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8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如晦想了想道:“其实主要是一点,把现在各县自管义仓,改为朝廷直管,为了方便运输,可以集中五六个郡设一个总库,义仓粮食就存放在总库中,总库只管县帐,那个县送了多少,而各县管明细帐,张三李四各存有多少粮食,这样实物和帐本分开,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府私贪义仓粮食。”
杨元庆对杜如晦的方案很有兴趣,这就是帐实分开了,管帐不管物,管物不管帐,倒是一个好办法。
他沉思片刻道:“可是又怎么防备地方官府在发放过程中的贪腐呢?比如说张三死了,他的义仓粮食就成了死帐,地方官府知道,但总库不知道,地方官府领出来以后,就占为己有了,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关键是损耗的把握,粮食有霉烂变质,不可能交来时是五石,过三年后发放时还是五石,这中间必有损耗,地方官极可能就会利用这种损耗牟利。”
杜如晦想了半晌,道:“要不然就不准地方官府管理义仓粮食,全部由专门的粮库经办,每郡设一个,直属于朝廷,把官仓钱粮也一并管理起来。”
杨元庆还是摇了摇头,“这样官办机构就太臃肿复杂了,朝廷负担会增加,其实我的意思,义仓粮食本来就是民间自己的事情,索xing官府就不要插手,让民间自己管去,鼓励有实力的民间邸店有偿替农民保管钱粮,邸店有利可图,农民也存取zi you,他们两厢情愿,省了我们很多事情。”
“可是。。。。。这些邸店若卷走农民的钱粮怎么办?”
“所以官府要管住邸店,不是随便一家邸店就能做,邸店必须要向户部备案,有足够规模和资金才行,可以在各地开分店,这样他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可是就怕农民不肯存放在邸店内,存放在自己家里不更好吗?”
“这个不行,和现在的义仓规定一样,必须存放,农民若不存放,灾年时朝廷不会给任何赈济,但存放在哪一家,是农民的zi you选择。”
杜如晦虽然不太明白后世的银行是什么。但从杨元庆的陈述中,他还是觉得这种办法不太靠谱。
毕竟商人不是官府,没有官威施压,而且一些权贵会趁机从中牟利,农民宁可自己存储也不会把粮食交到商人处存放,杨元庆还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只是他也不好当即反对,说不定杨元庆自己想一想,也会觉得不靠谱。杜如晦便委婉说道:“这件事。让卑职再考虑一下吧!”
杨元庆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杜如晦的敷衍情绪,当然,或许是自己的表述太简单了,他无法理解,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好吧!这件事也不急,先把现在的义仓粮食查清楚再说。追溯到两年前,农民只要给义仓交过粮食的,朝廷必须承认。连窦建德都没有动义仓粮食,这笔帐我们更不能赖。”
“我明白了,一定会处理好。”
杜如晦犹豫一下。又道:“还有就是殿下在房子县处决县令县丞之事,恐怕有不妥之处。”
杨元庆看出了杜如晦的表情很不自然,便问道:“出了什么事情吗?”
杜如晦叹了口气,“殿下违反制度,引起不少重臣不满。现在紫微阁有三个相国要辞职。”
“什么?”杨元庆一下子怔住了。
。。。。。。。。
杜如晦告辞走了,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语,竟然有三个相国要辞职,着实让他没有想到。
就因为他杀了一个贪污六千石粮食的贪官,没有经过紫微阁的同意,杨元庆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恼怒,如果是杨广杀人,他们敢这样做吗?
难道自己的宽容,就换来他们的不敬,就换来他们对自己权力的蔑视吗?
