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艾滋病调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感染艾滋病的患儿,其父母有着严重的自责感,到处求医,花费巨资,倾家荡产,结果人财两空!对输血医院的渎职,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赔偿,但这些赔偿又如何能抵得上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呢?在生命面前,法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对此感到无奈,最佳的选择是让患儿的父母早日再生一个孩子,以免他们继续流泪。    灾难起源于因贫穷导致的卖血,有卖血就有输血,于是引发了艾滋病在农村的大面积流行。目前调查得知,“血祸”并不是中原的专利。


第二部分:艾滋病患者在流泪老年丧子的苦与忧(1)…(图)

病入膏肓的艾滋病患者    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的一些青壮年,他们身后留下的不仅有子女、配偶,还有年迈的父母。这些老人未感染艾滋病,他们不但个人生活无着,而且还要负担子女留下的遗孤,生活雪上加霜,度日如年。    2000年10月31日,我们一行三人赴程老村。该村是艾滋病高发区,那里的赵医生,走村串户,多年来为艾滋病患者送药、打针、输液,每天置身于艾滋病患者中间,为他们尽心尽力地服务。这天上午我们找到赵医生询问艾滋病患者的情况时,他一连说出几十人的姓名,其中已死去的有十几人,他还指着对面的小理发屋说:“理发店的老板才32岁,前天刚死。门口流泪的老太太是他妈妈。”    赵医生热情地骑着摩托车,带我去村里看看。翻过几道沟和水坑,半小时后,我们到了一户老夫妇家。两位老人均已80多岁了,身体还好,老太太正在院内扫地。老汉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院里,指着三间瓦房说:“这房是娃们卖血挣钱盖的,他俩走了,我俩守着这座房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过日子。俺俩年纪太大了,不能下地干活,全靠亲戚们救济点粮食吃。”老汉还指着赵医生告诉我:“娃有病时吃药欠诊所的钱,一年多了也没有还上。”这里的艾滋病患者太多了,乡亲们一直欠账,诊所也快支撑不住要关门了,这个情况赵医生曾向我谈起过。看着两位老人泪眼婆娑,赵医生向我解释:“这两位老人怕咱们是来要账的……”    说话间,蹦蹦跳跳地进来两个蓬头垢面的小孩,有八九岁的样子。他们一进门就嚷着要吃馍。老太太流着泪说:“今天没有馍,锅里只有黄糊糊(玉米粥)了。”两个孩子也不说什么,端起碗来争着盛碗粥,蹲在墙根,大口大口地吃。没有菜,更别说肉了。我们看了非常难过,我拿出两张50元的人民币递给孩子。老太太说:“天冷了,孩子还没有棉袄,这下可好了!”这时我才注意到,两个孩子还光着小脚。    老汉送我们出院门时说:“俺俩年龄太大了,能活几天呢?孩子的姑姑、叔叔也得艾滋病死了。他们有个姨,家里孩子多,生活也不好,她也害有那个病(指艾滋病)。”走了很远,我内心还很难平静,他们的日子太艰难了。    赵医生说这两位老人和孩子都去市里防疫站化验过HIV抗体,都是阴性,说明他们并未感染艾滋病。    吃过午饭后,我们又去了张坡楼村,见到了张小豪(化名)和他的奶奶。小豪才4岁,父亲因艾滋病已死一年多了,母亲改嫁不知去向,68岁的奶奶带着小豪生活。奶奶一对小脚,不能下田劳动,只能靠他姑姑送些粮食生活。村里的人谁见谁躲,怕他们带有艾滋病病毒,有些人甚至连话也不敢对他们说!我问小豪的情况,村医告诉我说他们都去检查过了,他们的HIV抗体都呈阴性,没有感染艾滋病。    午后我们又走进另一村庄时,路上遇到两个小孩。相距十几米远小孩就向我们招手,我问这孩子为什么这样好客,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告诉我:“他们父母都因艾滋病死了。男孩10岁,女孩6岁,现在跟着他们65岁的奶奶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外来人会援助他们,所以他们特别欢迎外来的陌生人。”    这些老人已近垂暮之年,让他们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在他们离世之后,孙子、孙女们的生活由谁来照顾,教育问题又由谁来解决?    张老太今年77岁,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老伴因病早逝,目前带着7岁的孙女和6岁的孙子。张老太的四个女儿都卖过血,其中二女儿、三女儿已经因艾滋病死亡,大女儿和小女儿现在正在病中。儿子和儿媳从16岁起就卖血,儿子染上艾滋病,害了一年多,把积蓄也花光了,于2001年冬天病死,儿媳也感染了艾滋病,她难熬苦日子,丈夫死后不到100天,她抛下一双儿女改嫁走了。    张老太多病缠身,走起路来颤巍巍的,她告诉我村里分的田已经抛荒两年,家里住的还是土坯房。张老太说当年儿女卖血钱都买粮食吃了、买衣服穿了,还有就是为儿子娶了个媳妇,根本盖不起砖瓦房。


第二部分:艾滋病患者在流泪老年丧子的苦与忧(2)…(图)

