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埃峋霾豢先ゼ匣省9庾谠久簧洞蟛。髦瘟思柑欤簿腿耍缸又涞南酉兑押苣衙趾狭恕

光宗病好之后,李后特于内宫设宴庆贺。酒过三巡,李后突然说道:“扩儿已经长大成人,陛下既已封他为嘉王,何不索性册立他为太子?再说扩儿颇具才干,定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光宗回答说:“皇后所见极是,朕也久有此意,只是此事重大,应该禀报父皇,再做决定。”隔了一天,爱子心切的寿皇听说光宗病体痊愈,便召他入重华宫赴宴,以叙父子之情,可是李后没有通知光宗,一个人偷偷跑到重华宫来。寿皇问她:“皇上不是病好了吗?怎么没有同来?”李后显出很忧虑的样子,叹气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已经好了,今天又偶染风寒,臣妾只好一人前来见驾。”寿皇更为担心,忧虑地说:“正在壮年,便如此虚弱,将来该怎么办呢?”李后一听,心中暗喜,趁机说:“臣妾也正为此不安,依妾之见,皇上既然多病,不如册立嘉王扩为太子,也好辅佐皇上,为国分忧,不知父皇意下如何?”寿皇略略一想就反驳说:“皇上受禅刚刚一年,就忙着册立太子,未免过于草率,嗣君事关社稷,应从长计议。再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议论国事?”

李后费尽心机,反遭申斥,又气又恼。回到宫中,立即挽着儿子赵扩的手向光宗哭诉:“寿皇将要废逐臣妾,另立中宫,我们母子就要见不到陛下了!”光宗如坠迷雾,茫然不解,催问李后,李后添油加醋地把朝见寿皇的事情叙说了一遍,说到最后竟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光宗心软,自然对李后的谎话深信不疑。他安慰李后说:“朕自继位以来,海内承平,没有失德之举,量他不能将朕废去。朕既为天子,难道不能保护妻儿?从今之后,朕不再踏进重华宫半步!”这以后,光宗再也不上重华宫见寿皇了。

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重阳节,逢光宗生日。百官上寿完毕,便请光宗朝见重华宫。光宗没有得到李后的同意,不敢贸然答应。大臣谢深甫劝谏说:“父子至亲,天理昭然。太上皇爱陛下,就像陛下爱护嘉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太上皇春秋已高,倘不去朝见,千秋万岁之后,陛下还有什么颜面再见天下之人?”光宗听后,也觉几年来所做过分,当即传旨朝见重华宫。大臣们立即喜形于色,静候殿上,等待光宗出驾。不料光宗刚刚走出大殿后面的屏风,李后闪出身来,扯住光宗衣袖说:“天气寒冷,皇上久病初愈,还是快回去饮酒御寒吧。”光宗即转身退回,大臣们一见,肺都气炸了。陈傅良急中生智,抢步上前,一把拉住了光宗的袍角,恳求说:“车驾都备好了,百官也已集合完毕,陛下千万不要还宫。暮秋天气,并不严寒,陛下还是前往吧。”李后把眉一蹙,一把拽住光宗,转入屏风后面去了。

寿皇在宫中两眼望穿,仍不见光宗前来探视,心中十分悲伤,寝食难安,渐渐悒郁成疾。绍熙五年四月,68岁的寿皇病情越来越重。见寿皇来日无多,群臣请光宗前往问候,光宗却与皇后到玉津园游玩去了。以后,不管大臣怎样挥泪苦谏,光宗只是置之不理,万不得已时才派嘉王前去探病。

六月九日,寿皇病逝。群臣向光宗报告了寿皇的死讯,光宗仍不出宫。几天以后,寿皇大殓,光宗还不肯出面主持寿皇丧礼。群情汹汹,丞相留正等人只好上书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没有答应,只同意代光宗主持丧礼。大臣叶适感到,如果不及早设法解决宫廷矛盾,局势会更加动荡,就对留正说:“皇上托疾不肯执丧,怎能使天下人信服?现在嘉王已经成人,如能参预大政,就会解除天下人的疑虑。”于是丞相留正率群臣上奏说:“皇子嘉王,天性仁孝,应该早日立为储君,安定人心,维系国本。”光宗看了,在奏章批了“甚好”两字。第二天留正再次奏请,传出御札,上写“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个字,留正一见大为恐惧,思谋退路。留正告老而去后,朝中人心大摇,大臣徐谊请知枢密院事赵汝愚早定大计。赵汝愚面有难色地说:“丞相已去,我孤掌难鸣,还有什么法子呢?”徐谊说:“今日之事,须由太后出面。韩侂胄是吴太后妹妹之子,托他出面禀明太后,下令内禅,事情定会成功。”韩侂胄慨然答应,马上进宫求见吴太后,陈述利害。吴太后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次日在寿皇柩前接见执政大臣。消息传出,赵汝愚一面转告各位大臣,一面命人赶制皇袍,以备嘉王登基。

