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叙 述。1938年3 月莫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时,主持了第一次审判的内务部 人民委员雅哥达被打成了 “右派—托洛茨基阴谋集团”的首领之一,于 是,基洛夫被杀害的过程加上了以布哈林、李可夫和叶努基泽为首的“右 派—托洛茨基中心”的共谋,他们指使雅哥达,通过列宁格勒内务局副 局长扎波罗热茨的具体组织,协助托—季恐怖组织杀害了基洛夫。在莫 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时,雅哥达交待说: “1934年夏,叶努基泽将右派—托洛茨基集团通过了杀害基洛夫的 决定一事通知了我,李可夫直接参加了这一决定的作出。我了解到,托 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恐怖团体正在进行着这一谋杀行动的具体准备 叶努基泽执意要求我不要给这一行动制造任何障碍。因此,我只好要求 列宁格勒内务局副局长扎波罗热茨不要阻碍针对基洛夫的恐怖行动的实 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扎波罗热茨向我报告说,内务部机构抓住了尼 古拉耶夫,搜出了他身上的手枪和活动路线图,而尼古拉耶夫被释放 了。”④ 雅哥达 1929年以后的私人秘书和同案犯Д·Д·布拉诺夫交待说: “雅哥达对我说,列宁格勒内务局的干部鲍里索夫参与了对谢·米·基 洛夫的杀害 扎波罗热茨根据雅哥达的指示作了这样的安排:使押送鲍 里索夫去斯莫尔尼宫的汽车发生了事故。在这次事故中鲍里索夫丧了 命。”⑤ 上述说法是斯大林政府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即使在当时也是经不起 分析和站不住脚的。首先,法庭没有任何证明原反对派领袖参与谋杀事 件的物证,而这样的物证在出事的当时是不难获取的。而口供是在内务 部的刑讯之下作出的。不但取得口供的非法方式可以证明口供的虚假 性,就是口供本身的内容也十分简单、牵强,没有说服力。凶手尼古拉 耶夫被灭口以前,只是简单地承认他属于季诺维也夫反对派领导下的阴 谋组织 “列宁格勒中心”,接受了杀害基洛夫的任务,口供中缺乏恐怖 行动组织过程的具体的和合情合理的情节。原反对派的领袖季诺维也夫
Page 6
和加米涅夫自 1932年秋就受到内务部的长期监视,从 1932年秋到 1936 年8 月被处决以前是在监狱和监外监视下度过的,不具备能够组织和领 导阴谋恐怖集团的条件。他们的口供也只是承认领导了对基洛夫的谋 杀,法庭和其他被告都没有提出任何能够作为证据的东西。而布哈林和 李可夫连这样的口供也没有。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叶努基泽是斯大林的 同乡和挚友,和斯大林及其家庭的亲密关系是尽人皆知的。假使原反对 派确实企图策划谋害中央领导人的阴谋,也决不会把他作为同谋的。1935 年夏,叶努基泽就被撤销职务和开除党籍,1937年被秘密处决,主要原 因是他反对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和反斯大林的恐怖镇压政策,根本没有 发现他与原反对派有什么秘密勾结。因为上述原因,叶努基泽在斯大林 死后不久就被苏联政府恢复名誉。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的被告 (除雅哥 达以外)也分别在五六十年代和80 年代全部平反昭雪。苏联最高法院在 平反的决定中还指出,当时对被告采取了不能允许的侦讯手段,使他们 在法庭上作出了假供。基洛夫被原反对派杀害的说法虽被否定了,但在 否定的同时并没有指出基洛夫到底是被谁杀害的。因此,人们仍有理由 怀疑,基洛夫是被某个对中央包括斯大林不满的集团杀害的。现在,持 有这种说法的人很少,但是并非没有。 第三种说法与前两种说法根本不同,它否定了个人报复行为和原反 对派阴谋行为两种说法,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是斯大林出于消灭政敌和 嫁祸于原反对派的政治目的,暗中指使雅哥达等人杀害了基洛夫。比如 托洛茨基,他在基洛夫被害后不久就断定斯大林参与了谋害基洛夫的行 动。他的主要论据是:事发后,列宁格勒内务局的不少人因牵涉该案而 被捕,而如果没有斯大林某种形式的指示,他们是不会参加谋杀行动的。 随着基洛夫案件中暴露的可疑现象不断出现,尤其是斯大林死后不断揭 露出新的情况,持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多,使它成为苏联和世界舆论中 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有的作者甚至十分肯定地说: “这次谋杀是斯大林 通过警察机构的代理人策划的,对这一点,现在人们已不再有多大怀疑 了。”⑥但是,苏联政府直到目前仍没有公布可以证明或否定斯大林插 手杀害基洛夫的材料,因此,我们也只能把上述说法作为一种倾向性的 说法叙述于后。 