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秘殿欢娱烟瘾(图)

  适度吸烟,是否有益于健康?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史料记载说:博学的康熙皇帝吸烟,健康长寿的乾隆皇帝也曾经吸烟,而一生讲究养颜美容的75岁高龄的西太后,也适度吸烟。    

    

1)  烟的诱惑  烟草是明末时从吕宋传入中国的,当时,称为金丝熏。  烟对于生活优裕的上层人士来说,具有相当的诱惑力,都想亲口尝试。康熙时期,人们生活相对富足,大臣们开始风行吸烟,并津津乐道烟的美味。有一位大臣享受了烟的美味,觉得应该推荐给尊敬的皇帝,于是,郑重其事的向康熙皇帝推荐。博学而好奇的康熙皇帝,微笑着试吸了吸,感觉是冰凉凉的,觉得有些怪异的味道,有点喜欢。但是,理性的康熙,最后还是不大喜欢吸烟。  年轻的乾隆皇帝什么都想尝试,对于烟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吸不打紧,从此却离不了它,一吸就是几十年!到晚年的时候,乾隆皇帝觉得烟对于身体无益,而且可能潜藏着危险,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戒断了烟。2)  太后吸烟  对于西太后来说,吸烟是她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几乎每天都离不开侍候吸烟的侍女,每天都要吸烟。  侍候太后吸烟的侍女,是她身边最得宠的宫女之一。  长年侍从在太后身边的侍女何荣儿,就是专门负责侍候太后吸烟的,每次看见太后悠悠然吸她侍候的烟,看着袅袅上升的烟雾,她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感到一种莫大的成就和幸福。    

    

  侍女何荣儿回忆说:  当宫女的,都要拜见姑姑。  掌事儿的坐在八仙桌的正中间,姑姑坐在东上首,让我笔管条直地站在下房的当中。这是一次重要的训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姑姑站起来,大声说:侍候老太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敬烟,比什么差事都难当!敬烟,是跟火神爷打交道的事,你掉老太后身上一点火星儿,砍你的脑袋!你洒在老太后屋里一点火星儿,你们祖宗三代都玩完!  西太后不喜欢吸旱烟,也就是关东烟,她喜欢吸水烟,通常是在饭后吸。宫女们不直接叫水烟,而是称为青条,是南方进贡来的,也叫潮烟。  给太后上烟,先要准备好六样东西:一是火石,二是蒲绒,三是火镰,四是火纸,五是烟丝,六是烟袋。  手上一个比小钱包还小的东西,分为两层,一层是装蒲绒,一层是装火石。包的外沿,呈月牙儿形,向外突出,用钢片镶嵌一层厚边,有顿韧,用它向火石上使劲一划,钢和火石之间就爆发出火花。  火石拿在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同时,在拇指和火石的间隙里安好一小撮蒲绒,这片蒲绒借着火星就燃着了。把蒲绒贴在纸眉子上,用嘴一吹,纸眉子突然就燃烧起来,用这个火去点烟。  火石是门头沟的最好,像蛤蛎那样薄。  烟丝是南方的最好,放到侍女手上的,就如肥皂那么大小,是长方形的小包,一律用青色纸包着,因此,侍女们戏称为青条。  太后吸的水烟袋,特别的长,叫做鹤脚烟袋。侍女跪着,手托着水烟袋,太后坐在炕上,把烟管送到太后的嘴里,吸一锅再换一锅。  每次吸时,西太后总要笑眯眯地说:这回,该劳您的驾了!


第五部分:稳私男宠安德海(图)

  1)  人精小安子  安德海,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  他聪明伶俐,为人极狡猾。史书称他:能够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  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不露一丝痕迹,以忠心获得咸丰皇帝的喜爱,以柔媚赢得西太后的欢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宠爱和器重。  最得西太后赏识之事,就是在安德海全力协助下,除掉了肃顺、载垣、端华,剥夺了顾命八大臣临政之权,将皇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所以,祺祥政变之后,已经身为太后并执掌政权的西太后兰儿,就升安德海为大内总管。  西太后宠爱安德海,戏称他为人精儿,爱称为小安子。    

    

  宫里宫外,无论何人,都怕安德海,连太后的独子、年轻的同治皇帝也怕他三分。  同治七年冬天,气焰熏天的安德海,竟然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    

    

  西太后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太监娶妻的新闻,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迅速传播,各种趣事艳闻,不胫而走。2)  宫禁寻欢  安德海最懂得西太后的心。太后20多岁守寡,那颗孤独寂寞的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她自己独自品味,也只有她自己独自承受。  自从有了安德海,太后感觉好多了,感到在她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可以理解、可以倾诉而又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人,这就是安德海!    