良久,杨元庆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恼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也知道,杨师道和卢、崔两人的辞职不是一回事。
杨师道或许是真的想维护相权,但卢、崔二人不是,卢豫和崔弘元是另有心思,他们是用辞职来向自己施压。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利好,在任用河北两大名门世家,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家主为相国也是一样,有利也有弊,对于迅速控制河北,使河北完全认同新隋朝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隋朝就是因为始终没有能够控制住河北,才导致杨谅造反时,河北各郡的顺势而起,才导致高丽之战后河北造反风暴的兴起,根本原因就是隋朝没有得到河北名门世家的支持。
历史上,唐朝统一天下之战,最大的障碍也是来自于河北,以至于李渊想杀尽河北人,但最终唐朝还是没有能真正控制住河北。
很大一部分河北人都是六镇军户的后代,他们骨子里有先祖留下来的敢于造反的勇烈jing神,也正是这样,安史之乱才会在幽州爆发。
杨元庆心里很清楚河北的重要xing,不仅是现在,而且对于他杨元庆的子孙也同样重要,燕赵名门世家是河北诸多势力中的一支,也是他用来掌控河北的一个切入点,这就是他重用河北世家的根本原因。
但重用名门世家也会产生弊端,那就是家族利益的兴起,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他们的门下子弟遍布河北官场,形成了两大家族利益集团,两大家族又联手结成了河北派系。
自己在房子县为了义仓粮食之事杀了县令县丞,这就是对河北官僚的一种jing告,同时也让他们变得jing惕起来,从而引发卢崔两相的辞职,他们其实也是在变相威胁自己,不准自己清洗河北官场。
正如苏威看问题的目光透彻,其实义仓粮食案件只是一个引子,只是杨元庆用来清洗河北官场的切入点。
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杨元庆在房子县杀官,不仅搅乱了河北官场的浑水,也引起了维护相权的杨师道的不满,整个局势都乱了起来。
。。。。。。。
(今天是大年三十,老高要陪父母家人看电视,所以晚上一章就不能更新了,明年大年初一,也可能只有两章,望大家谅解)。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十五章 两座崔府
夜幕初降,杨师道在十几名亲随的护卫下出现在崔君素的府门前,崔君素官任隋朝的吏部尚书,拜紫微台为相,同时也被封爵为清河县公,位高职重。
崔君素出身清河崔氏,但并不是清河崔氏的家主,和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略有不同,清河崔氏虽然也是天下五姓七望之一;但由于清河崔氏身处高鸡泊和豆子岗两大造反风暴的中心,使清河崔氏遭遇到沉重的打击。
它的门阀势力几乎荡然无存,无法形成新的门阀利益集团,和强大的范阳卢氏、博陵崔氏相比,清河崔氏在河北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甚至还不如渤海高氏,也正是这个原因,崔君素没有成为河北系一员,他和杜如晦关系极好,他们便被朝廷称之为丰州系。
事实上,丰州系只是泛泛而言,大部分官员都在丰州呆过,却和丰州系无关,当初他们二人一个任五原郡太守,一个任丰州总管府长史,掌管丰州军政,一直便是杨元庆的心腹,所以丰州系实际上就是杨元庆的嫡系。
听说杨师道来访,崔君素亲自迎了出来,老远便大笑,“贵客啊!杨相国令鄙宅蓬荜生辉,难怪一早喜鹊叫枝,原来是应了此景。”
杨师道也拱手施礼道:“事先没有约好,心中忐忑,还望崔相国原谅杨某冒昧。”
在上门拜访方面,古今是一样的,有很多禁忌,比如主人入厕时不能上门,吃饭时间或者夜深时,这些时间都应该回避,所以应该事先派人来送一份拜贴。如果主人收下。那就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前来,这样大家也方便。
尤其在高层之间的拜访,带着很多政治敏感xing。所以一定要事先约好,像今天杨师道的不请自来,崔君素嘴上客气欢迎。心中却有点不自在,所以杨师道才会自称心中忐忑,表示一种歉意。
既然来了,出于礼节崔君素也须隆重接待,隆重接待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规格高,比如主要族人全部出来迎接,开启大门,请入贵客房等等。那只是一种礼仪上的隆重接待,给足对方面子。
另一种隆重接待的含义则是重视来访,不需要开大门。也不需要族人出迎。而是请入书房叙话,书房是男人是隐秘之地。是男人修心养xing之所,绝不会轻易让人进入,如果请入书房,那就体现出了对客人的重视程度。
崔君素无疑是后一种,他知道杨师道登门是找他吹牛聊天那么简单,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其实崔君素也知道杨师道来找他做什么。
两人进书房坐了下来,一名侍妾给他们上了茶,随即退了下去,书房只剩下他们二人,杨师道和崔君素的关系曾经很好,早在很多年前,崔君素曾为杨雄帐下文书郎,那时就与杨师道熟识。
后来杨师道奉旨出任五原郡太守,而崔君素为长史,两人共事几年,合作默契,有了极深的交情,所以杨师道来找崔君素,崔君素不会刻意隆重欢迎他,也不会怠慢,而是请他进了自己的书房。
尽管他们从前关系很好,但他们现在都同为相国,都镀上一层权力的金光,这种权力金光便将他们从前的友情遮掩住了,两人对坐了半晌,都沉默无语,想要寻找过去的友情,可这种友情的感觉怎么也找不到。
最后,杨师道叹了口气,“我已决定辞去相位。”
崔君素没有说话,以杨师道的身份,在议事堂上一说,在这里又第二说,这说明他已是深思熟虑,不会轻易改变了,请他三思之类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但崔君素还是要就事论事地和他探讨一下。
“景猷兄的心情我能理解,楚王殿下这次越规杀官确实有不当之处,但景猷兄却要为此辞去相位,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你可以说我是小题大作,我很清楚,这件事其实并不大,一个堂堂的楚王,新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和掌控者,将来的皇帝陛下,连杀一个贪官的权力都没有,听起来都有点匪夷所思,但如果这件事不较真,任他所为,那以后的君权如何控制,相权如何伸张,君权相权又如何互相制衡?”
说到这,杨师道又叹了口气,“旧隋之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