第二天,百官齐集,举行仪式,结束丧服。嘉王浑身缟素,前来主祭。赵汝愚率百官来到寿皇灵柩前,见吴太后垂帘而坐,就上奏请立嘉王为皇太子,安定人心。吴太后看了奏章后说:“既然有皇帝的御札,你们就按皇帝所说的去办吧。”赵汝愚说:“此事重大,必须由您亲自指挥才行。臣等已拟定一篇懿旨,请太皇太后过目。”吴太后接过看时,见上面写着:“皇帝因为有病,不能亲执丧礼,曾有御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吴太后边看边点头应允:“就照此办理吧。”群臣示意,让内侍扶嘉王进入帘内,吴太后勉励了他几句。嘉王一再推辞说:“恐负不孝之名。”吴太后又召韩侂胄入帘,替太子披上皇袍。赵汝愚率群臣一再劝进,太子这才接受百官朝贺。当了新皇帝。

禅位大典举行完毕,光宗还被蒙在鼓里。直到第二天,新皇帝参拜他,方才知道,只好对着随侍新君的韩侂胄大发脾气:“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事先竟不报告我,就做这样重大的决定。但既是我儿受禅,也毋须再说别的了。”话虽如此,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做了太上皇帝、退居泰安宫的光宗,时时回忆往昔岁月,分析一些事情的成败。有时就像孩子似的,瞪目怒骂,痛哭流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每逢这时,李后就为他把盏,借酒浇愁。开元六年(公元1200年)八月,做了6年太上皇的光宗忧病而死,年54岁。死后葬于崇陵。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宁宗赵扩

一、被拥即位顿陷纷争

宋宁宗,名扩。是光宗第二子,母慈懿皇后李氏。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生,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卒。终年57岁。公元1194~1224年在位。

宁宗赵扩的父亲光宗被立为皇太子后,他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被封为英国公。淳熙七年,开始从师学习。淳熙十二年,他被进封为平阳郡王。同年,他举行了婚礼,娶夫人韩氏。韩氏是北宋名将韩琦的后人,贤淑通达,很受赵扩钟爱。淳熙十六年三月,光宗即位,他又进爵嘉王。光宗即位的第一年,也就是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皇后李氏就曾提议要将赵扩立为太子,由于太上皇还健在,光宗不敢自作主张,没有同意。这年春天,宰相留正奏请立嘉王为太子,也被否决。太上皇孝宗认为立储关系国本,不能仓促行事。不料,绍熙五年六月,孝宗突然驾崩,光宗因与太上皇积怨很深,称疾不出,既不主持生身之父的丧礼,又不出朝处理政事,一时朝廷无主,人心惶惶。群臣于是决定由太皇太后主持,举行禅位大典,逼迫光宗退位,拥立赵扩为新君,史称宋宁宗。

宁宗即位不久,就陷入了大臣之间争斗的漩涡。宁宗能够早日登基,大臣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侂胄功最大。韩侂胄是外戚,他的母亲是太皇太后的妹妹,他又是新任皇后韩氏的叔祖。身兼两重外戚,他渐渐地不安于位了。韩侂胄本想靠定策之功获得节度使的头衔,掌权的赵汝愚开导他说:“我是宗室大臣,你身为外戚,辅佐太子登基,正是分内之事,怎能居功求赏呢?”只奏知宁宗,赏赐了其他有功的定策人员,韩侂胄只加迁一级,兼任汝州防御使,这样的任命使韩侂胄大为失望。他负责为宁宗传递诏旨,受到了宁宗的亲幸,便想窥伺机会,打击赵汝愚。

韩侂胄将赵汝愚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开始结交外援,对他进行排挤。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九月,他把与赵汝愚不和的大臣京镗拉下水。知阁门事刘弼因为不能参加定策,对赵汝愚不满,向韩侂胄献计,要他控制御史台、谏院,作为攻击赵汝愚的工具。嗣后,借用宁宗的内批,韩的党羽刘德秀、李沐、刘三杰很快进入台谏,霸占了言路。

焕章阁待制、侍讲朱熹见韩侂胄任用小人,恐怕会危害朝政,常借入宫应对之机,谏阻宁宗,宁宗不理。朱熹再次央求赵汝愚厚赏韩诧胄,让他出居外藩,杜绝他干政的门路。但赵汝愚太大意了,还以为韩侂胄一个小小的知阁门事,容易制驭,不会为害太大,因而把朱熹的建议束之高阁。

人们对宁宗屡用内批除授大臣开始不满。内批即皇帝的手诏,它可以不经三省直接由宫中发出。使用内批,大臣们无法在决策前发表意见,自然助长皇帝的专断,造成了决策的随意性。为纠正这种做法,朱熹乘着讲经之机,对宁宗上疏说:“陛下即位时间尚短,可是进退宰相,改任台谏官员,都由陛下独断专行,朝内外臣民都认为陛下左右有人窃权,臣子也担心主威下移,求治反而得乱呢!”宁宗这时倚重韩侂胄,看过上书,顺手交给了他,韩侂胄顿生怒气,让优伶扮演朱熹给皇帝看,乘机对宁宗说:“朱熹迂阔不能重用。”宁宗于是发出内批,罢免了朱熹侍讲的职务。

罢免朱熹,引起许多大臣的反对,宁宗一意孤行,又将劝阻他的人一一罢斥。工部侍郎黄艾趁着进讲的机会,询问宁宗突然赶走朱熹是何原因,宁宗说:“本来只让他讲经,现在他什么事也想干涉。”黄艾反复解释,宁宗拒不收回成命。大臣王介上书反对宁宗用内批升降大臣,认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