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大将斡离不攻京城未下,便想给宋使来个下马威,在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便宜。只见其营帐内外兵士环列,刀枪林立,一派杀气。见到这般阵势,可把张邦昌吓了个半死。赵构知道这不过是试试自己的胆量,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从容不迫地从刀枪下走进了金营。二月七日,钦宗下诏割三镇与金人,由肃王出质代康王。康王与张邦昌一同被放还。当赵构策马驰出金营后,斡离不意识到他将来可能是金国扩张的障碍,又懊悔不已,急忙派兵追赶,但赵构早已去之夭夭。斡离不也觉得目的基本达到,故退兵北去。
赵构返回京城后,肃王已去金营为质。钦宗见金兵退去,认为赵构此行劳苦功高,遂任为太傅。就在赵构出质期间,种师道、姚平仲、范琼、马忠等各路兵马相继至京师,援兵已达20余万,士气稍振。钦宗感到城下之盟有失体面,于是,一面将主和大臣李邦彦等人一一罢免,一而下诏各路勤王部队固守三镇之地,分兵袭击金军。十月,金兵力攻太原,宋朝军民虽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太原陷落。十一月,斡离不克真定,攻中山,北方关隘重镇先后失陷。钦宗无可奈何,只得再派使者到金营求和。
面对金兵咄咄逼人的气势,宋廷内主和派占据上风。钦宗采纳了王云的意见,立即召见赵构,准备让他再次出使。钦宗答应让耿延禧、高世则随行,还解下了身上的玉带赐给了他。回到府中,赵构急忙把耿延禧、高世则唤来,慎重地对二人说:“国家多难,君主忧辱,如果此行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当义不容辞。可是,我们几人深入金廷,吉凶未卜,你们应回去和你们的父母、妻子诀别,明日五更起程。”
十一月十六日五更时分,赵构与耿延禧、高世则、王云等人迎着料峭的寒风,踏着朦胧的月色,北去求和。赵构一行日夜奔波,经浚(今河南浚县)、滑(今河南滑县)诸州北上,去真定府找斡离不求和,万万没有想到斡离不又驻军东京城下。这次,斡离不议和的条件不再是割让三镇,而要以黄河为界与宋朝平分天下。不几日,粘罕也来到东京城下,与翰离不分营扎寨,把京师围得水泄不通。
十一月十九日,赵构到达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知州汪伯彦说:“斡离不已于十四日由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魏县渡河南下,追赶恐怕是来不及了,请大王暂留此地,从长计议。再说,肃王在金营至今未返,大王此去,恐怕也难以顺利回来。”赵构哪里肯信,以为汪伯彦阻止他议和,态度坚决地说道:“我受命于国事危难之际,此次北上议和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因此,不能半途而废。”第二天,赵构一行又向磁州(今河北磁县)进发。刚到磁州城外,迎候多时的守臣宗泽立刻迎上前去,激愤地对赵构说:“肃王被骗到金军,看来没有回来的希望了。如今他们又想请大王使金,分明是个骗局,不会有什么好处。请大王千万不要再走肃王那条路了!”赵构不听,坚持前往金营。正在争论之际,忽有两名士卒持汪伯彦所封蜡书求见。书中说:“大王离开相州当晚,本州西火炬相连二三里远,金人铁骑五百余一路追索大王。大王如在此渡河,那就正好自投罗网。现在斡离不已趋京师,议和已失去时机,不如勤驾返回相州,聚集军队,牵制金军,以付二圣维城之望。”读毕,赵构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汪伯彦此书,要不然自己还会到处奔波,徒劳无功。
没过几天,割地使耿南仲来相州求见赵构,说京城已危在旦夕,皇上令其尽起河北诸郡兵马入援。赵构得了圣旨,立即与耿南仲联名揭榜,招兵买马,组成了勤王军。
十二月一日,赵构在相州建立了大元帅府,集合了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招募的义士,信德府(今河北邢台县)的勤王兵,大名府派出的救援太原的兵,以及由太原、真定府、辽州(今山西昔阳县)等地奔向这里来的一些溃兵,共10000人,分为五军。十四日,赵构领五路兵马出击,攻到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东)。到大名后,宗泽、梁扬祖等也先后率兵马来会,兵威稍振。
金兵自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攻上东京城墙之后,北宋王朝实际面临着灭亡。斡离不为了彻底剿灭赵氏宗室,逼迫钦宗派人立即召回康王。一天,使臣曹辅带着诏书来见赵构,诏书云:“金兵攻城未下,正在谈判议和。康王和诸帅屯兵原地,不要妄动,以免不测。”汪伯彦、耿南仲等人相信和议,主张移军东平(今山东东平);宗泽则主张南下澶渊(今河南濮县),以此为基地,逐渐解除京师之围。这时,赵构失去了出使金营时的勇气,以将寡兵少为由,不敢直趋京师与斡离不较量。他命宗泽率万人进军澶渊驻扎,谎称大元帅在军中,而自己却和汪伯彦等人于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程,冒着漫天风雪,往东平而去。
