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粮食与农产品安全的现状与意义
对于粮食安全的意义,一般人都只能认识到〃民以食为天〃。对于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当然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了,但仅有这样的认识是不够的。从2008年上半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导致世界许多国家社会动荡和政权垮台,到下半年我国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和〃相关产业连锁共振〃来看,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最具有战略性的〃经济武器〃,同〃石油武器〃〃金融武器〃具有同等战略意义。
(一)增产的潜力很大
无论是〃卖粮难〃时期,还是〃闹粮荒〃时期,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持〃安全论〃者可以举出很多理由,持〃危机论〃者也可以举出更多相反的理由。实际上,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是能够满足中国人吃饭的。
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人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非常难,以此判断中国存在粮食危机。主要理由如城市化、工业化占地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提高,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能源短缺导致用粮食替代燃料等。
这五点理由都是实实在在的,但反方也有数条措施应对和化解:
一是中国60万个左右的村庄,至少占地4亿亩,如果加以科学规划和整理,可以节约2亿亩土地。
二是我国中部、东南部和四川一些地区,如果一季稻改双季稻,双季稻改三季稻,增加的粮食产量可以超过重庆、贵州、甘肃、宁夏、西藏、陕西、山西、青海等省市区的粮食总产量。
三是随着技术进步促进农业装备、农业设施的发展,中西部、北方和东北,一亩大棚蔬菜生产量就相当于数亩大田的自然产量,技术进步替代土地的潜力还非常大。
四是随着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和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我国北方、西北等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也将大幅提高。
五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流域就新增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数千万亩,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大流域和沿海增加人造地的潜力还很大。
六是现有品种改良和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普及,粮食至少有20%的增产潜力。
从另一角度看,我国人口增长高峰已经过了。1949―1979年的30年,中国人口增长了4亿多,粮食由1。13亿吨增长到3。05亿吨,除三年〃自然灾害〃外,中国基本上没有出现粮食安全问题,这30年我国还是粮食净出口国。1979―2008年的30年,中国人口也增长了近4亿,粮食产量由3。05亿吨增加到5。015亿吨,没有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粮食净出口国(1997―2006年间,除大豆外,我国大米和玉米分别累计净出口1575万吨和7375万吨,小麦净出口991万吨,三项加总累计净出口7959万吨)。2009―2039年的30年,中国人口顶多增长1。8亿,粮食增产幅度不一定会比前两个30年小,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比前两个30年小很多。
再一点,中国未来30年的抗灾能力,一定会比前两个30年的抗灾能力强。
可见,无论是从生产能力和潜力来看,还是从人口增长与粮食增产来看,或是从抗灾能力的角度看,未来中国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安全危机。
(二)代价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代价的,并且代价是由中国农民承担的。2008年上半年,世界粮食价格飙升,中国的粮食价格却非常稳定,甚至稳中回落,而同期国内肥料价格却紧跟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从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一倍。一方面是粮食价格高度稳定,另一方面是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暴涨,劳动力价格也有很大上涨,农民种地几乎无利可图。
表面上看,政府的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是保护农民的,其实不然。我们看看政府〃保护价收购―储备―销售〃体系〃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就明白了。政府每年都会在春耕时节抛售库存粮食,控制市场上的粮价回落(尽管国际粮价在大幅上涨),同时推出比上年略高的保护价(2008年提价9%),以〃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当千家万户的小农围绕政府价格操纵的〃魔棒〃生产出粮食后,由于政府事先规定了〃保护价〃——影子价格,市场上的非国营收购主体也会心照不宣地搭〃保护价便车〃——围绕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即使国际市场上的同期粮食价格在大幅上涨,对国内粮食收购价格也不构成太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政府和粮商将农民手中的粮食基本收购完毕后,粮食及其加工品会涨价一段时间,直至次年春耕前,政府抛售粮食,并出台新年保护价。在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分散的小农是很难享受粮食涨价好处的。
