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惶惑,就给王殷看,二人深感事情严重,即遣陈光穗驰告郭威,共商对策。郭威召集柴荣及诸将商议,大家听说宰相史弘肇等惨死,个个义愤填膺,这时部将郭崇也拿出隐帝让他杀郭威的密诏给大家看,诸将更加冒火。郭威把情况公布于众,对将士们说:“我起自微贱,佐先帝创立国家,有大勋于国,今上有诏来取我首级,诸位若图功业,可以取我首级去报功。”大家齐声呼喊,说今上左右小人诬罔,愿随郭威起兵以清君侧。郭崇等也哭着表示愿听郭威调遣,万死不辞。于是郭威调集大军,以“诣阙请罪”的理由浩浩荡荡地向首都开封进发。
十九日,隐帝刘承祐遣刘重进率禁军迎战,企图阻止郭威大军前进。但士兵厌战,未及接战便退。二十日,刘承祐只好自率禁军于刘子陂列阵,二十一日进行了一场阵地战。除慕容彦超率部进行了一些抵抗外,隐帝手下的兵将纷纷投降,慕容彦超见状亦率兵逃到兖州去了。刘承祐稳不住阵势,只好后退。二十二日,刘承祐被郭威部下郭允明杀死于开封北郊。于是,郭威率大军蜂涌而入开封城。
郭威和王峻一齐来到刘知远的遗孀太后李氏宫中问安,申述自己被迫起兵的理由,并请求立刘氏后代继承皇位。李太后提议立徐州节度使刘赟,他乃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的儿子,于是郭威派老宰相冯道往徐州迎立。在刘赟未入都以前,凡军国大事,皆以李太后名义发教令而行。郭威又请李太后临朝听政,政事则由自己决断。这时,河北诸州又奏契丹大军入寇,边境告急,太后又命郭威统军北征。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二月一日,郭威离开京师出发,十六日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县),这时士兵都不愿走了,相互传言说:“我们拥郭公打京师,已个个负罪于刘氏,现在还要立刘氏为帝,为刘氏打仗,今后我们还有好下场吗?”十九日,郭威令大军继续进发,到二十日,军士大叫大嚷坚决不走了。郭威躲进屋内,不少人就爬墙登屋进入郭威居处,向郭威面请要他当皇帝。有人撕下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哗变士兵拥他登上城楼,数万大军齐集城下,也不去打契丹去了,稍微休整了一下,便回师开封。郭威给李太后写信,请求奉汉室宗庙,愿事太后为母。王峻、王殷一听说澶州兵变的事,马上派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前往宋州截住从徐州赶来的刘赟。郭崇威一到宋州,就把刘赟的卫队招降了。
第二年正月,内廷传出太后李氏的“诰命”,吹捧了一番郭威的圣德,又说什么顺天应民,要将后汉传国符宝授于郭威。郭威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后,就举行隆重的典礼即皇帝位,国号“周”,年号“广顺”。又一个新王朝在中原大地出现了。
三、处平内修操劳身死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郭威杀刘赟于宋州,刘赟的父亲刘崇见状,即于晋阳(即太原)自立为帝,仍用汉乾祐年号。他占有河东十二州之地,史称“北汉”,与郭威的后周政权长期对峙。
广顺元年二月,刘崇发兵五道攻晋州(今山西临汾市),遭到后周节度使王晏的痛击,北汉军死伤甚众,只得退兵。自后连年入寇。
十月,契丹又兴兵五万会同北汉入寇。刘崇率兵二万进攻晋州。至十二月,天气渐冷,下起了大雪,刘崇和契丹军不敢久留,烧营夜遁。后周军乘机追击,北汉兵跌入崖谷中伤亡者很多,契丹兵马亦损失了十之三四。后周军大获全胜,北汉自此元气大伤,自后虽仍年年入寇,但规模不大。
契丹自此次大败后,也没有再组织大的进攻。北部边境基本上安定下来,郭威便开始集中精力处理内政。
郭威调整了中枢领导班子,以自己的心腹王峻和老臣范质、冯道为宰相,内子柴荣居外领重兵,任澶州节度使。又追封夫人柴氏为皇后,并礼葬后汉隐帝刘承祐,迁太后李氏于西宫,不时问起居,竭力安定政治局势。并通使各国,接受各地朝贡。
广顺三年十二月,只当了3年皇帝的郭威突然得了病,他预感到自己或许要一病不起,就把治国重担交给养子柴荣。因为郭威的亲生儿子早在邺都起兵时就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光了。柴荣自幼跟随他长大,知道民间疾苦,又经过数年军旅锻炼,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超人的毅力。郭威病重在床,柴荣不离左右,日夜侍疾。柴荣实际上是郭威最亲也是最信得过的人,是最可靠的政治接班人。
新年元旦,郭威强忍病痛,咬着牙登殿举行了朝庆大典,将这一年改为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并大赦天下。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就写好了遗诏,将皇位传给柴荣。郭威拉着柴荣的手,面对众大臣,他硬撑着身子,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以前西征,看到唐朝十八个皇帝的陵园,没有不被人掘开的,这都是因为里边金玉珠宝藏得太多了。汉文帝死后薄葬,他的墓至今保存完好。人既然死了,就不要让活人受累,我不求什么,只求年年有人到我的墓地洒扫一次。若太忙不去也不要紧,只需遥祭,记住我就行了。另外,把我心爱的盔甲、弓、剑分别葬于我作战过的战场,作为纪念。这就是我最后的心愿,千万不要忘记我的话。”说毕去世。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周太祖”。葬于嵩陵。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世祖柴荣
