必而禽衔而去。祷祈者多致花钿锦绮之类,启视投之,歘然而没。乾符初。有朝士数人,同游于终南山,遂及湫所,因话灵应之事。其间不信者,试以木石投之,寻有巨鱼跃出波心,鳞甲如雪。俄而风雨晦暝,车马几为暴水所漂。尔后人愈敬伏,莫有犯者。(出《剧谈录》)
【译文】
唐朝咸通九年春,华阴县南十里多,一天晚上风雷突然大作,有龙福山造地,是远方而来。原先那地方崖岸挺高,没有贮水的地方,这天晚上山崖迁徙,崩裂开几十丈。东西向的小山变成了南北向的,而峰峦草木一无所伤。山间新池碧波回荡,清澈得像疏道的渠道。京洛的行人旅客,没有不多走路程特意来看的。有好事的,各自乘车坐船成群结伙而来。车马的声音不绝,一直持续多日。京城南灵应台有一个水池叫“三娘湫”,与炭谷相近。这池子里的水,水波澄明,深浅莫测。每到秋季秋风摇落树叶,常有一些草木之叶飘落池水之上。尽管树叶纤细微小,但是必有飞禽把它衔出去。到这里来祭祀祈祷的,多半喜欢把花钿锦绮之类的东西扔到池里去。开始扔的时候仔细看着,扔下去之后,很快沉下去了。乾符年初,有几个朝中当官的人,一块到终南山游玩,来到这个水池边。于是就有人谈到这个池子是如何如何灵验。其中有不相信的,就试探着把石头木块之类扔下去。不久便有大鱼跃出水面,鳞甲雪亮。不多时便风雨阴暗,车马差点被大水冲走。此后人们更加敬服,没有敢能触犯的。
崔道枢
唐中书舍人书颜,子婿崔道枢举进士者屡屡。一年春下第,归宁汉上所居。因井渫,得鲤鱼一头长五尺,鳞鬣金色,其目光射人。众视异于常鱼。令仆者投于江中。道枢与表兄韦氏,密备鼎俎,烹而食之。经信宿,韦得疾暴卒。有碧衣使人引至府舍,廨宇颇甚严肃。既入门,见厅事有女子戴金翠冠,着紫绣衣,据案而坐。左右侍者皆黄衫巾栉,如宫内之饰。有一吏人从后执簿领出。及轩陛间,付双环青衣,置于绣衣案上。吏引韦生东庑曹署,理杀鱼之状。韦引过。道枢云:“非某之罪。”吏曰:“此雨龙也,若潜伏于江海湫湄,虽为人所食,即从而可辨矣。但昨者得之于井中,崔氏与君又非愚昧,杀而食之,但难获免。然君且还,试与崔君广为佛道功德,庶几稍减其过。自兹浃旬,当复相召。”韦忽然而寤,且以所说,话于亲属,命道枢具述其事。道枢虽怀忧迫,亦未深信。才及旬余,韦生果殁。韦乃道枢之姑子也。数日后,寄魂于母云:“已因杀鱼获罪,所至之地,即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