宗泽在开进澶渊途中,与金军交战13次,均获胜。而赵构在东平驻扎了一个月,却丝毫没有救援京师的打算。不久,赵构又到济州(今山东巨野)驻扎。这时,大元帅府所属官军和自动聚集起来的抗金军队已有8万之多,号称百万,驻守在济、濮(今河南濮阳)各州府。赵构不敢与金军较量,按兵不动,使各路勤王兵也不得靠近京师,眼睁睁看着金军攻入京城中。
粘罕和斡离不见京城军民已失去抵抗能力,赵构的勤王军又不敢交战,消灭北宋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接着金主又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靖康三年(公元1127年)三月七日,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北宋王朝就这样灭亡了。四月一日,金粘罕押着徽宗、钦宗、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后妃等3000多人北去,并掠走宋王室的法驾、礼器、乐器、祭器、珪璋、宝印、图书账籍及公私积蓄不计其数。北宋灭亡的消息传来,汪伯彦劝赵构南下宿州(今安徽宿县),准备向江南逃跑,由于将士反对才没有南逃。金兵退后,“大楚”皇帝张邦昌知道康王拥兵在外,因此不敢贸然行事。一面迎元祐皇后(哲宗皇后孟氏)入居延福宫,尊为宋太后;一面派人送“大宋受命之宝”玉玺于康王。在宗泽等人的请求下,赵构决定移师应天府(即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天治门登坛受命,即皇帝位,下诏改元为“建元”,大赦天下,邦昌及其所辟臣属也概不问罪。大礼完毕,赵构遥望北方被掳的父兄母妻,又痛哭了一场。同一天,元祐皇后在东京宣布撤帘归政,并向赵构写了贺信,信中说:“宗庙得以保全,就全靠你了!”从赵构登基称帝时起,宋朝历史进入了南宋时期。
二、无意抗敌有心偏安
金兵虽撤出了东京,但仍然控制着河东、河北两路的太原,河中(今山西永济县)、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磁州、相州、河间等地。刚刚侥幸登上皇帝宝座的宋高宗赵构也不得不表示一下抗敌复仇的决心,以顺应民意。于是,便以抗金最力的宿将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又命主和派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还封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不久,高宗查出张邦昌僭居内廷时以宫人侍寝一事,又听说金人以废张邦昌为借口称兵南下的消息,不禁勃然大怒,下诏将张邦昌赐死。
北方军民心向南宋朝廷,他们自动组织起来,多者数万人,少者也有数千人,神出鬼没地出击敌人。李纲为相后,派马忠、张焕率军一万人袭击河间的金军,取得了胜利。鉴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刚刚建立,正规军还来不及整编,还没有成为一支足以抵抗金兵大规模进攻的力量。李纲在河北设置河北招抚司、在河东设置河东径制司两大机构,委派官吏,拨给钱钞,招募河北、河东各地奋起的义兵,抗击金军。
南宋小朝廷从诞生那天起,在对金和战的问题上就争论不休。高宗在这个问题上内心也极为矛盾。一方面,他也想利用李纲抗金的威望,振作士气,维护南宋王朝的一点面子。另一方面,又与汪、黄二人一样,幻想用对金朝屈膝投降的办法,来换取金朝对刚建立的南宋政权的承认。他虽然并不真正想让徽宗和钦宗回到南宋,却以探望和迎请被俘北去的二帝为幌子,不断派人带着奇珍异宝去奉献给女真贵族,向金朝试探投降的可能性。
金兵撤离东京后,高宗就一直没有进城。这并非对豪华的故园旧居没有感情,而是害怕像其父兄一样成为阶下囚。因此,只以宗泽留守收拾残局,自己却在应天府做起皇帝来了。实际上,高宗即位之初就决定南逃。即位第二天,高宗就命翁彦国知江宁府,并赐钱钞10万缗,让他在江宁城修缮宫室,以备南逃时使用。李纲对高宗要巡幸东南很不满意,他对高宗说:“自古以来,中兴的帝王都是起于西北,立足中原,控制东南。这大概是天下精兵健马都在西北的缘故。如果陛下坚持巡幸东南,使中原的抗金将士大失所望,今后要收复北方失地就很困难了。”经过几次商讨,高宗不顾李纲等人的反对,采纳了黄潜善的意见,下诏曰:“巡幸扬州”,并让荆襄、江淮、关陕等处守臣修缮城池,以备作行宫。李纲听了这个消息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为高宗的软弱而悲伤,更为国家的前途而忧虑。他气愤地说:“国家存亡,在此一举,只要陛下一天不罢我的官,我就非坚持到底不可!”后来,有一次高宗和李纲谈起宋钦宗亡国的事。高宗问:“渊圣皇帝勤于政事,批阅奏章直到深夜,国家却亡在金人手中。这原因何在?”李纲答:“人主的得失在于知人用人,亲近贤德的人,疏远奸诈的人,就一定会有所建树。”
在此之前,抗金将领岳飞上书高宗,指责黄潜善、汪伯彦奸臣误国,使中原军民大失所望,建议高宗乘金人在北方立足未稳之机,亲率六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