一、少年英豪异姓继位
柴荣,又称周世宗,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是太祖圣穆皇后兄柴守礼之子(太祖内侄)。因幼随姑母在太祖家,替其管家,被收养为子。后梁贞明七年(公元921年)生,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卒。终年39岁。
柴荣生于邢州柴家庄园。后因姑母无子,柴荣从小由姑母收养,住在郭威家里。郭威对这个内侄很是喜欢,视同己出。
柴荣小时聪明伶利,且为人谨慎。当时姑父家里并不富裕,经济情况相当拮据,柴荣就经常帮助姑母料理家务。时郭威在外做“马铺卒使”的小差使,有时也出外经商,很是劳累。柴荣年稍长,即跟随姑父出外做生意,尽量多给郭威搞一些额外收入,以补家用。由于从小行商走贩跑过许多地方,接触到下层社会各色人物,所以柴荣既懂得民间疾苦,也看到官吏的腐败与残暴,深知当时社会的积弊。
由于周太祖郭威长期担任军职,柴荣也跟随姑父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尤善骑射,并且精通史书,逐步地培养起军事和政治才能。开运四年(公元947年),郭威帮助后晋镇将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并因功升任代理枢密副使,一跃而成为后汉王朝的统兵大将。柴荣也获得了左监门卫将军的头衔。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领重兵坐镇河北,任邺都(今河北大名县)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柴荣亦随之改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协助姑父掌军。第二年,郭威起兵造反,攻下开封,隐帝刘承祐被郭威部下杀死,将士拥郭威做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柴荣则以“皇子”身份担任澶州(今河南濮阳县)节度使,受封为太原郡侯。这预示着柴荣有无量的前程。
柴荣坐镇澶州,主管一州军政事务,得以初步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他管内,政治相当清明。澶州人民多年以来捐税苛重,除正税以外,还有杂课,又有差役调拨,人民不堪其苦。柴荣奏请放免,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日子逐渐过得下去了。柴荣的治绩使他在地方上赢得了好名声。
柴荣因其政治才能和声誉,深得郭威的欢喜,但却遭到了权臣王峻的妒忌。王峻曾帮助郭威称帝,时任总掌全国兵马的枢密使,颇有政治野心。柴荣坐镇外藩,多次上表请求入朝,王竣怕兵权为柴荣所夺,于是从中作梗,极力阻挠。
当然,郭威对柴荣是信任的,虽然没有把柴荣留在朝中,但对他一直寄予厚望。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反叛时,郭威就曾对群臣说:“我若不亲征,只有澶州我儿子出征才行。”同年三月,王峻因居功自傲,对郭威长期语出不逊,狂躁不敬,郭威终于忍无可忍,将其黜往外地,柴荣才得回京,封晋王,改官为开封尹。
郭威一死,皇位很自然地落到了柴荣身上。这时柴荣34岁,正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时候。
二、武略出众消弭寇盗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柴荣刚即位不久,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传来敌情,北汉主刘崇趁后周国丧,领兵报仇来了。
消息传来,后周朝臣一片慌乱。柴荣召群臣商讨对策,并提出要亲征,却遭到宰相冯道为首的一批老臣大力反对。他知道和这样的老朽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只有亲自出征打一个大胜仗来给他们瞧瞧。结果高平一仗,后周军大获全胜。
高平大捷次日,柴荣进驻高平县城,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他与大将张永德商量后,把临阵逃跑的樊爱能、何徽以及偏裨将领70余人统统按军法处斩。临阵投敌的士兵亦皆就戮,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使得军队风气大变,悍将知有戒惧,军威更加振奋。
五月三日,柴荣亲率大军将太原城团团围住。后周军声势甚壮,但准备不足,城久攻不下,于是粮饷发生了问题。时连日大雨,到六月初,军士已劳苦疲惫而不堪战阵。柴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所获州县也全部放弃。但毕竟沉重打击了北汉政权,也煞了契丹贵族的气焰。自此北汉再也无力来争夺中原了。
通过这次出征,柴荣认识到军纪的重要,回都后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军队的工作。对于作战有功的人,皆加官行赏,如宿卫将赵匡胤因作战得力,升为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对于怯敌逃阵的人,则予惩罚。从此,后周军队军纪严明,凡有犯法,不论何人,一概处罚。
柴荣又特别对禁卫军进行了整顿,他命诸将逐个点选中央军中的步兵和骑兵,强壮者留,老弱胆小者尽行裁汰。他又招募天下壮士,将山林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