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开天窗说靓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找几个行业试一试,在试验的过程中尽可能搞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能力,绝不能糊里糊涂地瞎干,最后干不出什么名堂来又埋怨自己当初选错了行业。比方说我认为自己挺能吃苦耐劳,但实践证明有些事情仅仅依靠吃苦耐劳还不行。    
    经人介绍我到一家化妆品厂做推销员,但一连几个月我却连基本任务都完不成,只得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后来又托人进了广告公司当业务员,但还是无法将定额完成。说实在的,接二连三的失败不但让人神情沮丧,而且对自信心也是一种严重打击,不用别人说,自己就觉得脸上无光,蠢笨得一塌糊涂。尽管那些日子我整天马不停蹄地到处奔波,自认为全身心地投入,可毕竟也瞧见了有些人远不及自己那般卖力费劲却干得很出色,日子过得很逍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两相比较,我渐渐地悟出一些道理,觉得吃开口饭真的需要有一张伶牙俐齿的嘴巴,能说会道是一种天赋,而自己则是天生的内向性格,笨嘴拙舌,根本不适合干推销。即便硬着头皮愣干,在干的过程中也毫无优势可言。    
    几经磕碰之后我进了一家服务公司,当时的考虑一是服务公司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动手做,善于动手且不怕苦累正是自己的优势。二是下岗前在服务行业工作,对行业特点比较了解。三是感到第三产业的落后,相信其会有发展。可以说这次选择是在经过了心理与身体磨难之后的慎重从事。实践证明这次选择非常正确,不但让我找到了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场所,也为自己日后征战商海积累了经验。    
    这个世界色彩纷呈,有很多诱人的角色,可搞清自己能干什么和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将来能否挺起腰杆子做人。我进了服务公司之后,一位朋友曾几次拉我去他那里做事,并嘲笑我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又脏又累没意思,我没去。他拿着外商赞助的20万美金又是租豪华的写字楼当办公场所,又是招年轻貌美的小姐做秘书,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为虚名所累,钱挥霍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白白浪费了让人羡慕的发展机会。而我却在那几年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最后开办了属于自己的服务公司。    
    按说干什么都能挣钱,都能过一辈子,但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宽泛的就业途径和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如何找一个自己喜欢,干起来很顺手且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而理清自己则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和基础。    
    


第二辑第8节 减轻压力靠自己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庭办公。”这种选择的好处是没有与同事的磨擦,时间比较自由,想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家办公也会有烦恼。俗话说“烦由心生,”所以必须把心情调清捋顺,否则,不但工作难以为续,连生存都会成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    
    首先是经济压力,尽管我对开始可能出现的困难局面有所准备,可连续几个月没有收入的状况依然令自己心烦意乱,甚至怀疑当初的决定是不是过于草率。卖文为生的写作和在杂志社当记者时写作完全不一样。过去写作一是自身喜好,二是觉得在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寄托,只有乐趣没有任何压力。而卖文为生的写作则大大不同了,面临的是如何把文章换成钱的生存问题。在单位工作,甭管挣钱多少,肯定按月发工资。卖文为生则没有一点儿把握,必须经历的“先投入后产出”阶段令人难熬,而且,收入极不稳定,入不敷出的感觉好像每天都生活在窘迫的羞境中。    
    其次是心理压力,从表面上看时间很充裕,可一旦把握不住,一天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悄悄溜走。当自己发现一天什么也没有做成,不烦是瞎话,自由的基础是自律。在单位干什么工作都有计划地按部就班,在家则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作出具体安排。另外一个更大的心理压力则来自于能否不断超越自己,因为一个职业撰稿人总是写作一类题材的文章,肯定会把自己写进死胡同,单打一的写作方式绝对立不住,早晚会被市场淘汰。所以,危机感来自于心灵。    
    第三做为一个游离于主流生活方式的文化人,必然要考虑将来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想到“家庭办公”的出路口在哪儿?有单位的人,生老病死有组织负责,老有所归,老有所养,而我却没休可退。或许,有人会说那条路是你自己的选择,应该无怨无悔,若知今日,何必当初。其实,选择并没什么错,但实际情况却由不得不想。    
