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近女人。教主都由昆氏家族后代担任,从 此昆氏家族便垄断了萨迦地方的政、教大权。元代时由于该派的领袖班 智达、八思巴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萨迦派凌驾于其他各派之上,成为 西藏的宗教领袖。元亡后萨迦势力衰落,但仍在本地区维持统治,流传 至今。萨迦派以“道果法”为理论核心,认为修行要经过三个次第,即: “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4)噶举派 

噶举在藏语中为“言传”之意,因该派重视师徒口传而得名。此派 僧人多穿白衣,故又称“白教”。噶举派最早有两个支系,主流是由玛 尔巴(1012 年——1097 年)和米拉日巴(1040 年——1123 年)开创的 达布噶举,支流是由琼南交巴(1086 年——?)开创的香巴噶举。两派 一度香火都很兴盛,但香巴噶举 14 世纪以后失传了。噶举派非常重视各 种密教修炼方法,如玛尔巴从印度传来的集密、胜乐、欢喜金刚、四座、 大幻等密法,都被弟子们发扬光大。按照噶举派的说法,显宗主修心, 密宗主修身,他们练功从“拙火定”入手,可以抗拒严寒,穿着单衣过 冬。米拉热巴名字中的“热”字,就说明他有此种功力。另外他们还特 别重视无上瑜伽部的“双身修法”,主张通过男女交媾来证悟空。后来, 噶举派又分化成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戒噶举和帕竹噶举四大派。其 中帕竹噶举又分化成了止贡巴、达垄巴、主巴、雅桑巴、绰浦巴、修赛 巴、叶巴和玛苍巴等八个小派,号称“四大八小”。在格鲁派创建之前, 噶举派是西藏最有势力的宗派。 

除了上述四大派外,藏传佛教中还有希解派、觉域派、觉囊派、郭 扎派、夏鲁派等小的派系,理论大同小异,不过教主不同,修法各异, 使藏传佛教表现得丰富多彩。 

  4.基督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在中国中世纪,基督教有两次传入的历史。第一次在唐代,基督教 的一个异端派别——聂斯托利派流入我国,时人称为“大秦景教”。该 教派被罗马教庭判为异教后,流行于中亚波斯一带。唐朝丝绸之路发达, 交通便利,于是就有一些景教徒到中国来传教。贞观年间,叙利亚人阿 罗本来到长安,受到朝廷的礼遇,宰相亲自到郊外欢迎,唐太宗准其在 长安义宁坊建景教寺一座,度僧 21 人。高宗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 许多朝廷重臣都与景教教士有过交往,甚至请他们担任朝廷及军队的重 要职务。不过由于儒、释、道三教当时势力太大,景教仅仅是在社会上 层及外商等很小范围流传。至唐武宗灭佛,景教受到了株连,亦遭废毁。 在中原大地上,景教流行的痕迹荡然无存,只是因明代熹宗天启年间, 在西安出土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后人方才对景教有所认识。 

基督教的第二次传入是在元朝,蒙古语称其为“也里可温”,意为 “福分人”或“奉福音之人”。成吉思汗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 古帝国,罗马教皇曾数次派使节捎书与之联络。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 到达北京后,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世祖让他带信给教皇,请教皇 派通晓“七艺”(文法、论理、修辞、算学、几何、音乐、天文)的一 百名传教士来中国,以证明他们比其他宗教优越。1289 年,罗马教皇 派意大利人,方济各修士约翰·孟高维诺(1247 年——1328 年)航海来 华,他成为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天主教教士。朝廷给予他很高的礼遇, 并准许他公开传教。1298 年他在北京建了第一座教堂,1305 年建了第 二座,1318 年又建了第三座。据说数年间他一人便发展了六千余教徒, 1307 年被教廷任命为中国教区大主教,并且派了其他一些传教士辅助他 传教。到了 1328 年,中国教徒已发展到三万余人,主要是蒙古贵族,连 世祖之母别吉太后都成了基督徒。在杭州、镇江、泉州等地也建有教堂。 政府还设“崇福司”,专管“也里可温”事务。不过从现存的记录看, 当时基督教主要是在蒙古贵族和外商中间传播,并未进入汉族社会,所 以随着蒙古帝国的军事统治崩溃,传教士惨淡经营几十年的事业也灰飞 烟灭了。 



   5.伊斯兰教初传中国 



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的时间,学界有不同见解,但一般公认,唐高宗 永徽二年(公元 651 年)大食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古称)使节来长 安朝贡,也正式把伊斯兰教信仰带入我国。在此前后,大食商人来华贸 易,有些人为了经商的方便,长住中国,但仍保持在家乡的传统信仰, 建立了寺庙作礼拜。为了对胡商进行管理,唐政府在大食商人居住集中 的地区建立“番坊”,选择德高望众的商人任“番长”,除督责胡商按 时纳税外,还要依照伊斯兰法典,兼理穆斯林宗教事务。 