农民为什么会听任政府保护价〃魔棒〃指挥呢?这是因为中国小农有2亿多户,2亿多农户同时生产并同时进入市场销售农产品,必然会产生恶性竞争,即使总量不过剩,农民也难卖到好价钱。如果总量过剩,农民可能更惨。如,2006年山西西瓜0。04元一斤,2007年海南香蕉0。1元一斤,2008年全国柑橘和苹果平均0。2元一斤,多少农民辛苦一年,不仅没赚钱,还亏了本。很多人认为是农民不懂市场经济所致,或产品质量不佳所致,这是不对的。一般而言,农产品供需总量平衡时的价格弹性系数是0。2,即增产1%,价格下降5%,增产15%,价格下降75%,增产越多,农民越惨!在中国,分散小农经常会遇到〃增产减收〃的局面。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为了解决农民〃增产减收〃的难题,都扶持帮助农民组织化,让农民组织在市场上有议价和定价权,以保护农民〃增产不减收〃或〃减产也不减收〃。中国由于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小农听从政府保护价〃魔棒〃指挥是唯一选择。假如农民高度组织化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就会改变,农民才可能不会听政府保护价〃魔棒〃指挥。
只有〃小农家庭经营制度〃是最有利于追求农产品增产的。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粮食和农产品(产量)安全,是靠土地承包法强制农民维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而实现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安全是农民付出高代价实现的。中国的农产品价格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国家之一,是日本的1/20,韩国1/15。全中国人要明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是农民作出牺牲取得的,要对农民存感恩之心。
第四部分 2。增产的潜力很大(2)
(三)底线
常言道:谷贱伤农。长期伤害农民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什么?第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没有消费能力,内需就会严重不足,经济增长就依赖出口——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演变为满足外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经济发展的主权就会受制于人,经济安全就受到威胁。第二,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和价格会大起大落,影响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例如,2003年我国粮食价格到达最低,稻谷价格达到0。4元/斤,产量下降到8600亿斤,如果同期赶上国际粮价飙涨,是很危险的。再如2007年前后生猪价格大幅飙升,导致CPI大起大落,造成宏观经济形势非常紧张,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未来很多年,要保证粮食等农产品的长期、持续安全,必须守住两个底线。一是保证粮食等农产品的比较效益稳步提高,否则农民就没有生产积极性。现在网络发达,传统的〃愚民〃政策和手法要停止使用。二是守住18亿亩〃红线〃,太多的文章研究这个,这里只强调一句话:汽车也要吃粮食了,在农产品增产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还没有重大突破之前,18亿亩耕地不是多了,实在是太少了!
此外,还有一些政策也是不能出错的,否则也可能导致粮食等农产品阶段性安全危机。
进一步完善商品粮生产和经营制度。和过去比,中国的粮食生产和经营的市场化程度高了许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要保证十多亿人的粮食安全,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行的,应该进一步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生产规划和定价收购制度。除国家储备外,还应该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农民或农民集体或国有农场储备制度。
防止侵犯农民土地权益,强化农民保护土地的主体地位。1988年政府垄断了土地非农用权利,取消了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者分享土地非农用收益的权利,这是不对的,想让依靠垄断权力而获得巨大级差地租的地方政府保护农民的耕地,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这只会加剧土地征占。这就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土地乱征乱占却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为了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只能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前提,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保护神。土地(主要是有区位优势的土地)是农民的金娃娃,农民会用生命保卫自己的金娃娃。政府应该协助农民看护金娃娃,而不是将农民的金娃娃抱在自己的怀里替农民保护。
防止耕地减少和地力下降。要完善或建立〃地权登记、土地估价和地价公开〃制度,要建立国家土地银行和农民土地合作金融,以帮助农民充分实现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权益,激励农民珍惜土地和保护地力;大力奖励农民、农民集体、企业依法造田和改良土地;也要用税收政策惩罚随意撂荒和非法休耕行为。农民所有的土地,地力增加了,土地估价就提高,能依法抵押或流转,农民积极性就更大了。
避免农业水利和技术服务完全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曾经一度出现过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小农家庭经营是无法承受水利和技术服务市场化价格的,这样的改革必将危及小农家庭经营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和技术服务是公共品和半公共品,只能以国家服务和农民组织内部服务为主,政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