    第四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会更糟糕(比方说该来的稿费迟迟不到;采访过程不顺利;寄出的稿件下落不明;自己的作品被剽窃抄袭……)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非常敏锐,一点小事也会影响情绪。    
    面对着那么多烦恼怎么办?我的态度是积极排遣,具体做法是——    
    第一要敢于承认这种处境是自己选择的结果,纯粹属于自作自受,在离开单位这点上我从不怨天尤人。我觉得感于嘲讽自己是心智健全的一种体现,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消化了烦恼的根源。    
    第二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放下手头的工作。可能骑上自行车漫无边际地闲逛,跑到书店翻上几个钟头,挑选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可能跑到电脑专卖店买些日常工作中必用的消耗品;最多的情况是跑到集贸市场采买菜蔬,然后琢磨出几个色香味俱佳的菜。(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详谈过此事)我觉得只要走出家门,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冲淡心中的烦恼。    
    第三是去参加体育锻炼。我坚持锻炼身体有两种考虑,一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这种生存状态绝不能得病。我的一个同学心脏出了毛病,住院治疗前后花费高达9万多元。他在国家机关工作,有医疗保障,假如我得了花费几万的大病,肯定完蛋,我没有任何劳保待遇。二是体育锻炼可以排遣烦恼。我喜好游泳,常年坚持,游泳的好处在于甭管刚才心里有多烦,甚至觉得人生没意思,可只要一下水,一切不快都会消失。夏天透过游泳镜可以看到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冬天的游泳馆中紫色的灯光在池底变成了淡雅的藕荷色。如果和游泳时结识的朋友赛上几个来回,哈哈一笑,把所有的烦心事都忘掉了。    
    第四是不管心里怎么烦恼也坚决不琢磨。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在烦恼时越琢磨越烦,越琢磨越想不通。与此同时要给自己做思想工作,具体内容是过去的事情不再想;明天什么样不去猜;今天的事情努力做好。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挺有效果,因为努力会随着时间而积累,积累的结果在无形之中产生一种飞跃,即辩证法中的从量变到质变。每天都往电脑里敲字,一个月几万,一年下来就是几十万。大量发稿不仅在报刊界提高了知名度,而且约稿也越来越多,一天到晚忙不过来。努力奋斗得到回报,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干劲越来越大。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关键问题要敢于面对烦恼和困境。我在家办公已近五年,不但写作技巧有所提高,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大锻炼。    
    注意“克隆高手”    
    现在,人们对“克隆牛”和“克隆羊”什么的并不陌生了,但眼下又有了“克隆文章”一说。谁都知道“克隆”就是仿造的意思,牛和羊可以通过培养基因仿造,文章怎么可以仿造呢?按着道德观念的界定,仿造文章就是剽窃和抄袭,是一种十分卑劣的勾当,很小人。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冠上“克隆”两字?不知是剽窃抄袭者们自知脸上无光,尽全力往时尚靠拢,还是批评家们在玩弄幽默,反正,“克隆”成了剽窃抄袭的代名词。    
    天津的编辑打来电话说她收到一篇稿件质量不错,挺有可读性,但她觉得那篇稿子眼熟,模模糊糊地记得是我写的。为了核实清楚,她念起了稿件的开头。我刚刚听到第二句就肯定地告诉那篇稿子是我写的。编辑很认真,又念了文章中的一个情节。我说这个人胆真大,来了个原封不动,全文照抄。    
    据我所知,自己的稿子被剽窃者大锅端的事情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有一次,长春的编辑打电话问我怎么跑到江苏去了?我说没有。她说通讯地址可是在江苏。    
    剽窃者的手段很缺德,不仅把稿费揣进自己的腰包,还让作者背上一稿两投的黑锅。过去,剽窃者自己还动动手,将文章的前后顺序颠倒一下,或东摘一段西取一节拼凑成篇;现在只将稿件的通讯地址改成自家,其余不动,一次到位,显得极其贪婪。    
    倘若天津与长春的两位编辑不认识我,或者没有看到发表的稿件,剽窃者就成功了。说起来,这手法并不高明,但他们却屡屡得手。原因在于防范不够。当然,要让编辑们记住所有发表过的稿件是绝对不可能的,何况全国有8000多种公开发表的报纸杂志,剽窃者只要将稿件从南方往北方,从西边向东边,非常容易蒙混过关。    
    劳动成果被剽窃让人恼火。我现在卖文为生,日子过得不轻松。报刊对稿件的要求是不许文学,要掏有情节有故事的干货,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拖泥带水。由于所写是自己的亲历,写时格外动心动情,写后也很耐看。我在一家公司从当打工仔开始到做部门经理的两年间,与一个女孩子有了些别样的感情,其间的凝重与深刻绝非外人所有,我是怀着一种思索回望自己走过的心路历程。然而,就是这样的稿子居然被剽窃者抄袭了,也许他关注的是文章讲述了一个凄惋的情爱故事,拿出去容易换钱,但他恰恰忘记了我在文章中说到《读者》转载文章等事,都是货真价实,有据可查的,怎么可以跑到他的头上呢?显然,抄袭者利益熏心,全然不顾了。    
    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