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二不敢论史(如陆生柟),这才选取了为〃士君子〃所不齿的传奇小说这个体裁来抒写他的胸怀。又也由于他的特殊身份、特殊经历,他连吴敬梓那样专写〃儒林〃的略为广阔的社会面都不便写(注:《雪桥诗话》卷五:〃章佳文端〔按指尹继善〕,两世文津,性耽吟咏,袁简斋〔枚〕为辑遗稿,至嘉庆庚申〔五年,1800〕始警校付刊。乾隆中巡抚鄂昌以文、侍郎世臣以诗,先后获罪;黄文襄之子孙又以刻《奏议》干议。当时著作皆藏家而不出而问世者,以此。〃又《雪桥诗话三集》卷十,〃尝读何义门〔焯〕与人书,谓絧斋〔指满人成文〕选庚戌以后文,极佳事,但愚意渠所处与汉人不同,恐招惹是非,前有信止之,因近来时文内中〔按指皇帝宫内〕皆买入,前此刻诗文者皆受累,不无过虑云云。观此知吾乡〔按实指辽东籍旗人〕文字所以流传独尟者,非无故矣。〃即指出旗人〃所处〃之不同。这种历史情况,后来的人是不尽知道了。),这才又把主题完全集中于〃记述闺友闺情〃这一点上,丝毫不敢正面旁涉〃大观园〃外一步(注:《红楼梦》之不能相同于《儒林外史》,也在于:后者的主要目的是选择一种人物而对他们进行讽刺,而前者的主要目的却是选择一种人物而代他们进行控诉;因此,曹雪芹选定的就是受封建主义压迫残害最深最烈的一种人物:生活在家庭范围的妇女。)。即使如此,那位〃空空道人〃也还是须要极慎极谨,〃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细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乃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的!
这就可以约略明白曹雪芹写《红楼梦》的那种时代背景和创作条件是什么样子了(注: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云:〃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虽一时有涉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可参看乾嘉人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自序:〃又是编意在阐扬幽隐,显达之士不录焉。即间有牵涉,亦不及政事。在野言野,礼固宜然。若以为'穷愁著书',则吾岂敢!〃语意略似。)因此我们也就应该看到,《红楼梦》里面的某些〃假语村言〃,实际只是为打掩护而设的〃奴隶的语言〃而已;如果把它们一律当作〃如实语〃〃正面话〃来看,那就要〃被作者瞒过〃(脂砚斋语)了。
周汝昌
四 奴 籍
上面两节中,用极为粗略的笔触所钩勒出来的那种画面,可以大概地帮助我们理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就有了产生的可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何以单是曹雪芹才创作出《红楼梦》例如和他约略同时期的南方小说家吴敬梓,就只能写出一部《儒林外史》,而绝写不出半回《红楼梦》。
这原因何在呢?原因很多,但也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身份、家世、经历、处境等等,都大不相同。《儒林外史》和《红楼梦》,都不是当时随便哪一个文学家所能作得出来的。换言之,离开了作家的身世生平,他们各自阅历的种种特殊生活经过,他们各自遭际的种种特殊条件,就难以较为全面地说明为什么某某个别作家能够创作出某某个别作品,或者,为什么只有吴敬梓才能创作出《儒林外史》,只有曹雪芹才能创作出《红楼梦》。
曹雪芹,作为一个乾隆时代的小说家,是有他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的。了解他的这些方面,将有助于理解《红楼梦》。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方面的事情。
照旧日的俗话来说,曹雪芹是个〃旗下人〃,也可以说作是〃在旗的〃;稍〃文〃一些,说作〃八旗人〃,或省称〃旗人〃(注:这些话,都是指〃隶属于旗籍〃的意思,但在早期,〃旗人〃的分类是很细的,由于归旗的早晚和原由之不同,都各有称呼,例如〃旗下人〃本来只指清人入关以后汉人〃投充〃入旗者而言,后来也就乱用了。民国初年,俗语还指不缠足的妇女〃是个大旗下〃(大脚,因为满洲风俗妇女都是天足)。)。这种历史名词的具体涵义是什么呢?这就得对〃旗〃先有个大概的认识。