垂死的艾滋病患儿    两个孩子原在本村小学读书,现在失学在家,每天跟着奶奶一起捡垃圾。“南京爱德基金农村助养计划”每季度资助张家112。5元。2003年春节前夕,村里可怜祖孙三人,给他家扯上电线,免费使用电灯。    我在张老太家中看到,屋子里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全部加起来也卖不了50块钱。烧饭用的是玉米秆,锅里是玉米粥,连一点油也见不到,更谈不上吃肉了。这是春节刚过十天的情景。    张老太哭着说:“孙女小真模样长得周正,人也聪明,上学期语文考了95分,数学得了满分。给她化验过,没有染上艾滋病,我就盼着能有好心人领养她!”    村里另一位张老太今年68岁,她的老伴在1962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了,此后贫困的日子就一直伴随着她家。因贫穷他们梦想致富,她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媳妇都卖过血。老五因家贫没有娶上老婆,张老太跟着老五一块过日子。现在老五也有病不能劳动,娘俩的生活过得很拮据。    2001年8月,老四在外省煤矿打工时一条腿被砸断了,路都走不成,生活非常困难;老四媳妇在煤矿因艾滋病发作,无钱医治,她想回到老家方便些,不料乘火车回来时,死在了回家的火车上。他们有子女两人,女儿10岁,在本村小学上三年级,儿子5岁,在学前班读书,因缴不起学费,他俩今年都辍学了。前几天他俩检查了HIV抗体,结果5岁的儿子是阳性,说明他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这几天他又发烧了!    老三夫妇两个均因患艾滋病,于2001年底和2002年初先后病死。他们有两个女儿,分别为12岁、10岁。他们死后,房子也快塌了,不敢住人,两个女孩被她姥姥收养了,因姥姥家境贫穷缴不起学费,两人都辍学在家。    老二患有艾滋病,媳妇因艾滋病已死二年了。三个儿子分别为15岁、14岁、12岁,都因贫困失学,为了生计,孩子们在河滩里挖沙卖钱。    大儿子、大媳妇都患有艾滋病,天天求医吃药,钱也花光了。他们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女儿,分别为16岁、14岁、11岁,全部辍学在家,小儿子4岁,也患有艾滋病。    在2003年春节前,我来到了张家。他家冷冰冰的,没有存粮,也没有取暖的煤,只有几块巴掌大的红薯,锅台上、饭碗里找不到一滴油,更不要说肉末了。张老太几近哭泣地反复地说:“谁能给上级说说,能不能照顾一下我们家的这几个孩子上学读书?将来没有文化怎么办?他们没文化这一辈子就只能永远受穷!”逝者已逝,留下的老人们如何度过他们的晚年,孩子们又如何面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对现状,他们都很无奈,只会痛哭。有人问我现今有多少这样的老人,我只能实话实说:太多了,不计其数。他们是不同寻常的弱势群体,有良知的人们啊,关心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吧!


第二部分:艾滋病患者在流泪歧视艾滋孤儿何时休(1)…(图)

垂死的艾滋病患者    艾滋孤儿是被艾滋病夺走生命的人的遗孤,这些孤儿本身并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他们是健康的。只因为他们的亲人们生前感染了艾滋病,他们才受到无尽的歧视和冷落。    2002年春节,我接一批艾滋孤儿来我家过年,一下汽车,我就让他们到省防疫站做HIV抗体检查,结果都是阴性。这证明他们都没有感染艾滋病,都是健康的孩子。但是,许多人对他们还是唯恐避之不及,首先就是我儿子。儿子过年前来看我,进家门第一眼看见孤儿就黑着脸,瞪着眼说:“快把孩子送回去,万一他们有艾滋病怎么办呢?”我批评他不学习、无知,他竟然一走七天不敢回来。我儿子是××大学78届文科毕业生,现为某大学副教授,竟然吓得年三十都不敢回家与父母共吃年夜饭。如此表现在我家里并非儿子一人。天啊!不知这种恐艾心理与行为何时才能消除?    我16岁读高中二年级的小孙女,就比她爸爸勇敢,她来我家两趟,把自己多余的衣物、文具、玩具等等送给了小朋友。我问她:“你来给他们送东西,不怕传染艾滋病吗?”小孙女说:“奶奶不怕,我也不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艾滋孤儿是健康的,他们不会传播艾滋病,大家应当平等对待他们。正像有位政府官员说的那样,“社会上对艾滋病的态度问题,不仅是人道问题,而且是稳定问题、政治问题,不可小觑。”    社会上其他人对艾滋病更是有着形形色色的恐慌。30多年前我在大学任教时,曾救助过一个姓王的学生,后来她当上了主治大夫,现在退休了。她儿子开了大酒店,逢年过节她都给我送东西,领着她的小孙女,坐在我家说个没完没了。2002年除夕她送来一箱蔬菜,一进门看见两个艾滋孤儿,问了几句情况就说:“高老师今年过节还缺啥东西,你说一声我去办。”我让她坐下,她表情紧张,站在我家门口不到两分钟,就一溜烟地跑了。    无独有偶,有一个老同学更怕。她打电话说:“我要来你家玩,过节了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