    

  太后喜欢什么,安德海就说什么、安排什么,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  太后一生好戏,特别是淫戏。安德海特地在太后一年之中大约有五个月的时光逗留的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太后看戏,并专门召集了一班一流梨园子弟,排演戏剧,尤其是在淫戏方面大下功夫,供太后享乐。  太后在安德海的照料和陪伴下,吃、喝、玩、乐,样样舒服,高兴的时候还时不时地穿上戏衣,上台走几圈,哼几句,真正是不亦乐乎,忧烦全忘,乐不可支。    

    

  每当这个时候,安德海常笑容满面地进言:太后像月宫里的嫦娥,真正是仙人儿啊!  太后眉开眼笑。  每当看见太后安然端坐的时候,安德海就会恰到好处地说:太后真像那南海观世音菩萨啊,救苦救难,功德无量!    

    

  西太后离不开安德海,从饮食起居到休息就寝,安德海成了她身边上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安德海长得端正,身材也很标志,皮肤保养得也好,他每天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侍候着太后,连太后就寝都不离左右,于是,太后私幸安德海、小安子是假太监之说,就甚嚣尘上。  安德海娶妻,更助长了这一传闻。  不过,太后确实是很爱小安子,无论什么好吃的,总要先给小安子留一份;无论有什么名贵的衣服,只要有可能,总要赏赐给小安子;如果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常问小安子有吗?赏小安子!  史书记载说:太后宠安德海,语无不纳。其后,遂干预政事,纳贿招权,肆无忌惮。  有一次,西太后正与安德海闲谈,两人说得高兴,真是忘乎所以,闹成一团。这时,总理政务的恭亲王来了,有军国要事,请求太后召见。可是,太后为了和安德海玩乐,竟然推辞不见!    

    

  一脸愠色的恭亲王无奈地退下,恼羞成怒,恨恨地对亲信侍从说:非杀安德海,不足以对祖宗,振朝纲!  安德海得知以后,逮着机会,就进谗言,损毁恭亲王。不久,西太后就削掉了恭亲王议政王之职,亲王失宠。  太后与小安子宫禁寻欢,传到了年轻的同治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气恨不已。有一次,皇帝也逮着个机会,狠狠地训斥了安德海一顿。安德海一肚子委曲,竟然向皇帝的母亲西太后倾诉,太后不仅不责骂太监安德海,反而还护着他,反过来却训斥自己的儿子即同治皇帝!    

    

  年轻的皇帝真是气昏了头,跺着小脚,在宫殿内来回地走,气恨恨地骂,并特地做了一个小泥人,长得和安德海一模一样,然后,皇帝骂着安德海,骂一句,毁一只手,骂一句,去一条腿,最后恨恨地砍掉了小泥人的脑袋。  近侍太监惶惶地问皇帝:这是怎么啦?  皇帝气恨地说:杀小安子!  机会真的来了。    

    

  同治八年,不可一世的安德海觉得在北京呆烦了,想出去散散心,于是,就借口置办龙衣,在太后的许可下,大摇大摆地出京了!  西太后对同治皇帝说:皇帝大婚快到了,叫小安子到广东为皇帝大婚置办龙衣。  同治皇帝表面上同意了,心里却说:好,机会终于来了!  同治皇帝密谕山东巡抚丁宝桢:拘捕安德海。  清廷对于太监的管理和约束,十分严厉。清顺治皇帝入关以后,宫内设立太监,但立下了严格的规矩,特地在后宫正宫之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内,立下铁牌,上书:    

  太监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安德海带一干男女,顺运河南下。他以女皇钦差自居,穿一身御赐龙衣,船上悬挂着迎风飘扬的日形三足乌旗,船边飘荡着五彩缤纷的龙凤旗帜。随行的官兵、苏拉、妻妾、太监、宫女、僧人等数十人,个个光鲜照人,分乘两条大船,浩浩荡荡,气势非凡。  素以严刚有威著称的丁宝桢,深得山东巡抚阎敬铭的器重,阎氏退休前,推举丁宝桢接替自己。这样,丁宝桢出任山东巡抚。丁氏到北京拜见同治皇帝,同治皇帝觉得他遇事可为也敢为,就同慈安太后密商,两人都认为他是有肝胆之人,可以信赖。  丁氏接皇帝密旨后,立即密嘱德州知州赵新:传闻安德海将过山东,如见有不法事,可一面擒捕,一面禀闻。赵知州是官场老手,特地以夹单禀报:如果丁氏不参奏,夹单非公事例行不存卷;如果参奏,丁氏祸福自当之。  丁氏一面上奏,一面派遣东昌知府程绳武追赶。程氏尾追,三日三夜,不敢动。丁氏命令王正起追赶捉拿,到泰安才将安德海擒获,解往济南。  一路上,安德海口出狂言:我奉皇太后命,谁敢犯者,徒自速死耳!  许多官员真的不敢动他,但巡抚丁宝桢却敢,他毅然不之顾!认为朝旨未可知,先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