旗,这语词还是明朝汉语,满语本是〃固山〃(译音)。旗,这物件本身原就是旗帜、旗纛的旗,可是在清代,这种作为军伍分队标志的旗,已经引伸其义而变为军队编制上的一种代称了。明朝已有〃总旗〃〃小旗〃的名目,其性质已经是一种编制等级了(注:可参看孙承泽《天府广记》卷十八兵部:〃明之兵制……大都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设'总旗'二名,'小旗'十名,大小联比以成军。〃);像农民军领袖闯王李自成,立号为〃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时候,曾自建白鬃大纛,而于左营立白帜,右营立绯(红)帜,前营立黑帜,后营立黄帜:这制度在形迹上已和满洲的分旗极为相似(注:旗制固为清代特有制度,其实亦受汉人旧制影响,由以上二例可以窥见其迹象,不过满人旗制又有它自己的特点而已。又陈登原《国史旧闻》第二分册指出,满洲旗制与其祖先金人的〃猛克〃制度有相似点。)。所不同的,满洲的固山旗,又不仅仅是一种军队编制,而是合军政、民政、〃家政〃三者而为一的整体制度,极有其特点。满洲的贵、贱、军、民,后来都编入〃固山〃,受旗制的严格约束。
满洲旗制共分八旗,各旗身份地位不尽相同,我们也必须稍加了解。这种身份地位的不同,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而形成的。
最初,满人由于出猎行围(这是他们当时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每人出箭一支,每十人择一人为之率领,维持队次秩序,叫做〃牛录额真〃。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清太祖)本着旧有的习俗,分编每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为长官(后用汉名,称为〃佐领〃)。后来,以每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后来的〃旗〃和〃都统〃)。这就是〃旗〃的雏型和基本编制。又由于行围时队形本来也有组织:中间为〃围底〃,犹如中军、大本营;左右分二〃围肩〃,犹如左右翼;两肩末端为〃乌图哩〃,犹如所谓前哨;四处各有旗帜:中立黄纛(注:黄色在当时最为〃尊贵〃,代表封建统治政权。努尔哈赤以黄色旗为首旗,而李自成以白色旗为首旗,贬黄旗为末色,这是否也反映出封建性与革命性的区别,还是一种偶然现象,可备研讨。),两翼立红、白二纛,翼尾立蓝纛,以为标志,便于指挥(注:见弘■《瑶华诗钞》卷九《忆昔》诗原注。昭槤《啸亭杂录》所叙即据此入书。按此记载虽系稍晚的实况,但其为旧制之遗迹则无可疑。八旗中的四色,次序是黄白红蓝,这是改定后的次序,在早期的时候,四色的次序与此不同,后来白旗升次,蓝旗降次,才成为有清一朝的旗色定制。),所以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努尔哈赤便将军队在上述基础上正式编立了四旗制。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因人数日增(以满人为主,也包括着蒙、汉、朝鲜、俄罗斯等各旗人),于是又由旗扩充为八旗。八旗的旗帜颜色分别法是上述四色整旗、外加以四种原色为地而围以异色镶边的镶旗。后来,又迭加增编〃蒙古旗〃和〃汉军旗〃(注:汉军旗编立最晚,原是满人初得明朝大炮以后所编的炮兵队;其后明朝变节将领率兵投降满洲,亦编入汉军旗。这和满洲旗里的汉姓人是绝然不同性质的两回事。),原来的本部遂因区别上的需要而专称为〃满洲旗〃。实际是三类军旗各八旗,共有二十四旗。
曹雪芹家所隶属的,是满洲正(〃整〃字简写体)白旗。
一般说来,非满洲血统而隶属于〃满洲旗〃而又是〃正旗〃的,都是资格很老的〃旧人〃(注:参看下两条注。),这道理,看了上面的叙述就不言而喻,因为这种旗内都是归旗极早的人家。这种人家,由于和满洲的关系密切、历史久远,其生活习俗,都〃满化〃得很深了,除了一两点表面标志之外,有时就猝然难以分辨了,这种从辽东入关的老汉姓旗人,如果渐渐改用汉人的习俗,会被指斥为〃纵欲丧心〃的(注:乾隆时满人舒坤批《随园诗话》曾记:〃余见汉军蒋攸铦,本籍宝坻〔按当云本辽东人,入关后居宝坻〕,其先人因田文镜提拔,遂登仕版,……其家妇女缠足饮食日用,悉仿南人〔按指汉人〕,……内用尚书,例兼都统,以不识清文〔满文〕辞。此尤纵欲丧心者也。〃即斥辽东老汉军之改从汉俗,则其本皆满俗可知。老包衣籍之曹家视老汉军又过之远甚。)
曹雪芹家,正是这样的一户〃老旧家〃。
了解了上一点,还必须了解曹雪芹是所谓〃上三旗包衣人〃或〃内务府包衣旗人〃。
上三旗是:厢(〃镶〃字简写体)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八旗中的其余五旗,相对地称为〃下五旗〃。上三旗由皇帝自将,下五旗归王公分领。这种区分,其历史内容说来也很话长,如今只极简单地说明一点:满洲(那时国号还叫做〃金〃)初期,虽亦有〃汗〃为总酋长,但全体的军、政大事,实由各旗旗主共议公决;旗主在个别本旗固然是各方面的最高统治主,即在整个旗集体中,也是和〃汗〃平起平坐、身份不甚悬殊的首领,因为实力(即所拥有的本旗兵丁)既然全等,所以威权自亦相当;后来随事势演变,〃汗〃的权力地位日益增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随之而日益加深,于是出现贵族们自相残害、兼并的丑事;本来分领于三个旗主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