入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起来,大批大食商人云集广州、泉州、 杭州等口岸城市,在那里出现了胡商聚居区。宋政府借鉴唐代经验,也 建立了“番访”一类的组织,对其商务及其宗教活动进行管理。大食商  人在广州建起了我国最早的清真寺——广州怀圣寺。宋人岳珂作《桯 史》,记载了胡商穆斯林宗教活动的情况:“番禺(广州)有海獠杂居,…… 獠性尚鬼,平居终日,相与膜拜祈福。有堂焉,以祀名,如中国之佛, 而实无像设。称谓聱牙,亦莫能晓,竟不知何神也。”由于伊斯兰教主 要在胡商中间传播,并未向汉族居民传教,所以汉人也不很了解其教义, 对其记载也是模糊的。不过,我们从中也可看出现代伊斯兰教活动的某 些特征。一些大食商人为了生意的方便,在中国长期定居,并且娶了中 国女子为妻,生育后代,逐渐演化,便成为中国的回族,伊斯兰教也成 为他们的传统宗教。 

约略在五代至宋初之时,伊斯兰教沿陆路进入我国的西北地区诸少 数民族中,并迅速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成为该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伊斯兰教初传新疆,主要与当时统治新疆西部及中亚七河地区的喀拉汗 王朝改宗伊斯兰教有关。喀拉汗王朝主要由葛逻禄族和回鹘族共同构 成,原信仰萨满教,后来又从汉地接受了佛教。大约在公元 10 世纪,信 仰伊斯兰教的波斯萨曼尼王朝的一位王子,因国内纠纷逃到喀什,喀拉 汗王朝国王的侄子萨克士收留了他,并受其影响改信伊斯兰教。以后萨 克士当了国王,整个王朝也都改变了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从此在当地突 厥民族中间传播开来。由于伊斯兰教具有排它性,所以它的传播引起了 与其它宗教的矛盾。喀拉汗王朝就与邻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生了长 达 40 年的宗教战争。战争初期佛教徒尚有优势,一度占领了喀什,但最 终还是伊斯兰教取得了胜利,灭亡了于阗国。从此伊斯兰教在新疆诸民 族中扎下了根,成为我国西北十个民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对当 地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维吾尔等民族的文字,都是按阿 拉伯文习惯从右向左书写。公元 11 世纪的维族思想家、文学家玉素甫·哈 斯·哈吉甫(1019 年——?)写出长诗《福乐智慧》,用伊斯兰教的哲 学、伦理观念,阐述了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义务。该书 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指南。 

在中国的中古时代,还有中亚地区流行的袄教、摩尼教传入,当时 主要是在外国商人及社会上层流传,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不大。唐武宗 灭佛,这两个小教门也受到株连,袄教从此销声匿迹,摩尼教则转入民 间,更加依附佛、道教,变成了民间宗教——明教,屡屡成为农民起义 的工具。另外,宋代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犹太人和犹太教也曾经进入 我国,在外商中间传播。不过上述三种宗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都不很大, 故介绍从略。 

十六、隋、唐、宋、元道教的繁荣与鼎革 



 1.唐代道教清修无为理论的发展 



隋唐时期道教的繁盛局面固然和其自身积累有关,但也得力于王室 的全力支持。特别是李唐王室,为了和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攀上亲戚, 神化政权,所以一再加封道教,抬高道教在三教中的地位。高祖在武德 七年,亲往终南山拜谒老子庙,造太和宫。太宗时辨论三教优劣,他说: “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先;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规定了三教崇 拜的次序。唐高宗时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将《老子》一书 也列入科举考试体系。玄宗一再为老子加封号,特别突出老子“大圣祖 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帝”的血缘成分。武宗听信道士赵归真等人的谗言, 崇道灭佛,演出了“会昌法难”的大悲剧。翌年,武宗本人也因服食道 士进贡的金丹而中毒身亡。唐室崇道,可谓中国历史之最。在帝王的推 崇下,道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清修无为理论和丹道两个方 面。 

唐代道教中出现了一批文化素养较高的学者,他们不是向赵归真之 流那样热衷于权势,出入宫廷,结交权贵,而是隐遁山林,潜心经典, 自修自悟,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人物有: 

成玄英,唐初道教学者,陕州人。注《老子》、《庄子》,影响很 大。他提出了“重玄之道”,对传统道教的修习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根本 性的扭转,从重视肉体成仙转而重视心性修炼。他认为长生久视之方不 是金丹、符箓,而是通过忘情,了悟“夫森罗万象悉皆虚幻”,从而使 精神“与道归一”。道乃世界的本体,得道的方法是排遣“滞于有”和 “滞于无”的俗见。这种“遣之又遣”,“玄之又玄”的道,就是“重 玄之道”。 

王玄览(公元 626 年——697 年),广汉绵竹人。他在援佛入道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