事情发生的当天,斯大林在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叶若夫、雅哥 达、日丹诺夫、科萨列大、阿格拉诺夫和扎科夫斯基等陪同下,立即乘 火车赶到了列宁格勒。莫斯科州委书记赫鲁晓夫,接到卡冈诺维奇的通 知后,匆忙凑集了一个代表团,另车赶到了列宁格勒。 斯大林等驾临列宁格勒后,占用了斯莫尔尼宫的一层楼和列宁格勒 内务局的10多间办公室,并且立刻办起案来。但是,斯大林并没有对案 件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审讯,不过是走了一下过场,作出了为案件所震惊 和关注案件的样子。他召见的第一个人是列宁格勒内务局局长麦德维 基。这个人是基洛夫的好友,为基洛夫所倚重,也是斯大林和雅哥达多 次要调离列宁格勒但终究没有调开的人。斯大林和他敷衍了几句话,便 召见列宁格勒内务局副局长、雅哥达的亲信扎波罗热茨,和他单独谈了 一个多钟头,然后命令提审尼古拉耶夫。 斯大林赶到列宁格勒前,扎波罗热茨就对尼古拉耶夫进行了审讯。 有的书中披露说,尼古拉耶夫当时就认出了扎波罗热茨这个内务部的高
Page 7
个子领导。这个人就是过去经人介绍,与他套近乎,交朋友,并怂恿他 向列宁格勒最高领导人下手的家伙。他发觉自己上了当,成了某种政治 阴谋的牺牲品。但是,他仍然把自己视为反对党内官僚主义的英雄。他 拒绝与内务部合作,审讯没有结果。 接着斯大林亲自审问尼古拉耶夫,而审问一开始就暴露出一些令人 怀疑的问题。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日丹诺夫、雅哥达、科 萨列夫等坐在桌边,旁边站着不少保安人员和列宁格勒的干部。尼古拉 耶夫进屋后,就在门边站住了。他当然看清了他面前坐着的是什么样的 人物。他头上缠着绷带。斯大林打个手势,让他走近点,然后注视着他, 用温和得近乎亲切的口吻问道: “您干吗要杀害这样一个好人呢?” “我不是向他,而是向党开火!”尼古拉耶夫坚决地回答,毫不畏 惧。 “您是在哪里搞到手枪的?”斯大林继续问道。 “这事您为什么问我?请问扎波罗热茨去吧!”又一个胆大包天的 回答。 当斯大林继续询问他为什么要向基洛夫开枪时,他指着斯大林身边 的保安人员说: “是他们逼着我干的!”这时几个保安人员上前把他打 得血迹斑斑,不省人事,抬出去了。⑦凶手在受审时立即供认出自己的 同谋和幕后操纵者,这样的供认符合一个无所顾忌的杀人犯的心理。对 这样的供认即使怀疑的话,也应该进行认真的追查,但是斯大林并没有 指示这样做。更加可疑的是,内务部的警察居然敢于在斯大林面前毒打 凶手,不让凶手把话讲下去,而他们的行动又未受到制止,这不合乎办 案的常情。 另外一件事也使人大惑不解。按照安排,下一个受审的人应该是基 洛夫的警卫鲍里索夫。 “所有被捕的人都是用小轿车送到审问的地点, 可是不知为什么,派去接鲍里索夫的是有棚的卡车,里边坐着几个手持 铁棒的契卡人员。”⑧汽车在路上擦了一下墙,司机矫正方向后继续行 驶。可是就这一点称不上车祸的小事故却被说成是车祸。鲍里索夫在车 祸中死去了。受命进行鉴定的医生也证明鲍里索夫是因车祸死去的。可 是,与鲍里索夫同车的司机和押解人员全部元恙。重要的知情人在受审 前突然死去,这本身就是个重大的疑点。可是,斯大林并没有审问有重 大嫌疑的押解人员,也没有审问开车的司机。似乎鲍里索夫因车祸而死 是意料中事,甚至似乎是预先安排好的。 另外,还有许多疑点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据当时任党中央工业部局长的伏罗洛夫后来说,叶若夫 (当时任工 业部部长并受斯大林委托监督内务人民委员部)在基洛夫被害的那一 天,进入了斯大林的办公室,并且一反常规,在那里呆了几乎一整天, 直到晚上 7点钟。 尼古拉耶夫作案的一名重要知情人,他的一位朋友很快被秘密处死 了。后来得知,这一个人就是事故发生前介绍尼古拉耶夫与扎波罗热茨 交朋友的那个人。 1934年夏,基洛夫去哈萨克斯坦视察工作和处理公务时,就有人企 图暗杀他,但内务部并没有予以追查。 正是在 1934年夏,斯大林再一次病重时,政治局讨论了斯大林接班
Page 8
人的问题,大家一致赞同基洛夫。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雅哥达要调走列宁格勒内务局局长麦德维基。 麦德维基为基洛夫所倚重,倍受信任。而雅哥达却想用斯大林的保镖和 酒友叶甫多基莫夫替换他,并且下达了相应的命令。但是这一行动受到 基洛夫的坚决抵制。他打电话质问雅哥达,是谁授权他不经列宁格勒州 党委的同意就任意调换列宁格勒的负责干部,接着,基洛夫又给斯大林 打电话,抗议雅哥达这一不能容忍的行动。⑨由于基洛夫的反对,此举 未成。但是,雅哥达提议将负责列宁格勒领导人保卫工作的人调开,并 且没有向基洛夫讲明调开理由一事,已经能够说明不少问题。 苏共老党员阿列克萨欣说,他被流放时遇到了一个犯人,即前彼得 罗巴甫洛夫斯克内务局局长杜波申。杜波申告诉他,1934 年 11 月他住 在莫斯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